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中部崛起的背景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扎实的现实基础,中部崛起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又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应当明确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实施差异化的省域发展战略,推进中部地区各省互动崛起;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经济带的带动作用,走多中心发展之路;实施经济集群化发展战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东融西进,拓展中部地区的国际国内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原崛起推行循环经济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南在中部区域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中部崛起的重点地区。文章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客观分析了影响中原崛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推行循环经济是促进中原崛起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要实现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部崛起面临着与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都不相同的发展环境、主要矛盾和战略任务,绝不是把在东部、西部和东北已实施过或正在实施的区域政策简单向中部地区加以延伸和推广就可以实现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的.必须本着"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功能定位,站在"弥补市场缺陷"角度,对中国的区域政策及政策工具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才能提高促进中部崛起政策实施效果.对如何从政策制定的源头增强政策设计、政策选择与中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发展阶段的有效结合,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中部地区六省比较看中原崛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各省都在谋求发展。通过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河南的优、劣势及其在中部崛起中的目标定位,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和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方面,讨论了中部地区问题的实质,提出了对中部地区崛起的认识,并从国家整体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中部地区发展政策定位和崛起中政策的集成与创新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中部崛起政策的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雅静 《热带地理》2007,27(3):259-263
“汉三角”位于湖北、湖南、江西3省交界处的精华地带,属于中部发展中地区,具有区位与交通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品种多样、人文气息浓厚等多种优势,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区。同时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在中部地区营造汉三角经济增长极,通过发挥其巨大潜力,不仅将完善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而且对促进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中对汉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提出汉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塌陷"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0年是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拐点。2000年开始,三大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增幅略显“中部塌陷”迹象,人均GDP水平格局亦存在“中部塌陷”的趋向;三大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中部塌陷”格局已经形成。可见,自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中部塌陷”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就中部地区内部而言,各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所表现出的“塌陷”特征及程度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的“塌陷”趋势是明显的。中部地区无论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还是从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产品和服务供给,市场需求等方面看,以及其空间区位所决定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大影响看,都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重要的区域。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8.
论中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地位重要,但发展相对滞后,与资源、区位、基础等优势形成较大反差,面临着塌陷之挑战,症结在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发达。作者认为,要实现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中部地区就必须借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探寻其成功之路径,研究和把握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互动规律,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以城市群为主导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而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扬长避短,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朱翔  何甜  戚伟  张国友  周国华  贺艳华 《地理学报》2022,77(12):3194-3202
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枢纽地位。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显著成效,但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第24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协调发展论坛就此进行专题研讨,普遍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战略导向,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要尊重自然与经济规律,国家战略规划布局应从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向“差异化+系统化”转型。中部地区要以“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为骨架,积极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发挥城市群对中部地区的鼎托作用,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强化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等核心支撑作用;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能源、电力、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水安全管理;补齐农业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形成城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张文忠 《地理研究》2012,31(5):964-96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不平衡发展特征,进入21世纪,区域协调发展逐渐得到重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全国经济格局中位居战略腹地,在支撑全国经济增长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由东至西转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旅游经济趋同与趋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用泰尔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的趋同与趋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001—2007年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趋同趋势;2008—2009年各地市旅游经济略显趋异;区内差异是导致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中原城市群区内差异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四大区域之间也呈现出趋同趋势。据此,提出河南省整体旅游经济均衡快速发展建议:利用当前极化态势形成区域品牌,加快发达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旅游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落后地区发挥创意实现旅游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发展壮大河南县域经济对建设中原经济区、推进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阐述了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其次对河南工业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县域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人均财政收入低、地方政府缺乏对经济和社会的调控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推进县域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河南省长期维持近1亿人口大省的规模是导致该省教育长期落后,社会经济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对我国人口大省的适宜规模进行分析,提出将河南省划分为郑州直辖市与新河南省的参考方案。最后对我国地域大省的适宜规模进行分析,并对划分的原则及南海诸岛4个行政区的设立等问题提出了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城乡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究其原因,人力资本投资城乡差异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河南城乡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差异较大,并有逐渐扩大趋势,这种现状如果得不到根治,将直接影响到河南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根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建立指数曲线趋势模型,分别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3个方面分析河南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在城乡之间的差异以及与全国的差异,并利用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河南18个省辖市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河南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文章从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出发,论述了区域经济中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旅游产业组织的基本原则和重点,提出了河南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概念和组织发展模式,探讨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业发展形势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为农业大省,面临加入WTO、市场经济、买方市场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育新的农业发展优势,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迫在眉睫。针对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七个方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取《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No.1》所提供的创新指数评估方法和评估数据,并通过与先进省份对比,分析了河南省制造业综合创新能力及构成,探讨了河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分企业类型状态,研究了河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与区域综合创新能力的关系,发现河南制造业创新能力虽然位居中部前列,但具有显著的结构二元性,在管理创新、规模经济和合作创新等方面积累了良好的优势,而体现自主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则严重不足,这种不足与全省综合创新能力整体上和结构上的落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产业结构与水资源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探讨产业结构和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关系,构建了产业结构和水资源两个系统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数值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计算,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河南省2005~2016年水资源和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河南省产业结构和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反映了河南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河南省城市发展由产业结构水平滞后型转化为水资源水平滞后型,直至转化为同步发展型等三个类型;(3)河南省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系统的耦合关系是动态演变过程,逐步从初级耦合协调、中级耦合协调发展到高级耦合协调,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大幅度提升,2016年18个城市全部处于中高级耦合协调;(4)河南省各市产业结构与水资源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由初、中级耦合协调分布较集中向豫中、豫西、豫南、豫北高级耦合协调分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与河南生态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昊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6):54-57,70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是关系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工程。文章概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意义,并对中线工程实施后对主要水源区和受水区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的河南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城市体系功能组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发曾  袁中金 《地理学报》1992,47(3):274-283
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城市体系功能组织的区域背景,提出了“一点三圈”式设想,并在明确城市体系等级层次的基础上,论述了首位城市郑州和核心城市圈、中间城市圈、周边城市圈的功能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