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何元斌  李燕 《云南地质》2004,23(2):273-277
通过对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机理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性状的简要分析,根据国家现行规范,结合具体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对深层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区地基加固处理中的方案选择、设计、施工及检测中的常见技术要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柏炯 《工程地质学报》2015,23(2):265-271
冲填软土地基需要经过地基处理后才能投入工程使用,处理方案一般为浅层地基处理如真空预压处理,但对于大面积大荷载堆载场地,浅层地基处理不足以保证地基稳定性,需进一步做深层地基加固。本文针对广州某造船基地大面积堆载场地,对经真空预压处理后的该类深厚冲填软土地基提出了搅拌桩地基、微型桩地基以及搅拌桩微型桩交错布设地基加固方案,并基于Biot固结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进行数值模拟,对土体选取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软土模型和Mohr-Coulomb模型,对搅拌桩和微型桩依次选取线弹性模型和弹性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加固方案的基础沉降量。基于不同桩型加固机理对计算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对此类深厚冲填软土地基,相同桩长的搅拌桩地基加固效果较微型桩效果更明显; 另通过对不同桩长搅拌桩地基加固效果的模拟计算,发现桩长为10m到15m的搅拌桩均能有效加固地基,但随着桩长的增加,加固效果未能显著提高。本研究为冲填软土地基深层加固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深层搅拌法是用于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方法。近几年在公路、铁路、土建及电厂等大面积软地基处理施工中应用很广泛。从2001年至今,我们在上述各类工程中已施工深层搅拌桩约60万延米,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通过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指出了深层搅拌桩技术在参数选择、施工技巧、保证质量等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广州某6层建筑场地下有较厚软弱淤泥质土,难以满足天然地基要求,如采用桩基础因桩长悬殊太大、成本很高,因此采用了深层搅拌桩对场区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效果良好。介绍了本工程深层搅拌桩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许建设 《安徽地质》2006,16(2):134-136
采用生石灰喷粉深层搅拌桩(简称石灰搅拌桩)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具有设备简单、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特点,能有效地加固软弱地基,减少软土层沉降和整体工程工后沉降,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论文探讨了搅拌生石灰桩强度形成机理,公路软基处理的有效性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深层搅拌桩在顶管工作井帷幕止水以及加固地基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深层搅拌桩对工程地基加固,以及在地下水位较高时深基坑开挖施工止水帷幕,是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CFG桩复合地基的原理和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复合地基”一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从此该概念成为很多地基处理的理论及公式的依据,后来,它广泛地应用于很多理论分析中,如碎石桩、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石灰桩和土桩。本文主要论述了CFG复合地基的组成、加固理论、设计方法和变形计算,并简单分析了褥垫层和CFG在复合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方磊  刘松玉 《铀矿地质》1998,14(1):38-44
本文结合使用超深层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的一个大型油罐工程的监测、分析、探讨了深层水泥搅拌桩的一些特性,确认使用该方法处理厚层软土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磊  贺为民  周杨  张清明 《岩土力学》2010,31(8):2575-2579
在满足承载力控制和沉降量控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最优桩长和桩间距,完成了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以达到满足建设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建设费用的目的。根据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特点,讨论了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沉降量的构成,对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选用单位元法和分层总和法来评价复合地基加固区和下卧层的压缩性。结合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要素、承载力、荷载压力、沉降量等指标和具体数值参数,通过设置最优桩长和桩间距来求取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最小总桩长,并通过编程实现了优化过程。通过程序计算,得到了一组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的桩长、基础底面积、置换率的最优数据组合,实现了对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黄河冲积平原的一座大型油罐群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一个软土地基加固的成功实例.鉴于建设场地内的软土(浅层以粉土为主,深层以粉、细砂为主)具有承载力低和中高压缩性,利用了深层搅拌桩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成桩后的小应变检测、挖桩试验和原位荷载试验表明地基承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除了不均匀沉降和较大绝对沉降的可能,工程范围内的近800根桩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保证深层搅拌桩的质量,作者还强调了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土壤侵蚀模型是定量评价水土资源发展动态、指导综合治理规划、评价治理方案和措施的技术工具。根据建模的手段和方法,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有经验模型和物理成因模型两大类。根据建模对象的不同,土壤侵蚀模型又有坡面土壤侵蚀模型和流域土壤侵蚀模型之分。主要从这4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研究的主要成就,指出了现有模型的不足。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壤侵蚀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铬污染土壤复电阻率频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含水率、不同铬污染物浓度土壤的复电阻率频散实验,是复电阻率探测方法评价铬渣污染场地的物理基础。实验研究发现,土壤含水率和污染物浓度的不同均会对复电阻率幅值、复电阻率相角、同相电阻率和异相电阻率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但是异相电阻率和相角具有明显的频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基于土壤频散特性发展起来的复电阻率探测技术,可快速有效地对铬渣污染场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崇明岛浅层砂土、粉土分布探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对崇明岛内大量勘探资料的分析研究,本文分析了岛内浅层砂土、粉土的分布特征,并根据岩性及静力触探指 标对其进行详细分类,找出了每类土的典型静力触探曲线,最后探讨了各类土的液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首先论述了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水对土质边坡的影响作用,接着推导出了考虑水作用影响的边坡安全系数计算公式,最后指出应用动态的观点来研究边坡体内的地下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壤矿物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矿物是土壤物质组成的主体 ,是土壤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土壤矿物的研究是土壤学研究的前沿基础领域。通过对土壤矿物尤其是粘土矿物的研究 ,可以揭示土壤的发生学特性、母质特征、成土过程及环境 ,揭示土壤的发育程度和肥力水平 ,为环境保护、优质生产和土壤改良提供基础依据。本文指出了土壤矿物学的研究意义 ,综述了土壤矿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不同类型土壤矿物的组成特征及其与成土作用、风化程度和生物气候条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土钉加固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土钉加固设计化的思路方法、设计依据及具体实现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土壤样品中镉的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武汉地区的土壤样品中镉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镉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形式存在,总体看其顺序为离子交换态(包含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说明土壤中镉较活泼,易于迁移转化,对植物的可给性大,是环境中的重要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18.
淞江古河道内地基土由饱和、呈松散—稍密状态亚砂土夹轻亚粘土、粉细砂等组成,各工点组成的地基土类型、反映在地震烈度7°时极易产生液化。产生严重液化深度主要在埋深3~10米,埋深10米以下往往仅具轻微液化。故于古河道内拟建建筑物,应重视地基土的液化判别工作,以利于地基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金堂县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农业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背景特征是决定农作物适宜生长和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区内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分布与优质脐橙分布区的对比研究,探讨农作物分布与化学元素分布的关系,可为农业规划及科学施肥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