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及数值预报产品,对9606号强热带风暴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9606号强热带风暴为典型的南海台风中的一种,即小而强;风暴登陆后从五指山以北穿过海南,造成全省范围出现大雨以上降水。数值预报产品对9606号强热带风暴的预报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0212号强热带风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坤林  欧阳桂生 《气象》2003,29(9):47-49
0212号强热带风暴“北冕”对闽南粤东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利用天气形势、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本站气象要素等资料,对“北冕”强热带风暴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引导气流的调整,高空辐散场的抽气作用使“北冕”路径改变,强度加强:低空偏南风急流的存在和维持源源不断输送水汽,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是强热带风暴后部暴雨产生和维持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2002年8月20日强热带风暴的螺旋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玲  乔琪 《贵州气象》2003,27(1):16-18
2002年8月19-20日,受14号强热带风暴影响,我省出现大范围降水。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螺旋度进行计算,并对降水进行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4.
管耀红 《广西气象》1997,18(4):26-28
对9516号强热带风暴的地面、高空形势及物理量的进行分析,得出了造成该强热带风暴路径变化及其暴雨的主要原因,为提高预报热带气旋的准确率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9516号强热带风暴的地面、高空形势及物理量的进行分析,得出了造成该强热带风暴路径变化及其暴雨的主要原因,为提高预报热带气旋的准确率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6.
覃靖  米浦强 《广西气象》2007,28(A01):23-24
本文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的强降水天气进行了物理量分析,结合云图、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发现高空反气旋和低空急流的存在使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具有影响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雷达资料在联防、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的强降水天气进行了物理量分析,结合云图、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发现高空反气旋和低空急流的存在使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具有影响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雷达资料在联防、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9415号台风移动过程中,多种物理量及云图的分析,得出台风移行除受500hPa引导气流引导外,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中的湿区、暖区、辐合上升区、正涡度区对台风路径有很好的指示性。另外,24小时变温、地面风压场以及云的形状、伸展方向、演变情况对强热带风暴的未来移向也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9.
南海异常路径台风预报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最近发展的热带有限区台风数值预报模式,对1991年登陆广东的9116号强热带风暴(Joel)进行了数值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台风的加入,模式水平和垂直分辨率的提高,物理过程的完善,能大大提高台风路径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1概况9505号强热带风暴于8月9日14时在巴士海峡南部洋面形成,形成后向偏西方向移动,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1日凌晨起,其路径突然转向偏北,且强度继续加强,于门日09时30分前后在惠东~深圳之间沿海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11级,登陆后向偏北方向移动,最后在江西省南部减弱为低气压(图亚)。自互9505号强热带风*路径四这个风暴具有强度较强、移向突变、过程雨量大等特点。该风暴登陆后,汕头各地普降大暴雨,过程雨量达230~370mm,造成严重内涝。本文侧重对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2天气形势及环流背景在9505号风暴形成初期,500hPa…  相似文献   

11.
黎惠金  覃昌柳 《气象》2003,29(11):29-32
通过大尺度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地转引导气流和湿热成风等资料对0214号强热带风暴突然加速的成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得出大尺度环流形势的改变、引导气流的加强及热带风暴云系的变化是“黄蜂”移速突增的可能原因,所得结果可对今后预报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9910号强热带风暴造成粤北暴雨的天气学分析,可看到强热带风暴外围的中低空偏东南急流和东路弱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在登陆减弱后的热带低压东北象限的粤北形成一条东西向的中尺度辐合线,并提供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再生,形成多个中尺度云团,造成距离热带低压中心二三百公里外的华南北部普降暴雨到大暴雨.  相似文献   

