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膨润土混合物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业污染日益严重,所以在对虾养殖中经常大量换水有时会带来更大风险;同时,虾池中因残饵、排泄物等有机质的腐败使水质、底质状态不断恶化[1];大量使用漂白粉、硫酸铜、各种抗生素等药物,不可避免地要杀死一些有益生物,破坏虾池的生态平衡。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黏土(岩),含有多种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优良的吸附交换性能[2]。1992年,作者选用了主要以膨润土和化学增氧剂组成的混合物进行了养成池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主要仪器药品膨润土的混合物主要由膨润土(山东胶州产),适量化学增氧剂(江…  相似文献   

2.
白雪娥 《海洋学报》1983,5(1):102-106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进展较快,但就目前养虾池的结构来看,一般都是靠潮汐换水,一时尚难完全实现流水养虾.因此,在高密度放养和大量投饵的条件下,养殖的中期末,容易出现缺氧浮头现象,严重时可因大量死亡而造成欠产.如1977年山东即墨东百里大队和1979年文登小观的高产实验池,就先后出现过这种紧急情况而提前出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不仅适合于沿海,而且也适合于内陆地区养殖技术——“太阳能生物循环控制养殖海虾法”。该技术在沿海地区利用海水,内陆地区可利用地下咸水。对虾养殖在“密闭循环体系”或“开放循环体系”中,利用太阳能加温,低温地区也能全年养殖。该技术不仅可解决全年高产稳产的养殖问题,而且避免了天然虾池的换水问题及虾池排放水的环境污染问题。该技术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以至于沙特阿拉伯等沙漠地带获得成功,取得较高利润,并已达到  相似文献   

4.
Ⅰ.虾池的生态系 虾池生态系由下列因素组成的: Ⅰ.1 水温 相对稳定的水温条件是水生生物的良好生活环境,生物体在适温范围内,摄食旺盛、生长迅速。过低和过高的水温都会抑制其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直接和间接地造成生长不良、发病和死亡。虾池水温随着虾池的地理位置、天气状况、换水能力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春夏季水温比自然海区高5℃以上,秋季后期水温又比自然海区低5℃以上。水温还能直接影响虾池水体的理化因子,如溶解氧、硫化氢氧化等。综上所述,高温能引起对虾耗氧率的增加和水体溶解氧的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了在中国对虾养成过程中,放苗数,饵料系数和产量不同的七个虾池水体内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及五个虾池水体内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七个虾池中叶绿素a的含量从5月份到9月份由4mg/m3左右增加到37~46mg/m3,8月份个别虾池达到65mg/m3。五个虾池中的脱镁叶绿素含量从5月份到8月份由<10mg/m3增加到48~66mg/m3,和叶绿素a的变化是一致的,但9月份又下降到30mg/m3以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了在中国对虾养成过程中,放苗数,饵料系数和产量不同的七个虾池水体内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及五个虾池水体内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七个虾池中叶绿素a的含量从5月份到9月份由4mg/m^3左右增加到37-46mg/m^3,8月份个别虾池达到65mg/m^3。五个虾池中的脱镁叶绿素含量从5月份到8月份由<10mg/m^3增加到48-66mg/m^3,和叶绿素a的变化是一致的,但9月份又下降到  相似文献   

7.
水质因子与对虾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l 水质因子与对虾疾病的关系 1.1 温度 中国对虾对水体温度18~32℃都能适应,但总的要求温度变化不宜太大,换水时一般能忍受3℃的急变。而当温度升高时,对虾摄食量减少,伏于底泥纳凉,此时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而此时由于残饵变质,虾塘有机质积累增厚,细菌进入活跃状态,细菌量迅速增加,随着细菌数量的猛增,聚缩虫大量繁殖,使对虾大量  相似文献   

8.
1基本情况与结果1992年5月,我们利用莱州市渔业公司养虾场一个47.2亩的虾池进行海湾扇贝保苗。该池东西长、南北短,海湾扇贝苗安排在有排水闸的东半部,占虾池面积23亩。5月29日,贝苗壳高达到2~4mm,全部出地移到海上。保苗过程中,部分小苗钻出苗袋,脱落到虾池中.6月15日,将该池水放干重新换上新水,每亩放养体长3cm的虾苗19000尾,进行虾贝混养。日常管理均按对虾养殖的方法进行,虾贝生长皆很好。由于海湾扇贝大量滤食池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属等,虾池东半部逐渐变清,到7月中旬后,虾池东半…  相似文献   

