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位于丽江-小金河断裂西北30km。区域范围内历史上地震频繁,为滇西北地震多发区。震区断裂构造复杂,主要发育NW向、NE向2组断裂,呈棋盘格式展布。经野外实地考察,震中附近发育NW向永宁断裂和NE向日古鲁-岩瓦断裂2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永宁断裂由温泉断层、永宁断层和阿拉凹断层组成。在卫星影像上线性特征清晰,断层地貌明显。断裂对永宁、泸沽湖第四纪盆地具有严格的控制作用,沿线多处发育温泉。前所河的多条支流顺断层发育,八七—海衣角一带、日古鲁东山厝附近,多处河流右旋位错。阿拉凹一带断错T2阶地上更新统沉积,被错地层最新年龄(TL)为(21.19±1.80)ka,是一条以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的晚更新世活动断层。日古鲁—岩瓦断裂对岩瓦、日古鲁、利家咀等古近纪、新近纪盆地和永宁第四纪盆地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断错中更新世和上更新世地层。中挖都—利家咀一带,有多条小溪呈现出同步左旋位错特征。断裂在晚更新世有着明显的活动迹象,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据震源机制解结果,此次地震为正断兼右旋走滑型地震,NW向节面产状与永宁断裂基本吻合,地震破裂型式与永宁断裂运动学特征一致。地震烈度长轴方向、Ⅷ度烈度异常点线性分布以及构造地裂缝方向均与永宁断裂走向一致。分析认为,永宁断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此外,1996年丽江7.0级地震、1976年中甸5.5级地震以及本次5.7级地震,均具有明显的正倾滑分量。这些地震多分布在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新构造隆起周缘。根据区域地形条件分析,该地区的正断层运动作用很可能与地形巨大反差引起的重力势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深井盆地南缘断裂特征与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井盆地是山西断陷盆地带北段内部一个规模很小的次级盆地,为中更新世以来发育的三角型山间小型盆地。盆地附近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深井盆地南缘断裂为主控边界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本文通过对地形地貌、断裂剖面、地层测年及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断裂活动时代和活动速率等参数,综合阐述了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深井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期间仍在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断裂具有分段性,西段长约6km,多处可见断裂错断晚更新世地层剖面,属正断倾滑性质;东段表现为盆地与黄土斜坡直接接触,由西向东断裂地貌表现逐渐减弱,未见明显的断裂剖面,止于NW向构造,附近发生的4次4 3/4级地震与该段断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昭通-鲁甸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昭通-鲁甸断裂带主要由昭通-鲁甸、洒渔河和龙树3条右阶斜列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40°~60°,洒渔河和龙树断裂倾向SE,昭通-鲁甸断裂倾向NW,它们共同构成几何结构复杂的逆冲断裂系。野外考察表明:沿断裂表现为平直的断层槽地、定向排列的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等地貌;大桥边、北闸镇、光明村等地断错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龙树河Ⅰ级阶地上发育高0.5~2.0m的断层陡坎。表明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运动性质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右旋走滑分量。此外,在NE向断裂间穿插发育的一些NW向断裂,同样表现出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在2014年鲁甸M6.5地震震区产生了NE和NW向地裂缝和地形反坎等地表形变,与NE和NW向断裂展布基本一致,反映了断裂的新活动特征。由于块体远程变形响应与能量交换传递,在川滇块体东侧形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昭通-鲁甸断裂带位于凉山次级活动块体SE向运动的前缘部位。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断裂几何结构成为凉山次级块体构造变形的主要承载体之一,吸收、调节块体SE向运动应变,并构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的南部边界。从区域构造部位和运动特征分析,昭通-鲁甸断裂带之于凉山次级块体,正如龙门山断裂带之于巴颜喀拉块体。昭通-鲁甸断裂带在活动块体边界和区域构造格架划分上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同时也是滇东北地区重要的地震构造。  相似文献   

4.
