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面临解决的关键地球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志琴 《地球学报》1995,16(1):101-10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面临解决的关键地球科学问题许志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关键词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是当代地球科学的重大前沿课题,是与航天技术并驾齐驱的又一高科技工程,这一点已为国际地学界所共识。  相似文献   

2.
大陆科学钻探是“入地”的重要手段,是“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事业开展15周年以来,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全球地学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1年实施的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 (5158m),成果辉煌,影响巨大。继后,又开展了青海湖环境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柴达木盐湖环境资源科学钻探,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以及中国大陆科钻资源集成计划,总共钻进约 35km,显示了中国科学钻探方兴未艾的景象。为纪念国际大陆科学钻探20周年(1996~2016)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周年(2001~2016),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年来的艰辛和奋斗的历程,展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ICDP)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德辰  杨经绥 《地质学报》2010,84(6):873-886
直接进入地球内部观察研究地球的成分、结构构造和各种地质作用是人类的长期梦想,就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条件,人们还不可能直接钻入地下进行实地取样与观察。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了解地球内部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成立以来,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本文对科学钻探的发展过程、大陆科学钻探的意义、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成立的背景与建立过程、组织结构、立项程序、立项准则以及研究领域做了简要概述。对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陨石撞击坑及撞击过程研究、地球生物圈、火山系统和热流机制、地幔柱和大洋裂谷、活动断裂、汇聚板块边界和碰撞带、自然资源等主要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做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日本的云仙火山钻探项目、美国夏威夷火山科学钻探和圣安德列斯断裂深部观测计划的主要进展。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实施的3个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进展和中国的大陆科学钻探事业近期的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4.
大陆科学钻探与中国第一口科学钻选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康 《江苏地质》1998,22(4):193-198
大陆科学钻探是一项堪与航天技术媲美的浩大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具有深远的科学和经济意义。通过介绍国外大陆科学钻探的现状和成果,阐述大陆科学钻探对地球基础科学、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所具有的重大促进作用,从而为开展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钻探,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陆科学钻探基地球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和克里沃罗格超深钻的重要发现,检验了当代地学理论,使人们重新认识地壳结构等许多问题,因而促进了地球科学和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志琴 《地质通报》2002,21(1):9-10
经过12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终于成为国家级大科学工程及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直接观察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是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学高科技系统工程,是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灾害和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继人类登月后向地球的又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7.
2002年10月10日,我国地学界一百多位钻探工程专家、学者相聚江苏省东海县,隆重举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主孔取芯钻进开钻仪式暨钻探技术成果报告会”。 “大陆科学钻探”是伸入地球内部直接观察陆壳  相似文献   

8.
德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KTB)是一项庞大的科学工程,钻探了世界上第二口大陆超深孔.在这宏大的计划当中,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系统地介绍了在KTB运作过程中地球物理测井的组织、管理及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9.
大陆科学钻探中岩石物理性质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晓松  金振民 《地学前缘》1998,5(4):338-346
岩石物理性质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地表地球物理观测结果的解释提供科学的约束条件,标度地球物理参数。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与岩石物理研究相结合可以验证已有的地球物理模型并提供科学的约束条件。在大陆科学钻探中,岩石物理性质的测量通常分为钻探现场的常规测试和井场外的原位测试。文章着重介绍在原位或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的弹性波波速、热导率、电导率、孔隙度、渗透率以及γ能谱的测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认识,及其在深化人们的地球观过程中的意义,还介绍了由KTB钻探现场的常规测试所获得的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深钻选址地球物理调查与大别-苏鲁岩石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大陆科学钻探选址新采集的地球物理调查剖面及相关地球物理成果。这些剖面以深反射地震及大地电磁测量为研究岩石圈构造的主要方法,结合地质资料和区域重磁平面图,分析大别—苏鲁地体的深部地质构造与岩石圈主要特征,以及大陆科学钻探靶区选择的地质地球物理依据。同时讨论了大陆科学钻探的靶区(江苏东海县)的地壳构造与地热研究结果,并将深度偏移地震剖面与先导孔岩心钻探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大陆科学钻探通过采集井下不同深度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和物理场的数据。研究地壳特征及演化过程的各种科学问题。岩性剖面的重建是大陆科学钻探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岩性复杂的变质岩地区,利用测井资料达到这个目的是很重要的。提出了利用沃尔什变换和灰色关联系统来重建钻孔岩性剖面的新方法。从所重建的岩性剖面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对于变质岩地区18种不同岩性的划分和识别是比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内部信息的最直接和最重要手段,在解决“向地球深部进军”战略科技问题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历程和深钻的发展现状,分析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特点与态势;围绕中国大陆科学深钻,梳理其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的目标、优先发展方向与发展途径建议。大陆科学深钻能够为地球动力学过程、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和环境变化等全球关注的地球科学前沿问题提供独特的研究途径,但是其实施深度又受超高温和超高压等恶劣井眼环境的制约;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促进了大陆科学深钻中各项技术的发展,为超深井和特深井科学钻探提供重要支撑。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应以9000~15000 m特深井为目标,注重“超深”“深时”和“深观”等领域的科学问题,优先发展地球深部构造、深部生命、深时气候和深部资源探测等方向,研究超深物质、动力学过程和岩石物理等实验技术,研发超高温超高压环境下的钻井、测井和长期观测等技术与装备,促使我国深地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地球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两井四孔"之一的松科二井东孔(简称松科二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境内,于2018年5月26日正式完井。松科二井的科学目标涵盖古气候研究、资源能源探索、基础地质研究和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四个方面。自2014年正式开钻以来,松科二井科学钻探工程组织实施了钻井取芯、原位测井、岩芯元素化学分析以及井周边深部结构探测等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科研进展:获取长4134.81 m原位岩芯资料,完成了对白垩纪最完整最连续陆相地层厘米级高分辨率的精细刻画,初步建立起陆相地层标准剖面;发现了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与盆地型干热岩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首次重建了白垩纪陆相百万年至十万年尺度气候演化历史,并发现白垩纪气候波动重大事件;揭示了古大洋板块俯冲、聚合的深部证据,为松辽盆地成因再认识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对探索地球奥秘、解决深部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向地球深部进军"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4.
张伟 《探矿工程》2012,39(Z1):1-5
文章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大陆科学深钻项目中采用的典型的取心钻进技术及其应用效果,提出了评价科学深钻取心技术的准则,即施工安全性、取心效果、施工效率和施工成本。根据这些准则对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科学深钻取心技术进行了评价并得出结论:孔底马达/液动锤/金刚石钻进/提钻取心方法是最好的深孔取心钻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钻孔测斜、防斜和纠(造)斜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和总结了主要科学钻探项目和结晶岩深孔取心钻探项目采用的钻孔测斜、防斜和纠(造)斜系统。  相似文献   

