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公众而言,地震学家首先要问问自己:“地震可以预报吗?”《自然》杂志关于地震预报问题的争论就是为了回答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只不过IanMain用更巧妙的形式提出了这一问题:“地震预报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如何?我们对或许存在的预报能力到底能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生命线抗震可靠性分析多采用两元易损性假设,即假设单元和系统的工作状态仅有“连通”与“断开”两种,并以连通可靠度近似代替系统抗震可靠性。事实上,系统或单元的工作状态从“连通”与“断开”是渐变的,或者说从连通到不连通之间具有中介状态,通过建立生命线工程的震后工作状态判别准则,定义了“连通-中介-断开”三维可靠性向量。并在传统“连通—断开”模式下的网络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中介状态的生命线网络工程系统抗震可靠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将资助2.19亿美元,用于支持为深人了解北美大陆而开展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地球科学探索——“地球透镜计划”。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11月 14、 15日新疆喀什台记录到 86次振动事件 (“奇异震群”事件 )。为识别其性质 ,应用波谱分析、偏振分析等方法 ,对该事件和同范围构造地震的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发现 :(1)喀什“震群”的全波列衰减比构造地震的全波列衰减快很多 ;(2 )与构造地震的速度谱相比 ,“震群”的频谱相对较为“集中”,而构造地震的则较为“发散”;(3)“震群”位移谱的拐角频率和卓越频率均较构造地震的相应量高出一倍多 ,且离散较小。通过对喀什“奇异震群”这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这一事件极有可能是人工事件  相似文献   

5.
隔震结构"小震不坏"的动力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探讨叠层橡胶隔震体系在“小震不坏”条件下的动力可靠度分析。基于等效线性化的隔震工程设计参数,建立非比例阻尼隔震结构模型。采用双过滤白噪声功率谱模型描述地震动,并用林家浩虚拟激励法进行随机响应分析。以各层的最大层间位移响应作为控制指标,取结构的弹性位移限值作为位移极限值,建立功能状态方程。根据一次二阶矩方法,用串联模式计算体系的总体可靠度。文末选用了一个7层隔震框架作为数值算例,探讨了隔震阻尼、寒冷环境、节点构造误差所引起的隔震层刚度上升,以及场地土类别等对体系动力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安身工程”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市每年约修建2千套住房,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关怀,“安身工程”的防震抗震工作也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为“安身工程”提供了造价低廉、有一定抗震性能的川西民居风格的总平面图纸,本文分析和讨论了都江堰农村“安身工程”防震抗震性能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的理论引出区别于法学理论的概念执法之“术”,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的运用,对防震减灾领域缺乏执法之“术”的现状、危害、原因、对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地球”的科学体系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现代地震学同样需要基础研究、支撑技术和科学工程,其中,最后一个体系即相当于实时地震学。实时地震学调基础研究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强调地震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对社会与公众的服务,是地震学发展的“最高境界”。实时地震学需要基础研究和现代技术,更需要建立地震速报系统、地震趋势分析系统、灾害评估系统和地震救灾系统这样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报的"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科技水平,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以及今后开展地震预报研究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击破地震预报“瓶颈”的7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漳州市加快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之际,对漳州市“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建设作了一些介绍,阐述了该“体系工程”建设对漳州市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作用,应该是很有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地震学中的"暗物质"—"静地震"与地震预测研究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暗物质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静地震的研究也将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正如暗物质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静地震的研究也将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重论"上生下储"与"侧向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运移是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研究的基础.随着生油层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油气“上生下储”与“侧向运移”已经成为解释生油层与储集层关系的金科玉律.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实践的积累和油气形成与分布研究,特别是对基岩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上述运移途径需要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4.
根据邢台直接前震N-t图(与M-t图完全一致)和5次MS≥6.0地震活动时序相关性,采用“震情三分律”方法可分别得到大震前82 d,59 d的短期预测和30 h的临震预测;与此同时,若条件许可再采用“对称填补”方法又可作出强震到来前的“活动范围”预测区。指出,此二者都与当代数学理论有某些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16.
回顾和总结了从1997年至2001年,《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核心刊物以年度增刊的形式连载五期的地震预报专集。对其中发表的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单手段地震趋势分析研究报告、地震预测研究相关的研究报告或综述文章,以及年度趋势研究报告主要内容,产出过程,预测意义和参考价值等,进行了相应的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7.
再论中国油气的"三海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拓展海相、开发海洋、走向世界,形成并建立全球联动的油气体制,这就是中国油气的"三海战略".面向海相、海洋、海外的三海油气战略,必须眼观全球油气战略格局,研究探索全球油气宏观规律,不仅要突破勘探、计算机等技术瓶颈,遵循油气资源规律与勘探指导思想,还要了解油气出产国的政局、宗教、法律等方面问题,审时度势,分步骤、有的放矢地...  相似文献   

18.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Using "Smart Pump and Tre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