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合法 《气象》1993,19(1):1-1
前言 漯河地处沙颖河流域,在1986—1992年的7年间,小麦平均亩产281.6kg(最高315kg,最低241.4kg)。产量不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小麦倒伏却是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1990年小麦倒伏41.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1.5%,千粒重为18.6g,比未倒伏小麦下降10.8g;1991年小麦倒伏56.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9.2%,千粒重下降5.52g。造成小麦倒伏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不外乎两条:一是气象条件不  相似文献   

2.
小麦倒伏不仅使产量降低、籽粒瘪瘦、品质变劣,而且造成田间管理困难,使机械化收割无法进行。小麦倒伏大都发生在高产麦田。因此,防治小麦倒伏,对实现大面积小麦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1小麦倒伏的时期及不良气象条件小麦倒伏在林州市一般出现在抽穗前后到成熟这一段...  相似文献   

3.
1983年4月28日凌晨,本站出现了6级以上的偏南大风,县内部分地区同时造受冰雹袭击,致使三麦、油菜等夏熟作物倒伏、折断及三熟制秧苗倒芽、根拔;尤其是小麦,损失较重。对于这次大风、冰雹天气影响系统,在卫星云分析图上有比较清楚和直观的反映,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象》1977,3(3):6-7
在灌区尤其在高水肥的西安市郊区,小麦倒伏严重地影响着小麦的高产稳产。为了解决小麦后期的倒伏问题,从1973年开始,便大面积推广了矮秆小麦即矮丰三、矮丰四和矮秆早的种植。 矮秆小麦能抗倒伏,这已为生产实践所证明。在灌区正常年份,一般可获得600斤以上的产量,最多可达1,000多斤。倒伏问题解决了,但是矮秆小麦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青干发生。在同样的天气下,高秆小麦没有青干或青干甚微,而矮秆小麦青干严重,如1974年减产率达30%左右,所以青干问题就成为矮秆小麦进一步发挥增产潜力的主要障碍。 为了解决矮秆小麦的青干问题,我们从1975年5月下旬对行距同为7寸的矮丰和阿勃小麦进行了小气候对比观测和防御干热风的试验,并对郊区普遍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了矮秆小麦易青干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22日傍晚7点30~40分,武汉市东湖磨山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遭遇了一切莫名的劫难,700余棵树木或被连根拔起,或被拦腰截断,成为发生在这一风景旅游胜地的一件闻所未闻的怪事。从事发现场可见,道路两侧的山坡上一片狼藉,桶口粗的樟树、栗树或断或倒,灌木也成片向一个方向倒伏,最大的树高20余米、树粗60厘米左右。据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近册万元。这一怪事发生后,武汉地区多家新闻单位纷纷前往采访、调查,有的报道称之为“住风”、“天外来客”;还有人称五年前在此曾见过“飞碟”;更有甚者,个别人视之为超自然力量所致,从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倒7”形高压脊后部暖区暴雨的5个例子对比分析,发现500hPa长江中下游出现“倒7”形高压脊时,在其后部的广西上空易造成风场切变,并引起中低空风场气旋性转变,当华南西部低空偏南风加强时,常由于风向切变和风速辐合,引发成片暴雨,而预报人员对这类暴雨的产生常常缺乏警惕,容易造成漏报.  相似文献   

7.
干热风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我国北方麦区,春末夏初正当小麦灌浆乳熟阶段,常常会连续几天刮起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偏东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干热风”。在不同地区也有称“火风”、“旱风”、“热南风”、“热干风”、“热东风”等。小麦受干热风危害,可影响正常的增粒、增重、灌浆成熟以致青枯秕粒减产。各地群众将小麦遭干热风危害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秋播,临汾地区275万亩小麦在百年不遇的干旱影响下,普遍受到旱灾或虫害的袭扰,但是由于各级领导充分重视科技工作的作用,小麦生产仍然取得了接近历年平均产量的好收成。11997~1998年度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评价1-1播前,夏季高温重旱,底墒极差,小麦失去了“伏雨春用”的背景条件1997年夏季平均气温高达27-3℃,高于35℃的高温日数达49天,雨量仅相当于常年的43%,大雨过程仅1次等等,均创历史恶劣气候的极端记录,致使土壤肥力下降,是小麦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1-2秋连夏旱苗情差,…  相似文献   

