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数据库的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基于GIS的河南省县域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流程.系统数据库以Access2003进行管理,在VB环境下开发前端应用平台,利用ADO动态数据连接引擎实现数据通信;利用MapObjects组件技术,采用嵌入式集成方式,实现县域经济信息查询统计、县域经济评价等专业应用与基本地理信息功能的有机集成.  相似文献   

2.
基于MapServer的地图信息发布与查询——以洞庭湖湿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图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是webGIS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地图插件和开发平台的选用以及地图信息的组织,对于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和提高系统建设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对现行WebGIS应用情况的分析,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数据组织;采用B/S结构,利用.NET技术结合MapServer地图插件进行系统研发和功能实现;开发出洞庭湖区湿地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了地图的发布、查询和显示等功能。该系统兼容性好、数据维护方便。利用.NET技术和MapServer平台开发的湿地WebGIS比传统用PHP语言开发的WebGIS执行速度更快,代码的安全性更高,而且其属性库和图形库的分离式设计提高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库的稳定性。MapServer湿地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了湿地资源信息的共享,满足了系统设计要求,达到预定目标,为湿地WebGIS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赣东北网络旅游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以ArcGIS9.0、ArcIMS9.0为开发平台,应用Web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本的技术支撑,以及地图网络开发工具ArcIMS,设计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赣东北网络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模块、数据库及建库流程、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及实现技术方案,并利用JSP进行动态网页界面开发,该系统可实现信息查询、景点三维显示、空间分析与操作、旅游分析评价与辅助决策等功能,同时也阐述了该系统的构建对赣东北的旅游管理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用MapObjects控件作平台,在VisualBasic6.0环境下进行了易门县绿汁江旅游资源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在选择了系统开发平台后,进行了数据收集、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建立,最后进行系统各功能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在实现空间属性双向查询功能的基础上,还实现了如空间数据可视化、地图着色整饰、地图编辑输出等功能。系统开发后,可为该地区的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旅游业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在作决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范围内生态退化问题形势日益严峻,同时也受到极大关注。从上世纪早期以来,美国、欧洲以及国内就开始采用生态技术开展生态系统的治理与修复,以减缓或解决已有生态退化问题。直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对现有生态技术的系统汇总和科学评价,也没有一个针对不同区域生态退化问题生态技术集成平台,阻碍了生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本研究试图开发一个生态技术评价平台与集成系统来综合多源异构生态技术数据.该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是信息集成。本研究将以元数据仓储为核心,建立元数据引擎,实现对元数据和异构数据源的访问与集成,通过构建基于元数据的信息集成模式,解决信息在系统、语法、结构和语义四个层次的异构问题。本研究基于元数据和元模型集成模式,设计了生态技术评价平台与集成系统框架,集成生态技术库、生态评价模型库、生态评价参数库以及生态退化和生态技术的空间数据库,利用GIS技术开发生态技术评价平台与集成系统,实现全球与典型区生态退化查询与显示、生态技术查询与显示、生态技术评价、生态技术筛选等功能,实现全球和中国生态退化、生态技术评价和生态技术筛选的可视化,为政府决策和相关部门了解生态退化状况和生态技术实施效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鹤庆县作为云南省金沙江流域首批试点县已经实施了近5年,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为了加强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管理,应用GIS技术建立了鹤庆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PowerBuilder8.0和MapObjects2.2进行集成二次开发,实现了对县级范围内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地理信息的输入、存储、显示、查询、分析和应用,为天然林资源的信息管理、合理利用、工程规划与实施以及辅助决策等提供多方面的数据信息,为政府部门保护天然林资源提供了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GIS技术的湖泊信息资源共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南  施晶晶  吕恒 《地理学报》2002,57(Z1):87-93
采用Browser/Server系统架构,使用ArcIMS作为网络地图发布平台,结合先进的ASP技术,开发网络湖泊数据库,实现湖泊信息资源的共享.湖泊信息资源包括湖泊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以及湖泊的地图、遥感影像和风景照片等.基于WebGIS的湖泊信息系统,其功能有湖泊数据库的基本管理功能和基本空间分析功能,它们主要是空间与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更新,信息的检索与查询,矢量数据的显示、缩放、漫游,缓冲区分析,以及专题图制作等.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一类具有特殊性的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地名地理数据库可为各种社会、经济部门属性信息进行基于位置的服务,借助GIS软件提供的查询、可视化及空间分析等作为辅助决策的手段,可极大地方便应用。本文介绍了地名地理实体数据库的构建及基于该数据库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探讨——以佛山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当前旅游信息系统开发的两种主要基础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制作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多媒体制作系统缺乏旅游地图的有效管理,空间查询,分析和统计功能,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则缺乏旅游信息的多媒体表达能力。从实用性和普及性出发,集合二者优点开发模式具有更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因此,论文提出在同一界面下基于GIS和多媒体集成的旅游信息系统开发模式;(1)在GIS中增加多媒体信息表达能力,以关系数据库为核心,把多媒体文件名信息存储在地理信息系统属性库,依靠多媒休段实现多媒体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和属性的关联,实现查询的基本概念;(2)在多媒体系统中开发部分GIS空间查询功能。以此思路,佛山科技学院GIS技术实验室利用VB进行GIS和多媒体二次开发,成功地完成了佛山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全国盐湖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立娟  齐文 《盐湖研究》2010,18(1):15-20
盐湖是宝贵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全国盐湖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提供盐湖空间信息,为盐湖动态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能通过属性数据库,提供盐湖现状和资源概况,为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在分析了WebGIS及其相关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全国盐湖信息共享平台的软硬件运行环境,详述了平台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设,概括了网站的创建过程及平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且很敏感的产业,极易受到外部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需建立一个可靠、快速、实用、先进的防范与控制系统,为各旅游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旅游灾害信息,为旅游灾害的预报、预测、决策、控制、抗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手段,达到避免灾害或使旅游业损失降至最低的目的。文章提出旅游灾害的防范与控制系统由信息采集系统、指挥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构成。对每个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对每个子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最终建成合理而具实战性的旅游防范与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其防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概述了东川泥石流的灾害历史和危害现状,系统阐述了自50年代以来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和管理办法,并且总结了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基于OWA-GIS的巢湖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先富  郝丹丹 《地理科学》2015,35(10):1312-131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的灾情日益严重。