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析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交接部位。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是多种地质因素的复合,赋矿地层为多期变质变形的上太古宙太华群深变质岩系;控矿构造为东西向构造叠加北东向构造形成的斜网格状断裂系统,多期的构造—热事件使Au元素多次活化迁移富集成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带潼峪矿集区金的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研究了小秦岭金矿带潼峪矿集区金的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指出潼峪矿集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太华群,并受晚期岩浆和构造的控制,尤其是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及其剥离(滑脱)构造控矿特征非常明显。综合研究认为,区内佛头崖-狮子包地段、东交沟—佛头崖一带、岳王庙-王排沟地区与复背斜倾伏端是重要的找矿靶区,值得进一步深入工作,并可为老矿区找矿提供示范。这对在老矿区深部寻找金矿,把小秦岭西段的深部找矿工作推向新阶段,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建之 《现代地质》2010,24(1):11-17
根据小秦岭地区太华群花岗-绿岩地体的形成和演化,通过太华群主要地层及岩浆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分析,对金的演化和成矿地球化学、物理化学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本区太华群是金的矿源层,与金矿空间关系密切的燕山期文峪花岗岩体是太华群及其以下壳幔物质重熔形成的,它控制本区金异常及金矿的分布,但是岩体仅作为驱动金富集成矿的热动力,而没有提供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小秦岭金矿床为热液型矿床,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混合天水成矿。成矿热液属于弱酸-弱碱性,成矿温度为中偏高温。  相似文献   

4.
侯检 《西北地质》1992,13(2):22-24
小秦岭地区古老地层为太华群(河南为登封群),其中有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绿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在岩层内赋存了大型的金矿床。小秦岭金矿田的主要金矿类型有:①石英脉型金矿床;②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③斑岩型金矿床;④砾岩型金矿床;⑤砂金矿。笔者试图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矿床类型的介绍,确认小秦岭金矿的成因特征,从而促进小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属北秦岭金多金属成矿带,大店沟金矿床位于李子园-湘潭子新元古―晚古生代陆源裂陷火山-碎屑沉积岩带中,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构造。奥陶―震旦系李子园群是金矿床的赋矿层位,矿床分布受区域性元家坪―小寺沟韧性剪切带控制,NE向次级的韧性剪切带是重要的控矿构造,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通过对本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研究,总结了北秦岭地区地层、构造、岩体、围岩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等找矿标志,提出了该地区金矿勘查思路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太华群大月坪组为深部主控矿地层,背斜核部及两侧、大断裂构造及构造交汇部、已知矿体的侧伏方向等地段是深部找矿有利靶区。经科研深孔验证,小秦岭深部存在第二成矿富集段,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地区金矿成矿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金矿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太古宙太华群地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区域变质作用使金发生初次富集;早期自北而南的挤压形成规模巨大的推覆构造为含金石英脉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秦岭金矿是一个以金为主,伴生有铜、铅、银等可供综合利用的脉金矿,是我国重要的黄金基地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控脉(矿)构造的分析研究,进而对矿脉的分布、富集规律作一探讨,供有关读者参考。一、区域地质概况小秦岭金矿田处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的复合部位,本文认为区内还有北西西向构造带(下文)。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的变质岩系,组成岩石以混合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含)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是我国中原地区主要脉金产地,矿田位于豫陕两省界区。以往工作从未着眼矿田的整体研究,观点纷纭,矛盾甚多。近年作者通过万分之一区域地质剖面实测和十万分之一地质编图,将小秦岭太华群划分为五个地方性地层单位——组。通过野外及镜下观察,编制多种岩石化学图解,判别原岩,分析岩相,并将五个组归属为上下两个太华旋迴。小秦岭太华群是矿田的含金岩系,由一套海相沉积和海相火山喷发并经受混合岩化作  相似文献   

