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华南沿海地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沿海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是了解该地区板块运动和地球内部物质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广东台网和福建台网共75个固定地震台记录到的2001-2008年远震波形的接收函数,通过H-κ叠加法获得了74个台站下方平均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值的有效估计,结合该区断裂分布、地震活动和地形地貌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该区地壳厚度范围在26~32 km之间,由陆向洋、自北向南减薄.泊松比0.23~0.28,由陆向洋增加,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变化分别和地表地形呈正相关和负相关;(2)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呈块状和带状分布,对应该区的断裂活动,其过渡带变化地区与地震分布一致,震群区和地幔上隆区对应泊松比的急剧增加;(3)该区主要以中、酸性地壳物质为主,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在近海区的构造伸展作用和褶皱区的逆冲推覆作用影响下,分别呈正、负消长关系,揭示该区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构造演化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是反映地壳结构和内部物质组成的重要参数,能够为区域构造和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基于福建地区分布相对均匀的88个测震台2014—2017年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H-κ叠加获得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并与该地区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整合,最终获得了研究区117个观测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揭示了中国福建地区地壳结构和泊松比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地壳厚度整体较薄,在27.4~34.3 km之间,平均值为31.4 km.地壳厚度从西北往东南减薄,具有明显条带和块状特征,与地壳主要深大断裂的分布有一定相关性.本文以更为密集的台站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区具有由陆壳向洋壳逐渐减薄的过渡特征,并揭示了地壳新的局部起伏.这也意味着福建地区从内陆到沿海并非线性减薄,存在小尺度横向非均匀性.(2)研究区内泊松比平均值为0.25,范围为0.20~0.30,北部整体偏高,南部整体较低,泊松比分布特征与该区地壳物质组成和矿物含量密切相关.沿海地区泊松比明显高于内陆地区,推测与沿海地区较高的热流值和幔源物质底侵过程有关.(3)地壳厚度与泊松比成负相关,推测在地壳伸展背景下,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华南大陆,幔源物质进入地壳,在造成莫霍面抬升的同时提高了泊松比.  相似文献   

3.
根据江苏数字地震台网32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使用时间域反褶积的方法提取P波接收函数,由H-K叠加搜索方法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结果表明:①江苏地区地壳厚度整体呈现自东向西增厚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区地质构造背景有较好的对应。主要表现为:苏鲁造山带地区地壳厚度高于其周边地区;华北板块的地壳厚度变化比较平缓,主要为32~33 km;下扬子板块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较大,为27~34 km,位于该区中东部大陆边缘地区的台站下方平均地壳厚度约为28 km。②研究区泊松比为0.22~0.28,受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带影响,苏鲁造山带及周边地区的泊松比较高;下扬子板块的茅东断裂及周边地区的泊松比变化明显,呈高低相间分布,且泊松比高值区及变化明显区与地震活动性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云南的地壳S波速度与泊松比结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胡家富 《中国科学D辑》2003,33(8):714-722
利用远震三分量宽频数字记录获取了云南地区23个台站下方的体波接收函数, 以此反演得到云南地区的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地壳泊松比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地壳厚度从北到南逐渐减小, 西北端的中甸地壳厚度可达62.0 km, 而最南端的景洪仅为30.2 km.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楚雄地区存在一个近乎南北向走势的Moho面隆起区域, 在东川地区存在一个大概与之平行的Moho面凹陷. 另外, 云南地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有的地区不但在上地壳10.0~15.0 km范围内存在低速层, 而且在下地壳30.0~40.0 km之间还存在低速层. 地壳泊松比整体偏高, 但与地壳的速度结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在这样一个高泊松比的背景上仍呈现出了明显的块体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 发现在以小江断裂为东边界, 玉龙雪山断裂为西边界的“川滇菱形块体”上, 除了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外, 还具有高泊松比和复杂的壳幔速度结构特征. 这一特征与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别, 这将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物质东向流动提供了地球物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的地壳S波速度与泊松比结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远震三分量宽频数字记录获取了云南地区23个台站下方的体波接收函数, 以此反演得到云南地区的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地壳泊松比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地壳厚度从北到南逐渐减小, 西北端的中甸地壳厚度可达62.0 km, 而最南端的景洪仅为30.2 km.