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国家地震局1982年以(82)震发办字第245号文件发出《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地震年鉴)的通知》至今,《中国地震年鉴》已连续出版22卷(包括1949—1981年版补编本),共计1780万字,35110册。这22卷《中国地震年鉴》全面地记载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从建国到21世纪初的发展进程,真实反映了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预报等研究领域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书评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五卷,谢毓寿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共728页,1983年出版。精装本8.50元,平装本7.50元。 本书是195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全面修订。《年表》自出版后曾引起国际地震界广泛的重视并成为我国近年来地震工作极重要的参考之一。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和时间的紧迫,《年表》的编辑工作难免有一些缺欠和重要的遗漏。在二十余年的实践中,我国的地震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无论从实地考察或文献搜集中都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现在已有条件并有必要对我国的地震历史资料作一次重新整理。中国地震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3.
三、对今后地下流体地震前兆研究的几点看法我国自开展地下水地震前兆研究以来,经历了1966-1976年的地震活动高潮期和1978年以来的相对平静期,这期间我国开展了广泛的地下水地震前兆探索工作,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水地震观测台网,积累了大量的观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我国青藏块体地区每一地震活跃幕里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和地震活动持续时间,认为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可能意味着我国青藏块体自1995年或1997年开始的地震活跃幕已经进入后期,同时也意味着这一地区自1920年以来更长时间尺度里的地震活动期也进入了收尾阶段.未来几年青藏块体地震活动水平为7级...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经历了连续九年的地震平静期之后,从1985年开始,地震又重新活跃起来。特别是去年11月份,一月之中就在我国大陆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三次,6—6.9级地震四次(含澜沧、耿马地震强余震),5—5.9级地震十四次(含澜沧、耿马地震强余震)。这是自1976年以来未曾有过的地震集中活动的异常现象。这进一步证实了1986年、1987年和1988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关于我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的判断。刚刚结束的1989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又进  相似文献   

6.
历史地震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已为各国学者所公认。苏联学者于1977年出版了质量较高的《新编苏联强震目录》。日、美、英、印、菲等国的学者在历史地震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1983年召开的欧洲历史地震活动性专题讨论会,提出了从发掘史料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一套处理宏观地震资料的方法的建议。我国的地震史料在质和量方面都居世界前列。1956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50年代后期,在李善邦教授主持下,编出了《中国地震目录》,1971年和1983年又经两次修订。1976年唐山地震后,组织有关领域一千余人编纂更为详备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五卷,从1983年至1987年陆续出版。近年,我国学者正在大力开展地震史料的地震学分析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自1977年我国的地震活动进入相对平静期以来,我们通过震例的深入研究和近两年的清理工作,在地震前兆的研究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总的看来,实际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却甚为缓慢,数十次中强地震中只有个别的地震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临预报。这一情况一方面突出地反映了地震预报在实用化中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研究工作与预报实践之间仍然存在某些脱节和不协调的现象。这是今后预报研究中应予以重视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震工作部门在完成地震监测预报的同时,为重大工程和城市抗震防灾作了大量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1970年以来,地震部门已为2000多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小区划等,其中大、中型项目约200项,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远在50年代末,我国科学工作者就对位于珠江上游的新丰江水库的地震活动性及抗震防  相似文献   

9.
回顾与展望     
《国际地震动态》自 1 971年创刊至今已经历了 30个春秋。过去的 30年 ,是我国地震事业蓬勃发展的 30年 ,我国的地震预测和防震减灾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发生在中国和世界的一系列地震 ,特别是一些大地震 ,为地震科研、防震减灾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国际地震动态》正是适应这一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 ,应运而生的。 30年来 ,在中国地震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地震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 ,经过历届编委、编辑和有关人员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这株地震科技百花园中的幼苗在不断克服困难中茁壮成长 ,现已步入“而立之年”…  相似文献   

10.
巴音木仁6.2级地震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是我国地震史上少有的活动高潮年份,这一年先后在龙陵、唐山、松潘和盐源发生了七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同年9月23日,宁夏、内蒙古交界处的巴音木仁附近发生了6.2级地震,这是宁夏自1920年海原8.5级大震后发生的第一次大于6级的地震。现将这次地震的活动特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美国杂志《地震情报通报》1978年10卷5期第162页刊登了斯坦佛大学地球物理系林德(Allan Lindh)题为《前震振幅变化——地震的一种可能前兆》的文章。文章涉及世界各国以前震作为预报地震手段的现状并介绍了作者本人及其几位同行在这方面所作的工作。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阿尔金断裂带西端地震近纬向迁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发生7.6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已有3年半未发生Ms≥7.0级地震。另外,自1991年2月25日新疆柯坪发生6.5地震以来,上述地区已有15个月未发生Ms≥6.0级地震。多数学者认为,6级地震长时间的缺失,意味着我国大陆地区7级地震的迫近。在这一活跃期内。下一个7级强震究竟发生在何处?  相似文献   

