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氧同位素方法,测试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冲绳海槽和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的海底热液烟囱和硫化物全岩样品.结果表明马里亚纳岛弧上的埃斯梅拉尔达破火山口的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温度最高(达275℃),而成为高温产物的代表;冲绳海槽和加拉帕戈斯裂谷烟囱,表现为中高温类型,其氧同位素温度在150℃  相似文献   

2.
原始细菌可以在比我们能想象到的更加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但高等一些的生命对环境都相当挑剔,有谁听说除某些细菌以外还有哪种生物能耐百度的高温?可近来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地球上还真有这样的生物存在!在东太平洋海底,那儿有一条长长的地壳活动带,发现有许多的海底热泉。有些热泉在冒出地面时会在出口处形成烟囱似的石柱。从“石头烟囱”里冒出来的热液,温度常能超过百度。就是在这样的沸水环境里,在这些冒着沸水的烟囱外壁上,生活着一种毛绒绒的软体动物,专家们叫它为“庞贝蠕虫”(Alvinella pompe-  相似文献   

3.
使用氧同位素方法 ,测试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冲绳海槽和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的海底热液烟囱和硫化物全岩样品。结果表明 :马里亚纳岛弧上的埃斯梅拉尔达破火山口的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温度最高 (达 2 75℃ ) ,而成为高温产物的代表 ;冲绳海槽和加拉帕戈斯裂谷烟囱 ,表现为中高温类型 ,其氧同位素温度在 1 5 0℃左右 ;马里亚纳海槽以蛋白石为主要矿物的烟囱物 ,则显示出典型的低温热液类型 ,少量黄铁矿砂试样则表现出中温类型特征。但上述区域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高温热液矿物 ,说明研究区除马里亚纳海槽明显有中低温热液活动类型外 ,其它区域皆具备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三海区热液烟囱物的氧同位素特征及形成温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氧同位素方法,测试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冲绳海槽和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的海底热液烟囱和硫化物合岩样品。结果表明:马里亚纳岛弧上的埃斯梅拉尔达破火山口的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温度最高(达275℃),而成为高温产物的代表;冲绳海槽和加拉帕戈斯裂谷烟囱,表现为中高温类型,其氧同位素温度在150℃左右;马里亚纳海槽以蛋白石为主要矿物的烟囱物,则显示出典型的低温热液类型,少量黄铁矿砂试样则表现出中温类型特征。但上述区域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高温热液矿物,说明研究区除马里亚纳海槽明显有中低温热液活动类型外,其它区域皆具备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海底地震仪数据分析台风对海底环境噪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海底布设的海底地震仪(OBS)能比较清晰地记录到海底的环境噪音,而台风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产生在海底传播的弹性波,从而影响海底的环境噪音,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OBS的数据记录。本文通过分析台风对工作区的整个影响过程中OBS记录数据的振幅变化,再选择合适的滤波方式,首次发现台风产生的风浪及涌浪在短周期海底地震仪的记录数据上有良好的表现特征,指出了台风对海底环境噪音的另一种可能的影响方式,并由此得出:1)台风产生的风浪和涌浪对海底环境噪音的影响模式不同;2)风浪和涌浪所加强的海底环境噪音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短周期OBS可以比较清晰的记录涌浪信息,其周期主要是6—8 s,且能量稳定(简称“8秒现象”)。这三点结论为后期的海洋地震研究和海洋学其他研究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Long  D 张莉 《海洋地质》2001,(2):68-80
穿过Barents海“火山口区”的多次调查资料的解释结果提供了该区火山口(大洼地,直径300-500m,深10-30m),与距今大约15000年冰消作用后气体逸出相关联的进一步证据。为山口的位置表明气体的流动受到三叠纪粉砂岩基岩断裂的控制。数个火山口内的地形高处(由棱角状的岩石组成,局部隆升于火山口壁围岩之上),被解释为水合物丘状体,说明了在火山口形成之后气体仍持续不断地流动。这可能是最早报道的在岩化沉积物中存在的水合物丘状体。假定这种气体为甲烷,海底温度与现今的相似,那么,当海底位于海平面之下280-340m时(比现今低10-80m)就会形成水合物丘状体。地化研究为紧邻火山口区海底浅层中气体水合物随季节性温度变化而分解这一论点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
有些生物能够适应极限温度,能够在其他生物难以生存的极低或极高的温度下生活。现将一些纪录列举如下: 350摄氏度:这是一种名为pyrolobus fumarii的海底微生物所能存活的最高温度,这种微生物生活在因火山活动而沸腾的海底区域。113摄氏度,这是pyrolobus fumarii  相似文献   

