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开石在陶瓷、涂料、化妆品及填料的工业应用中有着广泛潜力。在本研究中,挑选紫金山Au-Cu矿床中三种典型的地开石(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和一种矿区分布广泛的淋滤型地开石,通过电子探针(EPMA),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矿物学特征。EPMA成分对比分析表明,地开石纯度均较高,Al2O3和Si O2质量分数低,Fe O质量分数低,白度很高,可以有效地应用到造纸工业中。XRD和FT-IR结果表明,不透明地开石结晶较好,有序度较高,随着透明度的增加,透明地开石的有序度降低,结晶较差。FESEM分析表明,不透明的地开石晶粒发育较好,片层之间堆积紧密,晶粒横向最大尺寸为5μm,随着透明度的增加,晶粒横向尺寸减小,透明地开石的晶粒为0.2~1μm;淋滤型地开石可见假六方状片层相互堆积,但由于酸性淋滤作用,片层上有很多小空洞,且片层的边缘溶解,堆积松散,这种淋滤地开石的间层有利于其他高分子材料插入,可用于制备地开石-高分子复合材料。此外,对紫金山Au-Cu矿床地开石的矿物学特征的研究,弄清了地开石之间的形成关系,以及与矿区的成矿关系。  相似文献   

2.
伏美燕  张哨楠  胡伟 《沉积学报》2012,30(2):310-317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碳酸盐岩中存在大量地开石,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对该矿物进行了鉴定,利用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地开石的形态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地开石晶体为短柱状,晶体大小约3~13 μm,分布在溶蚀孔、白云石晶间孔和缝合线的溶解段中。经岩石薄片和阴极发光观察,发现在地开石出现的岩样中存在萤石。地开石与萤石组合的出现,表明该地区小海子组存在着热液活动。经统计,地开石和萤石通常富集于某一层,可追踪热液流体来源的深度。由于地层中未见地开石的前身矿物,并且在温度低于100℃的地层中也出现了地开石,推断该区地开石为热液成因。热液流体不仅为地开石形成创造了条件,还导致了小海子组碳酸盐岩产生大量溶蚀孔隙。热液与岩石间的水岩反应导致萤石交代白云石,溶孔壁白云石重结晶。通过对储层物性数据的分析,表明热液溶蚀能明显增加孔隙度,但萤石和地开石的形成对孔隙度起破坏作用。热液溶蚀是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重要机理,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用氢氟酸溶蚀的方法,从天然高岭土中分离和富集地开石或珍珠陶石。研究表明,用适当的氢氟酸溶蚀处理,与高岭石伴生的微生地开石或珍珠陶石被富集于残余粘土中,从而达到分离和富集地开石或珍珠陶石的目的.在高岭石、地开石和珍珠陶石中,以珍珠陶石耐氢氟酸的稳定性最好,地开石次之,高岭石最易被溶蚀。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开石粘土矿床热液蚀变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浙江一些典型地开石粘土矿床的化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等资料,探讨了热液蚀变体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着重指出热液流体为来源于中生代大气降水,并在300℃较高温度下与周围岩石发生了同位素交换的循环地热水;然后,在250—100℃的中低温阶段,由该交换后的热液流体蚀变交代酸性火山岩而形成地开石粘土。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浙江发现了多处较纯的优质地开石矿床,并已得到开发利用。对其矿床地质、蚀变岩石和矿物已有较多的研究工作,本文旨在通过一些典型矿床的化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从地球化学角度探讨地开石矿床的浊变热液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成矿条件。1.地开石矿床地质和矿石组分浙东南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带,广泛发育晚侏罗世—白垩纪火山岩系,地开石矿床主要赋存于晚侏世磨石山群的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中,受构造断裂和火山管道的严格控制。地开石矿化伴随有较强烈的硅化、绢云母化、叶腊石化、碳酸岩化以及明矾石化和黄铁矿化。这些强变作用具有明显的垂直和水平分带现象。矿体一般呈似层状、透镜状和团块状。矿石的主要矿物组分为地开石、石英及高岭石,还有(?)量云母类、叶腊石、碳酸盐和含微量硫、铁类矿物。地开石矿物结构同晶置换量少,具有高的结晶度和有序度。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古风化壳天然气储集层中存在丰富的高岭石族矿物,经扫描电镜观察、单矿物样的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及差热分析,确认为地开石,而不是高岭石。由于地开石的存在反映酸性的成岩介质,这不利于作为孔隙封堵物的高铁、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沉淀,而有利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对埋藏成岩过程中储层孔隙的保存与发展极为有利;同时由于地开石的分子体积小于高岭石,高岭石向地开石的转化会有多余的孔隙空间出现,  相似文献   

