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1977,20(3):211-221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区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6.1级地震。本文分析了1961年以来十四年间,特别是主震前后纵、横波速比Vp/Vs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波速比Vp/Vs在主震前出现了明显的负异常,总异常时间约为十一个月,于震前一个半月返回正常值,在主震震源附近的深水峡谷区异常幅度最大,异常时间和空间范围比一般构造地震的要小.后期几次强余震前也有异常变化。虚波速度在主震前存在某些异常特征。上述波速比的变化可以用扩容模式较好地解释。 波速比值是由两个台站的记录得到的。对虚波速度的计算采用了联合地震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海城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前后147次地震的资料。结果表明,主震前地震波速比有明显的异常变化。纵横波速比Vp/Vs表现为“下降-回升”的异常形态,负异常至少在主震前四年已出现,最大异常幅度为10%左右,负异常结束后十个月发生主震。主震前波速比异常区较大;而震源附近的小区域,仅在全区波速比回升后的临震前才出现了急剧的负异常。主震前横波速度变化不大,纵波和虚波速度出现异常变化。在一次4.8级强余震前两个月,波速比也出现了负异常。 本文还分析了8次人工爆破,但未发现主震前波速比的异常变化。 关于波速比异常的原因,初步认为是岩石在构造应力的集中作用下,弹性性质发生变化、内部出现大量微裂隙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1993年10月26日青海托来6.0级地震前河西祁连山中西部的波连比异常并进一步讨论了中短期预报指标。通过托来地震研究得到,波速比低值集中区边缘与低波速比异常值地震条带交汇区可能为未来主震位置,波速比低值在多次中强震后仍然继续异常以及波速比在震前1─6个月显著回升可分别作为较强地震趋势异常和地震发生的短期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荷泽5.9级地震前小震波速比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在荷泽附近大约2°×2°范围内出现了持续两年的小震波速比低值异常集中分布区,当集中区内波速比回升到极大值后小震活动平静,然后波速比低值区向外围扩散,当外围出现波速比极小值且逐渐回升后,在低值集中区内主震发生。震前小震波速比低值异常持续三年,直到主震前半个月波速比恢复正常。最后本文对波速比异常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滇西地区波速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约二千个弱震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进行了多台平均波速比的分析,其中采用了人机联合采样的方法。中强震之前,存在着短期趋势,禄劝六级地震之前,似乎还有至少三年的长趋势,这与地震活动性空区的存在是一致的。进一步用机器对地震参数作修订后表明,(1)波速比随深度分层变化;(2)地震的深度分布与中强震发生有相关性。于是作波速比的分层分析,并认为至少对本文讨论的地区,浅层弱震资料提供震前波速比异常有困难;中层(16Km≥h>7Km)震前波速比的降低对禄劝地震达3.5%,深层在临震前的波速比回升上比中、浅层都清楚。为此,本文在地下 h=7公里的截面上,更清晰地得到了以单台资料为基础的波速比平面分布情况。禄劝地震以前显示了二个特点,一是震前某一个时期,围绕空区,异常点明显增多,二是临震之前,空区附近出现高值后,而外围却保留着一些异常点,或称之高值围空。接着,本文对上述 h=7公里处的 r_0分布作二次曲面模拟,定量分析的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吻合良好。最后,作了简要讨论。提出把空区与波速变化结合起来讨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1976年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前波速比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四川及甘肃台网记录到的直达波到时资料,对1976年8月四川松潘—平武地震前的波速比异常变化作了初步探讨.所得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前波速比有明显的异常变化,Vp/Vs异常期及恢复期均较短,异常区在偏于主震震中南面的四川境内,其范围较大.Vp/Vs异常的某些特点显示出这次地震与1973年8月松潘—南坪6.5级地震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的区别.结合这一地区波速比异常变化的特点,本文对波速比回返问题和波速异常区叠加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7.