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楚雄地区存在一个近乎南北向走势的Moho面隆起区域, 在东川地区存在一个大概与之平行的Moho面凹陷. 另外, 云南地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有的地区不但在上地壳10.0 ~ 15.0 km范围内存在低速层, 而且在下地壳30.0 ~ 40.0 km之间还存在低速层. 地壳泊松比整体偏高, 但与地壳的速度结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在这样一个高泊松比的背景上仍呈现出了明显的块体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 发现在以小江断裂为东边界, 玉龙雪山断裂为西边界的"川滇菱形块体"上, 除了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外, 还具有高泊松比和复杂的壳幔速度结构特征. 这一特征与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别, 这将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物质东向流动提供了地球物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李婷婷  刘利  胡光武  陈飞 《地震》2019,39(3):149-157
将江苏地区(30.5°~35.5°N, 116°~122°E)按1°×1°分成18个子区, 搜集整理了江苏数字地震台网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产出的震相观测报告, 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各子区域的平均波速比, 分析研究了全区波速比和泊松比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① 各区的波速比均值介于1.68~1.73之间, 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 全区平均波速比值为1.71, 较全球大陆地壳平均值偏低; ② 全区平均泊松比值为0.24, 研究区域没有熔融的介质性质, 与该区地质构造以花岗岩为主的特征一致; ③ 从泊松比与地壳厚度的相关性来看, 江苏地区的泊松比与地壳厚度整体上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北高南低、 东高西低, 在33°N附近, 泊松比高低相间, 变化复杂, 可能与研究区内复杂的地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7.
选取邯郸地震台网记录的高质量远震波形数据资料,利用H—Kappa叠加搜索方法得到晋冀鲁豫交界地区(35.0°—38.0°N,112.5°—116.5°E)地震台站下方接收函数、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壳厚度变化具有明显区域分布特征,以太行山脉为界,以西附近地区地壳厚度约38—41 km,以东的邯郸、邢台、河南地区地壳厚度约31—34 km,而山东地区地壳厚度略有增加,范围约32—35 km,总体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减薄的规律;泊松比均值约0.251,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的14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下方接收函数的H-Kapaa叠加分析,获得了研究区地壳厚度与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的地壳厚度总体偏薄,波速比变化也相对复杂,地壳厚度存在相对明显的东西向差异,揭示了该区域地壳在中—新生代可能存在着破坏和改造过程.HKapaa叠加结果所得到的地壳泊松比值较大,很有可能该区域由于其自身的地壳结构复杂性和紧邻太平洋板块前缘从而在中新生代遭受到了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更为强烈的地壳减薄或幔源物质上涌.内蒙古东部地区大兴安岭造山带地区、及向东南方向的佳木斯地块、兴凯地块、长白山地区的地壳厚度较厚,厚度范围在34 km至37 km之间,对应的泊松比平均值为0.311,海拔高度范围在0.24 km到1.515 km之间.在依兰-伊通断裂带和敦化-密山断裂带之间的吉林地区和长白山西南侧的地壳厚度偏薄,厚度分布多都在29 km至36 km之间,对应海拔高度范围在0.05 km到0.775 km之间.辽东地区和下辽河平原地壳厚度也很薄,通过地壳厚度分布图我们不难看出在该区域内地壳厚度变化程度之复杂,地壳厚度范围在29 km至34 km之间,泊松比主要变化范围在0.245到0.291之间,小兴安岭褶皱带和张广才岭地区的地壳厚度范围大约为30 km至32 km之间,泊松比数值较大变化范围在0.283到0.311之间.华北北缘燕山带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复杂的变化特征显示,该地区可能受到中亚造山带增生和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共同影响,从而发生了更为复杂的地壳改造形变.东北地区构造演化与东北亚地区地幔软流圈上涌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有着密切的相关.东北地区的岩浆活动在矿产与油气资源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提供物源和深层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宽频带地震数据资料研究辽宁地区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辽宁省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3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8—2009年的60个震中距为30°~90°之间,震级6,信噪比较高的远震记录数据,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计算获得各台站的远震P波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方法对获得的接收函数进行叠加处理获得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以及泊松比。通过研究表明,辽宁地区的地壳泊松比在0.24~0.29之间,地壳厚度介于30~36km之间。  相似文献   

10.
