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以西方为主的国外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学说为中国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基础。因此,如何理性对待西方的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中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是关乎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学科方向的重要议题。然而,目前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困惑乃至两难。一方面,过度依赖西方研究框架和理论为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带来了一定风险;另一方面,在对西方研究保持谨慎态度的同时不能走向封闭乃至仇外的极端,破除“唯西方论”的同时不能走进“中国特殊论”的陷阱。为此,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研究的青年学者自发于2019年举办了一次“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前沿”青年论坛,集中探讨了对西方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发展的借鉴与反思,取得了初步的共识。具体而言,西方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研究议题的多尺度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氛围的批判精神、研究视野的国际化和研究规范的严谨性等方面值得中国借鉴;而历史视角缺失、知识生产不平衡、地图空间表达不足、话语分析过多、解决现实问题不足等方面存在局限,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以避免。希望本次讨论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共同推动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18  
陆大道  杜德斌 《地理学报》2013,68(6):723-727
大国间的争霸与兴衰更替,无疑不受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法则的支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权力结构正发生深刻重组,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中国和平发展亟需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的理论支撑。本文在总结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思想渊源上论述了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剖析了当前中国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领域研究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地理学界如何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都是地缘研究中的主要分支领域。地缘经济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地缘政治学存在学科之争。从学科谱系看,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都属于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研究范畴,故而内含学科融合基础。本文首先对西方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的发展进行简要梳理;然后,以此为背景就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之间存在的前者取代或从属于后者、以及两者相互依赖等学科之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在理论基础、理论概念指向、理论核心内涵本质上的趋同探讨了两者学科融合的学理基础。研究认为:①地缘经济学是对地缘政治学研究视角的一种丰富;②地缘经济学是对地缘政治学价值立场的一种变换;③地缘经济学是对地缘政治学学术功能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研究展望:青年学者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仍未形成系统、有共识的学科理论框架。为此,基于2019年先后在上海和广州举办的多次研讨会,国内15位青年地理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和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具体包括:多尺度的地缘环境、科技地缘政治、批判地缘政治、环境政治、能源地缘政治、国别区域研究、通权论、民意政治、都市政治、劳工政治地理、区域一体化的政治地理、城市政治地理学、中西权地秩序比较、新技术革命催生的新人地关系、尺度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地理学、历史政治地理和基于福柯治理术的空间-权力关系理论等。此外,各位青年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研究应该具有多尺度特征、加强原创性理论研究、回归“地理空间-权力关系”的主线。希望本文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关于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的讨论和成果。  相似文献   

5.
近20年国际地缘政治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宋涛  陆大道  梁宜  王倩 《地理学报》2016,71(4):551-563
地缘政治学以地理的视角探讨国际关系,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政治发展历程。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中,地缘政治在国际舞台复兴,成为全球格局解读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学科。科学认识和总结国际地缘政治学最新发展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以Web of Science 中地缘政治的学术论文为依据,借助于科学计量工具,系统回顾了1996-2015 年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脉络,揭示了地缘政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剖析了国际地缘政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转向。从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来看,近年来在政治地理及地理学相关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地缘政治全球高引用文章重点关注了国家与边境的地缘政治诠释、批判性地缘政治学、情感地缘政治、女性主义地缘政治等主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边境与领土空间、全球化下的地缘文化与经济、热点区域与中国模式、资源冲突与生态政治、价值情感与文化的地缘政治学分支领域研究趋势。通过文献系统回顾发现,国际地缘政治学的研究出现了如下趋势:后冷战时代中,国家、边境等仍为地缘政治的核心研究方向;地缘政治在进一步强调地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出现了向批判性地缘政治,尤其是从人本主义(情感地缘政治、女性地缘政治)对传统地缘政治进行反思的转变。最后提出,中国地缘政治界应强化地理空间与尺度的重要性,采用叙述、 过程等多元方法,并融入人本主义的思想,来进一步丰富地缘政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安宁  蔡晓梅 《地理科学》2020,40(9):1412-1420
