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徐宿地区平面上存在3个推覆构造带,剖面上有两个不同深度的滑脱层位。推覆构造受到两次构造运动的作用。早期滑脱为后缘推覆,前缘重力扩展、滑动;晚期滑脱为从东向西的推覆。构造变形机制表现为滑脱系统边缘为压剪、内部为挤压。  相似文献   

2.
兴梅煤田滑脱构造包括滑覆构造、推覆构造两大类。属脆—韧性变形。前者为多层次顺层滑覆,其中以龙潭组与文笔山组间滑脱面(F_3)为主滑面,后者由震旦系浅变质岩系为主体组成四个大型推覆体,推覆在上古生界和中生界之上。区内各种滑脱构造可分为南北向构造、弧形构造及拉铺构造三种组合型式,皆属薄皮构造,该区今后找煤的重点应在推覆体下。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推覆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关玉祥  杨添水 《福建地质》1994,13(4):248-277
本文主要是根据“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与隐伏煤田预测研究”的主要成果来写的。在概述两次研究课题取得主要成果的同时,对福建省重大基础地质有关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文中重点是总结了福建省推覆构造发育的特征,将推覆构造划分为两大类(逆冲推覆构造,拆离构造)和五种类型(中深层次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次逆冲推覆构造、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和拆离(滑脱)构造、褶皱拆离构造),对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特征和推覆构造的发生和发展进行系统的总结,明确指出了燕山早期中深层次边冲推覆构造是福建省规模最大、对今后寻找隐伏矿产关系最密切和最重要的推覆构造,对研究我省的推覆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并结合福建省的实际,从基础地质和找矿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道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相似文献   

5.
京西煤田地薄皮式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兰薄皮式推覆构造由F09、F01分别成顶底部推覆构造的边界断层及主滑面,其间包容着14个断片,向下消失于基底滑脱面之上,构成典型的侏罗山式薄皮构造。外来岩体由北西向南东推覆滑动,滑移距离在7km以上,地层长度缩短5倍左右,地层厚度增加3倍。推覆构造产生于J3t之后,K1d之前,系燕山台运动中晚期,向下切割及叠加在早期F1滑覆构造系统之上。构造发育规律对找煤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赣中煤田滑脱构造分布在九岭、武功山及武夷山的前缘。九岭北缘为重力伸展滑覆构造,南缘为双冲推覆构造,它们形成于燕山运动。武功山两侧发有滑脱构造,印支期先向两侧下滑,尔后褶皱,燕山期北侧向坳陷带推覆,最后又产生滑覆构造。武夷山在印支期南侧先滑后褶,燕山期两侧均向坳陷带推覆。由此,赣中煤田地质构造更为复杂,滑脱构造与找煤方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甘肃永昌-独青山在地磁测探断面可分为4个岩性电性层和两组“构造电性层”铲状断裂发育,无超壳深断裂。具深、浅双层推覆滑脱构造。金昌硫化铜镍矿床的含矿超基性岩体与深部部通道的联系已被错断,是无根的,是推覆滑脱构造由南而北、由深而浅拖带上来的。  相似文献   

8.
米仓山推覆构造的结构样式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变形剖面和平衡剖面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米仓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得出该区构造样式为一大型东西向和北东向叠加的推覆滑脱构造,变形剖面总体格局为推覆—断展复式背斜,次级变形单元具叠瓦扇、逆冲岩席、断展褶皱、层滑褶皱等多种样式。推覆构造演化经历了断展隆起、逆冲推覆、逆掩滑脱和复合叠加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9.
唐贵智  陶明 《中国岩溶》1990,9(4):330-341
杨家岭第四纪推覆构造的主要标志是寒武系角砾状灰岩及白云岩逆冲于志留系砂页岩和全新世崩坡积层之上。推覆构造由推覆体、基座和滑脱面组成。滑脱面的产状为N80~90°E、10~60°/S,呈波状起伏。推覆体内的派生构造指示推覆构造由南向北逆冲。成生联系上,杨家岭推覆构造属南面天阳坪逆掩大断裂带(推覆构造带)的一部分。杨家岭推覆构造经历了一个从第三纪至今的漫长发展历史,其最近的一次强烈活动,据14C测定数据,距今2400年左右。它的出现和活动对三峡工程稳定性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深层次推覆-滑脱构造表现为前震旦系基底岩系中的韧性剪切带;中层次表现为古生界逆冲推覆、滑脱褶皱和牵引背斜;浅层次以中—新生界褶皱-冲断层带为特征。塔里木盆地大型隆起带的形成与中、深层次推覆-滑脱作用有关,它们是寻找大型油气田的主要油气聚集带。山前坳陷中发育浅层次推覆-滑脱构造,是寻找中、小型油气田的有利构造带。  相似文献   

