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海洋资料浮标测量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经济和方便,是多年来浮标工程研究的课题。文中介绍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数据传输方式的变革,国内卫星(中卫-1号)的性能及覆盖海域,"全线通"双向数据卫星通信系统原理特点以及"采用SCADA通信系统通过国内卫星传输资料浮标数据研究"成果在我国东海、南海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简要阐述了西北太平洋台风海域实时海洋监测及其对台风预测预报的重要意义,以及利用卫星跟踪的自动剖面浮标实时监测海洋环境要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010–2016 年期间,中国 Argo 在该海域布放了 36 个铱卫星剖面浮标,利用其双向通讯功能,实现在台风天气条件下对上层海洋进行加密观测,从而获取到台风源地及其经过前后上层海洋的现场环境要素资料;开发研制了台风海域实时海洋环境智能服务平台, 实现了对台风路径附近 Argo 剖面浮标位置的实时监控、漂移轨迹的可视化追踪、观测参数的快速调整以及观测资料的高效检索和统计分析等智能管理目标。最后,展望西北太平洋台风海域 Argo 实时海洋监测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设想在西北太平洋台风海域建设并维持一个由 30~45 个浮标组成的 Argo 实时海洋监测网,从而为台风预测预报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海洋浮标是一种现代新的海洋观测工具。它的多种功能和长期连续探测能力,在海上现场监测手段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外海洋浮标技术的研制始于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在海洋调查中开始试用海洋浮标。七十年代中期,浮标技术趋于成熟,进入实用阶段。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卫星通讯和微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海洋浮标技术获得了新的进展。一方面提高了锚泊浮标的测量能力,收集较多的海洋环境参数;另一方面研制了一批新型的专用浮标和漂流浮标,进行范围广泛的大洋调查及专题研究,为军事部门、气象部门、航海运输、鱼业捕捞、  相似文献   

4.
1999年下半年 ,我国在南沙预定海域成功地布放了两只海洋气象浮标。该两只浮标是我国自行设计的首批船型海洋气象浮标 ,浮标具有对海洋气象、水文数据的自动遥测和传输功能。该浮标的成功布放 ,标志着我国海洋浮标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 ,对获取海洋资料 ,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海洋开发事业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南沙海域布放海洋气象浮标@毛祖松  相似文献   

5.
FZF2-3型海洋资料浮标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用于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网海洋环境监测的FZF2-3型海洋资料浮标系统的设计方案。论述了该系统总体技术性能特征,在海洋监测领域首次研究应用INMARSAT-C卫星传输海洋监测数据情况及该系统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Argos表面漂流浮标在黑潮区的若干观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几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面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浮标流经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浮标漂移路径上水温的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南海的趋势,夏季南海表层水经吕宋海峡流出,汇入黑潮主干;夏末冬初,黑潮主干经过东海时明显呈弯曲流动;2003年春季,日本以南海域黑潮弯曲不明显;台湾东北部海域存在一个强反气旋涡;表层海水的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明显,在浮标漂移路径呈反气旋或气旋式转动的区域,对应出现了表层水温的高、低温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可以同时接收包括北斗、GPS和GLONASS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模块和铱星远程通讯模块,介绍了长航时、适用于全球水域和极地冰区的表面漂流浮标设计和组成,并对其测流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中国第10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极楚科奇海和白令海的试验性应用表明,相比目前常用的Argos表面漂流浮标,该浮标具有数据传输频率和有效性高、定位精度和流速反演高、功耗低和寿命周期长、适用于高海况和海冰密集度高的恶劣海域,并可进行后期功能拓展等特点。这一浮标技术的研究对于支撑我国极地观测网和全球海洋视测网建设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海洋局主持召开的《海洋资料浮标网管理规定》审定会于1991年4月6日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召开。参加审定会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研究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从事浮标网管理第一线国家海洋局各分局等单位的24名代表。会议期间,代表们对此规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编制的《海洋资料浮标网管理规定》明确了由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基层单位组成的三级海洋资料浮标网管理体系。规定还阐明了各级管理单位的职责。该规定的实施,为加强海洋资料浮标网的管理,强化各个管理单位的职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网的建设,提高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船型海洋资料浮标浮标体和锚泊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浮标可适用于远海、深海海域布放 ,定点实时获取布放海域的水文、气象等有关要素的现场参数  相似文献   

