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利”热带风暴多普勒雷达定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陈锋  吴智辉 《广西气象》2005,26(A01):125-127,133
对“艾利”各个阶段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的特征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对各阶段的定位方法进行探讨,总结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台风定位方法,以期对将来的台风雷达定位业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近海台风雷达定位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许映龙  矫梅燕  毕宝贵  张涛 《大气科学》2006,30(6):1119-1128
对于近似轴对称与类似兰金涡旋特性的台风近中心环流而言, 其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具有相当特殊的偶极型态分布特征.在假设台风环流存在最大风速半径的前提下, 利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的这种分布特性和型态识别技术, 进行近海台风的雷达定位客观方法的应用研究, 并选取两种客观定位方法对台风中心位置进行估计.两种客观方法分别为几何轴对称中心定位法和速度距离方位显示中心定位法, 前者直接应用多普勒径向速度场进行定位估计, 后者则应用观测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场与观测点至雷达中心距离的乘积来估计台风中心位置.利用 "兰金" 涡旋模式模拟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和实际观测的台风环流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以及台风年鉴资料, 对这两种定位方法进行模拟和实际测试的结果表明: 模拟测试的定位误差在0.5 km以下, 最大风速半径的误差在0.12 km以下; 而实际测试的定位误差在3~13 km以内, 有些时次甚至在3 km以下.因此, 对近海台风而言, 利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资料进行实时业务定位是可行的, 且其定位结果将对台风实时业务预报和警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0505号台风"海棠"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0505号台风的降水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台风的降水主要有两个阶段,即台风登陆前和登陆时降水以及台风登陆后在西行过程中的降水;而通过对形势场、台风路径以及云图和雷达回波的分析则发现,前一阶段的降水主要属于台风本身带来的降水,后一阶段的降水则主要是台风尾部环流中东南风急流配合850 hPa冷区所造成的。云图和雷达回波对暴雨落区有指示作用,也进一步揭示了特大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南宁CINRAD/SA天气雷达在台风"黑格比"进入其探测范围后,进行连续的跟踪探测,取得了比较完整的台风运动、演变的雷达探测资料.通过对基本反射率、径向速度等雷达产品和台风的运动、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探讨CINRAD/SA天气雷达产品在台风中心定位、暴雨预报、判断台风的演变及运动趋势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0312号台风"科罗旺"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和地面资料,应用"热带气旋强度综合判据表"的办法,确定该台风的强度,并分析其大风分布的特点.为将来雷达探测台风业务,分析回波资料积累一些经验和方法,从而能更好的利用雷达回波应用于台风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6.
"碧利斯"的中尺度雨团和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碧利斯”雷达回波分析表明:雷达回波受着三个阶段不同天气尺度的影响。第一阶段是台风低压强偏北气流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强风的左侧;第二阶段是台风辐合线与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西南急流左侧辐合线辐合最强的地方;第三阶段是台风低压过境时北侧强旋转风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东南急流与东北急流间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地方。三个阶段的回波性质不尽相同,降水性质也差别很大。对这三个阶段主要的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结论,有益于今后在雷达回波监测网中熟练掌握不同天气尺度的雷达回波中中尺度雨团的发生发展,使其在短时临近预报、联防预警信息及预警信号的发布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台风"莫拉克"暴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平昭  问伟力 《气象科技》2011,39(3):302-30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雷达、区域自动站等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闽东北地区"莫拉克"台风的降水特征做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台风"莫拉克"暴雨具有明显的"空心化"特征,有利的环境场条件、螺旋雨带上对流单体的不断影响、台风移动缓慢是此次台风暴雨的主要原因,而地形也有明显增幅作用.通过雷达回波基本反射率因子强...  相似文献   

8.
利用温州地区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Micaps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温州新一代气象雷达资料等,对"南川""狮子山"外围云系对温州造成的大风和强降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台风外围云系影响时大风和强降水的预报着眼点:可根据雷达基本速度场中的强径向风、地面气压梯度的增大区和台风路径、移速等判断大风;可在...  相似文献   

9.
周笃诚  刘同达 《气象》1982,8(10):24-26
台风警戒雷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准确地测定台风中心位置。汕头雷达站自从1967年建站以来,发布了许多台风雷达探测报告,但对其定位的准确度,过去缺少检验。本文以1971—1979年经过广东省各雷达站集中整编出版的《台风雷达位置》和1972—1974年《台风年鉴》的台风位置作为最佳位置,对我站1971—1979年37个台风418次台风中心位置雷达报进行统计分析,并初步找出了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用于台风定位的雷达回波拼图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斜轴等距离方位投影作为拼图底图的投影,选择需要的邻近若干部雷达进行拼图,也可以任选区域进行雷达拼图。这种投影底图不但使原来在单部雷达上有效的台风定位方法得以继续使用,而且提出了雷达对台风的探测范围和精度。经95年业务使用结果表明,对业务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组网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零速度线(区)对福建近海台风中心定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台风中心位于雷达径向速度产品中零速度线(区)上的特征,理论上可以将两部(或以上)多普勒雷达零速度线(区)的重合点(或区域)认定为台风中心,并利用空间密度聚类法和线性回归分析对台风零速度线(区)弯曲、不连续以及重合点不唯一等情况做进一步中心定位判定。研究发现,该方法时空分辨率高、定位精准,可以对发展形态不规则、速度模糊、临近登陆或登陆后的台风实现定位,对台风实时业务定位和路径预报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具有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0808"号台风残留引发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利用多普勒雷达、TBB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月1日发生在苏皖中部交界处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过程是发生在减弱后的"0808"号台风环流与增强的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西南低空急流增强和台风环流蜕变低槽东移分别触发了两段强降水的发生,对流层中低层强水汽辐合上升激发了台风残留...  相似文献   

