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贺兰山北段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克勤  邓胜徽 《现代地质》2003,17(3):259-267,T003,T004
贺兰山北段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化石经鉴定,计有39属104种。讨论了植物群的性质,划分了5个组合,即(1)晚石炭世早期Bothrodendroncirculare—Mesocalamitescistiformis组合;(2)晚石炭世中期Lepidodendronsubrhombicum—Conchophyllumrichthofenii组合;(3)晚石炭世晚期Lepidodendronszeianum—Neuropterisovata组合;(4)早二叠世早期Lepido dendronposthumii—Callipteridiumkoraiense组合和(5)早二叠世晚期Caulopteriswudaensis—Paratingiadatongensis组合。这5个组合的代表岩组分别为红土洼组、羊虎沟组、太原组下部、太原组中上部和山西组。其地质时代大致相当于纳缪尔B—C期、维斯发期、斯蒂芬期、阿赛尔期、萨克马尔期和阿丁斯克期。植物群含有大量的华夏型分子,为典型的华夏植物群。此外还讨论了植物群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华北石炭二叠纪的海侵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武法东  陈钟惠 《现代地质》1995,9(3):284-292
以新的地层对比意见为基础,通过对华北石炭二叠纪海相层(石灰岩和海相泥岩)分布的详细研究,应用高分辨编目技术,完成了石炭二叠纪各期海侵范围及海侵方向图件的编制,并着重指出:①在晚石炭世早期(晋祠期)以前,郯庐断裂以西的海侵方向主体为由东向西,海侵作用中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规律;②自晚石炭世晚期(太原期)开始,华北盆地构造发生大的变动,古斜坡由北倾变为南倾。海侵作用发生在盆地南东和北酉两个方向上。这种构造变动及海侵方向的变化与盆地周缘板块构造活动有关;③自中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晚期,华北海与祁连海可能一直保持程度不同的连通,而与扬子海则是在晚石炭世晚期才直接连通的。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若干地层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范炳恒 《地层学杂志》1998,22(2):143-148
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丰富翔实的地质资料为基础,对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的若干地层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1)修订并论证了华北地台上古生界最底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田师傅组,指出这个组的区域分布和穿时性特征,同时对其实用性也进行了论证;2)讨论了华北地台石炭系-二叠系界线,主张以类Pseudoschwagerina带底作为二叠系的开始,有利于大区域内的相关地层划分对比;3)讨论并厘定了华北地台本溪组、太原组和上石盒子组等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4)华北地台东北部确切存在早石炭世沉积,传统的有关该区的地质历史结论应予修正。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群及生物地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华北地台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的全面系统研究,认为全区腕足动物群的发展演化具有一致性和阶段性,可清楚地分为5个阶段,即田师傅期(C13-C21)、本溪期(C22)、太原期早期(C23)、太原期晚期(P11)和山西期(P1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国内外同期腕足动物群的对比和腕足动物生物古地理分析,确立了华北地台东北部田师傅期腕足动物的生物地理归属,命名为天山-辽吉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分区,同时阐明了研究区内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区划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海鹏 《地质与资源》2015,24(4):287-294
通过对辽宁省3个地层小区(太子河、大连、辽西)的太原组岩性、生物面貌、上下接触关系的调查,认为辽宁省境内的岩石地层太原组的地质年代在各地是不同的.在太子河地区(包括东部浑江流域的桓仁地区)太原组的年代是晚石炭世,不穿时到其他时代;而大连地区和辽西地区的太原组的年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具明显穿时性的岩石地层.  相似文献   

6.
韩江  聂立军 《吉林地质》2003,22(3):19-23
在延边开山屯地区大蒜沟组地层中,发现的植物化石大部分在吉南—辽东地区太原组中所常见,具有明显的晚石炭世华夏植物群的色彩;动物化石也大多属石炭—二叠纪常见分子。将具有这种生物组合的大蒜沟组置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沙蠋粪化石保存在豫西荥巩煤田西部晚石炭世太原组(C_3)上部泥晶灰岩中。化石完整、形态逼真、十分罕见。该灰岩动植物化石((竹蜓)、腕足类、有孔虫等碎片)丰富,推测其古环境可能是潮坪上低洼积水的潮池(与现代生活在潮坪环境中的沙蠋一致),因此地层中的沙蠋粪化石的出现,可作为鉴定潮坪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太原东山本溪组、太原组发育特征、腕足动物和宝类地层分布的研究,论述了石炭、二叠系间界线位置,认为腕足动物的大繁盛和?类Chalaroschwagerina的出现与Pseudoschwagerina的出现近于同时,对没有发现Pseudoschwagerina的地区,以腕足动物的大繁盛和Chalaroschwagerina的出现作为二叠纪开始的辅助生物标志是可靠的。太原东山石炭工曾乐界线划于洞道沟灰岩之底,太原组时代属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石炭纪—二叠纪煤的有机组分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斌  韩德馨 《地质学报》1999,73(4):370-375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石炭纪-二叠纪煤中主要有机组分进行显微傅里叶红外分析,揭示了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及基质镜质体等有机组分化学组成,结构的特点和对油气形成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角质体,树脂体和孢子体都具有富氢指数高,富氧指数低的特点,但树脂体对油气生成的贡献更大而且时间较早,孢子体较差而且时间较晚,就基质镜质体而言,晚石炭世太原组(C2t)煤比早二叠世山西组(P1s)煤富氢指数高,富脂链参数也大,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禹州与山西太原石炭--二叠纪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禹州的本溪组、太原组与山西太原的岩性相似,唯厚度较小;禹州的石盒子组与太原的岩性和厚度差异大,而且太原的煤层厚、层位低,禹州的煤层薄、层位高。由本溪组至山西组呈向南穿时,石盒子组为向北穿时,显示海水先向南侵后又向北回泛的变化趋势。沉积环境由下而上由陆表海经三角洲向大陆体系演化,并向南迁移,反映了该区总体上北部是陆地,南部是海洋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河南禹州与山西太原石炭—二叠纪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裴放 《中国区域地质》1999,18(2):132-139,147