9.
在作物封行到生理成熟的73天内,对新南威尔士的格里费斯地区灌溉小麦的蒸发和净同化率进行了测定.水汽和CO_2通量密度的微气象确定以能量平衡或鲍恩比方法为依据.包括称重蒸散计、土壤水分含量和植物干物质等的补充测定表明,利用这些通量的一系列逐时值可以解释作物水分利用和生长.在研究期间日蒸发率约增加3倍,达到每天10毫米,最后20天以前,可能蒸发的估算值一直低于实测值,这以后土壤水分下降和作物开始衰老,使蒸发率减小.在开花前,白天CO_2的净同化率接近常数,其逐日变化比蒸发率逐日变化小一个量级.灌溉条件下的净同化率的日值和峰值一般高于澳大利亚南部的旱地小麦,但与灌溉的向日葵的相应值不相上下,在开花后,观测到CO_2净同化速率逐渐下降.开始的下降是由作物倒伏造成的,而后期的减小可以认为是由于土壤水分消耗和作物衰老的综合影响造成的.根据在接近开花和生理成熟时期未倒伏作物的收获量确定出从开花前到开花后水分利用效率降低24%.逐时蒸发和净同化的比值与水汽压亏缺为正相关,部分地解释了随着逐渐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由于相对湿度的下降实测的CO_2净同化率降低.在这个阶段,作物的倒伏和衰老是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的附加因素.增进对水分利用效率动力学的了解需要进一步改善植物和土壤之间气体交换的各通量的分别测定.  相似文献   

10.
赵白果 《山西气象》1999,(4):33-33,48
小麦收割工作结束后,经调查1999年小麦产量普遍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气候条件影响所致。1999年小麦生育期遭受四种不利气象因素影响,一是播种期降水稀少,气温偏高,小麦出土不利,分蘖偏少。二是冬季高温干旱麦苗盘根不足,死苗严重。三是早春返青受阻。四是后期?..  相似文献   

11.
小麦“青干”群众又称“腾死”,是灌区小麦生育后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危害程度随天气特点,作物生育状况,地势土质和农业技术措施而异,一般发生“青干”年份小麦可减产5—10%,严重的可达20%或以上。因此分析和掌握“青干”发生规律,找出预防措施对我区小麦高产稳产有一定意义。一、“青干”发生时期及其成因农谚有:“夏至后的雨,麦头上的霜”、“小暑前后的雨,秋天的霜”,说明“青干”主要发生于小麦灌浆成熟阶段,就灌区而言,大约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这段时间里,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气象条件对黄泛区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度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的分析和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比较表明:2008年度小麦生育期间,平均气温高于常年0.5 ℃,日照时数偏少83.4 h,降水偏少10.1 mm.全生育期表现为播种时气温偏低,冬前气温偏高,雨水偏少;越冬期雨雪明显偏多,时间偏长,无明显低温冻害;春性品种干旱高温,小麦苗期生长偏弱,春性品种两极分化提前,后期多风雨,倒伏严重,黑胚和萌动率高,小麦亩成穗数减少,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属减产年份.2008年气象条件较适合小麦春性品种生长,对不同的半冬性品种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1976,(2):12-16
干热风(群众又称西南风、火风、旱风等)是我区小麦生育后期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广,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大。为坚决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夺取小麦丰收,我们对小麦干热风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现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土壤湿度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水分不适能显著影响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表现为显著降低出苗率,减少单位面积的苗数;同时显著影响幼苗单株生长,表现为干重、叶面积下降。土壤水分不适对小麦群体的影响表现为单位面积的干重和叶面积指数(LAI)下降。采用通径分析衡量了出苗率和单株幼苗生长两因子对群体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干重下降主因是单株干重下降,叶面积指数下降主因是出苗率下降。土壤湿度大于17%且小于44%时,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的影响幅度一般在20%以内,而低于17%或高于44%的土壤湿度对小麦的影响幅度急剧增加。小麦对土壤水分不适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喷洒草木灰水防御干热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顷麦浪,丰收在望。这时,如果突然刮起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偏南风,连续几天功夫,就会使小麦叶片凋萎卷缩,麦芒炸开,穗子发灰,籽粒干瘪,产量下降,丰收就成了“风收”,群众把这种受害后的小麦籽粒,形象地比喻成“雀舌头”,千粒重大大降低,可减产10—40%。 干热风为什么对小麦生育后期会产生这么大的危害呢?小麦从灌浆到成熟阶段,植株体内物质的合成、转化和运输都很活跃,在这个时期如果遇到了干热风,在高温、低湿和风综合影响下,植  相似文献   

