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梧州市砂糖桔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找出影响砂糖桔生长发育的气候关键因子,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万广西基础地理背景数据,使用逐步分区法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出梧州市砂糖桔种植气候区划图。区划图中清晰地分出梧州市砂糖桔种植的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砂糖桔的合理布局及趋利避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法国特细青刀豆生长发育特性及其气象条件的要求,在不同的生育期,结合贵州特殊的山地立体气候,利用气候相似性原理,运用贵州省1:25万地形数据和84个台站30a的气候资料,以GIS为技术手段,划分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3种不同等级、不同时段的分布范围,得出每年4—6月贵州的适宜种植面积较为广泛,西部局地可以延续到8—10月;有7个月的采收加工期(4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3—10月,适宜区的分布由南部边缘的河谷地带向西部高海拔地区逐渐推移等结论,为法国特细青刀豆在贵州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梧州市5个国家气象站和4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9-2019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SPSS软件建立高温数据空间模型,对梧州市日最高气温持续天数、高温热害发生概率和高温热害强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梧州市的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藤县的大部、苍梧县的东部和西部以及岑溪市的部分地区全年高温热害和晚稻的高温热害发生概率高、强度指数重.除了少数乡镇外,梧州市大部地区早稻高温热害发生概率低、强度指数较轻.高温热害对梧州市晚稻的影响比较大、发生概率较高,强度指数较重,对早稻的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4.
隆林县石漠化地区发展金银花种植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隆林县石漠化地区的气候条件为依据,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金银花的气候生态规律和环境因子对金银花生长、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其影响的气候指标。结果表明,隆林县石漠化地区金银花生长条件较好,西北部山区和南部高寒山区为适宜区,其它区域仅为次适宜区,为石漠化地区发展金银花种植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1970—2019年河源市及周边地区共35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和地形高程数据,依据油茶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筛选出了河源市油茶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并利用GIS技术对河源市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河源市油茶种植气候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分别占区划面积的48.26%、18.25%、33.48%和0.01%;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大部以及东源县西北部、东南部和紫金县中东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和平县和连平县南部,以及龙川县中部和紫金县东南部;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源县大部、龙川县西南部以及紫金县中西部;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连平县黄牛石一带零星区域。区划结果与实际种植区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三门峡市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三门峡市苹果气候适应性及种植规模扩展空间,利用三门峡、灵宝、卢氏、渑池4个县级气象站点和苹果种植区及周边19个区域多要素气象站点资料,依据海拔高度将苹果种植区划分为塬区、浅山区和中山区3种区域,运用模糊隶属度评价各区气候因子,筛选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6—8月平均气温作为区划指标,针对不同气候要素采用克立格或反距离权重的GIS方法进行小网格插值,最终形成精细化的三门峡市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最适宜区多位于三门峡市中部和中南部,适宜区多位于东部和北部,不适宜区为北部边缘地带。当前三门峡市苹果种植主要分布于灵宝中部、南部和陕县西南部,是苹果的主产区和优质区;其他未开展苹果种植的卢氏县北部、陕县东南部处于最适宜区域,渑池县大部分处于适宜区,是未来苹果种植面积扩展的首选地区,但尚需综合考虑土壤、地形、气候等因素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叶城县特色林果—核桃为研究对象,研究叶城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以期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科学规划叶城县核桃种植布局和发展区域提供气候依据。利用叶城县及其周边20个气象站1981-2019年近39年的气温观测数据和同期核桃生长发育的物候资料,在分析核桃生长发育关键期与光、热、水气候条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核桃生长发育的关键气候因子≥10℃积温、冬季最低气温≤-25℃日数、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天数作为核桃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基于GIS空间插值技术对叶城县核桃种植各区划指标因子进行空间特征分析,采用GIS空间加权分析法对核桃种植气候指标进行精细化分区,结果表明:叶城县影响核桃的各指标因子空间分布受海拔高度影响,≥10℃积温总体呈现“北疆多、南疆少、平原和盆地多、 山区少”的格局;最低气温≤-25℃日数呈现由山区向平原逐渐减少的特点;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天数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山区少平原多的格局。在上述各指标气候要素空间特征的综合作用下,叶城县核桃种植可分为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三个分区。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海拔低于1400m的平原地带,该区能够满足核桃生长发育和优质高产对热量条件的需求,同时,核桃树遭受越冬冻害的风险很低,春季核桃树展叶、开花和结实期遭受霜冻危害的几率也很低,因此,适宜区是叶城县发展核桃种植业最理想的区域,加之,该区地处叶尔羌河上游流域,土壤肥沃,灌溉有保障,应大力发展优质核桃种植面积。次适宜区分布在县域中部海拔1400~2000m的山前倾斜平原和丘陵地带,该区核桃树具有一定的遭受越冬冻害的风险,不宜大规模发展核桃种植。不适宜区分布在叶城县南部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该区域核桃树遭受越冬冻害的风险较高,因此,不宜种植核桃。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冬季错季蔬菜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85个气象观测站1987—2016年逐日气温资料,根据冬季错季蔬菜种植的气候适宜性指标,应用GIS技术和气候要素空间分布回归模型对冬季错季蔬菜种植进行气候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东部、南部边缘及罗甸县、赤水市等低海拔地区;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东部和南部、黔南州南部的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及黔东南州南部、遵义市北部的海拔600 m以下地区;其余地区均不适宜种植冬季错季蔬菜。  相似文献   

9.
