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4号矿带进行矿山生产地质探矿和回采工作,是从1997年721-14矿井技术改造工程开始的,随着721-15采铀工程井下巷道的开拓、探矿等工程的实施,目前从平面看,已经从13线工作至61线,从标高看,已经从-50 m工作至-250 m。作为矿山的开采者,如何合理运用探矿方法,提高生产探矿效率,最大限度的回收资源,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实践中不断摸索,验证,得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4号带矿体生产探矿,总结起来就是"平面要完全揭露、竖向要找准重点、多种勘探方式相结合、找准赋存规律";其产状变化依然有规律可循,从局部看看,4号带矿体走向变化主要有北东、北西、南北三组,看似杂乱无章,但从总体上看,它的变化有着密集性。  相似文献   

2.
李建飞 《云南地质》2011,30(4):439-442
对部分矿体基建探矿前后矿体主要特征及资源储量对比,探讨矿体控制程度和控制网度问题。原勘探工作对矿体的控制程度很高,矿山生产探矿可适当放稀间距,减少工程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陈计划 《安徽地质》2011,(4):257-259,278
前常铁矿地质条件较复杂,摸清矿体形态,满足矿山生产三级矿量平衡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通过对前常铁矿-360m水平以上生产勘探揭露与原地质资料对比,发现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规模、连续性及资源储量变化极大,为典型的"鸡窝"状矿体,生产中必须重新认识和圈定矿体。  相似文献   

4.
束学福 《矿物学报》2004,24(2):185-190
安庆铜矿Ⅰ号矿体是一隐伏矿体,目前采用VCR法进行采矿作业。根据目前VCR法尚无明确的网度规定和实际经验借鉴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对影响勘探网度因素,包括厚度变化因素、矿化变化因素、边界变化因素、矿体内外接触带变化因素、矿石品位及内部结构变化因素和构造因素等六个方面的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探矿情况,认为目前矿山生产探矿采用网度20m×(15~20)m是基本合理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铜峪铜矿是陕西地矿局第八地质队1972-1979年勘查探明的一个火山岩型的小型铜矿床,探明铜矿石量1047.88万吨,金属量65064.64吨,平均品位0.62%。共圈铜矿体73条,其中主矿体9条,主矿体储量占总储量77%,矿石量803万吨,金属量49778吨,平均品位0.62%。最大的主矿体7号矿体(盲矿体),矿石量185万吨,金属量13826吨,平均品位0.75%。矿体分布集中,多为扁、鸡窝状,尖灭再现明显,矿体与围岩属渐变过渡关系,没有明显界线,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开发利用发现矿体厚〈3m时,开采贫化率〉50%,无法开采利用(以往勘查最小可采厚度≥0.8m)。根据这一情况,按照最小可采厚度≥3m,重新对主矿体进行了圈定,开采矿体厚度≥3m的矿体或矿体中厚度≥3m的部分,有效的把矿石的贫化率控制在30~35%之间,实现了矿山规模化生产、保证了矿石入选品位。  相似文献   

6.
生产探矿是矿山进入生产阶段后,爲了进一步追素矿体的分佈,了解其产出形态及質量變化情況,确定並不断扩大开拓矿量,滿足正规生产需要而进行的探矿工作。这就要求我們用最經济的手段,把所有有工业价值的矿体,全部无遺地勘探出来。为此,笔者仅就第三勘探类型急傾斜脈狀矿床生产探矿中的几个問題,做如下探討,供大家参考。应該說明,文中所指探矿,如沒有特別說明則都是指沿脈水平探矿而言。  相似文献   

7.
焦家金矿床属第 勘探类型 ,矿山生产勘探实际形成的 B级网度走向×倾斜为 30 m× ( 12~ 2 5) m,C级为 30 m× ( 4 5~ 90 ) m,地质勘探 B及 C级坑探网度相当于矿山生产勘探的 C级。通过对比得出地质勘探阶段圈定的 2号矿体 ,大部分是 1号矿体的分支 ,其余是 3号脉群的小矿脉的上延部分。单独存在的“2号矿体”规模很小。 - 190 m以上 1、 2号矿体生产勘探的 B级储量经采矿验证后 ,矿石量、品位及金属量均下降 ,降幅分别为 13.9%、 1.7%及 15.3% ;由地质勘探C级升为生产勘探 B级后 ,矿体走向长度平均减少 2 3.8% ,厚度平均增加 31.3% ,矿石量增加6.6% ,品位下降 2 5.5% ,金属量下降 17.3%。矿量变化和 3号脉与主矿体的多次复合使矿体的形态改变较大有关。推荐 1号矿体生产勘探的 C级坑探网度为 60 m× ( 60~ 80 ) m,段高 4 0 m。  相似文献   

8.
生产探矿是在矿山进行生产阶段以后做採矿准备之前和矿山基建坑道同时进行的。为了滿足矿山一定开拓矿量的要求,給採矿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必须根据不同情況及要求採用最經济和最快最好的手段把所有的矿体探清,以防止在採矿过程中由于地質情況变化而影响生产。因此这项工作是矿山地質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一、探矿摆布的依据探矿工程的摆佈是在詳細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的,摆佈的依据如下: 1.整个工程的摆佈应根据采矿进行的順序及生  相似文献   