对合肥盆地东缘基岩区的NW向断层剖面进行了观察和年代样品测试,并跨其中1条断层布设了浅层地震勘探测线;结合本区第四系厚度和沉积特征,对浅震测线时间剖面进行了地质解释。根据调查所揭示的剖面特征、断层泥ESR测年数据、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及本区的中强地震活动构造背景,认为这组NW向断裂中更新世有过活动;合肥盆地东缘NW向横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情况与断裂所在地区的新构造环境有关,尽管断层泥测年结果表明断裂在中更新世有过活动,但其活动强度不大。  相似文献   

5.
天山是典型的陆内再生造山带,研究其现今内部断裂的变形特征和活动速率对于认识整个天山造山带的应变分配方式和变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现今天山活动构造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天山两侧向盆地扩展的前缘部分,然而对于天山内部活动构造的定量化研究并不多见。该研究聚焦于南天山与其内部山间盆地之间的边界断裂——焉耆盆地北缘断裂,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可将该断裂分为东西2段,其中东段逆冲断错了一系列山前洪积扇,形成了线性明显的陡坎地貌。通过利用高精度差分GPS对23组断层陡坎的测量,发现其垂向位移大致可分为1.9m、2.4m和3.0m 3组,推测单次地震的同震位移量为0.5~0.6m。其中保存于3.0m左右陡坎的地貌面为区域性地貌面,通过利用原地宇宙成因核素测定该地貌面的暴露年龄约为5ka,这与博斯腾湖沉积物所记录到冷暖气候交替的时间段相符,说明气候的冷暖变化控制了南天山前地貌面的形成和废弃。结合断层陡坎高度及地貌面年龄可得焉耆盆地北缘断裂东段5ka以来的倾滑速率为0.6~0.7mm/a,SN向的地壳缩短速率约为0.4mm/a,垂向滑动速率约为0.5mm/a。依据地震矩计算公式评估焉耆盆地北缘具有发生7.5级强震的可能性。该研究为认识现今天山的变形过程和变形方式提供定量化的数据支持,对于理解天山内部的强震发生地点和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西灵丘《重修邓峰寺碑记》是在山西发现的唯一一通记载地震前成功预告并取得实效的古代碑刻.经研究,碑记中高僧所预告的地震事件可能远在北魏时期.对灵丘附近地区的历史地震研究发现,这一带强震前地声发育,根据这一特点,建议在灵丘盆地西段设立地声前兆观测实验点,以探索当地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辽东半岛中强地震活动及其与构造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东半岛是中强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区,除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外,这一地区还记录了≥5级地震19次.区内中强地震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基本上局限于地震活动条带及其网格的结点部位,空间分布上与金州断裂、鸭绿江断裂等NE-NNE向断裂及其共轭的NW向构造一致,且多发于2组构造交会部位的构造盆地或偏于NW向的构造带附近.NE-NNE向和NW向断裂是在现今NEE向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对平移走滑性质为主的共轭剪切破裂面,NE-NNE向断裂属于继承性破裂,规模大,对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具有控制作用;NW向断裂多属于新生破裂,其规模通常同与其交会的NE-NNE向断裂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辽东半岛中强地震活动受到了NE-NNE向断裂的控制,但其发震构造基本上是NW向断裂,同时,与NW向断裂的规模相关联,中强地震活动存在由N向S、由W向E逐渐减弱的变化规律,地震强度大致从7 ~7.5级降为5.5 ~6级.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北缘三危山断裂晚更新世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属于阿尔金断裂带向NW扩展的分支断裂,其最新的构造活动反映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地震活动特征。文中通过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和地质填图,对该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危山断裂发育于三危山西北麓,长约175km,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逆断层性质,局部表现出正断层特征。其构造活动的地貌表现形式主要有:基岩陡坎、断层沟槽以及山包、冲沟左旋等。古地震探槽开挖揭示三危山断裂主要断错晚更新世地层,在距今(40.3±5.2)~(42.1±3.9)ka有过1次古地震活动,为1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9.