10.
1999年9月中旬,XHZO1型军用海洋浮标气象遥测系统(简称海洋气象浮标)301号标、302号标,在海司航保部的组织、协调下,由海军南海舰队海测船大队成功地分别布放于南沙赤瓜礁和渚碧礁附近海域(见封底)。该系统主要由浮标、信息中心(岸站)、数据终端(用户)组成,可实时获取该海域的气象、水文探测资料。 海洋气象浮标的布放成功,标志着我军已具备远海布放大型浮标的能力,也是海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网的运行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单介绍海洋资料浮标发展,国际现状的基础上,较详细地阐述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的发展史,浮标网的构成,各型浮标的性质,浮标网在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以及海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等。笔者希望借时机会使读者对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网现状有所了解从而有助于海上浮标保护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基于不同海洋功能区环境监测的需要,充分考虑各海域环境要素,构建了由13个浮标组成的较为合理的海洋浮标监测网。文章重点介绍分布在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和珠江口海域的13个浮标站位的具体设计情况,主要包括所在(邻近)海洋功能区、基础(选配)观测参数、数据应用方向以及监测参数和监测频率等。此外,提出海洋浮标监测系统可为海洋功能区环境评价和重要赛事提供环境数据支撑、实现重点功能区的长期在线监测以及对海洋环境灾害信息进行全过程记录,数据应用前景广阔,亟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我国迅速建设海洋环境资料浮标网,国家海洋局于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北京召开了浮标网建设和管理总体方案论证会。国家海洋局严宏谟付局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强调建立我国浮标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国家海洋局作为国家管理海洋的职能部门义不容辞地应当把浮标网搞上去,使其尽快为海洋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4.
国际 Argo 计划由“核心 Argo”向“全球 Argo”的拓展和国产北斗剖面浮标的成功研制,为西北太平洋重要边缘海———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的建立提供了契机。 介绍了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的总体设计,以及利用相关调查航次在南海布放了首批北斗剖面浮标,初步建立了由我国主导建设的“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 此外,利用调查航次获得的船载 CTD 和实验室盐度计分析结果以及周边海域历史资料验证了国产北斗剖面浮标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组织领导、由分局与海洋技术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浮标布放管理、技术保障小组,于今年三月二十九日和四月一日,使用向阳红五号船成功地把“中国浮标1”和“中国浮标2”布放在我国南海珠江口大万山东南偏东约92海里(114°09′17″E,20°29″49″N)和海南岛榆林港南部约45海里(109°31′49″E,17°29′46″N)靠近石油开发区的海域。目前,这两个浮标工作正常,定时通过卫星向南海分局发送布放点的风速、风向、湿度、气压、气温、水温、海流、波浪等海洋气象水文实测资料。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正式投入运行的第一代实用海洋资料浮标。  相似文献   

16.
袁新  王景田 《黄渤海海洋》2002,20(2):118-124
介绍了我国船型海洋资料浮标体和锚泊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浮标可适用于远海、深海海域布放,定点实时获取布放海域的水文、气象等有关要素的现场参数。  相似文献   

17.
Argo全球海洋剖面浮标观测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前言Argo,一个大范围的全球温盐剖面浮标观测网 ,已被计划作为海洋观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已于 2 0 0 0年开始投放浮标 ,目前尚在建设之中。实际上 ,Argo计划是基于现存的海洋上层热量观测系统 ,并对其在时间、空间、观测深度和准确性上进行了扩展 ,同时还增加了对盐度和速度的观测。命名 Argo,主要是为了强调全球浮标网与 Jason卫星高度计任务的密切关系 ,这是第一次人们可以几乎实时地系统测量和收集上层海洋的物理状态信息。1 Argo的诞生和设计全球剖面浮标观测网是在如下三方面技术的最新发展促使下诞生的 ,从而使得海洋和气…  相似文献   

18.
面向未来海洋综合观测网络的建设需求,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安全警戒浮标方案,介绍了其结构组成、关键系统及设计特点,并针对浮标的工作模式框架进行了分析.该警戒浮标立足于国家海域管理和海洋防务能力的建设,为未来海洋立体化监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本海上保安厅为了弄清黑潮和太平洋的海流变动规律,利用漂流浮标搭载的卫星“阿尔戈”系统,调查海流动态。利用漂流浮标可实时追逐海流的流路。还能发挥测量船难以测量的海域和季节性的海流。1979年开始观测以来,逐渐一点一点弄清了以前未知的海流状况。对这弄清地球环境所涉及到的海洋结构,预测发生海难事故时漂流方向非常有益。球状浮标的直径约34厘米,在海平面以下有一个长约7米  相似文献   

20.
1 国际 Argo计划国际 Argo计划提出施放 3 0 0 0个剖面浮标组成一个海洋观测网 ,以便实时观测全球海洋上层的温、盐度结构。每个浮标之间距离约为 3 0 0 km。浮标将被设置在 2 0 0 0 m水深附近漂移 ,且每隔 1 0天上浮一次 ,把测量的温、盐度剖面资料和位置信息通过卫星传送到设在陆上的接收站。然后 ,浮标再次下沉到预定的深度进行新一轮循环。浮标的使用寿命为 4年。这些浮标的工作原理与大气无线电探测器相似。2 实施 Argo计划的意义利用 Argo浮标进行全球次表层观测 ,并结合覆盖全球海洋表面的卫星观测 ,将会提高业务预报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