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两年多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国家地震局“八五”短临预报深入攻关课题已正式启动.为达到预期目标,国家地震局领导和科技监测司特别强调了“新”与“实”.我理解,“新”,固然包含要研究一些新理论、新方法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对现有手段、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实”,首先是方法研究要结合预  相似文献   

2.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七─—地震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及综合预报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我国在地震前兆观测及其预报探索继“六五”地震前兆清理攻关、“七五”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以后,选择了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难点即地震短临预报阶段的前兆标志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小波理论在探地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系统已成为浅层地下探测的有效手段并在地质勘探、城市建设、水文勘测、环境工程、考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信号处理质量是雷达技术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探地雷达信号处理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合,对探地雷达技术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作了阐述,重点分析了小波理论在探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最后就小波变换理论在探地雷达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4.
国家地震局在“七·五”计划期间,在加强观测系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地震预报有密切联系的预报方法攻关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地震学方法是目前地震预报的一种主要方法。 早在1983—1984年,曾组织地震学方法的清理攻关,有22个单位参加,共计百余项课题。自1983年5月始,经一年多的努力,到1984年10月止,基本完成清理攻关第一阶段工作,提交了一批清理攻关的研究报告,其中39篇分  相似文献   

5.
1983—1985年进行的“清理攻关”,是我国地震预报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部署。当时的任务要求是:对十多年来地震预报的观测技术、观测资料和预报方法从科学上进行全面的清理。它不是一般的工作总结,而是通过广泛深入地科学研究,作出科学鉴别的评价,所以叫做清理攻关。现在提出的科学攻关,则是在认清现有科学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地震预报研究发展的动态,提出新的科学目标,跨出新的步子,既要研究利用已有  相似文献   