登登山-池家刺窝断裂位于阿尔金断裂东端宽滩山隆起的NE侧,总体走向NW,地貌上表现为醒目的断层陡坎;登登山段长约19km,池家刺窝段长约6.5km。通过卫星影像解译、探槽开挖、断错地貌测量及年龄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了2条断裂的新活动特征。宽滩山NE麓普遍发育3级地貌面,即山前基岩侵蚀台面和冲沟I、Ⅱ级阶地。登登山断裂断错除I级阶地以外的其他地貌面,陡坎高度普遍在1.5m左右,最大高度2.6m。探槽揭露登登山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有3次古地震事件,3次事件的总断距约2.7m,一次事件的垂直断距为0.5~1.2m,事件Ⅰ大约发生于距今5ka;事件Ⅱ大致发生于距今2×10~4a,事件Ⅲ大致发生于距今3.5×10~4a,重复间隔约1.5×10~4a,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04mm/a。池家刺窝断裂断错了所有3级地貌面,陡坎最大高度为4m,一般在2m左右。探槽揭露池家刺窝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也有3次古地震事件,3次事件的总断距约3.25m,1次事件的垂直位错为0.75~1.5m,晚更新世以来断裂垂直滑动速率为0.06mm/a。池家刺窝断裂古地震事件年代限定较差,但最新1次事件晚于登登山断裂,根据登登山断裂古地震事件的研究结果,推测池家刺窝断裂古地震重复间隔接近于登登山断裂的1.5×10~4a左右。池家刺窝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晚于登登山断裂,1次事件的垂直位错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都比登登山断裂略大,2条断裂之间还有长约5km的不连续段,被第四纪冲洪积砂砾石层覆盖,地形平坦,断裂地貌特征不发育,这些都表明登登山断裂和池家刺窝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阿尔金断裂以北的登登山和池家刺窝断裂规模都不大,垂直滑动速率仅为0.04~0.06mm/a,远小于祁连山断裂及酒西盆地内NW向断裂的垂直滑动速率,反映出构造变形主要限制在高原内部及河西走廊地区,登登山和池家刺窝断裂以低滑动速率、古地震复发间隔很长(10~4a)的缓慢构造变形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表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建筑物震害调查方法,结合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分布、地震烈度图,初步探讨了广西北流M_S 5.2地震发震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流M_S 5.2地震发生在NW走向的石窝断裂和NE走向的新丰断裂交汇部位,发震构造为石窝断裂;石窝断裂露头平均产状222°∠81°,最新活动性质为具有正断分量的左行走滑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第四纪;新丰断裂最新运动性质为逆断,最新活动时代为早第四纪;在现今NW向主压应力作用下,石窝断裂发生破裂,发生M_S 5.2地震,同震运动方式以右行走滑为主,余震震中呈NW向分布。极震区建筑物震害调查得出的运动方向与震源机制解显示的同震运动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1.
新疆古牧地断裂全新世的断错活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疆古牧地断裂是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全新世以来有4 次明显的断错活动,历次活动的TL时间分别为11.03±0.89 kaB.P.,9.73±0.79 kaB.P.,8.32±0.67 kaB.P.和6.82±0.54~4.87±0.39 kaB.P.,断错活动间隔为1.3±0.1~2.0±0.15 ka。全新世时期累积垂直断距大于5.03m ,平均活动速率大于0.41 m m /a  相似文献   

12.
渭河盆地东部地区的活断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讨论了渭河盆地东部地区六条主要断裂的活动情况。指出这些断裂现今活动以倾向滑落为主,同时兼有一定分量的左旋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13.
