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新合成的meso-四(2-磺酸萘基)卟啉(TNPS4)与Mn^2+的显色反应。在pH8.0的Na2B4O7-HCl缓冲溶液中,TNPS4与Mn^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470nm,配合物组成为TNPS4:Mn^2+=2: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3×10^5L·mol^-1·cm^-1,线性范围0.0-5.0μgMn^2+/25ml。用于化探样品中Mn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王纪孝  金秉慧 《岩矿测试》1993,12(4):268-272
提出了在同一份样品溶液中采用电位滴定法和库仑滴定法分别直接测定Fe^3+和Fe^2+的方法。在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下测定0.20-5.00mg Fe^3+的RSD%小于0.90(n=5);测定0.032-10.0mg Fe^2+的RSD%小于0.86(n=5)。用岩石一级标准物质和单矿物标准物质检验并参加标准物质GSR7-12的协作定值,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热液体系中Si的络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PH和硅浓度条件下,实验标定了Au-SiO以及Sn-SiO2之间的络合反应:Au^++H3SiO4^-之间的络合反应:Au^++H4SiO=AuH3SiO4 lgK=-1.65436+9611.21/T;Sn^4++4H3SiO4^-=Sn(H3SiO4)4;lgK200c=42.73。通过与Au-Cl、Au-HS以及Sn-OH络合物迁移能力的比较,表明在具地质意义的P睡EH条件下,A  相似文献   

4.
金在碱性富硅热液中溶解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樊文苓  王声远 《矿物学报》1995,15(2):176-184
实验测定了金在碱性富硅溶液中的溶解度,并标定了Au与SiO2之间的配合关系Au^+H2SiO^-4=AuH3SiO^04在80 ̄250℃的温度范围内,其平衡常数为lgK=-1.9889+10085。18/T(T为绝对温度)各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值与Au-HCl-SiO2-H2O体系中得到的结果一致。它表明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SiO2均作为配位体,与Au形成AuH3SiO^04在热液中溶解、迁移。A  相似文献   

5.
在PH3.4时,铱能与碘化钾、丁基罗丹明B型成紫色络合物,其组成比Ir4+:I^-:BRhB^+=1:6:2,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ε=1.36×10^5L.mol^-1.cm^-1,铱在(0-8)μg/25ml范围时服从比尔定律,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大量基体离子,可对冶金物料中微量铱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6.
韩国中生代花岗质岩,根据其时代、产状、岩石化学特征,分为早侏罗-早白垩世的大宝花岗岩和晚白垩-早第三的佛国侍花岗岩。大宝花岗岩的δ^18O值为+5.0-+10.0‰(平均值为8.2‰),佛国寺花岗岩的δ^18O值为+2.4-49.1‰(平均值为+7.0‰)。δ^18O值的大范围变化,表明了在岩浆期后蚀变作用过程中,花岗岩中进入了^18O亏损的天水。可用石英δ^18O、SiO2、TiO2和Sr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锆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付佩玉  王正祥 《岩矿测试》1997,16(3):238-240
在0.08 ̄0.10mol/L 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0^5L·mol^-1·cm^-1,Zr(Ⅳ)含量在0 ̄0.5m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氧化铝及陶瓷釉料中锆的测定,结果与ICP-AES法相符,RSD(n=5)在1.3% ̄3.7%。  相似文献   

8.
晚麦斯特里希特阶-早达宁阶高分辨的海水^87Sr/^86Sr参考曲线是根据两个白垩纪-和三纪界线(K-T界线)(法国的Bidart和突尼斯的E1 Kef)剖面建立的。^87Sr/^86Sr比率曲线表明,在K-T界线前0.3 ̄0.4Ma和K-T界线处其值最大。第一个最大代表Deccan Traps火山活动主喷出期的开始。第二个最大值是一个快速的0.00006^87Sr/^86Sr变化,变化范围从K-  相似文献   

