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玄武岩及其有关的非金属矿床是重要的矿床系列之一,玄武岩本身就是有用的非金属矿产,与其有关的非金属矿产有宝玉石、硅藻土、坡缕石粘土等.根据成矿作用分为五种成因类型.本文系统总结了玄武岩及其有关的非金属矿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非金属矿床学在地学领域中的位置日显重要。本文概述了中国非金属矿床的特点和现状,论述了中国非金属矿床地质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进展,探讨和总结了非金属矿床的含矿建造、成矿系列、成矿模式和成矿规律研究,非金属矿床的矿物学和矿石工艺学研究,非金属矿床的勘查技术和方法等内容。指出了中国非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产勘查技术进展中的一些前沿问题及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3.
陶维屏 《矿床地质》1991,10(1):35-40
中国非金属矿成矿理论探索和矿床分布规律研究的空前规模是80年代中国非金属矿床学发展的一大特色。80年代中国非金属矿床勘查工作则具有储量增长快、勘查与矿产用途开发相结合、勘查与改变经济落后地区面貌相结合以及发现和勘查我国以前未曾开发的非金属矿种多等四个特点。90年代中国非金属矿床勘查的重点对象是节能用的非金属矿、环境保护用的非金属矿、农用非金属矿、工业发展需求的矿物填料和作建筑材料用的非金属矿。非金属矿床学的研究主线是从四维空间来研究成矿模式、矿床伴生共生关系及赋存规律、矿石工艺学和技术经济研究以及资源形势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和特征,指出菱镁矿、硼矿、磷矿、滑石、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赋存于不同的沉积建造、火山堆积以及不同变质岩系之中,是由古陆块的构造部位所决定的。前寒武纪非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大陆地壳演化关系密切,古元古代大陆拼合焊接的造山带和新元古代稳定地块的海相沉积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非金属矿产成矿构造环境,前者在中国北方(如胶辽裂谷、佳木斯地块)形成菱镁矿、硼矿、滑石矿和石墨矿等矿床,后者在南方(如扬子陆块、苏鲁大别带)主要形成磷矿床。前寒武纪产出大型、超大型非金属矿床数十个,成因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型、岩浆热液型和沉积(弱变质)型,文中着重对硼、石墨、菱镁矿、滑石、磷矿等五个主要矿种的资源分布及矿床地质特征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5.
在“三江”地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矿点均分布于义敦岛弧带上。该岛弧具典型的沟—弧—盆体系,在垂直岛弧方向上自东而西可分为4个带:甘孜—理塘缝合带(古海沟);雀儿山—稻城弧前区(弧—沟间断);赠科—乡城火山弧区;勉戈—热达弧后区。研究表明,义敦岛弧是一个建筑于从扬子准地台边缘分裂出来的大陆裂谷堑垒体系的基础上,经历了压张交替、升降更迭的复杂历史的张性火山岛弧,是由于甘孜—理塘微板块在晚三叠世诺利克期向西陡深俯冲形成的。在其发展历史中出现岛弧裂谷阶段和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是该岛弧最重要的特点,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造就了有利的构造—火山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部新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北地区处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接触带,把大洋、岛弧和大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板块俯冲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以松辽地堑为主体,联合伊通—依兰裂谷、抚顺—密山裂谷及一系列地垒、盆地呈北东向平行分布的大陆裂谷系。在这样一个构造环境中,广泛发育新生代火山岩。大陆  相似文献   

7.
