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中亚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草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但是近30年来中亚草地生态系统出现了显著的退化,同时畜牧业也出现了整体衰退,畜产品转而依赖进口。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中亚地区草地生态承载容量及其生态占用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发现中亚地区草地生态容量远高于全球水平,尚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对中亚各国畜产品国际贸易的分析发现,各国畜产品国际贸易呈现逆差,且净进口量逐年增加。畜产品对外依存度持续增加,不利于中亚地区畜牧业持续性发展。未来,中亚国家应从产业政策、生态治理、科技创新等要素着手,进行系统优化和提升,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率,同时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实现草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畜牧业和种植业在西藏高原不同地区长期处于分离发展状态,这种分离的格局导致了土地利用强度加剧和草场与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农牧结合可通过行业间生态位互补提高粮食和饲料生产力,并有效提升复合生态系统的弹性,因此,通过协调畜牧业和饲料作物生产,走向区域协同成为农牧业发展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解决途径。通过区域耦合,协调专业化畜牧业和集约化农业,是解决放牧系统牧草不足和畜牧业生产瓶颈的有效办法。目前,要实现农牧业发展的区域协同,还必须从局域农场向区域层面推进。为此,从2016年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藏高原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与技术示范"开始实施,旨在通过建立生产和生态功能相协调的草牧业技术体系,协调生态-草-牧关系,实现遏制草地退化和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双赢目标。面对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严峻威胁,迫切需要通过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相协调的方式实现区域协同。本专辑组织发表草地生态和管理的相关论文,以期促进高寒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基于联合国新千年全球生态系统评估 (MA)概念框架,提出了系统完整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系统结构、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供给功能的4大类15个一级指标、75个二级指标。针对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区的草地生态系统的区域特点和人类对其功能的需求分析 ,设计了以土地覆盖结构和草地退化结构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结构指标群;以初级生产力为核心的支持功能指标群;以水、碳调节为核心的调节功能指标群,以及以水供给和草地承载力为核心的供给功能指标群。在该指标体系中,设计了草地退化遥感分类系统,以实现年代际时间尺度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分析评估;提出了退化草地态势遥感分类系统,以实现大型生态工程实施后年际时间尺度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态势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利用RS和G IS技术,以土壤含水量为基础因子,对青藏高原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以直接的货币形式反映出青藏高原主要草地类型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的大小。通过计算和分析发现:(1)由于草地类型分布面积、单位面积保持量的影响,各种类型草地提供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贡献率有较大差异,按照大小依次为: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高寒荒漠类、高寒草甸草原类和温性山地草甸类;(2)草地对土壤水分保持量及其价值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变化过程;(3)由于各种草地类型所处地理区域不同、草地本身各种自然特点和整体生态功能的不同,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自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应该说,由于青藏高原地域、地理和独特气候等原因所致,本文计算得出的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的具体数值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土壤水分保持功能的强大及其在生长季中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和基本规律(这种规律性结论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这是一种在区域尺度上揭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动态变化过程的方法尝试,这也是对动态评估生态服务功能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三江源地区各类生态系统土壤的 性状及其形成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形成是MA框架下生态系统支持功能的基本内容。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测算了青海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支持功能,结果表明:①源区土壤形成和生态系统支持功能呈从东南向西北降低的趋势;②源区各生态系统土壤形成的支持功能具有湿地生态系统>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和裸土地及裸岩石砾地的特点;③源区各生态系统支持功能具有从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到荒漠和裸土地及裸岩石砾地依次降低的趋势;④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诱导草地土壤形成功能的退化,进而驱使草地生态系统支持功能的降低;⑤强度人为干扰造成生态系统土壤各种性状向退化方向发展,土壤形成及生态系统支持功能下降。结果有助于丰富人们从土壤形成视角,对生态系统支持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戴其文  赵雪雁 《地理学报》2010,65(4):494-506
以甘南州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为例,构建以机会成本、交易成本和实施成本为参数的参与成本模型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基于生态补偿资金效率的考虑,构建以土地所有者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所有者的参与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受损风险为参数的空间选择模型,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对生态补偿区域进行选择,采用聚类分析将全州划为5大等级补偿区:优先补偿区、次级优先补偿区、次级补偿区、临界补偿区和潜在补偿区或可能补偿区,并对各类补偿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构建生态补偿额基尼系数与生态补偿资金效率评价模型,分别评价了补偿额在受偿群体和补偿区域中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与不同等级补偿区的补偿效率。结果表明:①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4776.4元/hm2·a)和机会成本(621.3元/m2·a)作为补偿标准的上下限,结合参与成本确定甘南州草地生态系统补偿标准为1999.8元/hm2·a;②草地生态系统的补偿优先度与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呈现出吻合趋同的状态,即草地生态系统优先补偿区既是高效补偿区,又是重要生态区和生态脆弱区;③受偿者(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供给者)得到的补偿额有明显不均衡状态,而在补偿区域(草地生态系统)上的分配却处于绝对平均范围内;④草地生态系统补偿区的优先等级次序与补偿效率吻合,即草地生态系统的优先补偿区的补偿效率最高,每元获取的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为38.18,是临界补偿区的14.68倍;次级优先补偿区的效率仅次于优先补偿区,每元补偿的生态系统服务为21.02。  相似文献   