9.
改善虾池环境增强中国对虾抗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氨氮是养虾池中普遍存在的毒性物质。Chen等1989年报道,在虾池中氨氮浓度随着养殖时间的延续会不断升高,即使在常换水的情况下也是这样,这是因为残饵、虾体排泄物等有机物在海水中经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大量氨氮,另一方面也与氨是甲壳类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有关。Wickens1976年,Chen等1990年报道,氨氮不仅在高浓度时对虾体有致死作用,Chen和Lin1992年、Chen和Nan1992年、Chen和Cheng1993年报道,即使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对虾体的生理功能也有显著影响,如增加对虾…  相似文献   

10.
虾池纳潮期日本刺沙蚕幼虫数量及其沉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92年2月27日-5月30日在文登市高岛盐场养虾场,对日本刺沙蚕(卵、各期胚胎和幼虫)的纳潮数量和幼虫的沉降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养虾生产有意义的纳潮期有3个。3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12d,数量为(25-50)×103个/m3,主要组成是受精卵、各期胚胎和担轮幼虫。3月甲旬的满月潮持续7d,数量为(2-5)×103个/m3。4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8d,数量为(2-3.5)×103个/m3。纳潮量与潮汐关系密切,但与平均潮高无显著的相关。各潮期的纳潮数量比应是4:4:2。对16个纳潮虾池测试的平均沉降量为4492个/m2。据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日本刺沙蚕幼虫的沉降期可划为暂时沉降(5-6刚节)和变态沉降(7—10刚节)。出现暂时沉降(4月15日以后),便可执行纳潮后的排水等虾池早期管理。纳潮的定量监测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可用来指导虾池的纳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对虾病害防治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对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发生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病,造成养殖对虾大量死亡,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挫折。这场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原生物的传染,养殖海区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虾池有机污染的积累造成养虾池池塘池底“老化”,近海区的工业污染以及养殖操作管理的失误等都是诱发原因[1~6]。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探讨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根据1993年暴发性流行病的传播特点,作者于1994年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养殖场进行试验,利用对虾防病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相似文献   

12.
集约式养虾     
林如杰 《海洋科学》1983,7(2):52-52
“集约”一词,在农业上是指精耕细作。在对虾的养成上则不单是指目前“精养”意义上的细致管理和投饵等措施,而且还包括通过设备和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控制水环境(如充气、水的循环净化或流水换水等),以求强化饲养设备的空间负载能力,提高放养密度,从而在有限的设备空间内获得很高的产量。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高密度精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于瑞海 《海洋科学》1995,19(1):70-70
1991~1994年作者在虾池进行扇贝保苗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表1,现阐述虾池保苗技术。1虾池保苗前的准备工作1.1改良虾池底质必须清淤,深耕深翻,并让其充分曝晒和撒上一层砂。1.2消毒处理用(50~80)×10-6漂白粉浸泡7d左右,排干、加水,反复几次后,即可纳水保苗。1.3饵料生物培养虾池消毒后纳水,即可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施肥量为氮肥(2~5)×10-6,而磷肥为氮肥的。也可向虾池接种金藻、塔肥藻、硅藻等,保证饵料密度达2×105个/ml以上。1.4试投在稚贝出池前的7d内。根据测量的…  相似文献   

14.
1997年作者进行了大黄鱼的越冬试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要搞清楚大黄鱼的停食温度,极限致死温度和进食温度等,为大黄鱼产业化养殖在越冬方面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鱼种来源大黄鱼鱼种来源于我公司1997年5月16日放养的规格为2.5cm/尾的鱼苗,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6~18cm/尾,体重达到50~75g/尾的体质健壮的大黄鱼鱼种。1.2 方法1.2.1虾池大棚越冬 虾池局部地区挖深到3m左右,边长6m×6m以上,在池内安装3m×3m×3m的网箱一只,池上搭建塑料大棚。大黄鱼入大棚前…  相似文献   