丽江、宁蒗强震的波速比时空演化图象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年2月3日滇西北丽江70级地震前波速比时空演化图象的动态追踪,同时对比了相距90km的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地震。发现,不同作者在不同时间研究的滇西北地区这两次重复发生的强震在孕育过程中波速比的时空演化图象十分相似:强震前5~7年,强震孕震区出现波速比高值异常区;强震前3~4年,孕震区的波速比大面积低值异常;强震前1~2年左右,孕震区再次出现范围略小的波速比高值异常区;强震发生在波速比低值异常区包围的两次高值异常区重叠部位。两次强震前滇西北波速比月均值均持续低值异常数年后,在震前1年左右出现明显的偏离平均值,当高、低值异常均趋于正常时,强震的孕育进入短临阶段。进一步研究波速比高、低值异常区的数值分布,显示出:第一次高值异常区中波速比最大的地震发生在异常区的边缘;低值异常区和第二次高值异常区中波速比最小和最大的地震发生在异常区内。这些波速比最大、最小的地震距主震的距离不超过60km。  相似文献   

8.
杨选  康英  林向东 《华南地震》2012,(Z1):64-72
使用和达法计算了新丰江水库库区及周边2007-06~2012-03期间的ML1.5级以上313个地震的平均波速比,以此研究2012-02-16 ML5.2级地震前后平均波速比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观测精度大大提高后,震前波速比变化反而没有早期的明显,但通过T法校验后仍然存在前7个月开始下降的异常现象,此外还发现这一阶段波速比随水库畜水位的变化有反常的表现。将异常阶段发生的地震用固定震中方法交汇得到该地震的异常区空间分布,其异常区的面积约500 km2,最大线度约为26 km,走向大致与此地震破裂方位一致。异常的持续时间和异常区的面积均符合天然地震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新疆和静5.6级地震前波速比异常震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新疆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波资料,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08年8月30日和静5.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资料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结果:①空间分布上,和静5.6级地震前,形成一个椭圆形低值异常区,且椭圆长半轴约70km,短半轴约65km,椭圆走向NE,和静5.6级地震则发生在该椭圆区域的西偏北部边缘;②时间进程上,和静5.6级地震前出现大约10个月的波速比低值异常,震前一个月出现明显的高值突跳点,波速比形成正常-降低-高值突跳-发震的模式.计算过程中,波速比误差控制在0.05之内,相关系数达99.O%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了山东省和河南省地震台网部分台站的地震记录资料,计算了菏泽地震巢及附近地区1980—1985年的多台平均波速比和菏泽、梁山、嘉祥、邹县、泰安等台的单台波速比。分析结果表明:菏泽地震巢及附近地区的多台和单台波速比在1983年11月7日5.9级地震前均出现低值异常,且变化同步。主震前8个月波速比恢复。5.9级地震后,多台和单台波速比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1.
波速比异常空间演化与主震位置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组合模式为基础,应用“交会法”探讨了甘肃省及邻区几次中强地震前up/us正负异常区的动态演化特征与主震位置的关系,发现主震发生在up=us正负异常区的边界附近或多个异常区之间的联接地区,认为波速比异常的成因与调整背地里元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本的讨论再次证明了“交会法”在预测主震位置中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成武4.8级地震前二年,在其一侧小地震形成椭圆形围空区,空区长半轴达120公里。同样主震前二年,在以震中为园心,200公里为半径的园面积内小地震分布基本均匀(地震空白区除外);而在主震爆发前半年,小震集中在未来主震位置附近及其外围局部地区,这可能是震前应力急剧集中、调整的短期震兆。相应地在围绕主震震中较大区域内出现约十个月的“缺震”异常,当异常趋近恢复时发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视波速比=ts11-ts/tp11-tp与介质真实波速比的关系。假设地壳为水平双层结构,上层地壳内包含一个水平延伸的波速异常区.计算了的理论值。结果表明,对于以往用水平传播的直达波测不出异常的某些情况(例如直达波没有穿过异常区;异常区的水平尺度很小等),只要反射波穿过异常区,根据值的变化,仍有可能把异常较为有效地检测出来。 应用这一方法研究了溧阳地震台记录的马鞍山人工爆破资料,发现1979年7月9日溧阳6.0级地震前值呈现负异常,平均幅度约为5%,异常时间为15——17个月。为了解释这一异常,直达波在异常区内的路程应当很短,或者根本不穿过异常区。 本文结果表明,主要使用反射波,可能会改善用人工波源方法观测震前波速变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新疆乌苏5.1级地震前波速比异常震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波资料,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5.1级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结果:(1)在空间分布上,乌苏5.1级地震前,波速比形成一个近似椭圆形低值异常区,且椭圆长半轴约为70 km,短半轴约为55 km,椭圆走向NW,地震就发生在该椭圆区域的西北部边缘;(2)在时间进程...  相似文献   

15.
