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西藏门巴地区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十分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地质旅游资源包括沉积与构造、地貌景观、自然变动遗迹和泉四大亚类,分布在6条旅游路线上。这些地质旅游资源大部分是首次发现的,需进一步开发、评价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清江流域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清江流域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的概括,说明了该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旅游资源形成的根本原因,以该地区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地质过程、地貌演化是该地区其他自然旅游景观形成、演化的主要动力和控制因素。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界的时空演进对人文景观形成和分布的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振扬 《地质论评》2007,53(B08):104-110
地质旅游利用现有的地质资源,以一种崭新的角度去发展可持续性的旅游景点。香港地少人多,发展旅游吸引点是极度困难的。香港陆地约有30%为花岗岩覆盖,其中的一半已在城市之下,其余的则拥有相当吸引人的地质景象,有极大潜力发展地质旅游。除吸引地质生态有关游客外,在花岗岩地区开发地质旅游,更容易普及地球科学,同时增强公众对地质地貌之欣赏能力,提高环保及地质保护意识。不过,于香港花岗岩区发展地质旅游所遇到的困难亦不少,主要来自规划、行政及安全的问题,当中需要政府、地区民众及地质旅游工作者并肩合作,寻求最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质与台湾四大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钧 《福建地质》1998,17(3):159-164
台湾是一个第三纪以来形成的岛屿,气候温和,四面环海,高山连绵,急流密布,在强烈的新构造运动的地质作用下,形成各种壮丽的自然景色,在介绍台湾地质构造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台湾最具有代表性四大“国家公园”自然景色及其与地质构造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以提高旅游质量,发展旅游地学。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形成了种类多样的地质遗迹,兼具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造就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地质旅游资源。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开展细致的野外调查,对太行山地区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归纳,重点分析了太行山岩石地貌景观资源、构造地貌景观资源、水体景观资源和古生物地质景观资源的特征和成因。此外,针对太行山现有的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综合分析,科学指导区域旅游开发,保护地质遗迹,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西藏浪卡子-洛扎地区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社会环境都十分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将该区划分为四个地质旅游区,大部分旅游资源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59-162
本文从地质科普旅游的概念和性质特征入手,依据地质科普旅游线路设计原则,以地质公园内贾郭山和诺水河两条喀斯特科普旅游线路为例,进行SWOT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地质科普旅游线路的开发建议,为光雾山一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科普旅游线路的进一步开发完善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8.
张祥云 《江苏地质》2003,27(1):25-30
概述了苏北赣榆地区的国土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与地质环境(包括水体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及灾害地质等)特征。总体上该地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持得较好,但客观上地区差异明显,存在一些资源和地质环境问题,并应引起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宝兴县具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种类多,品种齐,与宝兴县其他旅游资源相得益彰,是宝兴县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宝兴县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地质科学考察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旅游路线设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形态类型典型,景观独特,发展岩溶地质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其岩溶发育的特点和类型及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可设置5条各具特色的岩溶地质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11.
梵净山地区新元代地层发育良好,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本文以1∶5万梵净山等四幅区调为基础,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划分了10个大类、15个亚类,其主要地质遗迹资源有沉积地质遗迹资源等六大类。同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评价,发现研究区主要以国家级和省级地质遗迹资源为主,还有少数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总体质量较好。本文对研究区六大类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内涵进行了介绍,并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三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冰  王守沛 《安徽地质》2013,23(1):68-70
旅游地质资源是一种具有旅游价值的以地质内容为主的自然景观及一部分与地质有关的人文景观。淮南市旅游地质资源和特点是: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李如友 《江苏地质》2012,36(1):107-112
地质遗迹是具有独特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的自然遗产,旅游资源化是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最佳方式。提出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概念,分析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动力和途径,认为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是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地质遗迹的保护、地质产业转型、国家政策的支持、地质公园建设的成功5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遗迹向旅游资源的转化需经过地质遗迹调查、地质遗迹评价、旅游产品开发、完善解说系统等步骤。  相似文献   

14.
付顺  陈晓琴  阚瑷珂 《华北地质》2011,34(2):139-145
在对四川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源类型进行了划分.综合前人的评价方法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褶皱构造景观、岩溶地貌景观是公园的导向性地质遗迹景观.公园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得分率较高,其典型性、稀有性、奇特性特征突出,资源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高,旅游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质遗迹是近30亿年来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是重要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山东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七大类。本文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地质公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门山突出的特色是内陆推覆造山。本文就其间最具代表性的龙门山中段建立地质公园进行了论述。将公园内半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分为三大类23亚类。按景观、景点、景区和旅游区四个级别进行分区;以导向性景观、重要性景观和配套性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笔者认为龙门山中段具有建立以导向性景观为主体,以重要性景观为重要内容,开展多功能、多层次为目的的地质公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运行的原因;根据晋城市的旅游地质资源分布情况,提出了开发旅游地质资源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松潘黄龙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是影响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严重制约了该景区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该地区的生态地质调查,较全面系统的收集了地质灾害的详细资料,查明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对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划分,圈定了地质灾害多发区,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19.
陈安泽 《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质建造分区和流域地貌演化理论,利用地质建造分析、DEM数字地貌、遥感解译、无人机和野外路线调查等技术方法组合,快速查明了承德蟠龙湖景区地质遗迹单体63处,丰富了景区的地质旅游资源,提升了景区的科学内涵。地质建造决定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的内在“基因”,是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形成的物质基础,并通过岩性和构造影响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的发育。流域地貌演化影响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的出露情况;是塑造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形成的主要地质营力,影响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发育。将地质建造和流域地貌相结合的思路贯穿整个地质遗迹调查全过程,初步形成“圈定潜力区—摸清家底—探究规律—总结方法”的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调查技术方法流程。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调查的目标是力求打通地质遗迹调查与地方需求、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为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