9.
JU-1500型钻机是由勘探技术研究所和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共同设计,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制造的深孔金刚石油压岩心钻机。于1977年试制样机两台:一台在河北十五地质队进行生产试验,大口径钻进孔深935米;另一台在浙江第三地质队进行小口径钻进生产试验,截至今年5月底已钻进1800米,创造了我国目前最深的小口径钻进孔深。试验证明,该钻  相似文献   

10.
一、坑探在探矿工作中的作用坑探是加速取得地质成果,提高地质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地质人员除了用它揭露地表,验证物化探,配合钻探弄清矿体产状,求得储量外,在稀有金属、分散元素及不规则的矿体勘探方面,仍是一种主要手段。它的特点是能够直接观察现象和矿体产状,取样方便准确,有些探矿坑道,可提供采矿利用,起  相似文献   

11.
探矿超前,是保证开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但是,探矿与采矿的关系又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因为基建勘探以及整个开发勘探工程多数要凭借开拓或采矿工程来布置,而且采掘工程本身也可以起到揭露矿体的作用.所以,探矿与开采相结合,是进行开发勘探的一条原则.在开拓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布置水平探矿坑道,必须考虑到坑道本身对采矿工作的影响,力求做到勘探块段的划分与采场的划分相一致.否则,探矿坑道不但不能为采矿所利用,反而会由于它的位置不适当而使矿量受到损失(图1).  相似文献   

12.
刘金海  王进 《贵州地质》2006,23(3):206-210
本文以苟江铝土矿水井坎矿段Ⅱ矿体用50×50m工程间距进行勘探与25×25m工程间距进行生产勘探后,对其矿体形态、厚度控制及储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探寻此类矿床勘探应如何选用工程间距,才能更合理地对矿体进行控制,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西安探矿机械厂开始生产钻探用钢粒时,采取双管式燃油炉,质量满足不了要求。在计委地质局和陕西省地质局组织领导下,西安探矿机械厂和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一起,共同进行了提高70号钢钢粒质量的研究与试验。通过改进热处理工艺,完善了生产流程。经过在陕西第六地质队、辽宁本溪地质队和北京市一○一地质队生产试验钻进一千余米表  相似文献   

14.
采用3D Mine矿山建模软件,综合云南省马关县万龙山锌锡铜矿山所属的地物化遥及各种探矿工程数据,在三维环境下建立了矿山的探矿工程数据库和矿体模型,并指导找矿圈矿工作。根据矿区基本地质统计,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和相关综合研究。建模工作与万龙山生产勘探保持同步,在前期的探矿工程数据质检和见矿工程统计数据提供方面、中期的协同矿体圈连和直观反映各矿体三维空间形态及数字特征方面、后期的矿体资源量估算与应用等方面使地质勘探工作更为高效、便捷,有效促进勘查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地层岩性,构造因素对3号主矿体形态的控制作用,认为原5号矿体与3号矿体应为同一矿体,构成了主矿体“h”型的平面形态特征,并对矿体深部的形态变化进行预测来指导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和勘探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的SGX17型钻塔(见图1)在厂内负荷试验合格后,由北京地质局101地质队和广东省地质局704地质队进行生产试验,共钻进两个斜孔、两个直孔,效果良好。79年11月中旬,在地质部科技局主持召开的鉴定会上,通过了鉴定。  相似文献   

17.
QJD-50型取样钻机,是由地质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和天津探矿机械厂研制的一种新型轻便钻机。经型式试验和中间试验后,于1980年下半年,分别在中南冶金勘探公司六○八队和广西地质局第二地质队进行生产试验。并于同年12月通过鉴定,现已投入小批量生产。现将生产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轲琪  居维伟  肖娥 《江苏地质》2021,45(4):444-449
选取江苏句容石砀山铜矿标高-300 m以上Cu①号主矿体,基于普查、详查、生产勘探及开采各阶段的地质资料,将地质勘查资料与生产勘探及开采后确定的构造、矿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矿体资源储量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勘查期间勘查类型划分、方法手段、工程间距选择的合理性,分析探采不同阶段的矿体形态、规模、控制程度及资源储量估算的误差率,为今后该矿床深部及类似矿床的勘查及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轲琪  居维伟  肖娥 《地质学刊》2021,45(4):444-449
选取江苏句容石砀山铜矿标高-300 m以上Cu①号主矿体,基于普查、详查、生产勘探及开采各阶段的地质资料,将地质勘查资料与生产勘探及开采后确定的构造、矿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矿体资源储量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勘查期间勘查类型划分、方法手段、工程间距选择的合理性,分析探采不同阶段的矿体形态、规模、控制程度及资源储量估算的误差率,为今后该矿床深部及类似矿床的勘查及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狮岭南区段的开拓工程已延伸至-550m中段,矿体呈现尖灭趋势。为查明深部区域地层矿化特征、构造控矿特点,并指导深部寻找盲矿体,通过收集分析中上部各中段地质资料,并与地质勘查资料对比,利用坑道设计并施工了9个孔深300 m左右的坑内探矿钻孔,进一步查明了狮岭南深部地质特征,并在F3断裂下盘探获多条盲矿体。F3断裂既是导矿构造,也是重要控矿构造,其下盘至F203断裂之间的夹持带为狮岭南深部有利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