7.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对于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持续发挥、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退牧还草技术是国家为修复草地退化生态系统、促进牧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大技术,退牧还草技术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对技术实施的绩效评价及国家生态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7年赴宁夏盐池县4乡镇16村获取的221份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技术自身特点、技术的生态社会效益、技术的可持续性及技术的经济效益四个方面的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修复技术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宁夏盐池县退牧还草技术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从总体看,退牧还草技术实施的综合效果良好,技术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得分为0.5946;从技术实施具体效果的评价结果来看,评价结果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技术的生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的可持续性、技术自身特性;技术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但技术的可持续性及技术的自身特性评价较低。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仍然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使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在区域碳收支平衡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研究方法等不同使得碳收支估算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由此补偿了气候变暖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分解释量,使青藏高原草地植被仍然发挥着碳汇的功能。而人类放牧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较为复杂。因此,如何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定量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源/汇格局的可能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受气候变化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生态退化和草畜矛盾最为突出的国家。研究哈萨克斯坦草地承载状态对认识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哈萨克斯坦遥感数据和畜牧业统计数据,以生态系统的供给与消耗为基础,分析哈萨克斯坦草地生态系统与承载状态的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2003–2017年,哈萨克斯坦牲畜养殖数量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趋势,受冻害影响,在2011年数量有所减少,牲畜养殖结构空间差异不明显。(2)哈萨克斯坦草地供给量波动上升,而畜牧业生产消耗量持续增加,导致草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加。(3)2003–2017年间,哈萨克斯坦整体的草地承载状态一直呈现富余状态,但草地承载压力指数呈现平稳上升趋势,草地承载压力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草地生产力低下的克孜勒奥达尔州、耕地集中的南哈萨克斯坦州和北哈萨克斯坦州,并逐渐向农牧交错区和半荒漠带推进。  相似文献   

10.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优势的生态系统,在时间尺度上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判断区域生态系统处于改善或退化的主要途径。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分类解译划分的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基础数据,首次建立了河西走廊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和修正方案,评估了第三次(2004年)、第四次(2009年)和第五次(2014年)荒漠化监测期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及服务价值结构。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间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呈现轻微逆转趋势,荒漠化草地面积由519.7万 hm2减少至357.7万 hm2;(2)10年间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以损失为主,损失量达209亿元;(3)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时空分布、荒漠化类型和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倾向于气候调节、净化环境和水文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山区土地的持续利用评价——以琼中、通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吉军  蔡运龙 《山地学报》2001,19(3):253-257
土地持续利用就是要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本文以琼中县和通什市为例,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提出了实现其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6):219-226
Abstract

This article characterizes and measures errors in the 2010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assessment of research-doctorate programs in geograph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nceptual model for data-based sources of uncertainty and reports on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NRC research data uncertainty for a particular geography doctoral program.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mportant variables, including faculty totals and allocations and publication counts, are substantially undercounted, with important and negative impacts on program research activity measures. Further, these research measure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small changes in counts and are particularly problematic for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such as geography. We caution against using the 2010 NRC data or metrics for any assessment-oriented study of research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3.