11.
推覆、滑脱构造为福建省主要控煤构造,但在其南、北两段含煤区的表现迥然不同。北段滑脱强度大,为大规模由隆起向坳陷(由西向东)逆冲的推覆构造型式,而南段滑脱强度相对较小,为两侧向向斜中部对冲的推覆构造型式。究其原因,除公认的软硬岩层相间、隆起坳陷的位能差异原因外,还认为北段的宽缓波状带、南段的向背斜序列带以及北西走滑性断裂的分割作用是造成该推覆、滑脱活动迥异的基本因素。研究这些规律,对福建省新一轮找煤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含煤区广泛发育各种型式的滑脱构造,可分为伸展机制的滑覆构造与收缩机制的推覆构造两类。煤系基底与盖层以及盖层内部的强度差异是滑脱构造发育的基础;基底隆起与盖层坳陷的构造格局为其发育的另一条件。滑脱构造表现出多层次、多成因、多期次.具有侏罗山式脱顶.拆离,不协调变形多种特点.滑脱构造对找煤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柯坪塔格推覆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大量野外构造地质调查和深部构造解释表明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由多组倒转复式背斜、复式箱状背斜构成的推覆体及其前缘逆冲断裂组成 ,由寒武系—第四系组成的推覆体由北向南逆—斜冲 ,平面上构成向南凸出的弧形推覆构造 ;普昌断裂由各不相连的逆冲斜冲断裂段组成 ,而不是完整的一条走滑断层 ,各推覆体前缘逆冲断裂与各推覆体的普昌断裂段共同构成统一的前缘逆冲斜冲逆冲断裂和推覆构造系统 ;普昌断裂段以西的推覆体具有向东抬升、向西倾覆的鼻状构造特征 ,普昌断裂段以东的推覆体具有向西抬升、向东倾覆的鼻状构造特征 ,普昌基底隆起带是巴楚隆起隐伏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之下的部分。各推覆体前缘断裂在深部均归并于统一的寒武系底部的滑脱面 ,其南浅北深 ,东浅西深 (普昌隆起带以西 )或西浅东深 (普昌隆起带以东 ) (6 10km ) ,埋深较大区发育多组滑脱面。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的形成时期为晚第四纪 ,为现今活动的推覆构造系统。文中认为各推覆体向南西的倾覆端基底滑脱面和中新生界内部的滑脱面没有贯通 ,是未来 6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综合研究相山铀矿田北部矿床勘探资料,加深了对赣中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认识。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总体呈EW向展布,推覆运动方向是从南往北。构造主滑脱面发生于震旦系基底变质岩层(Z)与上侏罗世打鼓顶组下段(J3d1)岩层之间,将震旦系基底变质岩逆掩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下段砂岩、砂砾岩之上。推覆构造系统由前缘断层、反冲断层、主滑脱带(主干构造)、推覆体和构造窗组成。推覆移动距离达3~4.5 km。推覆构造主要形成时代为晚侏罗纪,即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5.
中扬子区东缘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受大洪山推覆区南西方向和江南雪峰逆冲推覆区北西方向的强烈挤压,形成了压扭性狭长的对冲构造体系; 两大推覆区的形成主要受深、浅变质岩结晶基底内幕两套拆离滑脱层系的作用,导致沉积盖层压缩沿基底面、志留系底面、泥盆系底面多层次滑脱推覆,产生了多样的挤压和压扭构造类型及其样式; 由造山带向盆内构造变形具有渐变的特点,为不对称式的仰冲(根带)—楔状掩冲(中带)—滑脱推覆(锋带)—对冲带; 持续压扭作用导致产生系列北东向左行走滑断裂将对冲构造体系分割; 白垩纪晚期—下第三纪,挤压转换为伸展环境,断裂负反转回滑成为中新生代断陷主控断裂,认为大洪山推覆区锋带已处于通海口—杨林尾—汉南一线,主体由于受洪湖走滑断裂和通海口断裂回滑的影响,接受了上白垩统—第四系沉积,仅保留了东、西两端弧形构造带古生界出露的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16.
文中主要讨论了武当地区构造类型及控矿作用。构造类型基本包括伸展滑脱构造、推覆构造和脆性构造,分别发生在三个不同的时期。伸展滑脱构造主要存在于前印支期,挤压推覆构造存在于印支期,脆性断裂出现在印支晚期。多重韧性滑脱面出现在武当群地层形成时的不同构造岩性界面上;不同层次顺层伸展滑脱面(DF1—DF5)常出现在堆垛的构造岩性面上,并优先富集Au、Ag矿;逆冲推覆构造使先存滑脱面变形,伴随褶皱作用使成矿元素流动、搬运、富集。  相似文献   

