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不同成因类型堰塞湖的应急处置措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堰塞湖所造成的危害和成因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将堰塞湖分为:滑坡型堰塞湖、崩塌型堰塞湖和泥石流型堰塞湖,并对这三种类型堰塞湖所具有的特征和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进行了比较.对于不同成因类型、不同特征的堰塞湖,都要在尽可能降低堰塞湖危害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因地制宜的选取应急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3.
弯曲河型与稳定江心洲河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晋仁  张仁 《地理研究》1991,10(2):68-75
结合天然河流及室内实验所反映的河型演变过程,本文讨论了弯曲河型与稳定江心洲河型之间的相似性,认为江心洲河型应属于弯曲型河流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5.
“2003.8.2”滇中石林县冰雹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月2日石林县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是强大的辐合抬升,高能高湿的不稳定条件所造成。回波分析表明,此次冰雹天气过程出现了两种典型的雹云,即合并型雹云和传播型雹云。本文对这两类雹云回波的速度场、强度场和VIL值的特征量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清季实行城镇乡制时,镇属于城镇型建制,即在县以下行政区划中,城和镇是“点”,乡是“面”。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废除公社制度、重新确立乡镇建制时,镇却从城镇型建制转化为广域型建制,变成了人口较多、经济实力较强的“大乡”、“强乡”。下面简单回顾一下镇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游荡性河道在中国广泛分布,其中以黄河下游上段最为典型,但关于游荡性河型的归属问题尚存在很大争议,国际上多将游荡性河流归属为辫状河型。本文以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为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了游荡性河流的演变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并从定义、成因、特征及河道形成过程方面,将游荡与辫状河型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启示:游荡性河型是一种重要的河道型态,与辫状河型在许多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特别是游荡河型主要发育于能量小于输沙需求的环境,因而形态呈现不稳定特性,但辫状河型不仅出现在能量较多的环境,而且也常在能量较小的环境中出现,因而一部分具有稳定形态,另一部分则表现出不稳定的特性,因此,有必要对游荡性河道和辫状河道给予区分。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重视河型形成的内在机理,对能量理论进行发展及深化,进一步系统性评价游荡性河道与辫状河道的异同性,以解决游荡性河道的河型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8.
培育小城镇特色,发展特色经济,是小城镇不断升级、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文章运用城镇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特色经济培育的原则,以常州市为例对不同类型的特色城镇与特色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云刚 《西部资源》2013,(1):105-108
本文通过实地勘察和资料分析,对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和甲乌拉银多金属矿等典型矿床的特征、成矿机制以及成矿模式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地找探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下游的酷暑与冷夏是旱涝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灾害性天气,本文以南京为代表,确定了长江下游酷暑年和冷夏年的三条标准。盛夏(7—8月)温度主要决定于7月平均温度T,并与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的冷空气活动以及印度季风低压—ITCZ有关。在酷暑年,印度低压更为频繁而强烈,位置略偏南;副热带高压较强,且直接控制江淮流域。100hPa青藏高压明显偏强,位置偏北偏东;青藏高原上常有500hPa暖中心东移。冷夏年三种成因:一是冷空气较强,梅雨明显而持久;二是ITCZ和热带系统强而活跃,盛夏频繁影响长江流域;三是以上两种天气系统的影响,形成混合型冷夏。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草型与藻型水域溶解氧含量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白洋淀草型与藻型水域溶解氧变化规律,通过连续调查,并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水域溶解氧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草型水域与藻型水域的溶解氧平均含量变化规律相似,均在平水期上升、丰水期下降;在一定范围内,草型水域中溶解氧含量与叶绿素a含量及沉水植物呈现出二次多项式关系;藻型水域中溶解氧含量与叶绿素a含量为二次多项式关系,与浮游植物生物量为指数关系;草型水域中溶解氧含量与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硝态氮含量呈负相关,藻型水域中溶解氧含量与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硝态氮、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众多,湿地围垦现象严重,亟需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建设。根据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的地形特征、水文状况、受威胁状况和和湿地植物的适宜性特点,郑州黄河湿地的恢复模式可分为自然湿地恢复模式和主动湿地恢复模式,其中主动湿地恢复恢复模式又可分为蓄水型、溪流型和多塘型湿地恢复模式。针对嫩滩、河心洲、岛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可以利用黄河自身的水文周期、植物种质资源、自然肥力,采用自然湿地恢复模式进行恢复。在地势平坦、宽度较大、坡度较小且距平水位1~2m之间地形平顺无突变的二滩区,可采用蓄水型湿地恢复模式;在地势低洼,具有自然沟渠雏形,并与黄河河道相连的嫩滩区和靠近嫩滩的二滩区,可采用溪流型湿地恢复模式;在现状地形起伏较大,或现有及废弃的鱼塘分布区,可采用多塘型湿地恢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河渡黄河大桥西侧、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西侧、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东侧等区域,总面积为5086hm2;主动湿地恢复区域主要集中在伊洛河东侧、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东侧、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东侧和中牟太平庄村东北侧区域以及现有鱼塘集中分布区域,总面积为965hm2。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梭梭林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鸿铎 《中国沙漠》1990,10(1):41-49
根据梭梭的分布规律、生境条件、林分结构、群落特征,利用十几年调查资料,把准噶尔盆地荒漠梭梭林划分成五个林型组、十四个林型。一、石质山麓梭梭林型组:生长在浅山沟谷,剥蚀山坡、台地、低山,共一个林型;二、砾质戈壁梭梭林型组:生长在山前洪积扇或砾质戈壁地带,共一个林型;三、土质梭梭林型组:生长在冲积-淤积平原上,是梭梭生长的最佳立地类型,共六个林型;四、沙质梭梭林型组:生长在沙漠内的低矮沙丘和平坦沙地,共三个林型;五、沙丘沙地白梭梭林型组:白梭梭分布区域狭窄,只限于沙漠内的沙丘或沙地,共三个林型。但短命类植物-沙拐枣-白梭梭林型,因沙拐枣种的不同而分成三个亚型。  相似文献   

14.