In Australia, Coal Seam Gas (CSG) is a relatively new source of natural gas commonly advocated as a lower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alternative to coal.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GHG emissions have been, and potentially could be, assessed within the Australian CSG industry. The research involved a document analysis of several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s (EISs) and consultant reports prepared as part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process for major CSG projects in New South Wales (NSW) and Queensland (Qld). There were found to be inconsistencies in the conduct of greenhouse assessment by the CSG industry, including how complete and transparent assessments were, as well as how effectively they addressed project emission intensity and cumulative impacts. There were also found to be larg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assessments carried out for Qld projects and those for NSW projects, likely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how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are applied by planning bodies. This study also highlights how alternative assessment approaches, such as Cumulative Impact Assessment (CIA) and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have potential to enable a broader and more consistent understanding of emission sources that cross a range of geographical and project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短时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归一化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全国范围尺度进行短时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通过对洪涝灾害危险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当天降雨量、前三天降雨量、地形高程、地形标准差、河湖网络等因素作为评估因子,提出了各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型公式,根据统计分析危险指数的最小值、最大值,结合历史灾情,利用阈值分割法确定危险等级分割值为0.3、0.45及0.6,将洪涝灾害危险等级划分为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与无危险四个等级,从而建立类似于天气预报模式的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并以2009年9月14日为例进行了洪涝灾害危险等级评估的实际应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昨日灾情的危险性评估结果验证方法,通过整理同期昨日灾情资料构建灾情数据库,对2009年汛期的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分别从数量和面积两个角度,基于县和地市两级行政区划作为验证单元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面积上看均具有较高的正确率,与实际灾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对于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尤为重要。由于对极地极端恶劣环境的监测能力不足,缺乏长期连续监测数据,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变得异常困难。针对目前极地海洋环境评价目标和评价因子均缺乏的情况,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海冰覆盖范围、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四个极地海洋环境决定因子,分析了海冰覆盖范围与月份之间高度拟合的三次多项式分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极地海洋环境评价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验证该模型的方法。基于第30、31、32次南极科考获取的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温度、盐度数据以及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提供的对应时间内的海冰覆盖范围数据对提出的评价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及其验证方法具有有效性,根据评价结果能判定某个时间段内极地海洋环境相对于基准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The method of making quantitative assessments of mineral resources sufficiently detailed for economic analysis is outlined in three steps. The steps are (1) determination of types of deposits that may be present in an area, (2)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s of deposits of the permissible deposit types, and (3) combination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the estimated numbers of deposits with the historical grades and tonnages of these deposits to produce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quantities of contained metal.Two examples of the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deposits (step 2) are given. The first example is for mercury deposits in southwestern Alaska and the second is for lode tin deposits in the Seward Peninsula.The flow of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program is presented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dependencies between grades and tonnages of deposits and between grades of different metals in the same deposit.  相似文献   

17.
战略环境评价的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略环境评价(简称SEA)是环境影响评价(简称EIA)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中国对SEA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在了解SEA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SEA与项目EIA在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上是有所差异的,在评价程序和步骤上是有共同点的。SEA是项目EIA的深化和提高。目前在中国进行EIA的过程中,EIA的局限性和所反映出的问题日益明显,为了提高中国EIA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应积极开展SEA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土地利用的宏观结构调整与布局对环境与生态的可能影响作出的预测性评估。本文从生态保护、土地退化防治、耕地资源保障、建设用地增长的适度性与后效、耕地占补平衡的生态风险等5个方面,设计了11个指标用于预测和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生态和土地资源的可能影响程度,并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案例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标能较好的预估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环境、生态和土地资源的潜在影响,为规避土地利用调整可能出现的不良环境与生态影响,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已有30年之久,但我国刚刚起步。对于评价内涵及内容的探讨是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本文从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出发,在综合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玉树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04-14发生在青海省玉树的Ms7.1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方法,以坡度、坡向、高程、坡形、地貌类型、断层距和地层岩性为评价因子,通过空间分析计算各因子的信息量,分析地质灾害在各因子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各评价因子图层进行空间建模,将获取的信息量图划分为高度、中度、轻度三级危险区,通过遥感解译研究区实际滑坡分布,与危险性分布图叠加表明:本次研究得出的危险等级与实际的滑坡发生情况相吻合,为灾区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