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Condie等的质疑,Mclennan和Taylor(1991)发表了题为“沉积岩与地壳演化”的文章,除重申他们的模式的科学性外,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作为对Condie等质疑的回答或对1985年模式的补充。其主要表现是:(1)更注重了同类构造环境沉积物的对比,强调了太古宙高级地体沉积物与后太古宙克拉通盆地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将太古宙绿岩沉积物(活动背景)与后太古宙克拉通盆地沉积物(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环境是影响微量元素配分的重要因素,并列举了不同侧面的一系列证据或表现。为查明环境影响沉积物元素成分的机理,引进了先进的软硬酸碱(SHAB)理论;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建立了氧化还原模式。作为模式的验证,介绍了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实际研究结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氧化还原模式的科学性和环境影响沉积物化学成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根据华北克拉通南缘沉积物REE型式的演化,推论2300Ma时发生了全球地质环  相似文献   

3.
Taylor等首先论证了借用沉积物微量元素研究上地壳成分的逻辑根据。随即根据沉积物确定上陆壳成分的花岗闪长岩模式,下陆壳成分的高铝玄武岩模式,全陆壳成分的25%安山岩+75%混合物(混合比为镁铁质:长英质=2:1)的混合模式。为检验该地壳成分模式对于时间的适用性,Taylor等又研究了沉积物成分随时间的变化,发现2.5Ga之后的不同时代的沉积物的特征基本一致,且它们与2.5Ga之前的沉积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粒度和分选作用对沉积物REE配分的影响,Crichton等(1993)对比了怀俄明州东南部年龄为2.0Ga的Libby溪群的石英岩、泥质岩和冰碛岩的成分,发现它们的REE型式相似(LREE富集,负Eu异常),相互间的成分差异大多可用石英的稀释作用解释。除少数元素(Ca、Sr、Ni和Cr)之外,Libby溪群和休伦超群Gowganda组冰碛岩的基质化学成分(包括REE)与新太古代上陆壳平均成分  相似文献   

5.
REE示踪沉积物物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1,自引:0,他引:101  
REE作为一种重要的沉积物物源示踪剂运用很广。在介绍了REE性质的基础上,对海水、河水、沉积岩、河流及边缘海沉积物中的REE元素丰度与配分模式特征进行了深入综述,概述了影响和控制REE丰度、模式及分馏特征的主要因素;论述了REE的物泊示踪意义以及在国内外应用情况与存在问题:源岩风化对REE分馏的影响;颗粒运及沉积时水动力分选对REE分馏可能造成的影响,即不同粒级中的REE不同的丰度与配分模式和碎屑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群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能高  杨家喜 《矿物学报》1995,15(1):104-110
贺兰山变质岩是一套晚太古宙的孔兹岩系,与典型的太古代沉积岩相比,这套变质岩的SiO2、K2O、P2O5、Rb、Zr、Hf、Nb,尤其是K、Rb偏高;而MgO、FeO、Ni、Cr、Cu、Co、V、Sc、Na、Ti、Sr等偏低。在稀土元素方面,有ΣREE高,轻、重稀土分异强,Eu负异常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华化地台西部在晚太古宙就已存在丰富的花岗质源区,比东部有更高的演化,可能是地台基底的陆核。  相似文献   