13.
王佩芸 《广西气象》2003,24(4):22-23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0308号强热带风暴“天鹅”的高空环流形势及演变、双热带气旋的影响、日本24小时地面预报图和降水预报图以及FY-2云图,探讨了如何预报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登陆地点和时段,切实提高热带气旋活动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强热带风暴"天鹅"登陆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强热带风暴“天鹅”登陆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高原冷空气压迫、地形作用是“天鹅”登陆后路径左折的主要原因;利用3小时变压和卫星云图预报热带气旋登陆点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临近预报系统(SWIFT)中风暴产品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胜  罗兵  黄晓梅  梁巧倩  沃伟峰 《气象》2010,36(1):54-58
介绍了临近预报系统"SWIFT"(Severe Weather Integrated Forecasting Tools)中的风暴产品的设计,包括风暴识别、风暴追踪和风暴预报。在识别风暴时,采用了多反射率因子阈值、特征核抽取和相近单体处理技术,并保留远距离上的强的2D风暴,该方法在面对成串或成簇多单体时,能够分离多个单体核,并准确定位。在风暴追踪和预报算法中,对当前时刻识别出来的风暴,利用匹配方案,将其与前1时刻的风暴建立对应关系,追寻历史轨迹,匹配方案是在空间位置相关的前提下,按照相似原则进行;风暴预报采用TREC(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orrelation)技术获取的移动矢量场进行外推,提供未来1小时内的风暴移动位置。在北京奥运会天气预报示范项目(Forecast Demonstration Project,简称FDP)第二次测试期间,该风暴产品得到应用。分析表明:在预报时效为30分钟时,风暴产品在X轴和Y轴上的平均绝对误差为7.1和6.2 km,样本数为3891个;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风暴产品的平均绝对误差增大,且在经向上的误差略大于纬向上;在径向上,风暴产品的预报出现了系统性的偏慢,而在纬向上,预报出现了系统性的偏快。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带气旋业务资料、数值模式分析场等产品从大气环流、双台风作用角度简要分析了1006号强热带风暴“狮子山”奇异路径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同时存在的热带气旋“南川”和“圆规”所产生的双台风作用对“狮子山”路径有重要影响,并针对业务中的预报着眼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沈华平 《广西气象》2007,28(A02):107-109
对2006年7月14日到7月17日厦门连续暴雨天气从环流形势、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是由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与中低纬环流,主要有北方弱冷空气及华南偏南风低空急流的相互作用;卫星云图显示登陆后强热带风暴螺旋云带有再次加强;雷达回波上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有逆风区的存在。本文试探用雷达回波特征来警戒台风暴雨。  相似文献   

18.
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异常强降水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恒德  孔期 《气象》2007,33(5):42-48
基于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异常强降水对我国造成的巨大影响,使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尺度模式输出的产品,对此次强热带风暴登陆减弱后缓慢移动且长时间维持而引发的湖南、广东等地强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方大陆高压、青藏高原东部高压及低纬赤道高压的包围,低压移动缓慢,而西南季风气流及副高西南侧的东南气流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到低压环流中,有利于其强度经久不衰,低压持续存在。对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和物理量场的分析发现,水汽供应充沛,低层气流辐合性较强,垂直对流旺盛,是这次强降水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基于格点冰雹识别的研究成果,结合ARPS风暴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提出基于风暴数值模式的冰雹临近预报方法,即用风暴数值预报的水物质场反演的反射率因子场作为冰雹的预报因子,并通过建立基于格点的强冰雹识别算法作为冰雹预报模型,从而对冰雹的落区及大小做出预报。与一般的冰雹预报模型相比,新的方法有以下特点:选取的冰雹预报因子物理意义更加明确,更加全面;建立的冰雹预报模型比较稳定;建立冰雹预报模型的过程相对简单。新的方法在一次强冰雹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在3h的临近预报中基本准确预报了强冰雹的落区位置。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夏季一次致雹强风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2007年7月9日下午华北中部地区一次区域性强对流性天气过程中风暴单体的短时临近预报方法进行研究。对实际探测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的分析发现以下特点:高空槽将由后倾槽转为前倾槽、底层不稳定层结会明显加大,在地面冷锋东移冲击下在沿锋面伸展的露点锋区内可能将有强雷暴系统发展;全球谱模式T213、中尺度MM5模式的产品对区域性对流天气发生、影响的区域有3h以上的预报时效,具有一定的区域预报能力,但落点预报能力明显有限。对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分析表明:多普勒雷达产品对灾害性天气的落点、影响区域具有30分钟以上的预测时效,通过基本反射率、相对风暴速度等产品的特征判断一个对流风暴具有类似强降水超级单体特征,可据此预报该雷暴中心经过区域可能有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风廓线产品在3-7km高度层内垂直风切变矢量具有顺时针旋转特点,有利于风暴发展成强风暴;风暴追踪信息基本能反映风暴移动路径的变化,其路径预报时效最长达1h,在雷暴初期预报准确率随雷暴数目增多、移动异向性明显而越低,在雷暴中后期则明显提高并对临近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