分析1982—2019年中国核心学术刊物和著作,梳理地理学和政治学对于“地缘政治”概念和研究范式的不同理解。研究发现:① 地理学和政治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对“地缘战略”等概念的关注,对“大国安全与崛起”等议题的探讨,以及在分析框架中对案例和质性分析方法的强调等;② 地理学和政治学有各具特色,地理学衍生“地缘环境”等概念,政治学也衍生“地缘安全”等概念;地理学在议题上更具空间和系统思维,对海洋地缘政治等话题更偏好,而政治学更强调时事性,侧重于分析时事政治及其地缘政治逻辑等;在分析框架上,地理学受计量革命的影响深远,对质性和定量分析都有所关注,而政治学对案例分析和质性分析的依赖度更高。这些发现说明了当前学科分工并没有改变地理学中的“地缘政治”概念和政治学中的“地缘政治”概念源出一脉的事实,同时也发现,其中的差异正是学科壁垒形成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地缘政治历史、现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了地缘政治学湮灭、复苏与自70年代以来发展的历史;对西方地缘学家对冷战结束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观点和主张进行了介绍和评述;提出了中国在未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缘战略的初步思考,旨在推动我国地理学界参与地缘政治战略的讨论和研究及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人地关系论、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的特色分支学科和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通过对国内大量的文献分析和与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的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在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手段革新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人地关系论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地理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并在转向新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荣发展新阶段;政治地理学顺应地缘政治战略需求开始由低迷走向回暖;社会地理学伴随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发展。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总体趋势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紧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在力所能及地解决国家发展中若干新问题的同时,重点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加强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及其示范应用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全球问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研究;顺应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加强文化地理研究与国家文化产业振兴的融合研究,建设中国“本土化”的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拓展行为地理学研究广度与深度,加强实验性研究;关注新地缘政治学、都市政治地理和地方政治地理的研究,依托“六普”数据推动社会地理学研究实现新的跨越。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秦奇  成升魁  李飞  吴良  张丹  陈晓鹏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2):1475-1488
目前地理学界对国内外地缘政治的研究领域与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鲜有涉及。本文系统回顾了后冷战时期以来地理学视角下国内外地缘政治研究进展,比较辨析两者差异,并对中国地缘政治研究提出展望。研究认为:国内外地理学界对地缘政治的内涵、研究目标、内容和手段的基本认知存在显著差异。从价值取向和研究领域上看,当代国外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思潮是批判性地缘政治,研究对象多元化,研究领域宽泛化趋势明显;而中国地缘政治研究强调为国家战略服务,侧重传统地缘政治领域。从研究方法和视角上看,国外学者偏重定性分析和田野调查,对于研究区域具体情态认知深刻;中国学者在空间定量研究方面工作扎实,倾向于对宏观格局、分异规律的探讨。研究提出,中国地理学者应回答地理要素与地缘政治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对现代地缘政治的作用机理等重要问题;加强学科的交叉研究,从而使成果更加可靠、更易落地,培养全球视野、拓展研究领域和区域,最终形成一套能真正为中国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理论与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地缘地理学学科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一体化、全球化及多极化的趋势加强.国际社会对地缘关系与地缘化等问题的关注愈发明显。地缘的思想已经引入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但是从地理学角度对地缘问题作出总体、全面的把握尚属罕见。在国内外对地缘关系问题的研究已具规模的前提下.笔者在近年对地缘学的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从地理学思想出发.提出构建研究地缘相关问题的新学科——地缘地理学。地缘地理学的构建不仅在理论上有其现实意义.而且有其重大实践价值.这一新学科对于地理学及其相关分支学科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地缘地理学做出了初步的界定.并探讨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及学科框架体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倡导和建立了化学地理研究机构,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推动了环境质量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背景、环境容量和环境治理等理论和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长期进行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调查及其环境病因与防治的研究,为上述疾病的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的医学地理学研究体系。2000年以后,在持续开展西部地方病地理流行规律和稀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重金属等污染物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拓展了区域碳、氮、磷等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研究,强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健康保护的技术研究。实现了从化学地理到环境地理、从医学地理到健康地理的转变。未来的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将以地理环境的化学属性为重点,以人口健康保护为核心,探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在整体上协调的机制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Fan  Jie  Zhao  Pengjun  Zhou  Shangyi  Deng  Xiangzheng  Wang  Chen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2,32(9):1654-1669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Human geograph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理学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刘云刚  许学强 《地理科学》2008,28(5):587-593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在繁荣的表象背后也蕴藏着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是中国地理学的二元结构。中国地理学正在分化为以西方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外生地理学"和根植于本土实践的"内生地理学"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之间缺乏交融。中国的内生地理学需要用科学的实证方法进行规范,而外生地理学也需要更扎实的本土实证来进行充实,这其中尤其需要关注建设的是区域地理学。中国需要发展基于本土实证,同时使用科学方法的地理学研究。这是社会发展对地理学的需求所在,也是地理学学科发展之需。  相似文献   

15.