8.
热球菌目古菌是深海热液区极端高温环境下的主要古菌类群,其具有丰富的胞外水解酶系以获得营养物质。本研究对来源于深海热液区的太平洋古球菌Palaecoccus pacificus DY20341~T的高温淀粉酶系进行了分析。基于酶活测定、SDS-PAGE复性胶检测和保守位点、结构域、信号肽等序列分析,解析其种类及特点。结果显示,菌株DY20341~T的高温淀粉酶系包括胞外淀粉酶(PAP00275)、胞外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PAP01075)、胞内淀粉酶(PAP09095)和胞内4-α-葡聚糖转移酶(PAP09225)。4种酶在60~110℃温度范围具有酶活性,且100℃时酶活性最高。研究表明,DY20341~T含有多个耐高温淀粉酶及转运系统,有助于其在深海热液区适应高温和摄取营养,是一种重要的环境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约在100年前,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福尔白斯作了一个肯定的结论:“在海深500米以下水域中、没有生物。”后来,在19世纪50年代,爱德华的结论被否定了。人们在铺设海底电缆时发现,在大约2000米深的海底,生活着各种不同的动物。更令人惊奇的发现是在60年代,有人在更深的海底,居然发现生活着一种特殊的扁鱼,还有一种深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紫菜"高温烂菜"现象频发,为开发耐高温紫菜栽培种质,本文研究了4种温度(15、20、25、28℃)对皱紫菜壳孢子萌发及叶状体形态建成的影响,并观察了藻体的繁殖特性。结果显示,在试验设定的培养条件下,适宜皱紫菜壳孢子萌发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0℃。皱紫菜壳孢子幼苗萌发初期细胞分裂为横分裂,叶状体细胞呈直线排列,生长至7—10个细胞后,细胞开始出现纵分裂。15、20℃温度组藻体多为不规则的半圆形裂片。25、28℃温度组藻体多为细长型叶片。有性生殖是皱紫菜主要的繁殖方式,但15—20℃培养组的部分藻体能够少量形成并放散类似无性生殖的单孢子并萌发形成叶状体。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报道了一批新的海底底水温度(BWT)数据,其中南海(SCS)158个站位、东印度洋(EIO)30个站位及西太平洋(WPO)37个站位。基于这批新的BWT数据,获得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底水温度与水深经验关系,可为地球物理和物理海洋提供准确、可靠的海底温度边界。这将有助于海底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估。同时,这批实测数据表明:1)水深超过3500m的海域,其底水温度在南海约为2.47℃,比东印度洋(~1.34℃)和西太平洋(~1.60℃)稍微偏高。这与大洋传送带模式所预测的情况比较吻合。该模式认为:低温高盐的海水,从北大西洋格陵兰岛和冰岛附近海域下沉到深层,然后向南流动,再与南极洲周围海域的低温高盐海水一同向北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而南海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热带边缘海,其内部海水与印度洋和菲律宾海交换有限,导致海水温度整体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2)台西南盆地水深在2700~3000m的部分站位,其底水温高达约3.00℃,明显高于其周边同水深海域底水温度(平均值约为2.33℃)。这可能是台西南盆地海底水热活动导致的结果。3)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水深超过4800m海域,底水温度随着水压增大稍有升高,其升高率分别为10.6mK·MPa~(-1)和12.0mK·MPa~(-1)。这与理论估算的深层底水绝热压力温度梯度范围较为吻合。这也意味着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深层底水,主要由绝热自压作用导致其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海底的申诉     
有人曾经认为,深海太荒凉、太贫瘠、危害太大,不适合任何生物生存。但事实上,对于那些能在食物稀少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海洋动物来说,深海却是一片沃土。能在黑暗中发光、长着针一样锋利毒牙的鱼在海底慢慢爬行,半透明的水母、身体比鲸还长的令人费解的巨大乌贼,引发了几个世纪的神话.蛤蜊将有毒物质转化成食物,多毛虫能够忍受海底火山的高温……生活在海底的生物能有1亿多种,其中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3个温度下(5℃、15℃、25℃),扁额原细首纽虫在外界渗透压变化时体内渗透压的的变化以及手术(切头和中切)对其渗透压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扁额原细首纽虫的渗透压调节具有较大影响。在25℃、96 h内,当纽虫处于低渗环境(盐度10和20)时,其体内渗透压先降后升,当其处于高渗环境(盐度40)时,其体内渗透压先升后降,表现为1个渗透压调节者。在15℃和5℃,纽虫的体内渗透压基本上是随着环境的渗透压变化而变化,表现为1个渗透压随变者。手术对扁额原细首纽虫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具有明显的影响。去头纽虫丧失了调节渗透压的能力,其体内渗透压随着环境渗透压变化而变化。当纽虫被中切为两段时,具有头部的身体前部能像完整纽虫一样调节其体内渗透压,而身体后段的渗透压随环境的渗透压变化而变化,没有明显的调节能力。结果显示头部器官(脑神经节)对这种纽虫维持渗透压调节能力是必要的,该纽虫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来调控其渗透压调节。  相似文献   