洞庭地洼西缘非金属矿产的产出特征与地槽、地台及地洼构造的演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地洼构造对区内大部分非金属矿产的形成和保存是极为有利的。在地洼盆地内常形成火山沉积蚀变矿床、盐类沉积矿床及生物沉积(能源和非能源)矿床等地洼沉积型非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广泛出露的新生代玄武岩与大陆热点或大陆裂谷构造环境有关.与新生代玄武岩有关的非金属矿床包括了玄武质火山喷发有关的玄武岩、浮石和火山灰,玄武岩携带的包体矿物刚玉、贵橄榄石等形成的宝石,火山期后热液充填有关的玛瑙、紫水晶和贵蛋白石,玄武岩喷发沉积或后期风化改造的膨润土、凹凸棒石和铝土矿,以及与玄武岩共生、与沉积有关的硅藻土和石膏、煤和油页岩等.研究表明,这些非金属矿床与玄武岩的共生并非偶然,而是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它们具有相同的构造环境,玄武岩的喷发和沉积为这一成矿系列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由于成矿作用的叠加和成矿微环境条件的转化,形成了成矿系列内多种非金属矿床的共生.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赋存于大别山北坡中生代火山岩中的上天梯非金属矿带和皇城山银矿带分割开来进行地质评价和研究,且厘定出各自的火山岩地层层序。据近年研究成果,上天梯-皇城山一带的火山碎屑岩为同源二次熔结凝灰岩喷发产物,形成于火山柱体喷发塌落机制,乃是相应喷发的不同产物。因而,由火山岩浆活动所形成的金属矿床与非金属矿床不仅与岩相、构造有密切联系,而且与岩浆热液活动机理亦密切相关。本文便是从火山岩喷发相入手,结合火山矿床特征,把与上天梯-皇城山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相有关的已知金属、非金属矿床划分为与母山潜火山侵入活动有关、与皇城山浅成火山热液活动有关、和与杨家湾侵出活动有关的三个成矿系列,并对各成矿系列的典型矿床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沉积建造特征及其中膨润土、沸石和珍珠岩成矿系列和形成规律的研究,认为上述非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受中生代北东、北北东向断陷带和断陷盆地的控制。区域构造控制了火山活动和沉积作用,从而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使其中堆积了相当厚的多旋回陆相火山-沉积建造,为膨润土、沸石等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类似的物源、相似的转化介质及古气候、古地理等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从而构成了上述非金属矿产共生与伴生的成矿系列,并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三个成矿区和五个成矿带之中。  相似文献   

11.
加勒比板块边缘中新生代构造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勒比板块边缘带包括西缘中美洲古陆块及火山岛弧、北缘大安的列斯岛弧带、东缘小安的列斯岛弧带和南缘南美板块北部4个部分,其沉积充填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加勒比板块边缘接受沉积时间由西向东逐渐变晚,其中中美洲古陆块以碳酸盐岩及火山碎屑岩充填为主,大安的列斯岛弧带及南美板块北部地区以碳酸盐岩—碎屑岩混合沉积充填为特征,中美洲火山岛弧带与东缘小安的列斯岛弧带以火山碎屑岩充填为主,造成这种沉积充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构造演化控制下的加勒比地区的古地理特征不同。加勒比板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古地理演化共经历4个阶段:(1)侏罗纪裂谷期,泛大陆的裂解使得南、北美板块边缘发育裂谷相;(2)白垩纪被动陆缘期,古加勒比海槽的进一步打开使得南、北美板块边缘发育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相;(3)晚白垩世—始新世碰撞造山期,加勒比板块与南、北美板块的碰撞拼合作用使得加勒比板块南、北缘均从海相转变为碰撞造山陆相;(4)始新世以来的分异期,随着古加勒比海槽的消亡和北缘碰撞拼合的结束,加勒比板块东缘及西缘的火山岛弧带进一步发育,而北缘及南缘继续发育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存在两种类型的VHMS型银矿床.其一为裂谷VHMS型银矿床,产于大陆裂谷构造环境中,受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火山活动控制.银、铜为主要成矿元素;其二为岛弧VHMS型银矿床,产于岛弧带之上,其成矿作用与岛弧钙碱性系列火山活动关系密切.两种银矿床分别就位于粗安岩和流纹岩之中,它们的主成矿作用均发生于整个火山活动的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3.
