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中亚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草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但是近30年来中亚草地生态系统出现了显著的退化,同时畜牧业也出现了整体衰退,畜产品转而依赖进口。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中亚地区草地生态承载容量及其生态占用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发现中亚地区草地生态容量远高于全球水平,尚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对中亚各国畜产品国际贸易的分析发现,各国畜产品国际贸易呈现逆差,且净进口量逐年增加。畜产品对外依存度持续增加,不利于中亚地区畜牧业持续性发展。未来,中亚国家应从产业政策、生态治理、科技创新等要素着手,进行系统优化和提升,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率,同时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实现草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祥妹 《山地学报》2002,20(6):701-705
畜牧业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是进行草地系统保护与管理、防治草地退化的前提,是畜牧业系统优化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为此,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评价指标,建立多因子评价模式,采用三角分析法对区域内畜牧业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生态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为区域畜牧业未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寒牧区草地沙化问题研究——以玛曲草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玛曲草原草地退化问题,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Chow分割点检验定量分析原料型畜牧业和制度对草地沙化的影响,并得出制度是导致草地沙化的根本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环境机会论探索可持续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通过优化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的良性循环,为其他高原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氧化亚氮(N2 O)是三大温室气体之一,氮沉降显著提高土壤氮素供给水平,可能会大幅增加草地生态系统N2 O排放速率.北方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畜牧业基地,但目前有关氮沉降对我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N2 O排放速率的影响强度及主要调控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Meta方法,通过对中国北方草地已开展的32个实验结果进行综...  相似文献   

5.
西藏定结县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生产是西藏定结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该区草地资源出现面积配置与时间利用上的不平衡;割草、放牧兼用草地发展滞后;草畜矛盾突出,草地退化严重以及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退化,草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实现该县草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高原山区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目的,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①发展人工草地,提高草地抗灾保畜能力;②改良牲畜,提高牲畜质量,发展“效益型畜牧业”;走畜草平衡、以草定畜的道路;④推广饲草加工,实行舍饲养百;加强草原管理,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受气候变化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生态退化和草畜矛盾最为突出的国家。研究哈萨克斯坦草地承载状态对认识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哈萨克斯坦遥感数据和畜牧业统计数据,以生态系统的供给与消耗为基础,分析哈萨克斯坦草地生态系统与承载状态的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2003–2017年,哈萨克斯坦牲畜养殖数量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趋势,受冻害影响,在2011年数量有所减少,牲畜养殖结构空间差异不明显。(2)哈萨克斯坦草地供给量波动上升,而畜牧业生产消耗量持续增加,导致草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加。(3)2003–2017年间,哈萨克斯坦整体的草地承载状态一直呈现富余状态,但草地承载压力指数呈现平稳上升趋势,草地承载压力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草地生产力低下的克孜勒奥达尔州、耕地集中的南哈萨克斯坦州和北哈萨克斯坦州,并逐渐向农牧交错区和半荒漠带推进。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8月1~13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对非合作团队徐新文研究员等一行8人赴埃塞俄比亚考察访问,执行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东非高原低海拔区退化草地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该项目旨在针对东非高原低海拔区退化草地修复技术需求,优选中国成熟的草地修复技术,研发和集成适用于当地环境的草地修复技术体系,促进东非高原低海拔区畜牧业可持续  相似文献   

8.
灌丛化草地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发展,尤其是以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非洲国家。本文基于埃塞俄比亚低海拔区1986–2016年的遥感影像,通过监督分类和决策树分类方法,运用单一土地变化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Ci),研究了埃塞俄比亚低海拔区灌丛化草地30年不同程度灌丛化草地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揭示低海拔区灌丛化草地发展过程及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灌丛化草地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03年达最大,为3742.4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8.97%,2003年至2016年有小幅下降;(2)其中,重度灌丛化草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28.36%–49.10%,其次是占比9.77%–16.68%的中度灌丛化草地和占比5.52%–7.57%的轻度灌丛化草地;(3)30年间灌丛化草地年均扩张速度为0.74%,1995–2003年间,年均扩张速度最大,为2.16%;(4)林地和草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向灌丛化草地转化是低海拔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且由于对灌丛化草地的治理,灌丛化草地类型会转化成草地类型。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和种植业在西藏高原不同地区长期处于分离发展状态,这种分离的格局导致了土地利用强度加剧和草场与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农牧结合可通过行业间生态位互补提高粮食和饲料生产力,并有效提升复合生态系统的弹性,因此,通过协调畜牧业和饲料作物生产,走向区域协同成为农牧业发展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解决途径。通过区域耦合,协调专业化畜牧业和集约化农业,是解决放牧系统牧草不足和畜牧业生产瓶颈的有效办法。目前,要实现农牧业发展的区域协同,还必须从局域农场向区域层面推进。为此,从2016年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藏高原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与技术示范"开始实施,旨在通过建立生产和生态功能相协调的草牧业技术体系,协调生态-草-牧关系,实现遏制草地退化和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双赢目标。面对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严峻威胁,迫切需要通过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相协调的方式实现区域协同。本专辑组织发表草地生态和管理的相关论文,以期促进高寒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5812.95 2004021671西藏那曲现行草场管理方式与草地退化的关系=Thecur-rent managen、ent Pattem and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Naquprefecture,Tibet,China碗兴唬,杨萍…//草业科学一2003(9)一49一53 通过对那曲地区草场管理方式和草地退化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现行的草场管理方式对载畜量、草场建设、草场保护和草场生态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现行的“牲畜私有,草场公有”的草地畜牧业经营方式是造成草场严重超载、滥牧、抢牧、缺乏建设、缺少管护的后果,从而导致草地严重退化,环境趋于恶化.对此,提出了尽快落实草地承包责任制,科学利用与…  相似文献   