7.
热液型高岭石、地开石、珍珠石是一种纯度高、结晶好的工业矿物原料。据目前所知,高岭石、地开石、珍珠石共生的并不多见。吉林省过去所发现的高岭石矿多属沉积型、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长白县凝灰岩热液蚀变型矿床是少有的高岭石、地开石、珍珠石共生矿床。  相似文献   

8.
福建寿山高山石与坑头石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显微硬度测试仪、静水称重法、X射线粉晶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环境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福建寿山高山石和坑头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石含有多种高岭石族矿物,其中以地开石为主要矿物;坑头石中除含有地开石外,还存在相当数量的珍珠陶石以及地开石-高岭石、地开石-珍珠陶石的过渡矿物。认为寿山石的透明度与矿物颗粒的粒度、结晶程度有关。另外,发现铁离子为黑色寿山石的主要致色离子,寿山石中的裂解主要由矿物颗粒间定向排列造成。  相似文献   

9.
赵晓晨 《矿物学报》1989,9(2):183-186
大同地开石呈团块状、网脉状、充填在侏罗纪煤系地层“陷落柱”的岩堆孔隙和洞穴中,是一种成岩后生作用的产物,大多数地开石是在后生氧化作用下,由高岭石逐渐转化形成,而大同地开石却是在地下深处与大气隔绝的封闭的还原环境里形成。经扫描电镜观察,该地开石晶体大都呈假六方板状,轮廓明显,晶面体平整光滑,(010)和(001)晶面普遍生长良好,晶体堆垛疏松,无光滑平整柱面的塔品和六角柱聚合体。  相似文献   

10.
贵翠的ESR研究表明,其谱是由白色石英、绿色地开石和有机质中的顺磁中心共同作出贡献的结果。这些顺磁中心是:石英的辐射中心(g≌2.01);地开石晶格中的Fe_1~(3 )(g_⊥=4.03,g_w=4.26),Fe_2~(3 )(g_⊥=3.41,g_(?)=3.18)和VO~(2 )(g_⊥=1.981,g_(?)=1.938,A_⊥=64.3高斯,A_w=185.4高斯)以及吸附有机质的自由基等。再次证明,贵翠的蓝绿色是地开石中Cr~(3 )引起的。贵翠被加工成艺术品之后应避强光、高温、射线。  相似文献   

11.
地开石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粘土矿物。是含水的层状铝硅酸盐,属于1:1型高岭石簇二八面体。与高岭石相同,但层的堆叠方式不同(各层的位移是1/3a01/2b0)。在扫描电镜下,地开石晶体一般比高岭石厚大,成塔形即假六方板状晶体,一端较小,另一端逐渐增大。这种矿物在世界上产出不多,在我国更是屈指可数,目前只有在浙江温州地区发现其产在岩脉里面。是高岭石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并进一步有序化。我们在焦作煤田冯营矿二叠纪山西组二,煤层伪顶和顶板的裂隙中发现了地开石,这对煤系地层来说还是第一次。研究这种地开石的形成条件对于粘土矿物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昌化田黄和田黄进行了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测试,以获得两者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比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研究表明,昌化田黄主要由地开石或者高岭石组成,而田黄主要由地开石、珍珠陶石或者伊利石组成.田黄和昌化田黄样品中均可含有少量的硫磷铝锶矿.有的昌化田黄中存在微量明矾石,其石皮中含有微量石英.昌化田黄中的地开石晶体颗粒为自形半自形结构,集合体呈书本状叠置排列;田黄中的地开石大多为他形结构,晶体颗粒在三维空间无序堆叠.田黄中P,V,Cr,Ga和Sr元素的质量分数低于昌化田黄,而Rb元素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昌化田黄.V-Rb,Cr-Rb,Ga-Rb元素投点图可区分昌化田黄和田黄品种.另外,昌化田黄石皮中Mg,Cr,Fe和Sn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其石肉.昌化田黄和田黄皆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昌化田黄比田黄的REE富集程度高.当所测主要矿物组成为非地开石,如珍珠陶石或者伊利石时,可能为田黄;如为高岭石时,可能为昌化田黄.当所测主要矿物组成为地开石时,两者皆有可能.矿物组成测试结合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微形貌特征可对田黄和昌化田黄进行产地鉴别.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市场新出现的老挝"田黄"石,采用折射率仪、静水称重法等常规宝石学特征分析,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子微探针(EPMA)、X射线粉晶衍射(XRD)等大型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对老挝田黄石的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寿山田黄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老挝田黄石与寿山田黄石均以高岭石族矿物为主,常规宝石学性质相近。老挝田黄石主要成分为地开石、高岭石及地开石-高岭石过渡矿物,与地开石质寿山石(高山石等)类似,不含珍珠陶石;寿山田黄石主要成分则为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部分样品含有白云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昌化田黄石"样品的结构和成分进行了研究,并结 合寿山田黄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昌化田黄石"样品主要以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为主,主要矿物组成为地开石,并含有部分高岭石、高岭石-地开石的过渡物和微量明矾石,其成分和结构与寿山产田黄石基本一致。因此,本文提出了对田黄石定义的建议,即凡产于坡积层或田坑中,具有"细、洁、润、腻、温、凝"之"六德标准"且主要由地开石等高岭石族矿物组成的透有黄色调的块状独石均可称为田黄石。  相似文献   

