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阵列量子器件的信噪比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了影响照相底片、光电倍增管、直到CCD等探测器信噪比的因素,并导出了阵列量子器件的总信噪比与其单个象素的信噪比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后仍然能对天体位置作绝对测定的要求,提出了该仪器配备科学CCD的初步方案,包括在子午方向和卯酉方向观测时,CCD芯片如何跟踪星像,如何将芯片致冷,提高信噪比,既能保持镜筒的平衡,又不破坏观测室内空气的稳定性,如何更准确地测定光轴指向的变化。文中还对一次观测的天区面积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3.
理论上硅CCD在0 .1nm 到1.1μm 之间都有响应, 但通常此种器件在800nm 以后量子效率下降明显, 一般会小于50 %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近红外光子的吸收深度大于CCD 的外延层厚度, 使大量光子穿透整个器件。显然增加外延层的厚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但随着外延层的增加, 必须使用高阻抗的材料, 否则会明显的减低分辨率。另外增透膜的使用也会使量子效率大幅度提高, 而且有效的减弱了干涉条纹的影响。新型P沟道N 衬底全耗尽高阻CCD的出现, 使得量子效率在1μm 仍然接近60% 。  相似文献   

4.
依据观测获得的5颗晚型星:λAnd,κCet,61CygA,αCas和βCet的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光谱,采用谱线塞曼致宽的谱线轮廓叠加法和利用大量FeI的多重线统计分析方法,成功地测定了这些星的磁场和磁场覆盖因子,并对这两种磁场测定方法做了简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理论上硅CCD在0.1nm到1.1μm之间都有响应,但通常此种器件在800nm以后量子效率下降明显,一般会小于50%,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近红外光子的吸收深度大于CCD的外延层厚度,使大量光子穿透整个器件。显然增加外延层的厚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但随着外延层的增加,必须使用高阻抗的材料,否则会明显的减低分辨率,另外增透膜的使用也会使量子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有效的减弱了干涉条纹的影响,新型P沟道  相似文献   

6.
CCD蓝敏技术     
CCD用于文领域已经有近20a(年)的历史,随着CCD技术的发展,作为重要参数之一的量子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已经有许多效率在蓝端超过90%的芯片应用于天文观测。本文介绍了提高CCD蓝端量子效率的多种方法,包括电极减薄,Lumogen镀膜等等。可以看到,采用CCD减薄、电荷注入和选择合适的增透膜可以使量子效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7.
CCD蓝敏技术     
C C D 用于天文领域已经有近20a ( 年) 的历史, 随着 C C D 技术的发展, 作为重要参数之一的量子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 已经有许多效率在蓝端超过90 % 的芯片应用于天文观测。本文介绍了提高 C C D 蓝端量子效率的多种方法, 包括电极减薄、 Lumogen 镀膜、 C C D 减薄、紫外预照、电子预注入和增透膜等技术等等。可以看到, 采用 C C D 减薄、电荷注入和选择合适的增透膜可以使量子效率接近100 %  相似文献   

8.
使用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该望远镜发现的新的水脉泽源进行CO(J=1-0)的观测。本文给出了其中尚未在文献中报道过CO观测结果的8个源的CO(J=1-0)谱线,并对该观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990年8月至1991年8月期间,利用云南天台1m望远镜折轴摄谱仪附加厚片CCD探测器进行了观测,得到二十余颗色球活动双星的大色散、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光谱,本发表其中ηAnd、3Cam、4UMi、v^2 Sgr、τSgr、Hr7333六个双星系统的Hα附近区域光谱观测和研究结果。这六个系统在CABS表中有关Hα线的资料还是空白。我们给出了它们高分辨率的Hα线轮廓图,计算了它们的等值宽度、半  相似文献   

10.
在射电天文观测中,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会以多种形式混入望远镜接收系统,给观测带来误判或者降低观测信噪比.近年来国内国际射电天文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和阵列先后建设,观测灵敏度大为提高,射频干扰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射频干扰日益严重且不可逆转.提出利用2维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射电天文观测的数据,对望远镜系统输出的时间频率序列进行小波变换,根据小波系数分离出原始信号中各分量,每个分量统计得到相应的阈值,将各分量与阈值相比较识别干扰成分并标记去除.利用该方法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标记并消减干扰信号,且提高了观测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