10.
大湖金矿区位于东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矿产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金、银、铅、锌、铜等矿产地,太古宇太华岩群是金矿重要的矿源层及赋存层位,金的富集规律受控矿构造、含矿断裂特征矿化阶段及围岩蚀变等多种因素制约。从该区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研究认为,区内燕山期强烈的岩浆活动,为太华群地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热动力,另外区内多组破碎带为金矿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空间,是重要的控矿因素,根据金矿的富集规律,提出了今后找矿与勘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秦岭金矿田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与金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变质岩是由表壳岩经过区域变质、深部重熔、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典型特征是低钾富钠,具有太古宙TTG岩石特点.Au元素在太华群岩层、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多重母体分布是造成现今太华群金丰度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Au元素在太华群地层和侵入于其中的花岗质岩石遭受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曾经历了非均一化作用并产生早期活化转移,在一些部位贫化,在一些部位富集,富集部位就可能形成矿床.硫、铅同位素的对比研究,证实了成矿物质来源于该套古老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的九种类型金矿床,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普查-勘探对象,其中特别详细介绍了卡林式金矿床、团结构式金矿床、焦家式金矿床和东风山式金矿床。对于分布广、数量多,与有色金属伴生的金(银)矿床,着重指出了其利用的前景。这样,可使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甚至遍布全国的有色金属矿山开采的废石、废渣也有可能采出金(银)。对全国各省(区)金的主要来源的砂金矿床和脉金矿床,也给予很高评价与重视。本文还就找金的方法,提出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综合方法,还介绍了国外对低品位金矿常用的氰化物溶液堆浸处理法,提取金和在水中鉴定金痕量的超灵敏度找矿法。  相似文献   

13.
吉林珲春-汪清地区已发现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金属和黑色金属矿产计11种.这些矿产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地层,中生代火山岩系,华力西-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次火山岩,东西向、南北向构造及火山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彭明生 《地质与资源》2013,22(2):105-107
东山岔金钼矿床位于王小堡-线金厂-井家沟金成矿带上.目前已发现多处小型金矿床及矿点.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云英岩化紫苏花岗质片麻岩及云英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化类型有金-钼矿化和金矿化.矿床找矿标志主要包括矿体的原生露头、近矿围岩蚀变、矿物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特征方面.通过对区内已知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进行对比和分析,认为该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岩体和地层,矿床成因应属与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钼矿床.  相似文献   

15.
凌源-阜新金矿成矿带是辽西及辽宁省至关重要的金成矿带.区内出露的各时代地层较齐全,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构造运动发育从太古宙到中生代均有较大规模的构造活动,同时这些构造运动也控制了岩浆岩的侵入和金矿的形成与分布.成矿带内发育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和次火山热液型金矿两种类型的金矿.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特征分析,总结了凌源-阜新金成矿带的金矿的赋矿层位、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及侵入岩与金矿的时空关系等3个方面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邵世才  汪东坡 《地质论评》1994,40(6):520-525
本文通过太华群,熊耳群和燕山期花岗岩等地质体的含金性评价,认为熊耳山蚀变断层岩型金矿床的的金等成矿元素大多来自太华群,且太华群是主要的矿源层,对矿床的硫,铅,氢,氧和碳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硫,铅及碳等成矿物质源于太华群,而成矿流体则主要为大气降水,可能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结合晚太古代至元古宙的区域变质作用,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和成矿时代,作者认为该类金矿床是一种复杂的改造型矿床,燕山期的构造-岩  相似文献   

17.
姜能 《地质与资源》1995,4(4):269-274
研究表明,太华群是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矿源层。通过对比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围岩蚀变和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发现Au和Pb、Cu、Ag、Zn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始终表现出变化的一致性,说明Au等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华群变质岩,同位素证据也表明Au等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华群。  相似文献   

18.
安国堡 《甘肃地质》2009,18(4):34-40
通过对北山南带西段金矿的成矿环境和控制因素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体和构造控制。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富金的火山—沉积岩为金矿的矿源层,晚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侵入体与金矿密切相关,深断裂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矿带部位。这些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金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的基础上,经过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和富集而形成。依据找矿信息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的分布范围,提出16处具有较大金资源潜力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格陵兰地质矿产特征及主要金属矿产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霄  黄亚松 《中国煤炭地质》2013,(12):99-105,119
格陵兰为前寒武纪地盾区,出露的岩石以片麻岩和上壳岩为主,形成于太古代和元古代一系列碰撞造山环境;在地盾西部、东部和北部边缘广泛发育了元古代一中生代的沉积地层和盆地;岩浆活动贯穿于太占代至新乍代,形成了岩性多样、规模不一的岩浆岩。格陵兰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铁、金、铅锌、稀有稀土、铂族、铜、镍等多种矿产资源。分析表明,格陵兰西南部、中西部和北部分布的条带状含铁建造是寻找BIF型铁矿的有利靶区;西南部太古代绿岩带、南部凯蒂利z也活动带具有寻找绿岩带型金矿和造山带型金矿的潜力;西南部碳酸岩、碱性岩岩体是寻找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的主要靶区;西北和东北部发育的沉积箍地和地层是寻找SEDEX型和MVT型铅锌矿以及砂页岩型铜矿的有利地区;西南和东南部分布的太古代一元占代丛性、超基性岩是寻找铂族元素和镍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