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海是位于西南亚的著名大咸湖,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是世界最低洼处,因温度高、蒸发强烈、含盐度高,据称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生物不能生存,故得死海之名。那么死海真的就没有生物存在了吗?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但就在这种最咸的水中,仍有几种细菌和一种海藻生存其间。原来,死海中有一种叫做“盒状嗜盐细菌”的微生物,具备防止盐侵害的独特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8,(3):8-8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线。它保护着人体。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和其他病原性物质的入侵。细菌和病毒要在人体内“作乱”,必须首先通过免疫防线。最近。英国约克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嗜血性流感杆菌入侵人体、攻破免疫防线的“独特手段”——利用人体内的唾液酸。研究者发现了细菌的一种有活性的酶,这种酶可以高效捕捉从人体细胞表面释放的唾液酸。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9,(3):8-8
日本短尾鱿鱼和一种发冷光的海洋细菌相处得可谓是“琴瑟和谐”:这种细菌在鱿鱼的发光器官里“安家”,使鱿鱼发出水纹状的光,用来蛊惑敌人和猎物。最近,科学家发现:决定这种细菌是否寄居在鱿鱼体内的关键因素是一个基因,而这个基因的关键作用是使细菌形成生物膜。  相似文献   

4.
莉萍  方芳 《海洋世界》2004,(6):12-14
死海虽然以“海”命名,但死海实际上是亚洲西部著名的内陆成水湖泊,旧称鲁特湖。死海位于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之间,东北距约旦首都安曼45千米,西距耶路撒冷24千米。死海呈长方形,南北长80千米,东西宽4.8至17.7千米,面积1050平  相似文献   

5.
死海是由沿死海转换断层离散走向滑移形成的地貌构造坳陷.厚度在7km以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海相、湖相、蒸发岩相和冲积/三角洲相沉积记录了死海盆地高的沉积堆积和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9,(8):8-8
浮游有孔虫是一种漂浮在海面上的浮游生物,它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专家发现,浮游有孔虫并非如人们想象得那样“随波逐流”,它们过着截然不同的双重生活,这种适应性使其历经生物大灭绝事件存活至今。英国诺丁汉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分析浮游生物Streptochilus globigerus和生活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有孔虫Bofivina variabilis的遗传信息,发现二者其实是同一物种——浮游有孔虫。研究者表示,在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中,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9,(4):7-7
继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之后,科学家又发现了另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硫酰氟。硫酰氟是熏蒸工业上使用的一种重要消毒气体,用来杀死害虫、细菌和其他有害生物。最初,硫酰氟作为溴化甲烷的替代品进入熏蒸工业。溴化甲烷曾经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熏蒸消毒剂,但因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而逐渐淡出熏蒸工业。现在,“替代者”硫酰氟也有了麻烦。研究发现,硫酰氟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36年,比想象中长得多;另外,虽然目前大气中硫酰氟的数量非常之少(其所占比例约为万亿分之15,并且每年增加5%),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10,(7):7-7
小小细菌又一次扮演了神奇的角色,这可不是浮夸和跃进的幻想。 瑞士一所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菌类,这种菌类可以让稻谷生长速度提高5倍。在瑞士洛桑大学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称这种真菌菌根可以减少磷肥的使用,而且它是“纯天然的”,不会转变植物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几种中草药对光合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栝楼、木瓜、蒲公英和桔梗等中草药浸提液,可明显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其中,以栝楼的促生效果最好,浸提物浓度愈高,促生效果愈明显。所试浓度的栝楼、木瓜浸提液,没有发现对光合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指出在生产性培养中,添加某些中草药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8,(9):6-6
一个英国科学家小组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童称,他们发现微微型浮游植物这种最小的海藻不单通过光合作用,还可以通过吞噬细菌获取营养。人们一直认为,这种海藻通过光合作用获取养分,然而,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这种小型海藻对海洋细菌有“出人意料的喜好”。科学家在英国“发现”号科研船上对北大西洋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小型海藻体内含有可能通过吞噬浮游细菌而间接获取的磷酸盐。这使研究人员感到十分意外。  相似文献   

11.
据欧洲学者报道,1992年夏天地中海发生的数百条海豚死亡事件,归根结底还是海洋污染所致。有消息说,法国海岸上每星期都可发现50多条死海豚,而通常在一年内海岸上才会找到这样多的海豚。然而谁也无法估计出它的实际死亡数,因为被抛上岸的死海豚毕竟是极少数。实验室研究表明,这些哺乳动物是受到某种抗药性极强的病毒的侵害。这种病毒1988年曾在北海中杀  相似文献   

12.
德国雷根堡大学的科学家在冰岛北部大西洋火山区约 1 2 0 m深处的海水中发现一种微小细菌 ,它是有史以来人们发现的最小生命体。这一发现对科学家研究生命起源有着重大意义。新发现的细菌被命名为“骑火球的超级小矮人”,其体积相当于大肠杆菌的一百六十分之一 (约 1 / 50 0 0 mm)。科学家说 ,新发现的细菌只拥有约 50万个基因物质 ,比迄今发现的最小细菌生殖道支原体还少 8万个德国科学家发现最小生命体  相似文献   

