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西部地区的资源基础、经济发展差距及目前应选择的开发战略,即东西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资源原生多样,成景岩石种类繁多,面积大、分布广,由于聚居多元民族,历史文化多元、前进轨迹多元、遗留习俗多元,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西部进行旅游开发,就必须对西部主体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表明,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品位高,垄断性强。西部地区拥有全国统计的6类74种旅游资源;丝绸之路、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路南石林、西安兵马俑、喜马拉雅山等,不仅是世界级精品,而且是极品。据初步评价,西部地区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大约是其资源总量的1 7,西部大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学看西部大开发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南山 《山地学报》2000,18(5):393-396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五项基本任务之一就是生态环境建设。我国西部是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长期以来西部都是国家的资源和能源重点投资地区。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 ,资源的国际市场化日益增强 ,传统战略不能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弊端将更为明显。也就是说 ,资源开发的战略过去并未根本改变西部发展的落后面貌 ,如果新的世纪依然沿袭过去的老路 ,其后果只会更差。中科院地学部对新世纪西北发展的一分研究报告尖锐指出 ,如果“十五”仍然实行以开发资源为主导的战略 ,不仅不能带动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于市场转向国际 ,国内需求将不断下…  相似文献   

4.
西部旅游资源的赋存环境及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资源原生多样,成景岩石各类繁多,面积大,分布广,由于 居多元民族,历史文化多元,前进轨迹多元,遗留习俗多元,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西部进行旅游开发,就必须对西部主体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表明,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品位高,垄断性强,西部地区拥有全国统计的6类74种旅游资源。丝绸之路,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路南石林,西安兵马俑,喜马拉雅山等,不仅是世界级精品,而且是极品,据初步评价,西部地区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大约是其资源总量的1/7,西部大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面对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张国友①倪挺陈桂华(中国地理学会,北京100101)为了实施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科协于1996年12月17~...  相似文献   

7.
以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及其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双方的油气资源数据为基础,对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分布、储产、贸易现状及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解析了中国油气资源的储产、消费及进口现状,并对现有的油气资源进口战略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储产丰富、出口比重高、开发潜力大,储产与贸易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中国的油气资源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且进口面临着源地、种类、运输方式单一的三大问题;中亚地区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有着积极意义,表现在能有效弥补油气资源缺口、促进进口多元化战略的实现、顺应低碳发展趋势并降低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促进西部大开发并保障"西气东输"的实施4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沙漠旅游资源利用在西部开发中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在条件适宜的大部分西部地区,应该全面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和“旅游兴西富民战略”。文章在分析我国沙漠旅游资源特性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沙漠资源开发中发展沙漠旅游的意义,并提出了开发与治理相结合,旅游产业与沙产业结合,保护性开发3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分析重区战略对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实施重点开发区域战略是中国西部开发的现实选择。黄河上游地区、攀西——六盘水地区等地应成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在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并探讨其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佟连军  张明祥 《地理科学》1999,19(6):517-520
分析了辽中南地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阐明了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为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我国农业转变生产机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起步晚,水平低,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均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在分析外向型农业基本特征和中西部地区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优势 ,在西部可开发资源中 ,国土资源又占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应注意处理好若干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云南施甸县传统农业发达。在封闭的年代,粮食、肉食、油料自给略有余,小有名气。改革开放后,由于观念陈旧落后,资源又相对贫乏,加上人多地少,工业基础差,财源少,成为保山地区的“困难户”,这是一种特殊现象。本文就是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背景原因,以及发展经济的策略途径和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三汊河湿地资源,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资源类型结构、质量等级和地区综合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研究得出湿地区域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质量等级和地区综合条件均属中等,但其湿地的自然生态景观较具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和营建湿地公园等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具有建成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的条件 ,是西部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 ,通过对盆地自然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自然资源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共有湿地86178.7hm2,占国土面积的11.6%。湿地类型有滨海、库塘、河流和湖泊湿地,分别占全市湿地面积的45.6%、41.7%、12.5%和0.2%。广州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面积大,利用广泛,是维系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保证国土生态安全不可或缺的环境资源。然而,在湿地开发利用上仍存在着过度利用、人为破坏、立法滞后等问题,要加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发挥湿地多种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为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其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道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桓曼曼  陈来卿 《热带地理》2001,21(4):350-353
介绍了我国西部资源的国情,指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不正确的人与自然观导致了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等,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七大对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制定一个系统有效的统一管理体制;全方位的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资源核算,实行资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为我国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人们对盐湖生态价值缺乏认识,盐湖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先开发后治理的趋向,使盐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下降,严重阻碍了盐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盐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对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实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系统回顾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结合盐湖生态系统服务的特点,对比分析其适用性及优缺点。结果表明,采用CE法对盐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具有很大的优势,能较好且全面地体现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盐湖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A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ural re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However,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human beings for natural resources has led to va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excessive population densit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continuous decline of tot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per capita resources, all of which have hinder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stud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current scholars. In this paper, CiteSpace is used as an analysis tool to analyze the literature 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20 years.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is field in terms of academic research trends,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co-occurrence of keywords, etc., and on this basis, it then deeply analyzes its evolutionary path and research hot spots in the past 20 years through keyword emergenc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is research field are speculated: (1) Grasp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 (2) Improve the research accuracy; (3) Enric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research; and (4) Establish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system.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西部土地沙化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andy land of the western part of Jili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ecotone of semi-humid and semi-arid area in the temperate zone of China. The sandy desertification has widely spread in the region because of the vulnerabl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the unreasonable human activity; as a result of this, the precious land resourc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have been seriously impacted. In this paper, the sandy land ecologic environmen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ulti-spectral, multi-temporal Landsat TM image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comprehensive indexes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extent assessment which include vegetation degradation, wind erosion extent and soil depth are presented to classify the sandy land in western Jilin into three levels--slight, moderate and severe sandy desertification with the support of GIS platfor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andy desertification has been partly controlled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except some small sites. However, this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at there is nothing for more concern. The two main causes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have not been eliminated yet, one is its natural factor, especially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f sandy soil and dry climate; another is the immoderate economic activity of human being that has highly accelerated the sandy desertif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