14.
《Nature》2006年第1期刊载了大洋钻探科学家们2004年秋季完成的北冰洋大洋海底钻探在报告中的新发现,该报告由IODP研究项目支持,对采自接近北极的北冰洋海底之下430 m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为了恢复沉积物中史前气候记录,研究团队需要管理3个破冰机来装备1个钻机,沉积物记录的恢复来自水深大约1 000 m的Lomonsov脊。IODP北冰洋岩心勘探(ACEX)科学家在《Na-ture》报道了他们的重要发现:●北冰洋冰证据的发现远早于先前认为的45Ma;●55 Ma时,北极的温度上升至亚热带的水平(约23℃);●49 Ma时,北极是绿色的,至少在夏季表层淡水和大量…  相似文献   

15.
会开花的动物海葵属海洋腔肠动物,与其说它们是动物,倒不如说它们更像娇嫩的花。海葵靠强有力的底部吸盘附着于海底泥沙或岩石上,其管腔上部的色彩斑烂的花冠状触手生长在口的周围,在海水中伸展时,形如葵花。生活在温暖水域的海葵,形体相对不大,它的管腔直径很少有超过3~5厘米的,但是,热带海洋里的大海葵,口盘直径一米有余,口盘周围排列  相似文献   

16.
毛颚动物又称箭虫,是海洋中的次级生产力代表之一。毛颚动物的呼吸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其丰度会受到水温的调节作用。盐度25时,毛颚动物种类多丰度低,但也有一些耐高盐的种类可在高盐环境中有高丰度。许多研究表明,海流和海洋锋对毛颚动物分布产生显著影响,海流可将毛颚动物携至不同水层甚至不同气候带。毛颚动物有迁移现象并呈垂直分布,这与捕食相联系,不同毛颚动物之间遵循空间、时间、食物型分离的生态规则,以减少种间竞争。毛颚动物对其捕食对象的摄食压力较大,此外,还产生可快速下沉的粪粒,在有机物向下输送过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pH及摄食后不同时间扁额原细首纽虫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扁额原细首纽虫蛋白酶活力在pH为3和10时出现2个峰值,酸性条件下其蛋白酶的活性明显高于碱性条件.在20~80 ℃温度范围内,纽虫酸性和碱性蛋白酶活性表现出2种不同的变化趋势.酸性蛋白酶活力在50 ℃达到最大值;而碱性蛋白酶活力在40 ℃达到最大值,50 ℃酶活性急剧下降,对高温比较敏感.扁额原细首纽虫在摄食后,酶活力有明显变化,酸性蛋白酶在摄食后2 h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摄食后8 h达到最低水平,之后又有所回升.而碱性蛋白酶活性在摄食后8 h达到最大值,16 h后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在青岛沿岸采到的多毛类栉(虫耑)虫。这种动物身体结构简单,生殖方式原始,是研究多毛类起源与系统演化很好的材料。它可自由生活,也可与其它动物共生。我们的标本与前人描述略有不同,简单型刚毛的齿数可达6个。栉(虫耑)虫在中国海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9.
实验检测了一株分离于中国海南岛海域的太平洋冈比亚藻Gambierdiscus pacificus在5种温度下的生长状况、光合活性以及多糖产量。太平洋冈比亚藻的生长温度耐受范围在20~35℃之间,15℃时细胞没有生长并在较短时间内死亡,25℃时达到最大生长速率,为0.40d–1,30℃时细胞密度最大,达到5625个?m L–1。在不同温度下太平洋冈比亚藻的生长周期不同,25℃、30℃和35℃时生长周期分别是34、34和25天,而在20℃时生长周期长达55天。该藻在25℃时光合活性最强,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值达到0.75,而在其生长受限温度15℃时连续下降。通过测定太平洋冈比亚藻在其各耐受温度之下的稳定期和衰亡期产生的粘连多糖和非粘连多糖含量,发现20℃和35℃时单位细胞的多糖产量要高于25℃和30℃,衰亡期一般高于稳定期,各温度下同一时期细胞产生的非粘连多糖含量高于粘连多糖含量。温度是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研究太平洋冈比亚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光合活性以及多糖产量对了解它的生长特性并获知其大致分布范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海底沉积物声速实验室测量结果校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底沉积物实验室测量状态与海底原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声速校正.基于研究海底浅表层沉积物采样样品的原状态与实验室环境的差异,提出运用Hamilton声速校正模型对实验室测量沉积物声速数据进行校正,实现表层沉积物标准测量环境(23℃,1个大气压)下的声速校正到海底原状态;设计了温度变化实验测试南海海底沉积物的声速比变化,验证了Hamilton模型的可行性并将其推广到室温状态下各个温度的校正;分析了Hamilton声速校正模型应用于海底浅表层沉积物声速校正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