7.
REE是了解和研究地球表生过程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REE的化学性质、物源和在表生水中的迁移和分配,综述了REE在表生过程水中的独特行为和再分配的全过程,同时利用表生水作用的代表产物——页岩,讨论了REE在水与古沉积物中的作用和指示意义。由于REE测试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过去研究中可能错误的结论和当前重新评估REE在水和岩石圈演化中分配及其地质意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陕南汉中碑坝地区是扬子克拉通少数可能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的地区之一。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表明,后河“群”主要岩石类型之一的TTG片麻岩形成时代约为2400Ma,其REE和岩石化学特征与新太古代TTG片麻岩类似;混合岩类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表明其原岩或源岩的形成时代约为2700Ma的新太古代,在岩石化学成分上与钾质花岗岩或闪长质岩石相当,与太古宙高级区新太古代典型钾质花岗岩相近似;区内斜长角闪岩形成于2200Ma,与区内混合岩化作用发生的时代稍早或基本一致;局部存在的变流纹岩与火地垭群铁船山组双峰火山岩属同一岩浆作用过程在区内不同区段的体现;后河“群”各类基底岩石有基本同一的Rb-Sr等时线年龄(1201Ma±240Ma),反映了元古宙中晚期构造热事件对早期各类岩石Rb-Sr同位素体系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大陆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岗质岩石是太古宙地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任何大陆地壳的演化模式都必须包括能够形成这些花岗质岩石的恰当的地质环境。本文在归纳总结太古宙地体中花岗质岩石的基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将太古宙地体中的花岗质岩石划分为TTG岩系、柴苏花岗岩系和花岗岩—混合岩系,并分别探讨了三者的源岩物质和成岩过程,以及它们在太古宙大陆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建立了太古宙大陆地壳演化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上陆壳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上陆壳成分及其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对化学分析,地质图,地层剖面和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原始上陆壳的平均化学成分随时间而变化,太古宙高的深成岩/上壳岩比值可能部分反映了2.5Ga前有不同的地壳形成模式,后太古宙绿岩中,长英质火山岩和杂砂岩增多;在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绿岩中科马提岩的含量几乎减少至零。  相似文献   

11.
各时期初生上地壳平均化学成分是根据化学分析、地质图、地层剖面和同位素年龄估算的。太古宙上地壳的深成岩/表壳岩比值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5Ga前的一种不同模式的地壳形成作用。后太古宙绿岩序列的长英质火山岩和杂砂岩增加,太古宙一元古宙(Ar/Pt)界线处科马提岩的含量几乎降到零,而显生宙的安山岩含量增加。与古太古代相比,新太古代及后太古宙的上地壳亏损Mg、Cr、Ni及Co,且后太古宙上地壳富集L  相似文献   

12.
Hoal  KEO 郭锋 《世界地质》1995,14(3):21-27
集中分布于南非金伯利岩和橄榄岩中的石榴石显示出REE正常型和正统曲线型两配分模式。这两种模式被解释为富集HREE的熔体或流体对古老地幔石榴石交代的结果。在本文的模式中,交代作用的进行与石榴石-流体的分配系数KDS的变化相一致,即KDS随着LREE、MREE到HREE的富集系数增大而增,这样将REE分成三组。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地热系统中稀土元素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新西兰北岛Tuapo火山带地热系统内的热液蚀变流纹岩的稀土元素(REE)模式为我们提供了REE活动的证据。未蚀变流纹岩的REE分配趋势是中等程度富集LREE(La/Lu)co^*=3.84 ̄5.62)以及Eu具明显的负异常。相比之下,热液蚀变流纹岩的REE分配型式则明显不同,并可分为四种不同的岩石化学类型。含粘土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土沸石、绿帘石、榍石、绿泥石、不透明矿物)矿物组合的岩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前寒武纪的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瑾  戴凤岩 《地球学报》1994,15(Z1):73-84
以华北原地台为例,太古宙陆壳可能是由分散的陆核在涡旋构造机制的驱动下聚集而成的。早元古代伊始,板块构造机制控制了地壳演化的进程,出现不同性质的活动带同刚性地块并存的构造局。巨厚的火山-沉积建造,以其成岩环境和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宣告了一个新的地壳演化阶段的开始,明显具有太古宙克拉通基底的华北原地台、塔里木原地台和扬子原地台在它们的接触部位发育有早元在于代增生带,说明至少在太古宙末它们是互相分离的。而华夏古陆则是从早元古代以来逐渐向扬子原地台靠扰的。现代华北地台缘,早元古代建造近南北向的早期构造方位表明,它在  相似文献   