16.
鲍家栋 《气象》1985,11(4):32-32
规范对密卷云的特征说明是:……较厚的、成片的卷云,中部有时有暗影,但边缘部分卷云的特征仍很明显。概括起来就是“较厚”、“成片”、“有暗影”。在实际观测中,如何掌握这些特征,对正确记录密卷云是很必要的。我们在郑州地区观测到有以下几种情况的密卷云。  相似文献   

17.
话霜冻     
霜冻是指气温突然下降到低于作物生长的最低温度以下造成的冻害现象,群众叫“黑霜”。我县晚霜日期平均出现在三月二十八日,最早三月二十三日可结束,最迟三月十八日结束。渭河川道一带是历年晚霜冻害最严重的地区,正如群众说的,“积雪高山,霜打平川”。晚霜冻害是小麦的主要威胁之一。三月底到四月上旬为小麦拔节期,最易受晚霜的冻害,特别是冬春雨雪少有干旱的年份,危害比较严重,二十年中62年、69年、70  相似文献   

18.
“高温”对我国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人工气室模拟试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及采用CERES冬小麦模式,分析“高温”对小麦(春小麦、冬小麦)发育历期、产量结构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小麦发育历期缩短,高温使春小麦经济产量下降,温度升高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对穗粒数及籽粒重有利。返青后的“高温”对冬小麦经济产量不利。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1-1991年11年小麦生长情况,我省各地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年际变化不大,二要素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千粒重年际变幅大,最高的1989年全省平均为37.1克/千粒,1991年只有30.5克/千粒。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5月份小麦灌浆期的阴雨寡照、青枯、干热风等气象灾害的出现,影响小麦灌浆,导致千粒重下降而减产。选育早熟品种,可避开5月下旬的气象灾害对小麦灌浆的危害;中后期在叶面上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御干热风和青枯危害。  相似文献   

20.
2013年“菲特”台风暴雨的水汽和螺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NCAR1°×1 °每日4次的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菲特”台风暴雨的水汽和螺旋度做了分析,发现“菲特”影响期间:6日20:00-7日08:00降水主要出现在浙南,是由台风外围环流和本体造成的,水汽主要是台风本体环流输送;7日08:00-20:00降水主要出现在浙东沿海和浙北,是由“菲特”台风消亡后形成的倒槽和“丹娜丝”东风气流形成,水汽主要是由“菲特”台风倒槽形成的东南气流和台风“丹娜丝”形成的偏东气流输送;7日20:00-8日08:00降水主要出现在浙北,是由台风残留云系、偏东急流以及弱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水汽主要是由台风“丹娜丝”形成的偏东气流输送.850 hPa垂直螺旋度则反映出大值区和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区中低层均有明显的正螺旋大值区,大值区中心位于950~ 850 hPa之间,而且在台风本体引起降水时垂直螺旋度明显大于其它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