11.
沙窝子高边坡位于国道317、213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新建路段,通过对其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研究,将其划分为滑坡变形区、不稳定区、飞石区、较稳定区、崩积堆积区及稳定区6个分区,着重分析了对公路危害影响较大的滑坡区与飞石区,并针对性地给出清除滑体物质、削坡、喷锚支护、设置SNS被动防护网及坡面保护等工程治理措施。对同类型高边坡的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玉中  陈沈良 《地理学报》2002,57(6):662-670
根据洋山港海域的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长江口的研究文献分析,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存在较多相似现象。2者均存在滞流区现象是产生其它相似现象的根本原因。即高悬沙浓度区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特征和浅滩区分布特征的相似性是滞流区现象的衍生效应。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的诸多相似现象揭示:(1)滞流区的动力平衡作用是最大浑浊带和拦门沙浅滩形成的主导因素;(2)滞沙区通常位于滞流区地形束窄一侧;(3)滞流区的细颗粒物质沉积区与滞流点位置(或滞流区形态)有着较为一致的吻合性,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区间属于未来开发的热点地区,对2者的相似现象开展深入的研究将有着较深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By analysis of published papers on the Yangtze estuary and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s data in Yangshan Harbor area, many similarities are found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These similarities include the phenomenon of stagnating flow areas, the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est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reas, superficial sediments and shoal bars.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is the major similarity which causes other similarities. These similarities indicate that: 1) Turbidity Maximum and mouth bars in estuarie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hydraulic balance of stagnating flow areas of estuaries; 2) The stagnating sand area of sands caused by stagnating flow area often locates on the narrower side of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3)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fine sediments area caused by stagnating flow area reflects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Both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are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areas in the future (man-made similarity). In-depth studies on these similarities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will have momentou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4.
宋戈  王盼盼 《地理科学》2017,37(8):1218-1225
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DEM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明确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地形梯度特征及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在地形因子的作用下存在明显的梯度特征,旱地、水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主要分布在较低地形级别区,林地主要分布在较高地形级别区。除林地以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优势地形位均位于较低地形级别区,林地分布的优势地形位位于较高地形级别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优势区域不尽相同。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及均衡度变化趋势相同,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信息熵、均衡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平原退田还湖区湿地生态功能建设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特别围湖造田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影响,使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洪涝灾害频繁,影响了湖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退田还湖、防洪减灾,恢复湿地,开展退田还湖区湿地生态功能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而且对发展湖区经济,改善湖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Similarities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y analysis of published papers on the Yangtze estuary and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s data in Yangshan Harbor area, many similarities are found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These similarities include the phenomenon of stagnating flow areas, the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est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reas, superficial sediments and shoal bars.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is the major similarity which causes other similarities. These similarities indicate that: 1) Turbidity Maximum and mouth bars in estuarie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hydraulic balance of stagnating flow areas of estuaries; 2) The stagnating sand area of sands caused by stagnating flow area often locates on the narrower side of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3)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fine sediments area caused by stagnating flow area reflects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Both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are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areas in the future (man-made similarity). In-depth studies on these similarities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will have momentou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赛里木湖风景区开展了系统深入的野外考察研究,表明该区风景名胜资源别具异彩,不愧为“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  相似文献   

18.
El Nino and La Nina are the events concerned internationally.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1 Nino events,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in the Qilian mountain area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ate fi‘om the weather and the hydrometric stations in the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effects of E1 Nino events to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are different in the different time and zones. When E1 Nino occurs, temperature rises, but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decrease in the whole Qilian mountain area, especially in the east and middle parts of the area. Temperature rises,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still decrease in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 area in the next year El Nino occurring, but decrease extent is fewer. There are not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with El Nino events in the western Qilian mountain area.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输沙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师长兴 《地理研究》2008,27(4):800-810
利用长江上游DEM、降雨、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数据库,计算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代表影响侵蚀产沙的各因子,建立这些因子以及流域面积与长江上游268个水文站以上流域输沙模数回归关系,探讨上游侵蚀输沙的尺度效应。结果显示长江上游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之间呈负幂函数单元回归关系,而且这一关系主要产生于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土壤可蚀性因子随流域面积的变化。长江上游输沙模数随流域面积增大而降低主要发生在大约1×104~1.58×105km2之间。在考虑了影响侵蚀产沙因子对输沙模数的作用后,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之间呈正幂函数相关,反映出上游输沙近源沉积的特征。分析还发现长江上游各主要支流输沙模数变化与流域尺度大小的关系和原因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夏季潮间带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夏季潮间带水温、盐度、营养盐(活性硅酸盐SiO3-Si、活性磷酸盐PO4-P、硝酸盐NO3-N)等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其水温空间分布,高潮区最高,中潮区次之,低潮区最低;气温和潮间带裸露时间长短是影响潮间带水温变化的主要因子。盐度空间分布特点是高潮区最低,中潮区次之,低潮区最高,陆地融化雪水渗透到潮间带的多少将影响潮间带盐度的空间分布。潮间带营养盐含量的空间分布,中潮区低于低潮区,潮间带的营养盐主要不是来自陆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