15.
刘克强 《海洋科学》1995,19(5):64-65
随着我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养殖生产的发展,虾病日趋严重。1993年,由于虾病发病早、范围广、死亡率高,给我国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地理水质环境及致病因子不同,虾病及症状十分复杂。但发病范围广死亡率最高的是“头胸甲白斑,肝胰腺肿大综合症”。其特点是在头胸甲壳上出现白斑,有的体色微红,内部解剖发现肝胰腺肿大,有的红肿有的白浊。病理检查,从肝胰腺分离出大量弧菌,同时在血淋巴、心肌间质、整个中肠管壁和鳃上也发现大量细菌。有的从肝胰腺、胃壁和中肠细胞中发现病毒或病毒包涵体。这种…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中国著名的淡水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从80年代以来河蟹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问题日趋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河蟹众多病害中,颤抖病是最为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此病又称抖抖病、环爪病、宽爪病、抖脚病等,因发病时病蟹步足呈间歇性痉挛状抖动而得名。河蟹颤抖病为爆发性疾病,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7.
精养虾池主要水化学因子变化规律和氮的收支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由于养殖过程投入大量富含蛋白质的人工配合饵料,氮在体系中的积累成为养殖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的收支质量平衡对加强养殖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尚未见有关对虾养殖方面的此类报道。为配合斑节对虾精养模式养殖试验[1],作者于1996年4~8月在对虾精养模式养殖场对S,pH,DO,COD,TAN等主要水化学因子进行整个养殖周期的现场监测,以探讨在高密度放苗、大量投饵的情况下水质变化规律,并与蓄水池和普通虾池作比较。根据现场观测结果,对精养虾池氮的收支作了估算。1材料与方法1.1虾池基…  相似文献   

18.
南美白对虾淡养过程中虾池水质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4个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虾池池水的温度、盐度、p H值、溶解氧、营养盐 (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 )、叶绿素 a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 1 ) 4个虾池池水的温度为 2 3~ 2 9℃ ,盐度为 1 .1 0 0~ 1 .5 0 0 ,p H值为 8.1~ 8.8,溶解氧质量浓度为 4.84~ 6.95mg/L,基本适合南美白对虾生长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 ;( 2 ) 4个虾池池水中的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几乎全部超过富营养化阈值 ,其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 0 .436mg/L和 0 .1 5 3mg/L。硝酸盐是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 ,铵盐与亚硝酸盐在水体中的含量较高 ,但均低于南美白对虾要求的安全质量浓度 ,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 82 .2 3μg/L和 5 5 .0 5μg/L。叶绿素 a含量很高 ,但在各虾池池水中的含量变化不一 ,与无机氮含量呈负相关。N/P值为 0 .5 8~ 1 1 .5 8,个别虾池达 32 .5 6,但各虾池绝大部分时间的 N/P值为 5以下。  相似文献   

19.
今年最大的一次对虾病害袭击了天津市沿海地区,其来势猛、发展快、死亡率高。汉沽区近20000亩精养虾池从1993年6月下旬开始出现病害,相继在全区蔓延,到7月上旬,全区已有2000亩虾死亡。天津市汉沽区德安水产养殖技术开发部应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制的防治对虾病害的新药——“虾康一号”在汉沽区部分虾池进行了中试获得成功。7月上旬,海沿虾场和盐场养虾场对虾发病,现场检查发现病虾有黑鳃、黄鳃、红腿、红体、空胃、肝胰腺肿大、糜烂、萎缩和不振食等病症。试验者检查了沿海虾场3号(25亩)、5号(12亩)、…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水域生态养殖是水生生物系统和水域环境的组合。从生态效益上看,水产养殖是自然再生产过程,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各地实践证明,对虾的实养面积,一般以不超过可养面积的70~80%为宜。个别海区不同程度的“超容量”放养或虾池过于集中,造成水质老化,对虾生长缓慢,单产下降,甚致对虾浮头,造成绝收。1989年全国著名养虾先进县河北省黄骅县滩涂宽阔,虾池集中,虾池排出废水,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加之高温少雨,赤潮发生,对虾浮头,损失惨重。而山东省日照市第一海水养殖总场,全场2300亩虾池,由于坚持科学管理,育苗、饵料、养殖、加工综合配套经营,对虾、牡蛎、杂色蛤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