17.
福建推覆构造研究与找矿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建华 《福建地质》2008,27(2):105-124
阐述了福建推覆构造的研究成果,依据福建推覆构造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东部逆冲推覆构造带、中部逆冲褶皱推覆构造带、西部挤压推覆构造带。讨论了其构造特征形式,将推覆(滑脱)构造形式划分为二类五型及其控岩控矿的地质特征。总结了运用推覆构造研究成果在寻找隐伏煤矿及铁多金属矿的成功实例,提出了推覆构造理论对深部找矿指导作用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遥感、物探资料和已知矿区的构造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徐州地区构造有必要重新分析研究,深部找煤还有希望。根据冲断—推覆构造及滑脱构造的理论提出了五个构造分区:腹地滑脱区、弧后(同生)沉积区、叠瓦推覆区、中间凹析区和对冲带,并指出不同的构造区找煤方向和方法亦应不同。  相似文献   

19.
汝州煤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豫西段前锋部位,区内逆冲推覆构造较发育。其滑脱面倾角浅部较陡,深部较缓,表现为上陡下缓、凹面向上的铲状形态,向深部逐渐交汇于同一断裂。该区构造在剖面上时而出现断坡,时而出现断坪,其变化与岩层的软硬程度等因素有关。通过对逆冲推覆、滑覆构造的特征分析,推断出该区推覆下掩盖的二1煤体构造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广泛发育盐岩层系。通过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的露天采厂和地下采坑的最新野外调查及大量钻孔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区盐岩层系具有多期、多阶段运动的特点,厚度分布极不均一,它们作为区域推覆构造作用的滑脱层,对盐上层构造变形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形成一系列储矿构造。研究表明,矿区盐构造主要包括盐枕、盐背斜、盐焊接、盐穿刺、盐推覆、盐岩滑脱-断层相关褶皱组合等多种盐构造变形样式。这些盐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变形机制主要受到推覆挤压缩短作用、基底断层作用和塑性流动汇聚作用、盐下和盐上层断裂滑脱作用等控制,主要沿推覆断裂构造带呈串珠状分布。金项矿区盐构造分为两个阶段:古新世–始新世挤压–拗陷层内变形阶段,形成盐枕、隆升较低的盐背斜等整合型盐构造;渐新世的逆冲推覆–盐岩滑脱阶段,受强烈的挤压推覆作用而形成盐墙、盐株等盐穿刺型构造。盐构造不同阶段的变形演化对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起到关键作用,其流动变形而形成的盐构造圈闭促使了金属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