There is an apparent disconnect between geography an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 with geography underrepresented in publications and curricula related to sustainability though the discipline embraces the need to foment positive change. To bridge this schism,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dvances i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2) and a three-dimensional key competence-based model that can be deployed in tandem with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Deploying the theme of solar PV in Korea, a competency-based lesson planning exercise is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for this learning paradigm to generate agency and empower change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张伟然 《地理学报》1996,51(4):369-373
本文回顾佛教地理的研究历史,评析佛教地理的研究成果,认为宗都是一个多层面的结构,至少可以划分为宗教理论,宗教实体,宗教信仰三个层面,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地理研究应该分别进行探讨,然后才能得出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樊杰  赵鹏军  周尚意  邓祥征  王琛 《地理学报》2021,76(9):2083-2093
本文属于《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学科规划的系列成果之一,写作组在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判研的基础上,在本文中侧重介绍未来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形成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人类发展临近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类活动的经济社会过程对人文地理分布规律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已成为探讨和理解变化的人文地理过程和格局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也呈现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集成的特色。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产出,揭示了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和演变的科学规律,成为调控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科学基础,在国土空间规划、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制定、空间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决策应用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根据学科发展现状、趋势及主要产出结果,中国人文地理学可按照5个分支学科群进行学科战略布局,包括综合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在新时期地理科学学科体系下,具有其优先发展领域与重点方向,相互协调,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毛曦  高松凡 《地理研究》2012,31(11):2115-2121
从中国大陆出版的教材及通论性着作的内容来看,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主要以中国历史地理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及学术进展的了解乃至研究较为薄弱。我国台湾省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大陆有所差异,陈芳惠所着《历史地理学》主要从一般原理意义上整合世界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进行内容编撰,姜道章所着《历史地理学》重点论述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学的进展情况。启示如下:建设中国的历史地理学,除了需要继续推进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外,更应系统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和进一步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学科问题研究,进而在整体推进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期待有通论性的“历史地理学”教材及着作的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刚 《地理研究》2013,32(11):2170-2175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当前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诸多方向的选择。如外生地理学和内生地理学的分化,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混行,系统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脱节,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互为归属。这些问题悬而不决使地理学的向心力逐渐弱化,地理学者不得不面对诸多学科发展方向上的困扰,以及对学科规范和学术认同上的困惑。笔者以为,此时“搁置争议”并不是办法。为了学科的长远发展,中国的地理学家和地理学会必须做出一些选择。坚持一元还是认同分化,这即是地理学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西方地理学思想经历了启蒙主义时代、实证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时代,目前又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地理学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反映了环境和社会的格局和过程变化,应社会之需而生,并受当时整体学术思潮的影响.先后出现的各种地理学思想并非简单地后者否定前者,地理学思想的多样性正如地理本身的多样性一样,既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对西方地理学思想的借鉴是现代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但要运用之、发展之,则必须理解之,且结合中国的国情消化之.这就需要对各种地理学思想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需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知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