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夏古陆及相关问题——中国南部前泥盆纪大地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纪舜  李崇 《地质学报》2016,90(4):607-614
数十年的地质填图和反复的专题研究已经充分证明:1中国东南部角度不整合于泥盆纪沉积之下的变质岩系含笔石、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时代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武夷-云开带的高级变质岩系,陈蔡、迪口等杂岩原岩主要为新元古界,变质年龄为460~440Ma,它们并不是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而是加里东造山作用的产物,所以华南不是前震旦纪的华夏古陆或华夏地块,而是一加里东造山带;武夷-云开带是华南造山带构造-岩浆作用最强烈的地带,那里的高级变质岩系曾深埋地壳深部,是造山带根部的岩石。2中国南部,泥盆纪前可分为南海地台(或印支-南海地台)、华南造山带和扬子准地台三个构造单元。华南造山带新元古代发育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早古生代主要为陆源碎屑沉积,至今尚未发现可靠的代表洋壳残片的早古生代蛇绿岩套;广泛分布的花岗岩Nd模式年龄和继承锆石年龄为太古代-元古代,说明华南造山带是奠基于古老大陆地壳之上的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华南下古生界陆源碎屑物质来自于南海地台,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均表明,扬子与华南之间呈构造过渡关系,扬子、华南、南海三个构造单元应属于一个大陆板块,即南中国板块。3最新的同位素年代测定表明,双桥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等不是中元古代,而是新元古代的变质岩系,不是1300~1000Ma格林威尔造山作用,而是820Ma完成的武陵或四堡造山的产物。因此,中国南部不是Rodinia的一部分,而极可能是新元古代形成的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东北端。前晋宁旋回和晋宁旋回属地槽发展阶段,由变质岩系组成地台的褶皱基底。加里东旋回为准地台发展阶段,构造层发育齐全,为海相、浅海相连续沉积。印支运动结束了本区长期海侵的历史,开创了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的新纪元。燕山旋回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十分活跃。喜马拉雅旋回地壳振荡运动频繁。  相似文献   

3.
陆伍云 《安徽地质》2006,16(2):158-160
皖南运动后,扬子准地台开始盖层沉积。经加里东、印支平稳抬升后,至燕山运动方始褶皱造山,进入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南象运动创名于南京南象山,意指侏罗纪象山群沉积前的构造运动。经调查,该地南象运动面,实为象山群与二叠纪栖霞组间断层。  相似文献   

4.
桐柏-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桐柏- 大别造山带是多旋回发展的复合造山带,至少有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三个造山旋回。加里东旋回结束洋壳发展历史,经历了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局部强烈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桐柏-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具小洋盆、微古陆、多岛海古地理面貌,总体向北俯冲,最终形成陆 陆碰撞造山带。进一步可划分为三个各具特色的单元:北淮阳构造带是一个板块碰撞混杂带;中间隆起区相当于岛弧性质,但它部分地段曾一度伴随小洋盆俯冲至深处,形成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随应褶皱带为大陆裂谷性质,并具某些弧后盆地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大陆造山带复杂的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桐柏- 大别造山带向东被后期的郯庐断裂所截;向西与秦岭造山带相连。通过区域地质和古地磁对比,加里东期秦岭造山带开裂规模更大,蛇绿岩更发育,构成一个向西开口的喇叭形;碰撞时大别造山带先碰,然而逐渐向西迁移  相似文献   

5.
“雪峰古陆”的构造问题是华南区域构造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时期为扬子古陆的东南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发育了以斜坡相为主体的沉积组合;加里东造山作用时期,这里成为扬子古陆的边缘褶断山系,但仍为扬子地块的一部分而非习称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它是由于华南加里东武夷─云开弧后盆地关闭,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接形成的陆孤碰撞造山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构造样式为前陆地带的准原地型边冲叠瓦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6.
江西地处我国东南部,横跨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北部属扬子准地台区和中、南部位于华南褶皱系,大致以萍乡—广丰深断裂为界。具有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沉积作用多样、成矿条件优越等特色。地壳成长经历了多旋回、多阶段的构造发展演化,明显的大的地壳运动有:晋宁运动、加里东运动、华力西—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伴随每次构造运动有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产生,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变质岩石。区域变质岩石是省内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东北端。加里东旋回为准地台发展阶段,构造层发育齐全,为海相、浅海相连续沉积。印支运动结束了本区长期的海侵历史,开创了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的新纪元。燕山旋回时期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十分活跃,喜马拉雅旋回期间地壳振荡频繁。  相似文献   

