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黄光寿  李春立 《河南地质》1999,17(3):215-218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初期,实质上是找水水文地质学,到本世纪70年代,水资源成为水文地质学的主要问题。今后,与生态环境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比重迅速增长,环境水文地质已成为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核问题。21世纪水文地质工作除应重视环境水文地质外,还应涉足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等新领域,也应在地热地质,旅游地质领域大力拓展。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岩溶地区的各种活动引起了水文工程地质环境的改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性,对其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岩溶地质环境作了概述。认为影响和控制岩溶发育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岩溶是复杂的综合理化作用过程。岩溶地质环境的改变,主要是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在控制岩溶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的诸因素中,气候、岩性和构造是主要的。在对区域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中,重要的是要揭示区别于一般性质的特殊性,那就是岩溶发育程度的差异和不均一. 第二部分叙述了在岩溶地区发生的,主要是因人类活动引起自然地质环境改变而出现的水库诱发地震、边坡失稳、岩溶水库坝址渗漏、地面塌陷、地表失水和水源枯竭、水质污染等问题。作者认为,水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反应灵敏,无孔不入,在岩溶地区水与人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岩溶区域环境的研究应突出水文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协调人一地关系,首先需要认识地质环境本身的基本特征,从大地构造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自然地质作用的区域性特征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并讨论了这些基本特征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1974年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L.Müiller教授曾以《工程地质学的今天》为题论述过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地质学与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间的关系等问题。著者现在又以《工程地质的今天》为题阐述了:(1)工程地质学研究领域应该扩大,它不仅应该为具体的工程建设服务,而且要扩大到包括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开挖、堆积作用在内引起的地质灾害预报和防治,它已成为与资源、能源探查相并提的地质学两大实践课题之一——防灾;(2)今天的工程地质学研究必须从第一环境研究出发进行第二环境预测,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已经是不可分的;(3)工程地质学今天的任务不仅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而且应包括与地质体工程活动有关的设计、施工及地质体改造等整个领域,即地质工程领域。著者认为今天的工程地质应该向地质工程方向发展,确切些说可称为环境地质工程;(4)本文明确地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论》是工程地质学或环境地质工程研究的基础理论;(5)文中还论述了岩体改造的原理、方案和技术。最后还概括地论述了2000年时中国工程地质学家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环境地质学已成为当今地学中引人注目的学科,对其研究内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提出环境地质学是指研究自然地质作用(条件、因素)及人类活动引起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影响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自然物理地质作用、自然化学作用(地球化学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对工程和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下水对上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日趋显著,人们认识日益深化。实践表明,这类问题不完伞是纯水文地质问题。实质上,它是介乎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暂定名为工程水文地质学。专门进行在工程建设和环境地质中由于地下水作用而产生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或水文地质问题。为充分阐明问题,本文从水与岩土相互作用、基坑排水与潜蚀流沙、地基沉降与黄土湿陷、道路冻害与隧道涌水、矿抗突水与竖井破坏、坝基渗漏与稳定、坝基抗滑稳定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举例阐述,初步论证了重要性、问题和某些实质。目的在于,向人们揭示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并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Kozlovsk  王辉 《世界地质》1991,10(1):176-178
人类的工业活动已成为改变环境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首先是改变岩石圈(地质环境)上部的环境。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条件,及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在人类的影响下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工程地质中的危险工序被激活。地质环境条件的研究,在自然和技术因素作用下地质环境变化的预测,技术因素影响的确定,和这些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巳成为现代地质学中的主要的地质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地质介质内的技术因素产生了复杂的地质条件,野生动植物王国,危及工程建筑,和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地球生态学范围内的调查正在展开。在地质学和生态学之间出现了一门新科学趋势,它研究生命物体之间,包括人类和地质环境之间的规则,在一系列的地球生态学问题中存在着一些趋势,它要求人们在区域上进行达到州际水平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南岭地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意义、目标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金属资源开发基地,长时间大规模的矿山开采引起的水土环境变化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对矿山及其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其已超越自然地质作用而成为导致本区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素。运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以及3S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开展本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本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对于矿山环境治理、资源开发规划决策、安全开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境地质是50年代新兴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环境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其任务是利用地质科学基本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人体健康与生存条件有关的各种环境问题,提出防治措施,以利人类生存。因此,在煤炭为人们利用前,对其被开采利用可能引起的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进行研究,以便采取对策,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就成为煤田地质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试图从煤炭开发利用引起的环  相似文献   

10.
环境地质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环境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地质科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质环境受自然与人类两大主要因素的影响,涉及的范围大很广,所以在对环境地质科学的研究中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为基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创立一个美好的环境地质科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地质"的概念是近年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向引起"地质状态变迁"的"生态环境"要素研究领域拓宽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生态环境与地质、特别是水文地质的交叉研究结果,而"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却非常困难,重点讨论了生态、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尝试性提出了"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选择了评价因子与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系统评价,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地质”的概念是近年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向引起“地质状态变迁”的“生态环境”要素研究领域拓宽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生态环境与地质、特别是水文地质的交叉研究结果,而“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却非常困难,重点讨论了生态、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尝试性提出了“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选择了评价因子与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系统评价,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黑宝山-木耳气盆地的经济地理秦件,地质环境背景,阐述了盆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第一环境地质问题即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与地质有关的各种问题,它是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区内主要有冻土。第二环境地质问题即由于人类各种工程、经济活动而引起昀与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如水土流失、矿井塌陷、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等。论述了各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地区,分析了各主要问题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危害。  相似文献   

14.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矿山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矿山环境地质是介于矿山地质学与环境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里重大的研究课题。环境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研究,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逐步被人们所重视。仅就矿产和水资源而言,它既是一种自然资源,又是环境的基本要素,与人类生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在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冲击”日益加剧,对于如何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与环境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地质学——21世纪新兴的地球学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环境地质学研究人为地质活动所引起的灾害,地质环境学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学科。生态环境地质学应用生物学、环境学和地质学的原理和知识,解决由于人类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而引起的问题。生态环境地质学牵涉到分类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涉及到由于人为的地质作用而引起的元素重新迁移、重新富集和重新沉积的过程,对于生命和人类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还涉及到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包括下列内容:(1)生态环境地质可容负荷研究;(2)监测研究;(3)预警研究;(4)修复研究;(5)实验研究;(6)虚拟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环境水文地质学的最新发展与今后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我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也是在地质科学领域内,最新发现的若干分支学科之一。本文概略论述了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重点介绍了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污染环境水文地质、水文环境地球化学,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负环境效应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就,提出了这一新学科的发展趋向与今后任务。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与调整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路 ,寻求治本的整体性对策。以河北平原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以及长江中游防洪对策为例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特点 ,即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目标 ,是构建人和自然协调的、良性循环的优化地下水系统或地质环境系统 ;必须以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法 ,从成生角度对目标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必须应用系统工程方法 ,采取成龙配套的措施重新构建优化系统 ;为了构建优化系统 ,不仅需要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理顺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可持续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 ,能够获得良好的长期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但是需要付出十分艰巨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工程地质学已发展为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环境工程地质学。其根本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的地壳动力学,为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提出理论与方法。地质环境可分为两部分:(1)天然环境:的环境指那些仅受到人类间接影响。(2)人为环境:它是那些经过人类直接影响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环境地质或生态地质,是一门研究地质环境和自然媒介中各种成分之间天然联系的学科,它从许多方面来评价人类活动对这些联系的影响。“地质媒介”这个术语主要包括岩石圈的上部环境,其中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也明显包括各种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