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围栏是牧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围栏也给野生动物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会制约它们的活动范围,妨碍其种群扩散甚至会直接导致死亡。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将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区内围栏的现状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我们通过70份调查问卷,了解了当地牧民对围栏的看法、围栏对野生有蹄类动物的威胁以及观察到的被围栏缠绕的野生动物的数量。我们发现,如果当地居民发现用于管理牲畜的围栏会伤害到野生动物,他们更可能意识到围栏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些认为围栏对野生动物有害的人更有可能支持拆除围栏。然而,对于需要雇用他人来照看家畜的牧民,支持围栏拆除的可能性较小。最佳模型只解释了部分数据差异,这表明虽然对围栏威胁的认识很重要,但其他因素可能也会影响牧民对围栏拆除的支持度。因此,为了能在新的国家公园内成功开展围栏拆除工作,有必要强化社区服务和社区合作,以减少围栏拆除对牲畜管理的影响。调查发现,当地牧民在围栏上发现过死亡的藏野驴、盘羊和藏原羚,其中发现藏野驴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两个物种。这一结果表明,前述三个物种可能更容易被围栏缠绕,未来需要加强相关研究,这将有助于推动围栏拆除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之一的人兽冲突(HWC)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了解人兽冲突产生的原因对于预防和缓解人兽冲突十分重要。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大量的人口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加剧了当地居民与捕食动物以及猎物之间的冲突。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8个村庄46户当地牧民的访谈,调查评估了祁连山地区当地居民对岩羊(Pseudaois nayaur,Hodgson,1833)、白唇鹿(Carvus albirostris,Przewalski,1883)、马鹿(Cervus elaphus,Linnaeus,1758)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Hodgson,1841)的态度。我们调查了当地基于草原畜牧业的三种生态修复政策(禁牧、可持续放牧和种草)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研究了这些政策对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态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当地牧民对野生动物持中性态度,但对岩羊表现出消极态度。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不同村庄的牧民对特定物种的态度不同,社会经济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结果。此外,我们发现,尽管有时当地居民对一些政策的实施持消极看法,禁牧和其它政策的实施和当地牧民对野生动物的积极态度依然呈正相关。这一发现表明,我们通常认识的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因素与实际的威胁因素之间存在潜在偏差。同时,我们发现当地居民报道的家畜死亡主要是可预防性疾病造成的,因此,对当地流行性疫源疫病的防控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野生动物态度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放牧家畜与食草野生动物争草(畜兽冲突)是人兽冲突在草原放牧业中的具体体现,其涉及面广,对牧民生计影响明显。畜兽冲突强度研究对完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制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地面调查与模型模拟,考虑草地牧草产量、家畜存栏量和食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提出了放牧家畜与食草野生动物争草冲突强度量化方法,评价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玛多县牧草地畜兽争草强度。结果表明:(1)据2022年样线调查和随机森林模型估计,玛多县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种群密度分别为0.2157头/km2、0.1655只/km2,种群数量分别为5307头、4073只,折合23264羊单位(SU),2018年末各类家畜存栏量34.2万SU,畜兽争草相对强度为1/14.7。(2)玛多县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的可食牧草产量分别为118.7 g/m2、88.3 g/m2,可承载密度分别为0.2710 SU/hm2、0.1532 SU/hm2,理论承载力52.85万SU。家畜承载率、食草野生动物承载率、家畜+食草野生动物承载率分别为64.7%、4.4%和69.1%。(3)国家公园内的乡镇,草地承载力盈余,家畜承载率低、野生动物承载率高,但畜兽争草相对强度较大,建议完善移民搬迁、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制度,强化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国家公园外的乡镇,草地超载严重,家畜承载率高,畜兽争草强度不高,建议减畜增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识别某一物种受威胁的原因有助于制定最好的物种恢复计划,基于一般概念的恢复计划可能并不适用于某个特定区域或者某个特定物种的恢复。城市扩张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就被认为是威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人为因素,因此厘清这个威胁过程与受威胁物种的相互作用可以指导物种的恢复工作。在南澳大利亚州,异木麻黄(Allocasuarina robusta)的变化过程为了解该地区过去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本文聚焦于土地利用变化与植物标本数据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常见物种和受威胁物种之间的关系。随着物种的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所采取的生物多样性恢复保护措施(包括用于识别未来行动的方法)需要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同时,不断变化的环境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进而给土地管理者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传统的物种恢复技术可以减缓威胁过程,例如补充种植就是有充分依据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的意义可能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自然再生对于种群长期生存至关重要,但是在生命力旺盛的异木麻黄中却并没有发生(自然再生情况)。调查异木麻黄的变化情况旨在探索植物标本数据与土地历史利用之间的关系,以指导未来的物种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5.