杨立辉  叶玮  郑祥民  周立旻  苏优 《地理科学》2015,(11):1475-1481
对浙江新昌玄武岩、花岗岩风化壳红土和江西南昌第四纪沉积型红土剖面的磁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气候区内风化壳红土的磁学特征受母质特征影响较大。随着风化强度的增加,强磁性的玄武岩风化壳磁化率先减小后增加,磁性矿物颗粒先变粗后变细,弱磁性的花岗岩风化壳磁化率逐渐增加,磁性矿物颗粒逐渐变细。第四纪沉积型红土剖面中,均质红土磁化率远大于网纹红土,磁性矿物颗粒亦较网纹红土层细。这些差别说明了第四纪沉积型红土剖面中均质红土与网纹红土不完全相同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非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妍  王士君  梅林 《地理研究》2021,40(3):808-820
引用环境规制、资源依赖等属性指标,通过多元回归等方法比较2000—2017年东北地区非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差异,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均呈现阶段性提升,2017年非资源型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效果已无明显差距。②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发展较非资源型城市相对滞后,平均水平偏低,高水平的城市个数少且固定,与非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尽相同。③ 环境规制与所有制结构能够促进东北地区产业转型,而地区经济发展、资源依赖,对外开放分别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资本投资等因素作用与城市类型、产业转型维度有关。基于研究结果,今后可考虑依据影响要素的作用差异制定和构建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分类措施和外部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收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1952—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收敛情况。模型结果显示,以人均实际GDP为指标,这一时期我国区域增长变化过程中既不存在σ型收敛趋势,也不存在β型收敛趋势。根据不同时段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把整个时期划分为3个时期: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相对有利的1952—1966年、经济发展政治环境不利的1966—1979年和经济发展政治环境越来越好的1979—2000年。其中1966—1979年既不存在β型收敛,也不存在σ型收敛;1952—1966年存在β型收敛;1979—2000年既存在β型收敛,也存在β型收敛。1952—1966年是典型的中央计划经济时期,1979—2000年是转型经济时期。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和笔者的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不管是计划经济、转型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只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其区域增长中就存在一定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河谷型城市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河谷型城市是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一类城市。文章讨论了河谷型城市的内涵,特征,分类、分布,社会经济以及自然条件对河型城市建设的影响,阐述了河谷型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立辉  叶玮  郑祥民  周立旻  苏优 《地理科学》2015,35(11):1475-1481
对浙江新昌玄武岩、花岗岩风化壳红土和江西南昌第四纪沉积型红土剖面的磁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气候区内风化壳红土的磁学特征受母质特征影响较大。随着风化强度的增加,强磁性的玄武岩风化壳磁化率先减小后增加,磁性矿物颗粒先变粗后变细,弱磁性的花岗岩风化壳磁化率逐渐增加,磁性矿物颗粒逐渐变细。第四纪沉积型红土剖面中,均质红土磁化率远大于网纹红土,磁性矿物颗粒亦较网纹红土层细。这些差别说明了第四纪沉积型红土剖面中均质红土与网纹红土不完全相同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是中国诸多工矿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下,对"钢城"马鞍山的成功转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定位与时俱进是马鞍山成功转型的关键,它为马鞍山的城市转型提供了旗帜和方向。在转型中,马鞍山通过实施传统钢铁改造升级、城市空间"南进"、"东扩"战略与园林城市建设等企业家型政府的行动,在城市中创造了新的工业空间、新的消费空间,并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此外,通过实施制度创新战略,在城市内部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在区域层面则实施了积极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与更大区域的合作,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马鞍山的成功转型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工矿资源型城市提供启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ROP-ENCS:一个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研究的类型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结构主义视野出发,在剖析城市游憩空间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构成城市游憩系统的主要结构要素和衡量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主要指标,通过二元对立关系刻画并在此基础上相互叠加,进而构建一个ROP-ENCS的类型化框架.该框架对于进一步的理论建构以及城市游憩系统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