9.
DEPAQ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微量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5-(4-二乙氨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DEPAQ)与锰(Ⅱ)的显色反应,在斐了子型面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pH8.5的缓冲介质中,锰(Ⅱ)与DEPAQ形成1:2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7.3×10^4L.mol^-1.cm^-1,锰量在0~20μg/25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试验了常见阴阳离子的干扰情况,本法用于茶叶微量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热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地质物料中的卤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快速,高效和无干扰测定地质物料中卤族元素的热水解离子色谱方法及热水解装置,该方法F^-,Cl^-,Br^-的检出限分别为1.4,1.7,15.5μg/l,方法的精密度(RSD%),F^-,Cl^-,Br^-,I^-分别为1.4,0.88,2.34,3.82。  相似文献   

11.
共同-疙瘩沟地区金-多金属矿床(点)多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矿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发育,以气液包裹体为主,通过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认为:成矿流体属于Na^+-Ca^2+-Cl^--(SO4)^2-型中,中一低盐度(5.7%~8.5%),成矿温度为中(偏低)温(225~275℃),压力为75.1~115.8MPa,pH为5.23~6.05,Eh为-0.57~-0.62V,推断Au最可能的搬运形式为(Au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基-(3-溴)苯基甲烷。在Mn和吐温-80存在下,Ce与DAmBM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λmax为380ε为3.0×10^5L.mol^-1,cm^-1。Ce量在(0-10)μg/25ml间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3.
薛良伟  周长命 《地球化学》1999,28(5):473-478
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40Ar-^39Ar法测定了小秦岭303号石英脉的形成时代为石元古代。其流体包裹体属H2O+CO2+CaCl型,盐度为6.5%-12.98%,CO2含量高,Na^+〉K+。303号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为(2382±336)Ma-(2234±47)Ma,(^87sR/^86Sr)i为(0.7351±0.0019)-(0.7416±0.0004),^40Ar^^39  相似文献   

14.
发展了一种可在野外快速测定0.010—50μg/g银量的新方法。此法由两个各自独立而又配套的部分组成。一是直接测定0.25—50μg/g银量的Ag-TMK-SDS三元络合物光导比色测定法;二是测定0.010—0.25μg/g银量的巯基棉分离富集微珠析出比色法。可在同一份试液中依次完成。前者检出限为0.006μg/ml(K=3);测定铜、铅和锌矿石标样GSO-Cu-1(含银3.87μg/g)、GSO-Ph-1(含银14.7μg/g)和GSO-Zn-1(含银13.5μg/g)中的银,RDS(n=11)分别为1.6%、3.7%和3.4%;后法可检出5ng/g银;测定地球化学标样GSD-3(含银0.59μg/g)中的银,RSD(n=11)为6.t%。方法较为简便、快速、准确和灵敏。用光导比色计测定,结果准确度、精度均有较大改善,且与室内原子吸收法相当。故所定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傅平秋  李哲 《矿物学报》1996,16(2):147-151
本文使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的铁橄榄石和铁尖晶橄榄石。298K温度下铁橄榄石的穆斯堡尔谱由一组双峰组成,它被指派给Fe^2+(M1,M2)离子。298K温度下铁尖晶橄榄石的穆斯堡尔谱由三组双峰组成,其中两组双峰指派给八面体位置B上的Fe^2+,另一组双峰归为四面体位置A上的Fe^3+,两组Fe^2+双峰的同质异能迁移近似相等而四极分裂不同,Si原子在八面体位置上的占有率为6%~10%  相似文献   