15.
粤北泥盆系喷流沉积型硫化物矿床的稀土元素组成具有富轻稀土、铕正异常、铈正(或负)异常的特点,其面岩化模式可以与现代大洋中脊含金属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模式类比,根据∑REE或δCe的变化特点可划分出三种类型。不同成矿特点的喷流沉积矿床稀土元素组成表现出较大差异,三类稀土元素组成实际代表了三种喷流沉积成矿方式。综合粤北喷流沉积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喷流沉积矿床可划分为原地堆积型、异地富集型及过渡型。  相似文献   

16.
TTG片麻岩与地壳早期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TTG)在太古宙高级区和绿岩-花岗岩区广泛分布。大量研究表明它们主要是由与玄武岩成分相当的各类源岩在不同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也有一些由玄式质岩浆分离结晶或未成熟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高温高压实验证明,玄武质岩石在中低压水饱和条件下熔融产生钙碱性岩浆,在中、高压、pf<Pt条件下熔融程度在10%~30%时产生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岩浆。不同压力下熔融残留相成分和比例有明显差异,导致REE配分模式的不同。只有在1.6GPa左右或更高压力、pf<pt条件下才产生与太古宙TTG杂岩地球化学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熔体。因此,对TTG片麻岩的地球化学性质、成因和生成环境的研究对探讨地壳早期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Wedepohl(1991)提出了对大陆成分的新估计,即下地壳与上地壳之比为57:43,下地壳由60%的长英质麻粒岩和40%的镁铁质麻粒岩组成。新估计的地壳成分介于安山岩和英云闪长岩之间,Si、K、Rb、Sr、Zr、Nb、Ba、LREE、Pb、Th等含量比Taylor等(1985)报道的要高,而Mg、Ca、Sc、Mn、Fe等则较低。Wedepohl认为,如果将12.5%的S型花岗岩从上地壳恢复到下  相似文献   

18.
太古宙TTG岩石是什么含义?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张旗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12,28(11):3446-3456
太古宙TTG岩石的成因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与太古宙麻粒岩地体并称为太古宙两大疑案.TTG岩石关系到地球早期陆壳是如何形成、生长和演化的.现在流行的观点是,太古宙TTG要么产于板块消减带,要么来自加厚的下地壳,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笔者认为二者证据都不充分.上述认识是将太古宙TTG与现代埃达克岩简单对比得出来的,而这种对比忽略了地质时代和构造背景的差异,正确的对比应当是在太古宙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之间进行.太古宙地壳异常的热,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板块构造至今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太古宙TTG是太古宙地壳的主要成分,太古宙TTG地体反映的是太古宙地壳的平均厚度,加厚是相对于正常地壳厚度而言的.太古宙地质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即不恰当地运用“将今论古”的原则,“将今论古”只适合显生宙或中-新元古代.研究TTG岩石意义十分重大,对我们理解前板块构造以及板块构造何时开始的是很关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使读者对利用沉积物示踪地壳成分的方法的充分的了解,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研究地壳成分的三种主要方法,即典型岩石类型的加权法、广泛采样法(含对混合样研究)和沉积物示踪法,并且简单介绍了各类方法的特点,重点阐明了沉积物示踪地壳成分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可利用的沉积物的特点,将沉积物示踪法分为4类,即冰碛物方法、风积物方法、陆相沉积物方法和海相沉积物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点、局限、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云南双沟变质橄榄岩中蛇纹石的稀土元素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忠祥  张旗 《岩石学报》1995,11(1):16-27
本文探讨变质橄榄岩的LREE富集型及U型分布的REE球粒陨石模型,是橄榄石固有的还是后期蚀变形成的。并寻求复原蚀变前橄榄石的REE丰度及型式。我们用蛇纹石颗粒代表蚀变后的橄榄石,用分选法和化学分层剥离法对样品进行予处理。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手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分选法确定了LREE的主要赋存载体是蛇纹石。分层剥离最后内核的REE丰度及模型,可近似地作为原来(未蚀变前)橄榄石的REE丰度及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