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水》2016,(6)
八音沟牧场中心小学泥石流位于乌苏市区南部,该泥石流沟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该沟内沟道纵比降大,且坡面松散固体物质丰富,在暴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有较大规模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将对学生安全和学校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在对研究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八音沟牧场中心小学泥石流的灾害类型、形成条件及其流域特征,并评价了该泥石流的易发性。通过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流域特征的分析,可以对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区是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本文以阿尔泰山南麓的克什喀拉苏沟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阿勒泰市克什喀拉苏沟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根据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对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形成原因及流域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泥石流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属易发程度,其形成主要受强降雨影响较大,详细论述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类型、形成原因及易发性评价,且为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2)
新疆阿勒泰市拉斯特乡小诺改特村泥石流灾害勘查区每年5-8月融雪水及季节性暴雨形成洪流,同时区内农、牧业、墓地、修建水渠和修建房屋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加剧植被退化,使得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泥石流灾害频发。在查明阿勒泰市拉斯特乡小诺改特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从水源和物源成因、集水区地貌特征、暴发频率、物质组成和流体性质五方面对勘查区泥石流进行具体分类,并采用定性、半定量的方法对泥石流稳定性进行易发程度评价,结果显示拉斯特乡小诺改特村泥石流综合评判打分为90分,泥石流易发程度判定为易发。为该区域同类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6,(3)
修配厂北泥石流位于阿勒泰市区南部,该泥石流沟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沟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丰富,在暴雨和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有较大规模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将对居民安全和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在对研究区孕灾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泥石流的具体特征,分析研究了修配厂北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动力学特征,具体包括泥石流的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总量和泥石流总体冲击压力等参数。通过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征的分析,可以对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色村干沟位于都江堰市虹口乡,"5.12"地震之后多次发生泥石流。2013年"7.9"特大暴雨后引发泥石流,摧毁沟口居民房屋,淹埋农田;沟内仍存在大量松散物源,沟口的居民安置点和公路仍受泥石流的威胁。笔者结合灾害应急调查资料,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对红色村干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易发程度和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沟泥石流易发程度为中等,危险性中等,对沟口居民生命财产和公路交通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3)
墨玉县普卡村泥石流沟对居民房屋、通信、电网及当地村民构成了一定程度威胁。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类型为暴雨型、沟谷型、泥流型、高频、稀性泥石流;泥石流的流域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泥石流正处于发展期(壮年期)的末期,正在向衰退期(老年期)转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为暴雨。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现有泥石流沟856条,分布在北京北部燕山山脉和西部太行山脉一带,受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降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总体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密云县前火石岭泥石流沟是燕山山脉一带典型的一条泥石流沟,文章在地质调查和勘查的基础上,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降雨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分析前火石岭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同时对泥石流沟的发育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按10年一遇暴雨强度的设计标准,在泥石流沟上游、中游、沟口3个断面计算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得出该泥石流沟为低易发-中等易发稀性水石流,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的停歇期,区域高强度集中降水为泥石流灾害的激发因素,泥石流的峰值流量等运动参数沿沟逐渐增大。分析结果对该泥石流沟的治理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对燕山山脉一带泥石流沟的防治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2)
铁门关水电厂泥石流位于库尔勒市区北部,该泥石流沟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沟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丰富,在暴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有较大规模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将对居民安全和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在对研究区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泥石流的具体特征,分析并研究了铁门关水电厂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动力学特征,计算得出了N1、N2和N3等3条泥石流的流速、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总量和一次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总量等动力学参数,通过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征的分析,可以对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该地区类似防灾减灾工程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白龙江流域甘肃段是我国四大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其中地形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实地调查研究区内发育的1 008条泥石流沟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沟床比降、沟坡坡度、流域面积和相对高差4个主要地形因素数据与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及易发程度的关系,研究其对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影响。通过熵权法计算4个因素的权重,由权重大小排序分析了它们对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200‰~400‰区间内的沟床比降、坡度大于30°的沟坡、相对高差大于300 m的山体、小于10 km2的流域面积对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最为有利;对泥石流灾害形成贡献程度最大的为沟床比降,其次为相对高差和流域面积,最小的为沟坡坡度。该研究结果对此区域内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预警及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对和田县阿瓦提村泥石流灾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灾害流域面积90.5km~2,共发育有一条泥石流主沟和四条泥石流支沟;将泥石流沟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其水源主要为降雨;影响因素主要为风化、降雨、融雪、地震以及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11.