16.
大陆科学钻探施工用钻探技术和施工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伟 《探矿工程》2002,(3):58-61
国外实施大陆科学钻探采用的钻探技术有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石油钻探技术,组合式钻探技术,以及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深钻技术,分别介绍了它们各自的技术特点及优缺点,并介绍了科学深孔和超深孔的2种施工战略,即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和双孔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大陆动力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近十年来大陆岩石圈流变学、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现代大陆变形动力学、大陆深俯冲动力学、"中下地壳的隧道流"、复合造山带和复合造山动力学、盆-山耦合与大陆增生、地幔物质和地幔动力学以及全球大陆科学钻探整合计划等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进展,表明大陆动力学是继"板块构造"之后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新的起点,建立大陆动力学新的理论体系以及为资源、能源、环境和预防地震灾害的人类需求服务,是大陆动力学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大洋钻探诸多科学目标的实现与包括钻探、取芯、测试和海底观测技术在内的各种新技术的开发和革新密不可分。即将开展的IODP计划,将对各种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在钻探技术上,将联合使用多平台,以实现区域更广深度更大的钻探作业;在取芯技术上,取样范围更广,从各种岩石取样到地下流体的取样,并要求样品保持原始状态,同时确保获得更高的岩芯采收率;在测试上,要求采用随钻测试技术,以适时地获得地下真实信息;在观测技术上,要求开发各种工具,去除由于钻探造成的扰动,使得各种观测仪器能够进行长期的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日本的IODP活动以及科学目标进行简要介绍。IODP核心技术支撑之一的立管钻探船“地球号”可在水深4 000 m的海底钻进7 000 m,钻达发震带和上地幔,实现日本的IODP科学目标。日本的IODP科学规划主要有三大科学主题和八项研究目标,三大科学主题包括地幔过程和地球系统演化,地壳作用过程和地球系统演化,俯冲带和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动力学及物质循环。其八项研究目标为:①钻探西太平洋洋底高原,认识核—幔作用过程;②钻探太平洋白垩纪—新生代沉积物,详细研究地球温室期间的物质循环及从温室环境到冰室环境的转化过程;③钻探大洋岛弧,认识大陆地壳形成过程;④钻探扩张的弧后,认识洋壳岩石圈形成过程;⑤钻探亚洲边缘海及陆坡,认识陆壳—洋壳—大气圈关系;⑥调查增生楔中的碳循环及深部生物圈;⑦调查汇聚板块边缘大地震周期及形成机制、构造及物质循环;⑧研究生活于增生楔环境中极端微生物生物学。  相似文献   

20.
钻掘工程国内外发展水平与差距及建议(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介钻掘工程领域国内外发展水平。重点概述在固体矿产岩心钻探、水井钻探、石油天然气钻探、大陆科学钻探、大洋钻探、极地钻探和外星钻探及掘进工程等方面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差距,并提出重点研究开发和引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