应用和达法测定福建古田水口水库ML4.8级地震序列的波速比,其计算的相关系数较高,测得的波速比值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通过分析ML4.8级主震前后的波速比发现,在前震期经历了相对稳定—低异常值—回升—加速上升—高异常值—主震发生的过程;余震期波速比高、低异常值增多,且差异有逐渐加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水库诱发地震中水库水体下方的地震波速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桥水库MS4.6诱发地震和紫坪铺水库ML2.5诱发震群为例,研究了穿过水体下方的地震波的波速比在地震前后的变化.由彝海子台记录的穿过大桥水库水体下方的地震波所计算的波速比,在蓄水后4.6级主震前存在高值异常,反映库水对波速比有影响;由八角台记录的穿过紫坪铺水库水体下方的地震波所计算的波速比显示,在2006年8月28日后一时段库区东北部出现微小的波速比高值异常,结果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在八角台附近的汶川水磨发生了2.5级水库诱发震群.因此认为,根据穿过水库水体下方的地震波射线计算的单台波速比,能够反映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及周围地区介质特性的改变,可作为监测水库地震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安徽及邻区中强震前波速比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安徽及邻区地震波的震相资料,根据和达法计算波速比的原理,研发了波速比的计算程序,并对大台网和小台网资料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大、小台网资料对波速比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此外还分析了台网布局对计算波速比的影响,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加入远近台波速比值限制后,波速比变化范围减小,异常时间段也更为清晰,因此在在计算波速比时间进程时需要加远近台波速比限制。本文计算了安徽及周边地区7次中强地震前的波速比时间进程曲线,其中5次地震前存在低波速比异常,同时通过震例总结表明华东地区MS5.5级左右地震选取震中附近3°×3°范围内地震计算波速比、MS4.5级左右地震选取震中附近2°×2°范围内地震计算波速比相对比较合理,与相应强度地震的孕震范围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台和达法测定福建仙游震群M_L≥1.0地震的平均波速比,在考虑一定震中距及台站数计算情况下,测得的波速比值相对稳定、可靠,计算的相关系数高,剩余标准差小,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波速比值的总体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仙游震群波速比变化复杂,总体经历了高异常值-低异常值-高异常值-相对稳定-主震发生的过程;主震及较大余震发生后,波速比的高、低异常值增多,且低异常值频次较高于高异常值。对小区域的波速比变化分析发现:不同区域相对主震前后,异常值变化情况差别较大,从震群波速比整体特征讨论波速比变化异常情况,是否范围过大,有待于更多案例的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北6.2级地震前京西北地区地震波速比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张北62级地震前京西北地区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62级地震前,该地区波速比时空分布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低值异常:下降—低值—恢复—下降—发震的过程。空间分布则为近似椭圆形的低值异常区,异常区外围地区地震平静。对计算结果进行了t检验,波速比的时空变化及t检验结果表明,62级地震前京西北地区地震波速比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低值异常。  相似文献   

20.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该次地震前,波速比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的低值异常区,其值在1.6左右,地震发生在该异常区的东北缘;地震发生后,震区周围波速比在1.8左右,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