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从构成城市建筑物的发展历史看,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地下空间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全球陆地地表被各类工程建筑物等占去1/6,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加剧,土地的承载力加重,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必然趋势。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综合化、分层化与深层化、城市交通地下化等,提出了把地下空间开发作为国策、纳入城乡规划的法制轨道及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技术-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开挖技术和设计施工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土地紧张、能源浪费、交通拥堵、安全防灾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杭州市近期出台了《杭州市区地下空间建设用地管理和土地登记暂行规定》,对市区国有土地范围内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出让方式、规划参数确定和登记发证等均作出详细规定,为今后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有人说,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则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根据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相应的城市人口将达到6.5亿人。承载这样的发艮速度,容纳如此庞大的人口,走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之路,实现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是符合实际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精细化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具有良好的直观性、立体性,以及更多的细节展示效果,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基础数据。本文通过开展实例研究,探索了精细化三维地质建模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人民防空与地下空间分会主办的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协会人民防空与地下空间分会会长徐培义等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5.
赵晋友 《地质与勘探》2013,49(5):964-96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大城市土地资源变得紧缺。各要素的高度集聚出现各种矛盾,城市空间容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日趋明显,这也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带来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本文从目前政策法规、开发现状及用途等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地下空间开发模式,提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健康发展的解决之道,以此展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易荣 《地质与勘探》2024,60(2):339-34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存在盲目性,未能与城市规划要求充分对接,亟须构建面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评价体系。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间的关系,提出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城市类型,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探测技术,评价地质、环境、资源和技术经济等方面,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开发适宜性等级。研究认为,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运用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可以实现地下空间的有序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资源被广泛的用于城市交通、商业、仓储、防空等各个领域,为了合理利用和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需要对城市地下空间已利用资源量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本文以城市区域性地下空间资源量估算为例,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建筑物高度,并根据高度数据推算建筑物对其地表以下影响深度,作为已利用(一般不再利用)资源量,按照不同深度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进行叠加分析,估算地下空间资源量,为总体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在区域性总体规划数据精度要求下,该方式是一种节省人力、物力,缩短工作周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是随着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一种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新型地质作用,这种作用的持续发展,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即质变为城市地质灾害。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上海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上海地铁M4号线建设重大事故发生后,对地下工程潜在的环境地质作用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快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工程环境地质灾害,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方法,剖析了上海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引起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潜在性、隐蔽性、社会性的特点.归纳出城市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2004年以后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基本对策与管理措施.为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远景规划和奋斗目标提供基本思路。这对深化地下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认识,推动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及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法律条文的对比分析,结合各地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经验,利用分层管理、系统管理理论,使用对比分析、实地调研的方法,在对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利定性及权利协调合理性探讨基础上,提出海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范管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各类“城市病”是多数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各个城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从21世纪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几年来地下空间利用增长迅猛,成就斐然。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各功能开发现状,并分等级叙述了我国几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最后文章提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趋势是向地质调查先行,网络化与分层化规划,协同化利用,内部环境生态化和人性化,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不同城市将根据其社会经济需求和地质环境特点差异化重点开发,科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让城市更美好。  相似文献   

11.
今后20年或更长时间内,我国将迎来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期,城市空间立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土部门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方面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21世纪人类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成为水工环地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是水资源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城市水资源问题有:城市后备水源地的研究,以及应急水资源地和地下水库的研究。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1)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般性资源、地质环境问题;(2)城市地质作用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3)城市人口密集区及工业区的土壤和水体有机污染问题。解决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是对地下空间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的研究,通过这些基础条件研究分析城市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问题。可视化研究技术通过对城市地质体在地下空间的相对位置、形态、物化特征等三维构模处理,使这些城市赖以存在的地质基础条件可为非专业的决策层所理解,并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体现这些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地下空间资源的价值。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应用先例。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在城市化环境地质研究中,开拓一个崭新的环境地质研究时代,成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合理途径,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技术经济等指标因素的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宁波东部新城浅层(-15~0m)和中层(-30~-15m)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程度。评价结果显示,东部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等级分为Ⅱ级较适宜和Ⅲ级较不适宜,并根据不同的适宜等级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为宁波东部新城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缓解“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调研国际上一些主要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剖析了当前国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指导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目前,国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形成了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扩大城市生存空间、建立集约型城市、构建舒适宜居城市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并以建设绿色、智慧的立体化城市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在充分吸收和学习国际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结合自身城市特点,高质量开发城市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5.
《岩土力学》2017,(7):2095-2095
大会主旨报告 城市地下空间产权及方针政策解读;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机遇与挑战;地下空间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智慧地下空间建设探索;地下物流发展机遇与重点;BIM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综合应用;地下空间人防工程信息化;地下空间绿色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地下工程新技术、新工法、新机械与新材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地铁车站与地下综合体一体化建设;地下空间商业地产开发与地下停车库技术;城市地下空间智慧防灾;地下空间既有结构的改扩建与生态修复;国内外地下空间重大工程项目案例分享。  相似文献   

16.
李方震  李超 《城市地质》2021,16(3):309-313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人口密集、交通堵塞、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城市空间需求增长与地面空间有限的矛盾日益突现,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交通网的建设已通过建设地铁线网、地下停车场和地下交通换乘枢纽形成地下交通系统,缓解了地面空间、环境资源对交通网的限制.以地下输送的高效率支持地下、地上各功能设施运转的高效率,局部地下空间利用已经超过50 m.为了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安全稳定,提供所需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特别是50~100 m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王四营地区土体旁压试验,获取了0~100 m深度内黏性土及粉土力学性质,并在相同深度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旁压模量和压缩模量随深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并用数理统计方法总结出二者的定量关系,为王四营地区100 m深度地下空间的利用提供可靠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唐鑫  龚绪龙  许书刚  张其琪  郭慧  邓峰丽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13-67120013
地下空间资源是地表基质层中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作为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城市地质调查也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依据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现状和地质结构 “软硬”两个方面条件对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分类,划分为宁镇丘陵岗地型、苏锡常平原型和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型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地质背景和城市需求不尽相同,需根据实际情况定制不同的地下空间调查、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作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延伸,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精度和深度、多参数多尺度一体化建模、地下空间资源评价、多种地下资源协同利用、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用于指导未来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的工程实践,为地质调查成果支撑城市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晨  闫家倩  梁锋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34-67z1036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由地表向地下空间拓宽,城市地质环境受到的影响和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诸如城市活断层、地裂隙、地下空洞等,都是市政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城市规划中,由于人口密集和安全问题,主动源实验并不能很好的在城区研究浅部地壳结构。因此寻求绿色且无破坏性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焦玉国 《山东地质》2014,(12):59-62
通过对泰安市城区地质环境条件的深入分析,系统阐述了泰安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受到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水质及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城区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并有可能提高城区岩溶塌陷发生的机率,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同时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经常会出现路面开挖现象,再加上暴雨或极端天气的频袭,导致路面塌陷、漏洞以及管道线路的泄露和爆炸等问题出现。基于此情况,国务院2015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解决上述问题。地下综合管廊也将会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地下综合管廊概论地下综合管廊,也称城市共同沟,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共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