梧州市基于GIS荔枝优化布局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梧州市及其周边市县地面气象观测站的1971-2010年气候资料为基础,对梧州市中熟荔枝生育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选出气候区划指标因子,并建立空间分析模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梧州市中熟荔枝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得出梧州市荔枝种植优化布局专题图。结果显示:梧州市荔枝气候适宜度区划指标有4个: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2-7月有效积温和1月平均气温,每个指标分3级,对应适宜、次适宜、不适宜。梧州市中熟荔枝适宜种植的面积约为4975.9km~2,次适宜种植约为3642.3km~2;不适宜种植约3961.8km~2。区划结果可为梧州市优化中熟荔枝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利用吉林市气候资源,提升烤烟生产效益,开展烤烟栽培气候适宜性定量评估,以制定烤烟种植优化调整方案。采用烤烟产量、气象和海拔高程等数据,基于气象条件对当地烤烟的影响,以及烤烟栽培气候资源供求关系,确定影响烤烟栽培的气象要素。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吉林市烤烟适宜度隶属函数及综合评价模型。考虑到海拔高度和经纬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吉林山区诸气象要素的地理分布模式,在GIS平台下实现吉林市烤烟种植适宜度的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吉林市大部分地方都比较适宜烤烟栽培,但气候适宜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可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4类。研究区域东部和南部海拔500-800 m左右的中山地带适合烤烟栽培,但其中海拔800 m以上的高山地带气温过低,不适宜烤烟栽培;西部半山-平原区适宜度并不高。蛟河市适宜烤烟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桦甸市,磐石市和舒兰市也较适宜烤烟栽培。烤烟精细区划结果与当地多年烤烟种植区域有一致性,但仍有较大的优化调整空间和增产增收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特征,提升罗汉果产量与品质,促进罗汉果稳定、高效生产,科学制定桂林市罗汉果发展规划。利用桂林市14个国家站1981—2017年气象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气候、地形等方面构建桂林市罗汉果气候适宜性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s)将桂林市罗汉果适宜性指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桂林市中部、西南及东北部较适宜罗汉果种植,该区域内水热条件较好,温度、光照适宜,海拔高度适中,能够较好满足罗汉果生长发育所需生态条件。不适宜区主要位于北部猫儿山山脉地区、越城岭、海洋山山脉及都庞岭等地区,该区域内海拔较高,气候条件不能满足罗汉果生长发育所需,不适宜罗汉果种植。  相似文献   

12.