13.
1873年7月,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成一座天文台。1904年1月22日,天文台开始地震观测,接着又陆续编辑出版地震观测报告、地震观测年报、地震记录等专集刊物。华人神父黄伯禄时任江南教区主教秘书,他应天文台测震主管之请,于1906—1909年间,编成中文《地震稿》8册;后又将其翻译成法文《中国重大地震目录》两卷,第1卷于1909年11月出版,第2卷于1913年10月出版,出版者同为徐家汇土山湾印书馆。这是中国学者编辑的第一部地理地震专著,第1卷列出了19个省所辖府、州、厅、县的地震年表;第2卷列出了按公历日期顺序编排的全国地震年表,并附有一幅全国地震城市分布图和139幅受震地点分布图以及一篇研究中国地震活动周期的学术论文。《中国重大地震目录》对翁文灏博士的地震研究多有启发,后来翁博士又选派李善邦到徐家汇天文台学习测震技术,李善邦学成归来,主持了北平鹫峰地震台。称上海徐家汇为中国近代地震科学的发源地,名正言顺,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4.
自一九七七年以来,我们针对我国地震发生的时间特征提出了预报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倍九法。这是一个经验统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37年来在地震中殉难的约27万多人.这个数字是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在今天召开的中国地震工作20年学术交流与表彰会上披露的.他说,地震科学研究必须紧密围绕地震预报这项中心工作.自邢台地震以来,由于把减轻地震灾害作为科研任务的根本方向,1975年曾经成功地预报了海城地震,使10万余人免于丧生,成为世界地震科学史上第一次取得实效的预报实践.但是,限于目前还不能充分认识地震规律,从而导致我国在唐山地震预报中出现重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强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言 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在我国开展了为探索地震孕育过程中重力变化的高精度重力重复测量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有必要对此项工作进行系统整理及分析研究。文中讨论1973—1984年我国十二次中、强地震前后重力重复测量、重力固体潮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观测动物习性异常预报地震是我国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观测与研究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工作,是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之后发展起来的。邢台地震强余震之前,震区及其外围地区广大群众观测到了动物习性异常,这一结果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监测和预报地震,先在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华北,后在全国相继开展了动物习性异常的观测与研究工作。邢台地震之后,我国进入了地震活动高潮期,大地震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人们强烈要求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由于动物习性异常观测方法简单,种类多,所以很快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一些效果。如1969年7  相似文献   

18.
由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档案馆组织翻译(藏文译汉文)、编辑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1982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从藏文史籍和档案中首次发掘、整理和编译的地震史料汇编,行文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它是藏、汉族学者和专业人员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里取得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汇编》共分两卷。第一卷是公元642年(唐贞观十六年)至1980年的地震史料;第二卷是1950年8月15日墨脱8.6级地震(或称察隅地震)的专集史料。全书计86万余字,100余幅照片和图件,除正文外,尚有多种附录、  相似文献   

19.
地震与旱涝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地震史料中有很多记载。自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对这一关系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大多数研究表明,少雨干旱的气候背景利于地震发生,而且震级越大,与干旱的关系越明显。例如,华北地震区,自公元前281年到  相似文献   

20.
《地震科学进展》创建于1971年5月,原为内部赠阅的不定期刊物《国外地震消息》,1978年8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改为正式出版的期刊《国际地震动态》,2019年9月经本刊主办单位申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同意更改刊名为《地震科学进展》。1971年5月—1975年12月,《国外地震消息》油印出版了共30期;1976年1月—1978年6月,《国外地震消息》又铅印出版了共30期;1978年11月以《国际地震动态》出版一期“试刊号”,《国际地震动态》从1979年起定为月刊,正式出版发行,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编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和发行。1978年9月—2019年12月,《国际地震动态》共出版了492期。从2020年第1期起,正式以《地震科学进展》刊名出版发行。为保持延续性且便于期刊文章被引用,自本期开始更改期刊编号形式,由年份与期更改为卷与期,本期编号确定为第50卷第1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