识别某一物种受威胁的原因有助于制定最好的物种恢复计划,基于一般概念的恢复计划可能并不适用于某个特定区域或者某个特定物种的恢复。城市扩张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就被认为是威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人为因素,因此厘清这个威胁过程与受威胁物种的相互作用可以指导物种的恢复工作。在南澳大利亚州,异木麻黄(Allocasuarina robusta)的变化过程为了解该地区过去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本文聚焦于土地利用变化与植物标本数据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常见物种和受威胁物种之间的关系。随着物种的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所采取的生物多样性恢复保护措施(包括用于识别未来行动的方法)需要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同时,不断变化的环境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进而给土地管理者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传统的物种恢复技术可以减缓威胁过程,例如补充种植就是有充分依据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的意义可能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自然再生对于种群长期生存至关重要,但是在生命力旺盛的异木麻黄中却并没有发生(自然再生情况)。调查异木麻黄的变化情况旨在探索植物标本数据与土地历史利用之间的关系,以指导未来的物种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6.
生态保护的成本是生态补偿标准的核心组成部分,一般由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发展成本构成。本文以羌塘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那曲地区为例,采用恢复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对牧民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进行了核算。研究过程中,借用中国草地承载力评估中的标准羊单位,把草地生态系统、草食性野生动物和价值评估有机地联系起来,为草原地区野生动物保护的生态补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估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牧民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成本是每年5.69亿元,其中直接成本是1.19亿元,机会成本是4.5亿元,机会成本占总成本的79%。机会成本是由于草食性野生动物的啃食与踩踏导致草场必须禁牧致使牧民放弃的经济收入。显然,羌塘自然保护区草食性野生动物对草场的损害构成了生态补偿的主体。如果按照那曲地区中度以上退化草地的面积计算,则牧民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面积成本是每年57元,按照那曲地区人口计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人均成本是每年1482元。这一结果并不等于生态补偿标准,但可以作为补偿标准的低限。  相似文献   

7.
这里是美国大沼泽地国家公园一隅。大沼泽地国家公园是1974年美国专门为保护这片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系统——世界最大的沼泽地而建立的,现有面积140万英亩。该公园位于佛罗里达州南端,辽阔的沼泽地、壮观的松树林和星罗棋布的红树林为无数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居之地,是美国本土上最大的亚热带野生动物栖息地,有300多种鸟类和美洲鳄、海牛等多种野生动物。这些陆生和水生动植物群落相互适应,并且很好地适应了这里夏天湿润、冬天干燥的气候。但是对它们生存至关重要的生态因素——水流,却因南佛罗里达20世纪初开始的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受到严重的破坏。一半的原始湿地因此而干涸,流向国家公园的水被高高的水坝和无数的灌渠截流。湿地这种脆弱的生态系统变化开始向人们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威胁之间的微妙关系。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寻求新的途径来重建自然水流以满足大沼泽地环境的需要。(摄影:Leonel Sternbe)  相似文献   

8.
近来的研究发现,饮用水中硝酸盐浓度过高,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特别是婴儿。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病的发生常和浅井中硝酸盐浓度高有关,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牲畜饮用了高浓度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水后,就会发病或死亡,自然的爆发能使牲畜群中10—30%的牲畜突然死亡。除此以外,还会引起其它疾病,甚至还有可能间接引起恶性肿瘤等。 城市饮用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45毫克/升)的比较少见,而我国广大农村的饮用水,尤其是北方农村基本上以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超过饮用水规定标准的现  相似文献   

9.