罗思泽  杨兰  郑羡仪 《广西气象》2013,(4):48-51,73
从热量、水分和光照等方面对岑溪市推广种植澳洲坚果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澳洲坚果生长发育及挂果的主要气象灾害,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依据紫薯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农业气候条件的需求,利用长清地区1981—2016年气候资料和乡镇级气象资料,运用Kriging插值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借助GIS空间技术,完成对长清区紫薯种植适宜性农业气候划分。结果表明:长清区大部分地区处于适宜性和最适宜性种植区。东南部适宜性较差,分布有一般适宜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平安街道办事处、文昌街道办事处、归德镇等乡镇、办事处,占全区面积的48%;适宜区分布在双泉乡、马山镇、五峰山街道办事处等地区,占全区面积的34%;一般适宜区零星分布在长清区南部、东南部地区,万德镇和张夏镇所占面积较多。该文提出的种植适宜性结果,旨在为当地农业部门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特色作物的种植水平以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影响花椒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资源和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因子,本文根据不同品种的花椒对气候生态条件要求的差异,分析遵义与花椒优生区(重庆江津)气候条件的异同,确定影响遵义市花椒区域分布差异的主要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并利用Arc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遵义市种植花椒进行气候生态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九叶青花椒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我市西部和北部海拔在900米以下地区种植,区内热量条件充足,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相对小;次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我市中部和东南部等海拔为600米到1000米地区,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增大,为25%-40%之间;不适宜区分布在习水、大娄山脉等海拔在1000米到1100米以上的区域,花椒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较大,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河源地区茶树种植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源和周边地区24个国家气象站1970—201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选取气候、地形和土壤3方面共12个因子,构建河源地区茶树种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软件支持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将河源茶树种植区域分为不适宜、较适宜和适宜3个等级,并绘制出茶树综合评价图,对评价结果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河源适宜茶树种植的区域面积约占51.6%,主要分布在连平县、东源县东部、紫金县中东部、和平县西部、龙川县的中部偏东和南北两端;较适宜区约占48.3%,主要分布在和平县中东部、紫金县西部、东源县北部、龙川县中部偏南和靠近和平县的区域;不适宜区约占0.1%,主要为紫金西南部的小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8~2017年4月下旬至9月下旬文山州烤烟种植大田期间气象数据资料,对文山州近30a烤烟种植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关键气候因子风险度进行评估。分析表明:(1)烤烟大田期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都呈现增长趋势,东部高温突出,南部多雨多日照,西部多日照,除富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高外,文山州大部分地区均符合优质烟区的气候种植条件。(2)文山州烤烟种植前期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风险度较高,为主要的气候限制因子,整个生育期日照时数风险度最小,6~8月雨量风险次小;7~8月日照和平均气温风险均表现为东高西低,是中部及其以东地区烤烟种植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综合气候风险度年际分布不均匀,除东部富宁地区外,文山州大部地区具备烤烟种植的较好气候条件,种植综合气候风险东部较高,未来不适宜优质烤烟种植,温度和降水是东部烤烟种植的主要限制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7.
平果县石山区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定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无霜日数和寒冻害程度等6个影响指标,对平果县火龙果种植生态气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果县火龙果种植生态气候适宜区包括马头镇、新安镇、果化镇、太平镇、坡造镇、四塘镇大部区域;次适宜区包括平果县旧城镇、黎明乡、凤梧乡大部村屯;不适宜区包括太平镇东北部一带、海城乡西部一带、马头镇塘莲村、果化镇布荣村等高寒山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安顺市引种苏州白沙枇杷试验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白沙枇杷生长发育习性、物候期、开花结果特性等对安顺的气候适应性;分析了安顺市推广种植白沙枇杷的气候风险,应用GIS技术对安顺市白沙枇杷种植适宜性进行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安顺各地均适宜苏州白沙枇杷经济栽培,其中,海拔高度≤900m的地区为最适宜白区;海拔高度900—1200m的地区为适宜区;海拔高度≥1200m的地区为较适宜区。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86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气象数据为依据,基于广东省冬种马铃薯种植季的气候特征、马铃薯生长发育需求,选取11月—翌年2月平均气温、80%保证率≥10℃积温,1—2月平均气温,11月—翌年2月80%保证率极端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作为区划因子。基于GIS得到定量化和精细化的广东省冬种马铃薯种植区划图。利用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冬种马铃薯种植现状对区划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自南向北冬种马铃薯种植适宜性越来越差,其中,最适宜区占24. 8%,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西县、阳东县、东莞、深圳、惠东县、海丰县、陆丰市、惠来县等南部沿海一带;适宜区占27. 4%,主要分布在信宜、阳春、恩平和广汕公路以北一线和封开、四会、清远、龙门、河源市、五华以南一线地区;次适宜区占26. 6%,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山区,即封开、四会、清远、龙门、河源、五华一线以北,该区域种植马铃薯风险较大,不宜大面积推广,可改冬植为晚冬植;其余市县为不适宜区占21. 1%。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浙江省杨梅栽培气候生态区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志凤  姚益平  樊高峰 《浙江气象》2004,25(3):21-23,42
根据杨梅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杨梅栽培的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借助浙江省1:25万地形数据,应用GIS技术对浙江杨梅栽培区进行气候区划.按种植杨梅的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和不适宜区,为浙江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杨梅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