博格达山北麓山前断裂西段全长140 km ,由5 条雁列状排列的逆断裂组成。全新世时期,古牧地断裂的最新活动发生在6.82±0.54~4.87±0.39 Ka B.P.之间;四工河口断裂切割Ⅱ级河流阶地,最新活动时间与古牧地断裂大体相同;泉泉子断裂切割Ⅰ级河流阶地,最新活动发生在3.75±0.41 Ka B.P.;热水河断裂及东风牧场断裂由于缺乏断代年龄实测数据,无法对其最新活动时间作出判断,但是推断它们也是全新世活断裂  相似文献   

14.
1812年尼勒克地震断层及最大位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考察和地貌变形测量等手段,研究了尼勒克1812年8级地震的地震断层的平面分组特点、活动性质、分段特征,讨论了地震滑塌构造、地震断层与重力滑坡的区别,分析了线性滑坡后壁与地震断层的潜在关系。在正确区分地震断层和滑坡后壁的基础上,确定了地震断层的最大位移。该形变带从吉仁台延伸到乔尔马以东,东西总长124 km,南北最宽处约28 km,地震断层断续展布97 km,最大垂直错距为15 m,水平位移为4 m。  相似文献   

15.
华北沧东断裂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战武  徐杰  宋长青 《地震地质》2000,22(4):395-404
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表明 ,沧东断裂为发育于上地壳的上陡下缓的铲状断裂 ,断面于 10km深处的上地壳底部变为近水平的拆离滑脱面。沧东断裂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裂陷旋回 ,开始形成于晚侏罗世 ,此时为正断裂性质 ,早白垩世末期的燕山运动使断裂反转为逆断裂 ,并有一定的左旋走滑 ,形成正花状构造。早第三纪始新世时在中生代断裂的基础上改造成为正断裂 ,控制了黄骅坳陷下第三系的分布。早第三纪为断裂主要活动时期 ,塑造了现今沧东断裂的主要形态 ,断裂不同区段的产状、发育历史和活动强度表现出鲜明的分段性。晚第三纪以来断裂活动微弱。从浅层地震勘探结果看 ,沧东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基本不活动 ,不是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地震局灵丘地震台为例,叙述了实行项目管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和考核管理四位一体管理方法所取得的经验,证明这一方法在小型地震台施行管理、进行深化改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新疆深断裂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源 《内陆地震》1992,6(4):340-350
论述了新疆的深断裂与深断裂格局、深断裂格局与深断裂关系的基本特征以及活动深断裂同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晁洪太  李家灵 《地震研究》1997,20(2):218-226
郯庐断裂带潍坊-嘉山段全新世活断层由三个独立的破裂段组成。从各段的断错地貌,松散堆积物特征,断层本身的特点以及断层泥的显微构造标志看,各段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主要粘滑运动为主,并在震后有蠕滑调整运动,各段具有断层闭锁→粘滑发震→震后调整→断层再次闭锁的发震模式,目前莒县-郯城段仍处于震后调整阶段,而安丘段和新沂-泗洪段由已处于断层闭锁的后期阶段,面临粘滑发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八宝山断层的变形行为与降雨及地下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京丰台大灰厂观测台站1970——2003年的长期综合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降雨和地下水对北京八宝山断层变形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当降雨量持续稳定周期性变化,则断层孔隙压也呈稳定周期性变化,断层变形行为也表现出明显的规则周期性变化;当降雨量明显偏低或偏离正常周期性变化,则断层孔隙压周期性消失,断层的变形行为方式也发生改变. 降雨通过改变断层带孔隙压力的变化而影响着八宝山断层的变形行为. 结合该断层已有研究结果,认为降雨和地下水有可能通过改变断层变形行为方式而影响着区域构造应力/应变场的调整. 这一结果将对研究地球浅部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提供直接的观测证据.   相似文献   

20.
泰国北部梅江断裂的几何结构及其新活动的地貌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泰国北部梅江断裂实地考察结果的分析,认为该断裂在几何结构上为一条由多的层组成的复杂的断裂带,且反映断裂第四纪以来新活动的地貌标志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