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注浆沉降法建筑物纠偏加固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用注浆沉降法并辅以高压旋喷注浆对某小区典型不均匀沉降建筑物进行纠偏和地基加固的工程实例,着重分析了注浆沉降法纠偏加固的技术原理,并讨论该工法的控制要点;对注浆浆液配合比、注浆孔平面位置、加固深度、注浆量、注浆压力、高压旋喷注浆等设计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加强纠偏加固施工动态控制的重要性。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用注浆沉浆法并选用合适的注浆参数进行建筑物纠偏和地基加固,能使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得到调整的同时,复合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具有较好的建筑物纠偏和地基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
唐海峰  李蓓 《岩土力学》2004,25(Z2):553-558
以基坑工程为背景,针对上海外环隧道浦西暗埋段的大型超深基坑工程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对基坑开挖引起的主要管线和建筑物的沉降、跟踪注浆保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实测数据表明,基坑开挖使周围建筑物和管线会产生较大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尤其是降低深层承压水使远处的建筑物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均匀下沉.实践证明,采取预注浆与跟踪注浆相结合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后注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可大大降低建筑物的沉降,并使建筑物的沉降更加均匀,文章介绍后注浆工艺的承载力提高机理及在天津地区的几个工程实例,分析了注浆前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对比情况及影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因地基条件复杂或处理不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建筑物倾斜,提出了注浆、抽水、掏土法,对建筑物进行纠偏加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剥山填海地基上建筑物产生严重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介绍了采用注浆法对其进行处理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6.
基础沉降引起上部建筑物沉降倾斜,危及正常使用,采用压密注浆工艺施工后,可加固地基,并使建筑物回升。  相似文献   

7.
在新回填的坑中兴建建筑物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提高填土密实度、均匀性和承载能力,防止地面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同时解决桩的负摩阻力问题,采用注浆加固工艺对填土进行加固,并通过在坑内、坑外进行预应力管桩试桩验证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填土经注浆加固后的性质明显提高,采用注浆技术进行加固处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吴涛 《探矿工程》2013,40(11):76-80
以天津地铁三号线水上北路站一吴家窑站盾构区间左线施工为背景,针对盾构施工区间遇到的大坡度并小半径曲线且连续穿越建(构)筑群盾构施工的综合难题,利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数据,采用归纳总结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地面建筑物沉降与地质、推力、注浆、纠偏等参数的关系,得出了影响建筑物沉降的因素主要为曲线和纠偏时的超挖、推进速度、注浆参数及注浆方法,总结了控制地面建筑物沉降的管理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注浆加固工程实例的介绍,阐述了注浆加固法在盐渍土地区已建成建筑物回填土发生沉降处理中的应用,总结了注浆加固法的设计内容、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分析了该技术在设计、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高旺 《福建地质》2001,20(4):196-200
青纸汽运办公由于部分基础座落在松散的杂填土层上,产生不均匀沉降破坏,通过劈裂注浆加固,建筑物停止沉降,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提高了4倍,效果显著。加固劈裂注浆法是治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沉降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何长明  罗恒  李亮  邹金锋 《岩土力学》2006,27(Z1):755-758
结合南昌某建筑基坑,介绍了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点的布设、观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可能发生危险的先兆,判断工程的安全性,防止工程破坏事故的发生;并以施工监测的结果指导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由于基坑开挖后地下水丰富,坑内局部出现涌水、涌砂,导致电梯井等加深部位不能开挖到位。在基坑外部排水能力有限等情况下,提出了在电梯井的四周用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井底用旋喷桩封底的方法。实践表明:在旋喷桩施工完成后1 d即可垂直开挖电梯井,并没有渗水,取得了良好地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运用Midas GTS/NX软件对长春某深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周边建筑物进行了模拟,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周边环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深基坑开挖会引起围护结构产生朝向基坑内的水平位移,位移最大值为10.8 mm,与实际监测数据7.9 mm相差了2.9 mm,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在误差许可范围内基本吻合;对于浅基础建筑物,在距离基坑0.6H~0.8HH为基坑开挖深度)处建筑物沉降和地表沉降差异较大,建筑物表现为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3.
北京某地铁深基坑周围环境复杂,该基坑呈东西方向,全长173.6m,北面紧邻知春路,南面为一系列的建筑物,其中紧邻基坑的一座两层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仅为2.06m,并且该建筑物已有一定的使用年限。通过现场检查检测,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地基基础发生了明显的不均匀沉降,致使上部结构在门洞或窗口顶角墙面出现了一些倾斜裂缝。所以应在施工期间不断的对该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监测,对监测的结果及时分析处理,并反馈给施工单位,以便调整施工方案,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分析结果对北京地区类似地铁工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慎中  宋珪  江建华 《探矿工程》2012,39(11):51-53
结合无锡地区典型的软土深基坑土钉墙支护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超深基坑中二次注浆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的应用及施工控制;并通过具体试验及监测结果,就二次注浆土钉的承载力情况及二次注浆土钉墙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沉降、水平位移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基坑开挖对邻近铁路路基变形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鑫  周顺华  狄宏规  李雪 《岩土力学》2016,37(Z1):469-476
以某紧邻既有铁路线的基坑工程为依托,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路基与基坑的变形规律、沉降原因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受列车荷载与渗漏水影响,路基沉降在坑底旋喷加固和施工冠梁、混凝土撑期间迅速增加,形成了长约50 m、最大沉降95 mm的沉降槽,60%以上的路基在该阶段的沉降增量占阶段累计沉降的70%以上,而地表沉降多小于20 mm,约为开挖深度的2.4‰;路基沉降槽处坑外横断面地表沉降呈“凹槽形”,在路基处沉降最大。在坡顶进行双液注浆能够控制地表与路基沉降,减少后续开挖施工对路基的影响,但注浆施工易导致边坡变形突变,尤其是向坑内的水平位移,不利于边坡稳定和铁路安全。  相似文献   

16.
观测基坑及其周围建筑物在基坑施工阶段的沉降,对保证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坑施工沉降观测一般采用固定基准,因此要求有稳定的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稳定与否也直接关系到联测和有关沉降计算。研究了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结合基坑施工沉降观测实际,利用基准网观测数据进行水准基点稳定性分析,利用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的联测数据进行工作基点稳定性分析,保证了基坑及其周围建筑物沉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在开挖过程中如何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成都地铁十七号线凤溪站深基坑支护开挖工程为依托,利用层次分析确定的主观权重与利用熵值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计算获得组合权重,并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相结合,通过现场数据采集并进行综合评判,客观评价地铁深基坑开挖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监测项目对基坑稳定性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桩顶水平位移(0.29)、地表沉降(0.24)、建筑物沉降(0.19)、桩顶沉降(0.18)、内支撑轴力(0.10),基坑稳定性综合评判结果等级为"非常好"。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为类似地铁深基坑开挖稳定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国超  刘施蕊 《探矿工程》2013,40(10):64-67,73
沈阳华晨宝马新工厂主办公楼工程周边有邻近建筑物,其深基坑工程为坑中坑形式,基坑开挖深度为10.4m,局部开挖深度6.05、7.4m。为了控制变形,采用排桩+旋喷桩止水帷幕作为挡土结构及坑内管井降水方式。通过对支护方案的选择和现场施工结果的分析,为基坑周边存在邻近建筑物、基坑上部存在独立基础的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