在流域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准则权重,基于有序加权平均法(OWA)计算指标的次序权重;构建OWA-GIS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巢湖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巢湖流域的东南部洪涝灾害风险较大,特别是庐江、无为、居巢区、和县等地。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巢湖流域的西南部、西北部和北部,舒城、肥西、肥东县风险低。随着决策系数的增大,决策者的态度由乐观到悲观,得到的风险值也越来越大。基于OWA-GIS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是一种情景分析,评价不同决策态度下的风险状况,可拟定更多的复合情景,预测未来某种自然及经济条件下和不同决策态度下的风险,为区域制定规划和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造成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并限制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泥石流防治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但还需要研究如何合理搭配治理措施以满足泥石流防治的需求。本文简要介绍我国泥石流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有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植物工程措施、岩土工程措施、以及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探讨了以主河输沙能力为控制条件,以地理条件和微地形因子为植物种类选择依据,坡面治理与沟道拦蓄配合,形成"坡面——沟道——小流域"的多级径流和固体物质调控体系。为了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今后应该加强植物措施治理泥石流的机理研究,评价植物措施的功能并编制设计技术规范,完善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滨海城市旅游安全预警与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设计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针对滨海城市旅游的特点,以4S技术与TIS集成构建滨海城市旅游安全预警与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具有旅游环境和事故安全预警、应急事故处理决策及应急救援网络组织互动等功能,实现了旅游管理的科学化、可视化、智能化,它不仅能为政府机构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是旅游及其相关管理部门实施旅游安全管理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In the context of disaster normalization, the concept of “resilience” has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urban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resist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disasters caused by extreme weather, it is necessary to shift the focus of building resilient urban communities to the level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Community resilience is a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apability based on community resour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deficiency of storm and flood management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resilient communities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system to evaluate it. This paper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lphi method to establish a community resilience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munity material space level, community management level and individual level. Then three communities in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re selecte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resilience of community stormwater manage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environment of the community, the allocation of flood control facilities and the dail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anagement; (2) The 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the awar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the residents in all communities are relatively weak, and the communities invest less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wisdom; and (3) Resilient communitie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on-engineering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but also to the application of small-scale green infrastructure oriented toward stormwa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论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当前国内外对灾害经济损失的认识、损失评估在灾害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证了灾害损失评估研究的重要性,区分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差异,阐述了间接损失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评估同等重要、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得到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的评估结果既是防灾减灾的迫切需求,也有利于提高防灾减损的管理水平。灾害学与经济学相结合是有效改进评估方法并提高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提出应更加重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及其相应的防灾预案。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风暴潮灾害风 险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风暴潮数值预报、潮高估算和重现期研究, 危险性评估, 承灾体暴露性 和脆弱性评估, 灾害风险区划、灾情损失评估等, 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及其次生灾 害链风险的研究则较少。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工程等多角度建立沿海城市风暴潮灾 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运用3S 技术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进行综合灾害风险研究是当前风暴潮灾 害研究的重要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构建基于场景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开发基 于风险的决策支持系统, 加强灾害撤退避难图编制研究, 建立持续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体制以及 对防灾预案和灾情损失的定量化预评估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是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但无论公共安全管理,还是公共安全规划编制中,都面临着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整合度不高这一根本问题。从综合防灾的理念出发,横向上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的防护设施、救助设施和重建设施体系的时间序列,纵向上构建避难空间、防救灾通道、隔离系统、指挥系统等城市公共安全空间体系。期望通过公共安全基础设施体系的建构,推动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20.
目前沙尘暴灾害防御与应急响应都是被动防御为主,沙尘暴风险管理体系是科学的沙尘暴主动式防灾减灾体系,具有前瞻性、完备性,人们已经认识到该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但其目前尚未建立。我们对沙尘暴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初步研究,指出沙尘暴的风险是沙尘暴为受灾地区带来的损失的不确定性。借鉴其他科学中相对成熟的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并结合沙尘暴灾害特点,构建了沙尘暴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沙尘暴灾害防御防备系统,沙尘暴灾中应急响应系统和沙尘暴灾后重建系统,希望对沙尘暴风险管理制度化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