放牧牲畜排泄物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养分来源,对于维持草地土壤肥力和植被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尼龙网袋法监测了两种主要放牧牲畜牦牛和藏绵羊粪便干物质量及主要养分含量在降解过程中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牦牛和藏绵羊粪便在经过93 d的降解后,干物质量分别减少了30.9%和21.6%。到试验期末,牦牛粪便全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其值降至初始的81.8%和79.2%,而全磷和全钾的变化则不显著,表明碳氮减少量较磷和钾更为明显。藏绵羊粪便全碳和全钾含量在试验期末降至初始的87.7%和72.6%,差异具有极显著性,但全氮和全磷减少不显著。牲畜粪便在一个生长季内的降解和养分释放量较少可能使得其对土壤和植被产生的潜在生态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放牧过程中,牧民少量捡拾牲畜粪便用作生活资料将有利于维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9和2010年夏天沿藏北高原高寒草地样带调查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在围栏禁牧和自由放牧管理下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自2006年起藏北高原围栏禁牧在植被类型和区域尺度上没有显著改变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主要受生长季降水驱动,超过87%的变异可由生长季降水来解释。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在自由放牧和围栏禁牧2类样地对生长季降水的响应方式一致。物种丰富度随降水呈指数型增长关系,多样性指数则呈现正线性关系。研究结果预示藏北高原地区生长季降水的变化对于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管理至关重要,在未来高寒草地保护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Fencing has become a key strategy in mitigating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Kenya. However, it can have negative long-term consequences for wildlife conservation as well as human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f the fence is poorly maintained. Such is the case of the Kimana and Namelok fences in the Kimana Group Ranch.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influence of fences on agricultural expansion, environmental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In both fences, irrigated agriculture was a dominant land use and occurred along riverbanks, causing drying downstream. Most farmers in both fences were noticing a decline in water quantity and time of access to it, as well as increasing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Wildlife sightings within both fences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he inadequate fence maintenance allows wildlife to freely access the fenced areas. Both wildlife and humans were blamed for fence deterioration in both fences. Irrigated agriculture inside both fences is expanding at an unmanageable rate. While the fences have spurred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area, they are not only ineffective in reducing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but have given rise to other critical conflicts. Fencing appears to be a short-term remedy for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and it is crucial to explore other mitig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2.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是全世界自然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降低这些冲突的影响,各国采取了各种保护策略,但这些策略常常得不到足够的监测,其效力也得不到充分的评估。近年来,作为降低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一项措施,尼泊尔各保护区周围建起了电篱笆。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其他针对保护工作中采用电篱笆的成本效率及其功效开展分析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尼泊尔近年来设立于旺国家公园东区的电篱笆的成本效率。印度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野猪(Sus scrofa)、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老虎(Panthera tigris)是该国家公园周边缓冲区涉及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主要物种,这里建有电篱笆。电篱笆使庄稼受损减少78%,家畜损失减少30%-60%。研究区的人类死亡数未表现出显著下降,而是继续维持较低数值。我们的分析表明,至2009/2010财政年度,电篱笆成本的总净现值,卡根社区(KMUC)为1 517 959尼泊尔卢比(21 685美元),姆瑞加社区(MKUC)为3 530 075卢比(50 429美元);而净现收益,卡根社区为16 301 105卢比(232 872美元),姆瑞加社区为38 304 602卢比(547 208美元)。至2009/2010基准财政年度,电篱笆的成本-效益比率,卡根社区为10.73,姆瑞加社区为10.85。这些结果表明,在大型哺乳动物出没的保护区周围,电篱笆计划在降低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方面,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14.
