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波与介质相互作用的一套全MHD方程组,计算了无碰撞阿尔文波波能密度W和波能耗散项E_m,在太阳过渡区和内冕大气中随高度的分布。 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温度、密度偏低的大气,在过渡区底部几十甚至几百公里范围内,无碰撞阿尔文波的耗散引起的对大气的加热可超过热传导的贡献。从而说明这种阿尔文波的加热似乎是引起温度、密度偏低的大气(例如冕洞大气)在过渡区中温度陡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揭示出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四个特点,即: 1、两日振荡在一天之内的发展消亡过程与赤道异常同步; 2、赤道异常南北峰附近的振荡相位与磁赤道附近的振荡相位相反; 3、赤道异常南北峰附近开始同步振荡的时间比磁赤道附近晚3小时左右; 4、振幅靠南北峰附近最强并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直至最后消失。 文章论述可用不同周期赤道异常振荡的叠加来解释经常观测到的赤道异常的逐日起伏(day-to-day-Variability)。 文章还讨论了磁暴或电离层暴引起的起伏与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差别。 最后文章还给出了这种两日振荡的产生机制:即存在于中层及低热层中的大气行星波会调制潮信风并通过发电机过程导致电流及电场也具有相应行星波周期的振荡。当具有行星波周期振荡的电场沿磁力线传到F层并通过喷泉效应就会产生赤道异常的行星波振荡。初步完成的数值模拟计算已证实这种物理机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以来根据流星余迹雷达测风的结果,部分反射的观测结果,卫星辐射计的测量结果以及火箭的探测结果,发现在中层大气及低热层大气中存在着比较稳定的大气两日波,并认为这是一种周期为两天纬向波数为3并具有全球尺度的西行行星波。其垂直波长往往超过100公里,进入到电离层发电机区域。这种两日波动将会调制潮汐风,  相似文献   

4.
半个多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在考虑太阳的外层大气,即日冕,为什么会这么热,超过一百万度,而太阳的表面(光球)温度却只有6000℃。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联合建立的太阳和太阳风层观测台(SOHO)的资料表明是磁能加热了日冕。斯坦福空间研究所的艾伦·蒂特...  相似文献   

5.
在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原始太阳星云气体演化全过程和地球与行星大气观测事实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地球与行星大气起源;地球应有一初级原始大气阶段,其主要特征是还原志。文中还求得了初级原始大气的上下限,讨论了这一大气的性质与演化。  相似文献   

6.
大距时刻观水星 我们知道,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所以经常掩没在太阳的光辉中。不过在本月初几天的凌晨可以尝试去找找水星。因为,11月1日水星西大距,也就是说,水星在太阳西边距离太阳最远。 水星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如果能到水星上面,并且刚好是它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那么你看到的太阳要比在地球上看到的大3倍。不过要去水星观光,必须穿上特制的宇航服,因为那里白天的温度高达430°,而到了夜晚,由于没有大气保存热量,温度会降到零下180°。  相似文献   