河南禹州的本溪组,太原组与山西太原的岩性相似,唯原度较小;禹州的石盒子组与太原的岩性和厚度差异大,而且太原的煤层厚,层位低,禹州的煤层薄,层位高,由本溪组至山西组呈向南穿时,石盒子组为向北穿时,显示海水先向南侵后又向北回泛的变化趋势。沉积环境由下而上的陆表海经三角洲向大陆体系演化,并向南迁移,反映了该区总体上北部是陆地,南部是海洋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太原西山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竹蜓)类分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正> 太原西山是华北晚石炭世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之一——太原组的层型剖面建立地区。李四光教授(1927—1931)曾于《中国北部之(竹蜓)科》等专著中,记述产于区内太原组中的若干(竹蜓)类,为华北区石炭纪的(竹蜓)类研究及地层的划分对比,奠定了重要基础。盛金章、李星学(1965)亦曾记载过太原西山太原组的部份(竹蜓)类名单。但区内太原组的(竹蜓)类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山西区调队在太原西山的玉门沟—北岔沟—前火山一带,重新测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与回顾华北石炭二迭纪地层问题是我国研究早、工作多、但又程度低的一个地质问题。近二十余年来,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太原层型剖面,促进了那里工作的进展。但自中石炭世开始发展起来的华北巨型沉积盆地,由于地域辽阔,各处地形高低不一,沉积次序先后有别,有些问题囿于一点很难获得满意的答案。本文试图结合古地势差异、海水进退等方面资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邢台沙巴沟太原组实测剖面有孔虫动物群进行研究,在太原组灰岩地层中鉴定出有孔虫11科15属23种,建立了Nodosaria-Multidiscus-Glomospira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晚古生代的有孔虫动物群进行对比后,确定有孔虫动物群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78-380
通过对邢台沙巴沟太原组实测剖面有孔虫动物群进行研究,在太原组灰岩地层中鉴定出有孔虫11科15属23种,建立了Nodosaria-Multidiscus-Glomospira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晚古生代的有孔虫动物群进行对比后,确定有孔虫动物群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石炭-二叠纪地层在新疆北山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总体为浅变质强变形的一套岩石,经重新厘定从老到新岩石地层单位有:早石炭世红柳园组,晚石炭世石板山组、胜利泉组和干泉组;早二叠世红柳河组,中二叠世骆驼沟组。其沉积环境经历了滨浅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海陆交互相,为两个较为完整的沉积旋回,沉积物颜色为紫红色夹灰绿色,陆源碎屑为成熟度较低的石英和长石,显示了氧化条件、近源、快速堆积特征,反映为陆内裂谷盆地性质。  相似文献   

17.
豫西禹县煤田位于华北地台南部、秦岭构造带的北侧,是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南带中的重要煤田之一。南带是从豫西至皖北呈东西向延展的条带,晚古生代煤系的聚煤条件和特征兼有华北和华南的特点,表现为连续沉积的含煤地层时代延续长,煤系厚度大,含煤层位多,海相和半咸水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都很丰富。含煤地层包括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与华北面貌一致,而早二叠世晚期到晚二叠世早期的上、下石盒子组也含可采煤层则与华南情况相当,成煤植物亦属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的华夏植物群。因此豫西——皖北一带的晚古生代含煤沉积素有“北型南相”煤系之称,早在1964年北京地质学院煤田地质专业师生在煤炭部125、126队的支持下,实测过大风口剖面并进行生物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18.
河南主要含煤地层是晚古生代晚石炭世太原组至晚二叠世上石盒子组,含九个煤组,为典型的北型南相含煤建造。现根据以往积累的资料,对其变质特征及变质因素加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太原东山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太原东山本溪组、太原组发育特征、腕足动物和Ting类地层分布的研究,论述了石炭、二叠系间界线位置,认为腕足动物的大繁盛和Ting类Chalaroschwagerina的出现与Pseudoschwa-gerina的出现近于同时,对没有发现Pseudoschwagerina的地区,以腕足动物的大繁盛和Chalaroschwagerina的出现作为二叠纪开始的辅助生物标志是可靠的。太原东山石炭二叠系界线划于涧道沟灰岩之底,太原组时3代属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20.
宁夏中卫晚石炭世沉积相分析与古环境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中卫地处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出露有连续而发育完好的晚石炭世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根据岩性、颜色、粒度分析、沉积相标志、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结合古生物化石资料,对中卫下河沿地区晚石炭世红土洼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确立并划分出泻湖、潮坪、支间湾河口坝、滨海沼泽及三角洲平原等沉积相。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古地理背景对宁夏中卫的晚石炭世的古沉积环境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