13.
以热灭活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培养海洋蛭弧菌类生物菌株DA5,将其以高(11500pfu·mL-1)、低(1150pfu·mL-1)两种浓度加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用水中,研究了无节幼体培育到糠虾幼体期间DA5对幼体变态和存活、水体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pH、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DA5可显著提高幼体存活和变态率,并在加入后3d内降低或显著降低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而低浓度DA5对试验期间幼体成活、变态及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除糠虾幼体Ⅰ-Ⅱ期高浓度处理组水体NH3-N含量有显著升高外,试验期间各组水体pH、COD和NH3-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海洋蛭弧菌类生物DA5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控制因子应用于对虾育苗中.  相似文献   

14.
以海鞘(Ciona savignyi)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海鞘血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及培养中细菌污染的鉴定和控制.血细胞在培养1 h后贴壁,细胞基本以圆形细胞为主,变形细胞一般呈不规则形.变形细胞存活时间较短,而圆形细胞存活时间较长.对于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纯培养发现两类菌株检出率较高,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经PCR扩增16S rDNA基因序列片断,结果显示这两类菌株分别属于弧菌属(Vibrio)和施万氏菌属(Shewanell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弧菌属对氯霉素和环丙沙星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施万氏菌属较敏感的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和氯霉素等.最后比较了几种抗生素组合控制血细胞培养中细菌污染的使用效果,其中氯霉素、亚胺培南加双抗的组合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并对培养细胞的贴壁和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9,(6):7-7
有10%的癌症患者的癌细胞会扩散至脑部并发展成脑部肿瘤。一个一直困扰着学术界的问题是:癌细胞是如何通过血脑屏障的?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细胞结构,它可以限制化学物质和微观物体(如细菌)通过血管进入神经组织,大部分细胞都被血脑屏障阻挡在外,无法进入脑部。最近,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具有进入大脑的“单程票”。  相似文献   

16.
死海是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成水湖,以超强的湖水浮力和神奇泥疗闻名于世。这个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观光的奇湖,现在只有50千米长了,而在40年前,它还有80千米长。15年前,湖边有一个小镇,如今,在死海边上已经找不到这个小镇了。它距死海已经有1千米路程,并且其间通上了火车道。1917年,一个英国探险家在岸边一个巨石齐水面处刻了标记;现在,这个标记在高高的石崖上,距水面15米。死海面积急速缩小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为大量取水。死海同约旦河相通,它的补给水源的90%由约旦河提供。但是,随着当地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龟对于科学家来说仍是一个巨大的迷。它们似乎在听从一种神秘的召唤,不远万里进行壮丽的迁徙。在躲过天敌、人类有意迫害和无意的致命“保护”后,它们以干分之一的概率存活下来。  相似文献   

18.
原始细菌可以在比我们能想象到的更加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但高等一些的生命对环境都相当挑剔,有谁听说除某些细菌以外还有哪种生物能耐百度的高温?可近来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地球上还真有这样的生物存在!在东太平洋海底,那儿有一条长长的地壳活动带,发现有许多的海底热泉。有些热泉在冒出地面时会在出口处形成烟囱似的石柱。从“石头烟囱”里冒出来的热液,温度常能超过百度。就是在这样的沸水环境里,在这些冒着沸水的烟囱外壁上,生活着一种毛绒绒的软体动物,专家们叫它为“庞贝蠕虫”(Alvinella pompe-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疾病对珊瑚的健康影响造成了很大影响,而致病菌与珊瑚疾病之间的对应性还不明朗。色素异常现象是野外澄黄滨珊瑚一种常见的不健康状态。我们采用Illumina 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健康和色素异常澄黄滨珊瑚共生细菌的群落组成差异。色素异常澄黄滨珊瑚共生细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健康澄黄滨珊瑚,同时两种珊瑚的共生细菌群落组成也有很大差异。一些特定的细菌类群在澄黄滨珊瑚共生细菌中的比例很高,推测这些细菌种类可能是导致澄黄滨珊瑚色素异常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0.
刘克强 《海洋科学》1995,19(5):64-65
随着我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养殖生产的发展,虾病日趋严重。1993年,由于虾病发病早、范围广、死亡率高,给我国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地理水质环境及致病因子不同,虾病及症状十分复杂。但发病范围广死亡率最高的是“头胸甲白斑,肝胰腺肿大综合症”。其特点是在头胸甲壳上出现白斑,有的体色微红,内部解剖发现肝胰腺肿大,有的红肿有的白浊。病理检查,从肝胰腺分离出大量弧菌,同时在血淋巴、心肌间质、整个中肠管壁和鳃上也发现大量细菌。有的从肝胰腺、胃壁和中肠细胞中发现病毒或病毒包涵体。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