15.
寿山石的矿物组分和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玉娟 《福建地质》2005,24(2):79-89
寿山石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工艺雕刻石。以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测试证实,寿山石的主要成分分别为高岭石族矿物、叶蜡石和伊利石.其中以高岭石族矿物,特别是地开石及地开石和高岭石的过渡矿物占大多数。研究表明,不仅寿山石中的极品田黄石存在珍珠陶石。而且在原生矿高山石鸡母窝品种也发现了珍珠陶石。  相似文献   

16.
沉积岩中地开石-高岭石混层矿物的发现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芸菁 《沉积学报》1984,2(2):91-97
1979年夏,笔者在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附近的石炭纪地层中,发现一种晶体巨大的高岭石族矿物,最大的晶粒沿C轴长度可达2厘米,(001)面的直径可达0.5毫米。由于晶粒巨大,易于挑选,引起了我们对其单矿物进行研究的兴趣。用多种手段对该矿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发现它既有高岭石的特征,又兼有地开石的特征,但它既不是简单的高岭石,又不是简单的地开石,而是一种地开石-高岭石的混层矿物。  相似文献   

17.
伊海生  宋天锐 《沉积学报》1988,6(4):130-136
徐州煤田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地层底部粗粒石英砂岩中,发现了晶体沿a轴方向延伸的假六方板条状粘土矿物。扫描电镜观察到清晰的单体形态轮廓,片体长一般约25μm,最长达40μm,宽约4μm,长宽比为6∶1-10∶1板条状片体面对面叠置成“书册”状集合体,聚集在砂岩孔隙中。薄片光性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为地开石。这种特殊形度的地开石是从孔隙沉淀中直接沉淀的。缓慢地结晶速度是地开石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采自福建寿山地区的寿山石“月尾紫”品种进行了光学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的系统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月尾紫”呈显微微晶结构,主要矿物组成为地开石,基质中可见大量的紫红色矿物赤铁矿。赤铁矿呈浸染状分布,是致使“月尾紫”整体呈现紫色的原因。由于赤铁矿本身色调和富集程度不同,导致“月尾紫”的紫色调有深有浅,同时由于赤铁矿浸染分布于地开石颗粒间,使得“月尾紫”呈现不透明状。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地开石颗粒主要呈假六方板状,棱角清晰,厚度均匀,呈叠瓦状、书册状排列,能谱测试结果显示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微米级球状矿物颗粒为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利用EPR研究了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粘土岩中的粗晶(1~2mm)。与粉末状地开石、高岭石、地开石-高岭石混合样的Fe~(3+)EPR谱对比证明,这些粗晶是一种地开石-高岭石(D-K)的非规则混层矿物,其单晶的EPR表明,Fe~(3+)离子有两种位置:低对称位置,引起弱各向异性的Ⅰ线,λ~0.30;高对称位置,给出强各向异性的E线,λ~0.24。这对历来认为高岭石的Fe~(3+)谱中Ⅰ线为各向同性的看法是一个有益的修正。Ⅰ呈双线(Ⅰ_1及Ⅰ_2)是鉴定这种粗晶属于D-K混层矿物的一个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潘建强 《矿物岩石》1991,11(4):44-50
通过对浙江地开石矿物化学、XRD,IR,DTA,SEM,TEM及光学显微镜下特征研究表明,地开石矿物是具高结晶度,晶粒细小(1—3μm),呈薄假六方片状(纵横比7.5—9.0)、板片状及塔晶状的集合体,易剥离成单片。矿物杂质含量少,不含高电荷密度矿物,Fe_2O_3,TiO_2等有害杂质含量低(小于0.5%)。这些性能赋予了纸张表面高白度、光泽度、平滑度、不透明度及良好的印刷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