古元古代-中国重要的成矿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古元古代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成矿期,矿种多、成矿规模大、矿床类型复杂。与太古宙相比,古元古代构造体制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太古宙全活动体制转换为活动带和稳定地块并存的构造格局,因而其成矿特征与太古宙有明显差别。太古宙成矿主要与绿岩带有关,相应形成铁、金、铜锌等矿床。在古元古代,与成矿有关的构造环境主要是与拉伸、裂陷和伸展活动有关的裂谷环境,其次为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及弧后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有少部分与伸展构造有关,产在深大断裂带中的矿床。因而古元古代成矿是以裂谷、裂陷为主的成矿体系。在古元古代形成华北陆块北缘东段辽吉与古元古代裂谷作用有关的硼、铁、菱镁矿、滑石、铅锌、铜镍、岫玉等矿床成矿系列、华北陆块南缘中条山-王屋山与古元古代裂谷作用有关的铜矿床成矿系列、佳木斯微陆块与古元古代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石墨、金矿床成矿系列等11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相应大规模成矿的有铁、铜、金、铅锌、金红石、钛铁矿等金属矿床及石墨、菱镁矿、硼、滑石等非金属矿床。就是同一种矿产,与太古宙相比,矿床类型也有明显差别,如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铁矿,在太古宙为阿尔戈马型,而古元古代则以苏必利尔湖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北山成矿构造背景概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北山地区可划分为星星峡-明水-旱山微板块和敦煌微板块,二者以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为界.古陆裂解初期的寒武纪浅海具有形成磷钒铀锰沉积矿产的有利背景;奥陶纪洋盆和弧后盆地具备形成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有关铜锌矿的有利背景,被动陆缘裂谷具备形成海相沉积岩系有关铅锌银矿的有利背景;志留-泥盆纪岛弧火山建造具备形成斑岩铜矿的有利背景;石炭-二叠纪陆内裂谷具备形成火山沉积铁矿、斑岩铜矿、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铜镍矿的有利背景;各单元古陆壳活化重熔型花岗岩具形成钨锡稀有金属矿的有利背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环太平洋带某些非金属矿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陶维屏 《矿床地质》1985,4(3):61-70
一、地质背景中国东部环太平洋带某些非金属矿的分布规律是由中国大陆板块的地质发展历史所决定的。中国大陆板块是现代欧亚大陆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地质历史中它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可视为一个独立组成部分。以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唐古拉山—横断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大多数矿床构成五个成矿带.这些矿带中的矿床、矿种类型可用各种地质力学条件的反复出现及其相互影响来解释.从晚三迭世以来,东南亚地区被认为是和亚洲板块相连的一个不可分的大陆块,其三面与倾伏于这个地块之下的贝尼奥夫带毗邻.含有大量矿床及陆缘钙碱性岩浆岩带的岛弧产于贝尼奥夫带之上.斑岩铜、夕卡岩铜、铁和铅、火山岩型和热液型铅、锌、银、金、锡、钨和钼矿床与这些岩浆岩带有关.裂谷是地块中部占优势的走向断层作用造成的.一些锡矿床与同时形成的次碱性的非造山期花岗岩伴生.在古生代和三迭纪,东南亚地区至少属于三个不同的大陆块.这些地块为活动的大洋型盆地所分开.在贝尼奥夫带之上的地块边缘形成了铁、铜、铅、锑和锡矿床.以后这些矿床由于地块碰撞而占据大陆的最内部.一些岩浆铜镍硫化物及钛磁铁矿矿床与晚古生代大陆裂谷构造有关.这些古陆块的位置及成矿带形成的顺序可通过横向相分析及古地磁资料的研究来复原.东南亚显生宙的演变表明,这个地区的成矿性首先取决于地壳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本区地壳演化分:太古—早元古代构造基底形成、中晚元古代大陆边缘、早古生代裂谷形成与晚古生代海槽演化四个阶段。重晶石矿床成矿作用有火山喷流作用、大陆边缘沉积作用与裂谷带多种成矿作用的叠加,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重晶石矿床重要特征。本区寻找重晶石矿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8.
陕西秦巴火山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秦巴区元古宙和早古生代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发育。经研究,其火山岩形成机制,多与裂谷构造有关。这些火山岩中与之相关的矿产有钼、铼、钨、金、铅、银、锌、铜、铁、金红石及有关的非金属矿等。本文从该区火山岩的特征出发,分析其所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并探讨火山岩与矿产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进一步找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梅仙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及成矿地质环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周兵  顾连兴 《矿床地质》1999,18(2):99-109
梅仙铅锌矿床产于双峰式火山岩系内,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中,闽中裂谷带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控制着梅仙矿床的成矿过程。梅仙铅锌矿床特征的研究揭示其是裂谷火山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并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20.
华北古陆自晚太古晚期开始与西伯利亚古陆发生分离,早元古宙形成了古蒙古洋板块,在古华北板块北缘出现了古老的弧沟系,其中海沟俯冲带构成了优地斜,在古俯冲带上盘古大陆壳出现了火山岛弧带,此时华北地台北缘有着与现代太平洋型大陆边缘特点相似的构造格局。本文仅对华北地台北缘东段优地斜、火山岛弧带的地质特征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