7.
大气逃逸是行星大气演化的重要一环,其主要能量来源为主星在高能波段的辐射.辐射流量随轨道距离的增大会急剧下降,不同轨道处的行星大气逃逸差异较大,轨道距离对系外行星大气逃逸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运用一维流体动力学模型,并且考虑辐射转移和多种粒子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对行星大气逃逸随轨道距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由于主星光谱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会表现出较大差异,故采用XSPEC(X-Ray Spectral Fitting Package)中的等离子体模型APEC(Astrophysical Plasma Emission Code),获得不同年龄的类太阳星光谱作为模型输入光谱.结果发现:不同轨道处的行星逃逸率显著不同,逃逸机制也会随轨道距离的增大由剧烈的流体动力学逃逸转化为缓和的金斯逃逸,且行星引力势越小、恒星-行星系统越年轻,这一转化距离越远.处于年轻恒星-行星系统中的短周期行星,逃逸率和辐射流量的相关性降低.这个结果表明经典的能量限制(Energy-limited)逃逸理论对这类行星是不适用的.这些发现丰富了对系外行星大气逃逸过程的研究,尤其是扩展了在不同轨道距离和恒星年龄条件下,逃逸机制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太阳耀斑爆发时,日冕中磁自由能通过磁重联在短时间内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并伴随等离子体的加速和加热,以及带电粒子的加速。在这些过程中,宏观电场的出现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太阳上宏观电场的探测比较困难,对电场的研究较少。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空间探测卫星被投入使用,加深了人们对日地空间事件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的认识。但是太阳爆发和日冕加热机制等磁活动现象没有得到本质上的认识。太阳宏观电场的探测对突破这一瓶颈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在太阳宏观电场测量上的进展,并提出中国巨型望远镜(ChineseGiant Solar Telescope)在宏观电场观测上可能的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们认为存在于太阳高层大气中的一种稳定的物质交换,可以起到冷却日冕和加热色球一日冕过渡区的热机作用。还考虑到来自日冕的热传导和过渡区的辐射损失,计算了太阳过渡区的温度、密度和速度分布。并对物质流通量及速度边值与太阳过渡区厚度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地基太阳望远镜及周边设施在观测运行时被太阳辐射加热,发热表面加热望远镜光路附近的空气形成近表面空气湍流,进而引起像质衰减。改善近表面大气湍流的主要方法是抑制太阳望远镜及周边设施表面与空气的温差。根据辐射涂层表面与空气的温度实测,对辐射涂层抑制太阳望远镜及周边设施发热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研究表明所选的辐射涂层具有一定的抑制物体表面与空气温差的能力,辐射涂层相对水冷具有控温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可用于地基太阳望远镜及周边设施表面的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11.
行星摄动力对太阳活动的调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采用天体力学方法,考虑太阳系九大行星对太阳表面局部区域的摄动力,建立了太阳表面受行星起潮力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此模型,针对历史上发生的100个大太阳耀斑事件,计算各耀斑区耀斑发生前后所受行星起潮力的变化。从耀斑发生的时间分布统计得到:在100个耀斑中,有75个耀斑发生在行星综合起源力合力极大前后三天内。证明行星摄动对太阳活动有调制作用。最后,本还对太阳活动起源、活动周期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综述重力波和磁重力波在各种天体物理场合中的应用,我们描述在具有开放径向磁场的恒星大气各种磁流体波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强调磁重力波被束缚在恒星冕内的可能性,并探讨恒星内部高频的声波模(p-模)被低频的重力波模(g-模)所调制的过程,一旦有了足够长时间未间断高质量的日震数据,太阳内部的重力波对声波模的调制效应-即每一个分立声波模的频率精细结构-则可被用来寻找深陷于太阳内部的重力波模或进一步独立地约束重力波模的振幅上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综述重力波和磁重力波在各种天体物理场合中的应用 ,我们描述在具有开放径向磁场的恒星大气各种磁流体波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 ,强调磁重力波被束缚在恒星冕内的可能性 ,并探讨恒星内部高频的声波模 (p -模 )被低频的重力波模 (g -模 )所调制的过程 ,一旦有了足够长时间未间断高质量的日震数据 ,太阳内部的重力波模对声波模的调制效应—即每一个分立声波模的频率精细结构—则可被用来寻找深陷于太阳内部的重力波模或进一步独立地约束重力波模的振幅上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利用等离子体的堆垒效应及波-粒子非共振加热机制对太阳色球-日冕过渡层出现的温度随高度陡分布现象提出定性定量的说明。分析表明,只要有一高能质子束从色球注入过渡层,通过等离子体波-粒子非线性相互作用,就能使温度在窄区域中出现陡分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天体力学方法,考虑太阳系九大行星对太阳表面局部区域的摄动力,建立了太阳表面受行星起潮力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此模型,针对历史上发生的100个大太阳耀斑事件,计算各耀斑区耀斑发生前后所受行星起潮力的变化.从耀斑发生的时间分布统计得到:在100个耀斑中,有75个耀斑发生在行星综合起潮力合力极大前后三天内.证明行星摄动对太阳活动有调制作用.最后,本文还对太阳活动起源、活动周期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向梁  吴德金  陈玲 《天文学报》2023,64(3):27-77
动力学阿尔文波是垂直波长接近离子回旋半径或者电子惯性长度的色散阿尔文波.由于波的尺度接近粒子的动力学尺度,动力学阿尔文波在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加热、加速等能化现象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动力学阿尔文波通常被认为是日冕加热的候选者.本研究工作深入、系统地调研了太阳大气中动力学阿尔文波的激发和耗散机制.基于日冕等离子体环境,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动力学阿尔文波激发机制:温度各向异性不稳定性、场向电流不稳定性、电子束流不稳定性、密度非均匀不稳定性以及共振模式转换.还介绍了太阳大气中动力学阿尔文波的耗散机制,并讨论了这些耗散机制对黑子加热、冕环加热以及冕羽加热的影响.不仅为认识太阳大气中动力学阿尔文波的驱动机制、动力学演化特征以及波粒相互作用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而且有助于揭示日冕等离子体中能量储存和释放、粒子加热等能化现象的微观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太阳耀斑爆发对京津冀地区云——地闪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活动能否影响地球天气气候是一个全球关心的问题[1,2].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太阳活动影响短期天气变化最可能的途径是通过调制大气电环境来实现的[3-5],太阳耀斑爆发及其伴随事件均可对地球电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1-5],并通过磁层-电离层-中性大气层的耦合作用影响大气电场,再通过云中电性质的改变影响云的微物理结构[6,7],并直接产生动力作用[8-10],从而影响雷雨云的发展,造成短期天气变化.20多年来已有大量有关太阳耀斑与地球雷暴间的相关统计工作[3-5].Markson[11]、Bos…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评有关太阳——天气气候关系研究中近年来获得的一个重要近展,即统计发现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与天气准二年周期振荡的位相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形成这种相关的可能的物理过程和机制方面提出几个重要的问题和值得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其中包括:1.太阳11年周期与大气环流纬向1波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通过海陆加热差异引起;2.在冬季,太阳11年周期与平均纬向气流之间的重  相似文献   

19.
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李良在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发现之后,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问题自然地摆在人们面前:行星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呢?换句话说,是什么力量驱使行星绕太阳万古奔波呢?当时开普勒曾指出,太阳发出具有磁性的发散物,这种发散物以切线方向的力将绕日旋转的行星...  相似文献   

20.
3月4日 木星冲日 木星冲日是指木星和太阳的视黄经相差180度的天文现象。行星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地球和行星的位形随时变化。从地球看去,外行星和太阳间的方位在不断变化,当行星和太阳方位相同(黄经相等)时称为合日,当行星和太阳的黄经相差90度时称为方照。冲日时,行星和太阳的黄经差最大,方位刚好相反:太阳在东方,行星在西方,太阳落山之际,行星刚刚在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