16.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岩石中痕量硒的干扰及消除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张锦茂  范凡 《岩矿测试》1993,12(4):264-267
用HF-HClO4-HNO3混合酸分解样品,采用Fe^3+作释放剂,研究了不同量的Fe^3+与HCl酸度对Se荧光强度的影响和干扰离子消除的效果,以及Fe^3+存在Te存在下对Se测定的影响。方法的检出限为0.01μg/g.样品中Se量为0.1μg/g的相对标准偏差(n=11)是5.4%。用于岩石标样中痕量Se的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扬子块体南缘构造侵位于板溪群(及相应地层)的皖南和赣东北晚元古代蛇绿岩进行了系统的元素和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套蛇绿岩具有类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即二者的火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类似于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的拉斑玄武岩。但是,两套蛇绿岩的Nd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赣东北蛇绿岩具有相当均一的高εNd(T)值(+5.5±1.2),表明来源于一较亏损的上地幔源区,并且没有受到明显的较成熟地壳物质的混染。相反,皖南蛇绿岩的εNd(T)值低,并有较大的变化范围(+4.5──1.0),并和Sm/Nd、Nd、MgO、SiO2呈明显的二元混合相关关系,表明蛇绿岩是由亏损幔源岩浆(初始εNd(T)≈+5.5)在结晶分异过程中与地壳组分(初始εNd(T)≈-1)混合形成的。皖南和赣东北蛇绿岩的Nd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该地区的同时代花岗岩和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用华南和扬子元古宙陆-弧-陆碰撞模式来解释。大约在1.0Ga前,扬子和华南块体之间存在一多岛弧洋盆。大陆边缘岛弧和大洋岛弧在扬子块体南缘发育演化。皖南和赣东北蛇绿岩就是在大陆边缘盆地和弧间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洋壳构造侵位的碎片。该地区I型  相似文献   

18.
张成立  金海龙 《岩石学报》1999,15(3):430-437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与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的Sr、Nd、Pb同位素特征反映它们具相同的混合地幔源区。前者的(^87Sr/^86Sr)i=0.6905 ̄0.7061,εNd(t)=-1.9 ̄5.0,Δ^208Pb/^204Pb=35.49 ̄190.26,Δ^207Pb/^204Pb=4 ̄85,Th/Ta低,La/Yb变化大;后者的(^87Sr/^86Sr)i=0.6487 ̄0.7075,εNd(t)=0  相似文献   

19.
一个造山后的辉长岩—河南新县王母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旗  马文璞 《地球化学》1995,24(4):341-350
河南新县王母观辉长岩(261Ma)侵位在定远组(391Ma)中。岩体贫K、Zr、Y、Ta、Th、Hf,LREE略亏损,具明显的Eu正异常,εNd(t)较低(+3--1.0),εSr(t)低(-5--8),δ^18O在地幔范围内(+5.6‰-+6.4‰)。Nd-Sr同位素关系暗示岩体源于大陆下略亏损的地幔源区,推测为亏损地幔端元(DMM)与第一类富集地幔端元(EMI)混合的产物。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太古宙变质杂岩中富铝片麻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刘树文  梁海华 《岩石学报》1997,13(3):303-312
太行山太古宙变质杂岩中富铝片麻岩主要分布在湾子岩系的底部,常常与大理岩密切伴生或者以似层状体产于花岗质片麻岩中。依据岩石结构和反应关系将变质作用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矿物组合为Gt(石榴石)+St(十字石)+Pl(斜长石)+Ms(白云母)+Bi(黑云母)+Ru(金红石)+Qz(石英)±K-fs(钾长石);中期矿物组合为Gt+Ged(铝直闪石)+Bi+Pl+Ilm(钛铁矿)+Co(刚玉)+Sil1(毛发状夕线石)+Qz+K-fs±Ms;晚期矿物组合为Hc+K-fs+Sil2(针柱状夕线石)。矿物温度压力计和内部一致性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早期矿物组合形成于680℃和0.8GPa左右,刚玉、铝直闪石和毛发状夕线石组合形成于730℃~750℃和0.7GPa左右的很窄的P-T范围内,夕线石和尖晶石矿物组合的形成温度与前一组合相似或略高,压力偏低。在P-T空间上上述矿物组合的演化构成了一条近等温减压(ITD型)的PTt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