8.
华南大陆四次裂陷和中新生代南华造山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位素地质学、岩石学、成矿学、地球物理学等新成果表明,华南震旦纪以来的构造层之下普遍存在元古代一太古代变质基底。四堡期(Pt+2)雪峰期(Pt3)发生两次陆内裂陷,形成断续的岩石圈断裂,局部性陆间沟一弧和小洋盆,把华南古大陆分成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两次陆缘裂陷分别形成广西期(Z一S)华南大陆边缘弧后扩张盆地和新生代琉球弧一菲律宾弧后东海一南海扩张盆地。东海一南海的前寒武纪陆块是华南一东南亚大陆裂解碎块,它不存在另一前寒武纪陆块,不存在印支一南海准地台。讨论了许靖华关于华南三叠纪碰撞造山带的理论,结论如下:(1)华南造山带命题正确,但论据不真实,对于该造山带的性质、特点和形成机制的理解不确切。(2)元古代构造混杂岩一蛇绿混杂岩不能做为三叠纪造山带的证据。(3)不存在扬子和华南二块体的三叠纪碰撞,因为没有发生过“印支造山运动”,也没有出现过古生代湘赣浙大洋。(4)华南是双向“干造山带”,泥盆纪至中王叠世地台盖层和上覆中新生代盆地层在无海侵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经历了多幕造山运动,形成具有双向大地构造线的造山带。在南西侧的特提斯构造域以北西一北西西向占优势;在南东侧的北西太平洋构造域以北东向为主。(5)地台盖层和盆地  相似文献   

9.
南华夏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证据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继亮  许靖华 《地质科学》1989,2(3):217-225
华南的大地构造有两种解释,一种可称为加里东造山模式,另一种可称为华南阿尔卑斯模式。前者认为华南是一个早古生代造山带,其后便成为准地台。中生代时受到活化导致盖层与基底的褶皱、断裂、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但这个模式不能解释许多地质事实。 本文继许靖华等(1987)的模式之后,给出了一些新证据,其中包括皖赣蛇绿混杂岩、蓝田、西山和乐平构造窗以及庐山飞来峰。这些证据为华南的三叠纪造山作用和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大陆的地壳运动及许多大地构造问题,目前有不少是被回避或陷入不可知的。例如:中国华南的构造基底远比华北年青;中国东部与西部在地壳厚度、褶皱带的广泛程度及其影响深度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全球发动的地壳运动,在不同地区、不同部位波及不同,差别巨大;褶皱带也有多种多样,秦祁地槽的祁连山段是加里东褶皱带,秦岭却是印支褶皱带等等。如何解释它们的缘因。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武功山区位于杨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交接带的南侧,属华南澄江——加里东褶皱带武功山——北武夷山复背斜的西段(图1)本区自1938年高平、徐克勤开始调查,到1957年发现新余式铁矿为止,只进行了一些概略调查。1957年后,江西省地质局有关单位,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地质工作,建立了区内震旦  相似文献   