13.
利用TRMM卫星资料分析"桑美"台风云系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新利  唐传师  刘显通  夏秋萍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3):7-11,F0002,F0003
利用TRMM卫星测雨雷达、微波成像仪探测结果,结合天气图、FY-2c卫星云图、南昌多普勒雷达图,对"桑美"台风活动的大气环流、不同阶段云系特点,以及云中冰、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美"云系在洋面时有清晰的台风眼和云墙结构,螺旋云带范围较大,在云墙和螺旋云带处存在较强降水;临近登陆时螺旋云带和降水范围明显减小,但云墙处分布大量冰粒子和水粒子,云墙处对流极其强烈,中心区域强降水云系更为紧密;登陆后云墙结构消散,强度减弱."桑美"登陆后降水水平范围明显减小,且中心处的降水强度也要小于在洋面时,台风云顶高度明显小于在洋面时."桑美"登陆后在江西境内的对流降水样本比例和降水贡献率都远高于在洋面上,其中10~20 mm/h对流性降水贡献率达46.7%,导致江西局部产生大暴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组网天气雷达的台风定位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组网天气雷达格点反射率因子确定登陆台风的中心位置,根据台风的反射率因子表现出对称特征,提出一种简单的定位方法——相关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对临近登陆台风连续定位.通过2008年台风“黑格比”与2009年台风“天鹅”两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以中央气象台给出的...  相似文献   

15.
秦宏德 《气象》1982,8(11):42-44
台风以其大范围的狂风、暴雨和大海潮等三种灾害给国计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六十年代,我国在北起山东南至广东、广西的沿海地区除有3厘米、5厘米的雷达外,还设置了警戒和监测台风的10厘米波长雷达网。这些雷达的台风降水回波资料为台风的定位和预报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天气雷达均属非相干雷达。警戒台风的雷达也不例外。它只能探测台风降水回波的空间分布、强度和演变情况。雷达气象工作者根据台风降水回波分布型式的各种特点找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的方法。下面将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本文主要对台风规定时刻定位误差作初步分析(不包括预报定位产生的误差)。在台风定位的日常工作中,使用飞机探测、雷达探测、卫星云图,地面资料及国外台风警报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为反映台风路径的基本趋势,排除随机误差,在确定下次位置前,对前一次定位需进行平滑处理。台风登陆后主要依据地面资料定位,这方而比较容易掌握,但也有特例。  相似文献   

17.
2013年9月22日1319号台风"天兔"以强台风级在广东省汕尾市沿海登陆,登陆后台风眼中心经过了广州白云机场。利用常规观测站、卫星云图和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等,探讨台风"天兔"登陆前后产生的大风对广州白云机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台风"天兔"大风影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时间预报准确,但对大风的强度以及风向的预报存在不足。利用探空资料、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发现台风"天兔"风力的非对称结构是造成预报偏差的原因。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很好地反映台风风场的水平和垂直精细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NEEP 1°×1°6 h再分析资料,对0906号"莫拉菲"造成广东、广西、云南台风暴雨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与台风西北象限强风速辐合区位置相对应,强风速中心值与其前部风速辐合越大,地面降水越强;台风云系边界越清晰、结构越密实,相应地面降水量越大,且闭合200 K ...  相似文献   

19.
在沿海地区,台风未受地形摩擦作用影响,利用大型的714、713型雷达探测台风,台风的结构特征在荧屏中比较清楚。所以,在台风定位,预报台风的路径及其降水分布都比较直观。那么,是否内陆的雷达在探测台风上就无能为力了呢?本文试从南昌的天气雷达探测到的为数不多的个例中去寻找蛛丝马迹,以期使内陆雷达的探测资料在天气预报中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东天气雷达组网策略及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气雷达是台风监测的重要探测工具,雷达资料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遇到多雷达运行不同步、资料采集不及时等问题的困扰。采用区域雷达服务器中央控制运行模式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0606号台风"派比安"为例,介绍了广东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在台风监测方面的策略和运行模式。多雷达拼图大大拓展了雷达的监测范围,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能够揭示台风环流的中尺度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