6.
1988年5月18—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成果交流会”。提交的研究报告41篇,约90万字。内容包括:空间分布方法、地震系列方法、震级序列方法、相关方法、震源参数与介质参数方法及多项集成方法。本文据此介绍了1987年初国家地震局所组织的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的新进展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7.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三──—利用卫星遥感资料探索临震预报大有前景1993年8月13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报道: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卫星遥感红外临震异常的研究”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由强祖基研究员负责的这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一级课题85—04—01为基础,综述了近年地震学短期预报指标和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Hilbert-Huang变换与ELF信号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Hilbert-Huang变换(HHT)是近年出现的一种自适应的非平稳、非线性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迄今已在许多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处理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Hilbert-Huang变换的基本实现原理与算法基础,通过仿真信号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以实际数据为例,探讨了它在极低频(ELF)信号处理及噪声压制方面的应用.利用Hilbert-Huang变换对ELF信号进行频率域滤波,可以对噪声进行有效压制,从而提取已知频率的电磁信号,极大地提高信号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六──地热前兆用于地震短临预报实用性研究取得进展多途径探索地震短临预报,深入开展新方法实用性及其前兆机理研究,是国家地震局“八五”地震短临预报重点攻关内容之一。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一些新方法,如地热前兆观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以攻关的形式,集中全国800多名科技骨干,组织了地震学、定点形变、大地测量、地下水动态、水文地球化学、地电学、地磁学、重力学、钻孔应变应力及综合预报等10个学科方法的学术攻关小组,历经两年取得了5个方面的突出进展。这是国家地震局继1983—1985年的地震前兆系统清理研究之后的又一重大科研活动。10个学科方法的分析预报指南及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的研制,不仅是我国20年来地震预报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中国第一代预报工作者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实用化研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地震分析预报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数学形态学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辉  郭科  胡英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24(6):1995-2002
数学形态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它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之上,是研究数字信号(图像)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快速并行处理方法的理论,已经成功应用于图像处理、医学信号处理和语音信号处理等领域.地震信号去噪处理和裂缝检测的研究一直都是地质学家和油气藏工程学家感兴趣的问题.本文将数学形态学与地震信号处理相结合,重点探讨了数学形态学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针对地震信号的特点,设计了形态滤波器,应用于合成地震资料,得到了理想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并构造了形态学边缘检测算子,通过理论和实际资料检验,该方法具有良好适用性.以上研究表明,基于形态学的地震信号处理是可行的,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周常羲  徐果明 《地震学报》1990,12(3):299-306
同态信号处理对于判别一个信号是否混叠有它的延迟信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文中首先讨论了同态信号处理的基本思想,及计算机实现同态信号处理的方法,用理论振波的多次延迟叠加进行了数值模拟的检验,结果表明能明显得到各延迟信号的延迟时间.最后,用此方法对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地震进行了同态信号处理,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Hilbert-Huang变换(HHT)和傅立叶变换是目前广发应用于大地电磁(MT)信号处理的两种算法,但两种方法在MT信号的处理中的适用性研究却鲜有报道.文章以仿真平稳信号、加噪信号、非平稳信号和实测大地电磁信号为例,从准确性、稳定性、计算效率等几个方面比较了两种算法在大地电磁信号处理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傅立叶变换对于无噪平稳信号的分析,其分辨率和准确性很高,且计算速度快,适合海量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处理;HHT算法具有时频分析和滤除高频分量的能力,能精确的刻画信号能量随时间和频率的分布,且抗噪声性能好,在MT数据筛选和去噪等方面有优势;基于HHT边际谱的功率谱估计更适合MT信号非平稳特性的实质,但其计算效率低,是制约其工程应用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5.
EMD新技术在数字波形预处理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EMD技术,给出由该技术产生的固有模态函数重构数字地震波形信号处理中所用滤波器算法。然后利用该方法对实际波形信号进行了初步处理,处理结果表明,基于EMD的滤波技术具有许多其它分析手段所不具备的特点,是一种新的滤波方法,可用于数字地震波形信号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主动源气枪信号具有绿色环保,低频信号丰富,传播距离远,高重复性的特点,广泛运用于区域尺度深部探测和介质变化监测中.如何准确和高效的识别信号是气枪信号处理的难点也是重点.检测信号的能力取决于观测记录的信噪比,通常为了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常用的方法有滤波,去噪和叠加.针对具有高重复性的气枪信号,通过叠加的手段提高信号信噪比.文中基于气枪信号的特征,推导了谱白化叠加与窄带线性叠加的等价关系,从数值模拟和实际气枪记录的角度,对线性叠加、谱白化叠加和加权叠加在信号捡拾能力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线性叠加和加权叠加,谱白化叠加具有与模版信号相似程度高,对弱信号捡拾能力强的特点,但是对于高信噪比信号,线性叠加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对实际记录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分析的正确性、合理性.因此针对气枪信号近场应采用线性叠加,远场应采用白躁化叠加.而针对地震剖面中信号连续追踪可采用加权叠加结果,这是因为加权叠加提高信噪比最为明显;震相拾取建议采用线性叠加或谱白化叠加结果,这是因为以上两种方法不会产生相位偏移和相位畸变.  相似文献   

17.
钻柱振动倒谱分析及其钻头源信号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钻地震参考信号处理的关键是从众多噪音成分中提取较弱的钻头源信号.钻头随机激励源信号由于其频率范围宽,持续时间短,易受钻柱和其他机器噪音的影响.倒谱分析方法是一种非线性滤波技术,该技术不但可以将时域卷积信号转变为倒时域信号的相加,而且通过窗函数的选择,还可消除结构混响,提取源信号.本文根据钻柱模拟实验数据,利用了倒谱滤波技术进行瞬态源信号的提取,并用该方法进行SWD参考信号的处理,从而达到钻头源信号强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鉴于我国已进入了以振兴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时,我国地震活动在经历了1977—1984年的相对平静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国家地震局为适应这一形势并服务于新时期的战略任务,在“七五”计划实施中突出了短期地震预报的前兆攻关研究、中长期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深入研究和地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92-1994年间发表的125篇有关论文和“八五”短临预报攻关三级课题研究报告,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在观测技术、震例与预报方法、映震理论与数据处理、干扰因素与映震灵敏条件等方面取得的科学进展,为“九五”立项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20.
陆远忠 《地震》1992,(4):77-78
刘文龙与笔者已在“地震学预报方法深入攻关的建议”(国际地震动态,1990,9)一文中,较全面地提出了今后几年值得深入研究的预报地震的地震学方法的某些课题。本文仅就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如何推进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定量化方面,发表一些浅见。 1.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基础是来自地震事件的记录,包括地震目录、地震波记录和地震波的传播。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