12.
云龙锡矿带为滇泰锡矿带的北延部分,它处于三江印支—早燕山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中—晚燕山褶皱系的分界线上,划分两个构造单元的怒江、澜沧江深断裂是一个印支旋回以来强烈活动的多旋回构造岩浆带和变质带。锡矿带北起泸水县志本山,南至保山县中和光山,长约30余公里,宽5—15公里。该矿带经历了多期次的升降运动,自加里东运动以后长期隆起,隆起边缘大断裂多幕次活动,构造活动频繁。在后期的改造活动中,特別是印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华北地块南缘向北的薄皮推覆构造及北秦岭构造带结构、构造特征分析,认为它们同属于加里东期造山作用产物。北秦岭属于加里东造山带根带(即核部),华北地块南缘小秦岭(及豫西)地区属于该期造山带的外带,渭北褶皱隆起区则属于其前锋冲断褶带。秦岭造山带现今几何模型是一个复合型不对称扇状大陆造山带。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跨越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从本省中部东西向通过的浙赣铁路为界,赣北区分属准地台内次级构造江南台隆和下扬子坳陷带;赣南区属华南褶皱系范围。江西的锡矿床,除火山岩型以外,其它类型均有产出。按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黔东地区典型构造样式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黔东地区发育中、新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和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变质岩, 存在多期次构造运动, 主要可划分为武陵构造旋回期、加里东构造旋回期、燕山构造旋回期和喜马拉雅旋回期。形成的典型构造样式分别有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逆冲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变质核杂岩构造及伸展剥离断层系、平行走滑断层系、地垒—地堑构造等。在不同的构造旋回期, 其构造样式的差异反映出了所处构造位置的不同, 进而在平面上反映出江南造山带是由不同时期的造山亚带组成且具有向东迁移的演化历史的复合造山带。   相似文献   

16.
永耒区位于湘南,属耒阳市、永兴县和安仁县所辖。白沙、永耒、石里山三大含煤向斜寓于其中,面积达1800Km~2。其大地构造属南华准地台湘中湘南加里东印支穿插褶皱带之郴来拗陷。1974年前尚未见到在南华准地台有中三叠统地层的报道和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7.
广东区域构造及与银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敏 《矿产与地质》1993,7(1):29-34
广东大地构造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系.其地质构造划分出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4大构造层.主要深—大断裂带分为NE向深—大断裂带、EW向断裂—岩浆岩带和NW向大断裂带.广东银矿床产布主要受海西—印支构造层和NE向深—大断裂带的控制,大多数银矿床分布于粤中—粤西雪峰—加里东褶皱区内,尤其是不同级别构造单元的接触过渡地带.独立、共生银矿床与区域构造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在地质科学领域来讲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扬子地台、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以及三江褶皱系都向云南延伸;利用地质力学分析,康滇经向构造、南岭纬向构造、藏滇歹字形构造都汇集于云南,滇中乃是云南山字形构造的主体,滇西则扭动构造发育。板块学说的很多问题,云南也是研究的关  相似文献   

19.
“雪峰古陆”加里东期的构造性质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雪峰古陆”的构造问题是华南区域构造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时期为扬子古陆的东南被动大边缘的一部分,发育以斜坡相为主体的沉积组合;加里东造山作用时期,这里成为扬子古陆的边缘褶断山系,但仍为扬子地块的一部分而非习称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它是由于华南加里东武夷-云开弧后盆地关闭,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接形成的陆弧碰撞造山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前人认为皖南地区加里东运动仅表现为抬升造陆运动.文中从构造运动不整合接触关系证据、盖层构造、劈理及变形变质程度,以及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方面开展研究.于皖南地区多处发现了上泥盆统与下伏志留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了区内发育加里东褶皱.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解剖,揭示了区内复式褶皱为加里东和印支两期褶皱叠加的产物.其中,加里东期构造样式主要为区域性开阔褶皱,规模巨大,其轴迹呈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延伸,然而,印支期构造样式为线性中常褶皱,规模较小,其轴迹主要呈北东向展布.应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对研究区内的褶皱轴面产状、劈理产状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发育加里东期、印支期等多期变形构造;并利用该法求得褶皱两翼优势产状,应用数学计算法计算出区内3期构造应力场特征值,显示华南地块自南而北向扬子地块俯冲挤压的陆内造山动力学过程.早古生代盖层造山属性为陆内造山.区内加里东期褶皱构造属性的厘定和深入研究,对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