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可持续性发展与现代生态自然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玲  黄冬梅 《吉林地质》1998,17(1):51-54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关键是人类如何看待自己和对待自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性质和特点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表现为人类生存环境意识的觉醒和人类对生活质量、目标的反省。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必须理性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避免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恶化,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进化。  相似文献   

2.
符启基  唐培宣  刘明 《地下水》2007,29(5):78-80
主要介绍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并结合环境伦理的宗旨、主流和主张探讨这一问题的产生根源.结果表明,地下水有机污染是由于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违背环境伦理而造成.为了重新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保持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对地下水有机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景观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设计与营造,是综合了科学和艺术以营造人类美好的生活环境的一个行业和学科;景观设计人才的教育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景观设计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需要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创作过程;环境是人与自然交往的桥梁,是人与自然沟通的纽带,其目的是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让人理解自然,享受自然,景观设计师的使命是要力求实现环境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实践中科学的、艺术的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人文风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4月22日,我们都会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地球和谐相处这一永恒的命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母亲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质需求。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矿产资源,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这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为解决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供应、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问题,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运用了多种手段不断加大对地球深部的探索与了解。关注、了解我们地球家园的深部,正在成为人类保护地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6.
周琦 《地质论评》2007,53(5):718-720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自然支撑系统。因此,人类社会必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深入完整地了解并合理地使用。然而,在经历了近300多年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才逐步意识到地球所能供给的自然资源正出现危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受到人为作用越发严重的破坏,随着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与聚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地质科学的发展使地质的概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些非传统地质问题已成为地质学者研究的重点。人类作为必须关注的地质营力受到重视,地质环境安全、资源配置、气候变化及其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地质灾害等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吴凤鸣 《吉林地质》2001,20(4):4-6,32
面对资源、环境、人口、地质灾害等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严峻危机,需要我们掌握地球内部的客观规律,不断更新和寻找地球科学理论和新的思维方式,掌握地球科学发展趋势,以协调好人与自然、人地关系及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9.
绿色转型发展的内涵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绿色经济是指发展能"改善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同时极大地降低环境危害和生态稀缺性"的经济模式.绿色转型是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基础,以绿色管理为保障,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其核心内容就是由人与自然相背...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4月22日,我们都会探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地球和谐相处这一永恒的命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母亲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质需求。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矿产资源,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被大量消耗,以至于我们今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许许多多重要能源与矿产资源供应瓶颈。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of the fundamental ideas which have shaped Western attitudes toward the natural world. Four vital sets of ideas about nature and humanity, still current today, ar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human race to other forms of life; the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in the natural world;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ure by human agency; and subjective, emotional and aesthetic reactions to nature. Most of these ideas, though transformed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have their roots in the classical world. Both classical and biblical conceptions were hospitable to an anthropocentric view of the role of human beings with regard to nature. The broader conception of the human race as a custodian of other forms of life has been a powerful ingredient in modern movements for conservation. Since about the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concern with the interrelationships in nature, and here two developments can be noted: the persistent idea of man as a geographic agent and the realization that human transformations of nature have provoked unforeseen and often unintended changes.  相似文献   

12.
赵本磊 《江西地质》1999,13(2):115-118
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的形成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原因,系天、地、生、人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是人类与自然不协调的表现。防治长江洪涝灾害要全面规划;上、下游与大、中、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除害兴利将治理与开发相结合;要注意处理好与自然和谐共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循环影响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简要地回顾了现存的由气候情景驱动水文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循环影响的方法。指出这种单向连接方法很难将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陆地水循环变化反馈给大气。这既影响对降雨的预测精度,又不能正确地描写陆地水循环的变化。近10年来气候学家对大气环流模型中陆面过程模型的改进以及水文气候学家对大尺度水文模型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展现了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以及未来用水文-气候耦合模型方法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陆地水循环影响及水资源预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研究保障性住房设计,已成为建筑师所面临的现实任务。方案"民居·庭院·住宅",以弘扬民居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提出创造以人为本、融入自然、高科技含量、低成本高质量的特色时代住宅,进而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平等的居住权利。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由于中国西部水文循环的地区特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使得中国西部开发面临十分现实和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从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基础科学问题。同时,对21世纪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科学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核心的方面是: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演变规律是什么?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如何估算生态需水量?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究竟能够承载多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如何合理分配与调控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无危机的时期。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的新特点-多重性和全球性、相关性和渗透性、严峻性和紧迫性;指出当代人类正面临着三大危机: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人类自身的危机;并认为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产生具有一定必然性,其主要根源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界定自然的定义出发,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以及做到和谐发展的主要标志。指出对人类来说地球是最大的自然,并列举了人地关系存在的严重不和谐事例。笔者在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了实现人地和谐应做的努力:①树立地球科学新思维。②改造人的世界观,尊重自然,做到三态平衡。③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发展观审视过去,策划未来。  相似文献   

18.
地质环境系统是对人类经济技术活动作出共同响应的一定范围内地质环境的有机整体 ,是复杂的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文中以洞庭湖区防洪减灾为例 ,探讨了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特征与研究思路。地质环境系统具有边界不确定性 ,影响传递的远距性与滞后性 ,系统行为的取向性、不确定性、难控性与反直观性 ,系统的社会性与共享性。因此 ,必须从成生、发展的角度 ,对其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把握自然状态下系统演变的固有规律 ,分析叠加人为活动后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顺应自然、约束自然与人类自身 ,是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优化地质环境系统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赵志广 《吉林地质》1998,17(1):63-66
矿产资源是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构成在素,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后,生产力的存在和发展都与太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息息相关,矿产资源已日益成为生产力系统的内在要素,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维系现代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的开发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标志,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限制和制约作用。开发利用资源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矿产资源就是保持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