郭瑞  彭杨洪  王其杰  付江涛 《地质论评》2018,64(6):1481-1488
2010年,甘肃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泥石流的发生及其易发性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分析不同因素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影响程度,基于对甘肃舟曲瓜咋沟内不同泥石流沟道野外调查资料的总结与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泥石流灾害易发性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了泥石流灾害易发程度与各影响因素间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程度与野外调研结果相一致;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受沟道内灾害点数量、主沟道坡降、日最大降雨量、植被覆盖率及汇水面积等的影响显著;沟道内灾害点数量和主沟道坡降,日最大降雨量、植被覆盖率及汇水面积,沟道长度、岸坡坡度及沟道宽度等分别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的影响程度较为接近;研究成果为类似地区泥流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巴依吐鲁克沟泥石流沟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文中分析研究了巴依吐鲁克沟泥石流的灾害类型、发育阶段、形成条件以及动力学特征,对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对其工程防治有重要意义,以往评价中,由于主观因素过多和缺乏足够数据的定量评价,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还不尽完善。为此本文选取洮河流域下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泥石流的地域特点、成因和其它影响因子,在可拓学基础上建立一种泥石流易发性的评价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定量化的分析影响因子的权重值,对研究区泥石流沟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11条具有代表性的泥石流沟,有2条易发程度较高,4条易发程度中等,5条易发程度低,高易发和中易发泥石流沟在强降雨时期,易爆发泥石流,据此确定泥石流的重点防治区域,为研究区泥石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和龙市地处长白山脉东北部,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内常有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该市东城区具备形成泥石流的条件,泥石流发生频繁。2002年7月间,该市境内连降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69.8mm,导致多处暴发泥石流,造成较大灾害。文章根据东城区34条泥石流沟的调查资料,采用数量化理论对泥石流易发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泥石流易发程度预测模型。计算获得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接近。  相似文献   

15.
受特殊自然地质环境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强烈影响,大中城市及国民生产值高度集中的沿海地区正在面临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其中泥石流灾害是主要4大地质灾害之一。在泥石流灾害研究中,区域性防治及其防治工程实践是预测预报重要依据。文章以浙江省小流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勘测调查解剖的基础之上,运用地质工程与防灾减灾工程学的原理,采用工程勘察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综合分析了浙江省小流域泥石流的背景地质条件、成因特征、对易发程度及趋势分别作了评价、预测。结果认为,地形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发生的基础,自然暴雨是引发的主因,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较易再次发生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太行山区木作沟泥石流实地勘查,分析并总结了该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了木作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值,即4条主要支沟典型断面处泥石流流速、峰值流量、整体冲击力等参数,进一步分析了泥石流活动及发展趋势,最后计算得到泥石流最大危险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木作沟具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及物源条件;泥石流易发程度为易发,发展阶段为壮年期,并逐步向衰退期过渡.综合判断木作沟具备再次发生泥石流的条件,对沟内居民仍具有严重威胁.建议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谷坊坝,在流通区修建排导渠.  相似文献   

17.
甲学沟泥石流属暴雨一沟谷型稀性泥石流,历史上曾多次爆发泥石流,对下游居民和公路造成危害。在对甲学沟实地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将泥石流沟划分为形成区、形成流通区、堆积区三个分区。研究该泥石流沟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发育特征,查明泥石流的成因机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对类似地质灾害的评价及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0月11日在西藏波密县白龙沟地区发生一次大型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严重,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有必要对该区进行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基于白龙沟泥石流的流域特征和形成条件,共选取18个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和权的最小平方法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白龙沟泥石流处于易发的状态,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
怀柔区琉璃庙镇位于北京市北部山区,是北京山区泥石流的高发区之一,镇内共有泥石流72处,是怀柔区泥石流数量最多的乡镇.该镇泥石流多发育于中—低山区,均为暴雨-沟谷型泥石流,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发育特征具有流域面积小、相对高差大、主沟曲线长度相对较小、主沟弯曲系数中等偏下、流域切割密度中等偏上、主沟纵坡偏大、山坡平均坡度偏大和物源量大的特点,经量化打分综合判定易发性属中—低易发.泥石流的形成受地形、物源及降雨因素影响,即有利的地形、充足的物源及突发的水力条件,三者缺一不可.监测预警是未来泥石流灾害防治的有效手段,但现阶段预警为区域性的,预警精度偏低,建议结合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对重要的泥石流沟开展单沟预警,加强预警阈值研究,提高泥石流灾害预警的精度,实现精准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是北京地区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作为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县,房山区近现代泥石流一直比较活跃,灾情严重。为了查清房山区"7·21"特大暴雨后典型泥石流灾害发育和运动特征,本文选取了车厂村北沟作为样本,通过采用现场调查、槽探、岩土测试等方法,对主沟整体流域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查清了形成区的物源类型和可移动物源储量,掌握了全流域的沟道形态特征;通过对堆积区堆积形态和堆积物调查分析,论述了主沟水动力特征和冲淤特征;根据相关规范,计算得出了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机理,进行了危险性评价,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