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机械防沙体系效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2,他引:28  
野外实测和室内风洞实验的数据分析表明,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高立式沙障和半隐蔽式沙障发挥了较大的防沙效益,平沙地上高立式沙障的防护距离在18H左右。3种高立式沙障防沙效益各不相同,以芦苇栅栏最佳,抗紫外线尼龙网栏次之,白尼龙网栏最差。随设置路段、地貌部位、风沙活动强度不同,各种高立式沙障使用年限有差异。沙漠腹地半隐蔽式沙障的掩埋速度为2.0~14.4m·a-1左右,并随时间推移有一个加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栅栏防护体系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研究是揭示其防护机理的重要基础,也是风沙工程学和风沙物理学应用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综述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栅栏防护体系空气动力学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各个时期的主要成果作以介绍,并对几种代表性防护栅栏最佳疏透度的确定方法及范围分别加以对比分析。分析认为,对栅栏空气动力学效应已取得了相对较深的认识,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对于认识栅栏防护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但影响栅栏防护效益的因素是复杂的,众多研究都运用了过多的简化与假设,而且研究者们对于栅栏防护效应的理解不同以及所强调的保护侧重点不同导致评判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最终得到的最佳疏透度也有所差异,不能直接运用于实践中。鉴于此,在将来的研究中运用现代测量技术获取可靠的数据资料仍然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栅栏最佳疏透度的空气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研究栅栏防沙的动力学机制,运用风洞中PIV所测风速资料,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对直立栅栏的最佳疏透度范围进行了讨论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研究者所得栅栏的最佳疏透度范围不尽相同,大致范围在0.2~0.6之间,结果非常分散。PIV资料评价的栅栏最佳疏透度在0.2~0.3之间,该疏透度范围的栅栏周围气流湍流度较低,对风能的耗散较大,能有效抑制过境风沙流,理论上属于防沙的最佳疏透度,但实践操作中为了降低成本,阻沙栅栏的实际疏透度可适度增大,放宽到0.3~0.4左右。栅栏绕流的复杂性,使得众多研究都运用了过多的简化与假设,而且研究者们对于栅栏防护过程的不同理解以及所强调的保护侧重点不同导致评判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最终得到的最佳疏透度范围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栅栏对颗粒起动风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气流对栅栏的响应可以定量地用沙粒的起动风速来表征。通过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栅栏两侧不同距离处沙粒的起动风速及运动特征随疏透度和高度的变化关系。根据颗粒运动的不同典型特征,栅栏附近的水平区域可划分为5个区。栅栏的疏透度是决定其最终防护效果的关键因素,紧密型栅栏,尤其是不透风栅栏,其迎风侧脚容易形成堆积。栅栏疏透度为0.3~0.4时相对起动风速最大,疏透度0.3~0.6时能产生最大的有效防护距离。栅栏越低,产生最佳的防护效果所要求的疏透度就相对越小,反之亦然。疏透度0.3~0.4的栅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起到最佳的防风阻沙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枝条阻沙栅栏流场结构进行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气流在经过横向、竖向阻沙栅栏时均出现了明显的流速分区。气流在经过阻沙栅栏时速度会减弱,但是竖向枝条阻沙栅栏的综合阻风防沙效果明显优于横向阻沙栅栏,同时竖向枝条阻沙栅栏制作上具有工序简单、原材料广泛及不受枝条长度限制的特性,因此,在防沙治沙应用中,竖向枝条阻沙栅栏更适合推广。虽然孔隙度是阻沙栅栏设计的重要技术参数,但栅栏结构对风沙流场产生直接影响,是决定着其对风沙活动防护效应高低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ubsistence farmers near Kibale National Park, Uganda, fear and resent many wildlife species. In this article I compare records of crop damage by wildlife and livestock with local complaints about the worst animals and the most vulnerable crops. I discuss the concordance and discrepancies in complaints versus actual damage in light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risk and of social factors that shape perceptions and vulnerabilities. Crop losses were greatest at the edge of the forest, where immigrant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represented. State proprietorship of wildlife amplifies local vulnerability and constrains traditional coping strategies, such as hun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