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振恒 《地震学刊》1999,(B02):43-50
概述了防震减灾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长期任务,其重点和关键是防灾工作,其次防震减灾工作要突出做好灾害事件前的快速传输种种上信息和速报事件发生后的灾害信息,第三在灾害对策中强调做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建设抗灾性强的安全城市工作,最后,阐述了全球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趋势,综合化,系统网络化,多维化和数字化,尤其对“数字地球”的概念作了较详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质灾害对广州市部分城区工程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震害预测研究,探明地震地质灾害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掌握地震地质灾害源空问分布情况,分析其对工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有助于政府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城市建设与改造。针对广州市部分城区的地震地质灾害源、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分布情况,应用基于GIS平台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了该区内地震地质灾害破坏对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中的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少震弱震的江西萍乡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该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的现状及特点,讨论了相应的防震减灾宣教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当地民众对本地灾害的认知情况与灾害的实际发生频率基本一致;对地震等本地少发灾害影响的认可性不高。2)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薄弱,对地震灾害基本概念了解不足,地震谣言辨识能力差,基本防震减灾技能掌握不全面。3)获取防震减灾知识与技能主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学校。4)民众学习防震减灾知识与技能的意愿强烈。因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对于提高当地民众的防震减灾技能和灾害意识,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地震灾害形势严峻,在地震灾害不能准确预报的条件下,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的危机意识和防震减灾能力,是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工作。结合现实对本省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的对策措施提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相对薄弱、中学生对于灾害的处置办法较为单一、防震减灾技能没有很好地在学生群体中传播等问题,对弥渡县中学生进行了防震减灾意识和灾害应急处置技能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弥渡县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够强、应急处置技能较少。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应该积极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利用好地理课将防震减灾知识及灾害处置技能传授给学生,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做出响应。同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应当助力防震减灾产业化发展,并参与到提升中学生群体防震减灾意识的工作中来。由此达到提高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丰富中学生应急处置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通过广泛的资料搜集,结合降雨、地质灾害灾情和有关经济指标,分析了1999―2009年甘肃省地质灾害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讨论了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省的地质灾害数量和由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总体上表现为灾害数量显著增加,人员伤亡明显减少,经济损失有所控制,但地质灾害依然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面临的地震及其次生灾害进行分类、评价和减灾效果研究。数字城市从全局性的角度集成城市各个方面的要素,是对城市整体的统一数字化认识。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是空间数据的应用。基础数据的有效更新成为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存亡的关键。数字城市目前是以电子政务作为主流发展方向,防震减灾辅助决策优化和实用化并与电子政务的结合为新一代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目标。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与数字城市的有力结合,可以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这种结合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数据标准化、数据的可用度、合适的支撑系统和与电子政务的结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需求调研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以弥渡防震减灾主题花灯表演为案例,创新提出以灾害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需求调研工作的对策建议:(1)争取学科融合,以灾害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探讨防震减灾知识需求;(2)寻求资源整合,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类学专业团队及相关力量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需求调研;(3)分步骤、分区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需求调研。  相似文献   

9.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是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互联网充分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将对影响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在历次地震中的表现和网络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在互联网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评价研究作为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完成国务院2004年所提出的"在未来的十五年内(2020年以前)使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能力,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评价研究起步较晚,是地震工程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课题之一,更是现代社会对地震工程界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进行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标定及可接受风险研究不仅可以使城市灾害损失定量化评价成为可能,而且可为评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提供客观的度量标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指导城市的防震减灾决策。  相似文献   

11.
对于地质灾害依易发性区划,笔者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拟构建一个易于理解、易于操作、量化相对较好的地质灾害概念模型。模型的综合分值选用了突出极值的内梅罗指数计算,最终用地质灾害发育面积密度进行区划效果评价。本篇文章以福建省霞浦县的工作为例对该模型进行应用,通过对模型各因素评价打分,划分出地质灾害的4级分区,为霞浦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模型应用过程直观地展示了模型的评价效果受因素选用、因素权重影响较大,模型本身的结构使其更适合于评价灾害点密度大,规模小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以太原市防震减灾中心开展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为基础,分析太原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适应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的需求,发挥新媒体宣传的优势、创新科技成果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科普宣传更大程度地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公路安全运行迫切需求出发,着眼于震后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选取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与防护工程新技术,建立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将灾损公路分两阶段进行评分,两阶段根据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权重系数,计算出灾害风险总得分,从而确定威胁公路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以典型的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工程案例分析,验证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适用程度。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在川九公路艰险路段震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刚察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的大通山区,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为主,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威胁少数民族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刚察县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特点,并针对灾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及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认真分析北京地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基础上,对泥石流、采空塌陷以及崩滑塌等突发性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和探讨。采用袭扰系数法,对区内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圈定出突发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影响地质灾害演变趋势的降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以及区域岩组结构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评判,并依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划结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评判结果,对其演变的危险程度进行了评价,将北京地区划分出突发性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以及低风险区。这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减灾防灾、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萍 《四川地震》2020,(1):34-39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50余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践表明,健全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文献查阅、对比分析等方法,在全面梳理我国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存在的4个方面问题,并借鉴日本和美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出台《自然灾害防治法》、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适时修订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防震减灾职权主体的法定职责任务,完善地方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将故障树法用于区域防震减灾系统脆弱性评估。在深入研究防震减灾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防震减灾体系标准故障树,并根据其结构计算出基本事件的权重。通过比较标准故障树和评估对象基本事件,得出评估对象防震减灾体系的缺失基本事件,继而计算出防震减灾系统脆弱性指数。最后,以河北省某县为例,给出了基于故障树法的防震减灾系统脆弱性评估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地震作用下宝成铁路地质灾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受此影响宝成铁路成都局管段沿线产生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通过对铁路沿线震后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总结了地震作用下产生的灾害类型,分析了地震的致灾作用和地震次生灾害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防灾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不仅造成大量房屋破坏与人员伤亡,同时,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和山体裂缝,并且形成了大量的诸如泥石流、堵河溃坝等链生灾害隐患。通过现场调查与数据的统计、分析,震区崩滑流地质灾害地震响应显著,地质灾害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增加明显,空间分布上由震前的零星散点状分布转为震后的集中分布,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急剧扩大,危害程度也显著增高,主导诱发因素由震前的斜坡卸荷、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转为地震振动为主导诱发因素;震后地质灾害活动发展趋势将随地震对斜坡稳定性的长期影响、玉树灾区重建工作以及地质环境容量问题而将持续加剧,持续时间评估在1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增强城市抗灾能力,提高城市灾害韧性,降低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对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现状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ANP-SWOT模型对其发展规划进行分析。首先运用SWOT分析方法确定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未来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其次运用ANP分析法构建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发展规划的网络层次结构,结合专家咨询,通过赋值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发展策略。结果显示,分布不均、数量不足、尚未形成专门的应急预案是制约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发展的关键问题;最佳发展策略是加快推进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