邓嘉美  陈佳  高琼  张华英  王军  叶泵  李孝宾 《地震》2016,36(3):99-108
利用宾川主动源项目16个地震台站2011年9月~2014年1月期间记录的5.8级以上远震波形资料, 提取各台站下方的P波接收函数, 并据此计算、 分析宾川地区地壳厚度变化情况和泊松比分布特征。 高空间分辨率的结果显示: 宾川地区平均地壳厚为45.3 km, 地壳厚度呈“北深南浅”、 “西浅东深”的特征。 地壳厚度最深的是小银甸, 47.9 km, 最浅的是排营台, 42.1 km, 两者相差5.8 km。 程海断裂附近Moho面较深, 红河断裂附近Moho面较浅; 程海断裂附近地壳厚度变化较明显, 红河断裂附近变化较缓。 从泊松比的分布情况来看, 研究区内泊松比分布是不均匀的, 自南向北存在较大差异, 呈“北低南高”的特征。 红河断裂附近, 泊松比属于中高(0.26≤σ≤0.29), 程海断裂附近, 泊松比较低(σ≤0.26)。 泊松比分布特征和地壳厚度相反, 表明宾川地区的增厚方式主要由上地壳增厚所致。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在FreeBSD环境下构建基于PPTP的VPN网关的过程和技术,分析了基本概念、实现方式以及在江西省地震信息网的实际应用等。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及地壳的分层结构出发,使用较成熟的理论,从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多年的震相观察分析工作实践,选取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的一些典型震相进行了分析,得出本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震相有Pg,P11,Sg,S11震中距在100km~500km的近震震相有Pn,Pg,P11,Sn,Sg,S11对比分析了在本台网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爆破与天然地震在震相上的差异性,并对其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对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三段历史作回顾,分别为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体制沿革变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观象台早期创建;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点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实时记录波形资料,采用在频率域积分方法,计算出各台站背景噪声的位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山东地区背景噪声位移值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台站背景噪声幅值与不同地区地质环境、岩性密切相关,位于第四系黄土覆盖层较厚的鲁西聊城、菏泽地区,鲁西北德州地区和鲁北东营、滨州地区各子台的背景噪声位移值较大,鲁中、鲁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地区的基岩台站背景噪声位移值较小;同时,白天噪声值大于夜间噪声值,但深井观测台站的背景噪声值相对稳定。此项研究为绘制台网监测能力图提供基础数据,并为计算各台站的场地响应及震级修正值等测震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促进台网的改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洪体  崔仁胜  王宏远  叶鹏  李丽娟 《地震》2020,40(3):153-166
本文在理论上研究了对齐误差对测试地震计自噪声的影响。指出对齐误差影响到2台仪器记录间的计算互功率谱密度, 进而影响到被测仪器记录间相干函数计算, 最终影响到被测仪器的自噪声计算。发现当存在对齐误差时, 在信噪比较高频段计算得到的自噪声水平比仪器的实际自噪声水平要高, 在一般的实际测试中可能高20 dB以上。为了消除对齐误差对自噪声测试的影响, 提出通过投影逆变换把观测记录变换到标准坐标系下, 再用变换后的观测记录来计算地震计自噪声。给出了基于以上思路和传感参数对比测试方法的地震计自噪声计算处理流程, 合成数据、 实际测试数据的处理检验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地震计自噪声测试中对齐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萧山-球川断裂是浙江地区1条大规模的北东向断裂,在该断裂附近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本文通过地质调查、电法勘探和探槽开挖等方法,对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的遥感影像线性特征清楚,对地貌的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对山前的第四系发育有明显影响。通过对断裂露头剖面的分析,认为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活动性质以走滑兼具逆冲为主。通过本次开挖的富阳峙山村探槽,结合ESR年龄测定,判定该断裂在第四纪早、中期有过活动,但未断错上覆中更新统上部地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8.
在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简化分析中,常采用双自由度集中参数模型简化土层.这种模型适合各向同性的单一土层,而实际工程场地的地基土多是各向异性的成层土层.为了将这一模型应用于此类土层,本文根据实际地震动记录,提出了一种变阻尼最小二乘反分析方法,可用来识别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值.文中提出的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计算精度较高的优点,并已通过编制FORTRAN程序加以实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地震台光记录倾斜仪灯光系统故障率高的问题 ,研制了一种时号·光源灯控器。采用了数字钟报时及定闹信号对直接延时时号灯进行控制的措施 ,使仪器的无故障运行期及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明显提高了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20.
裂隙岩体渗透性空间分布的指示克里格估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详细介绍了指示克立格估值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以指示变异函数为基本工具分析了向家坝坝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表明该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指示克立格法对未采样点处进行估值,估值结果显示坝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存在明显的壳状渗透结构特征.通过这一实际应用,表明指示克立格法可以较好地描述裂隙岩体渗透性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