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石群  李衍雄 《广东气象》1996,(1):24-25,37
反季节蔬菜生产是指利用地区热量条件的特殊性,发展非正常季节的蔬菜生产,使蔬菜市场供应超前或滞后,改善淡季蔬菜供应。近年来石灰岩地区利用高海拔地区夏季气候较凉爽的特点,发展种植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如阳山县1990年利用高海拔地区种植反季节蔬菜15个品种,面积733.3公顷,总产8000多吨,总产值800多万元。1993年连州市种植反季节蔬菜1166.2公顷,总产值3115万元,仅种菜一项,年收入超万元的农户全县有315户,曲江、乳源、乐昌、连南和英德等县市都有种菜致富的农户。因此,石灰岩地区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蔬菜生产非常重视,决定将名特优蔬菜生产建成农业支柱产业。这对江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江西具有发展名特优蔬菜的气候、土地、劳力及区位优势,只要领导重视,能人带头,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真抓实干,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现就如何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名特优蔬菜生产提出以下建议。1利用山区气候发展反季节蔬菜我省多山,在海拔300-1000米范围内,尤其是500—800米的山区,夏季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没有炎热酷暑,特别适宜多种蔬菜的生长,既有利于喜温的瓜果类蔬菜,如辣椒、曹茄、茄子、黄瓜等延长生…  相似文献   

3.
在露地的蔬菜生产中,气候是引起蔬菜上市量波动的主要因子。本文以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为基础,首次提出按气候变动调整蔬菜生产计划,建立了以市场供需差额最小、国家对蔬菜经营的财政亏损最小、土地占用面积较少为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模型考虑了气候作为随机因素对各品种蔬菜上市状况的定量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决策方案的预见性和可靠性。模型对上海蔬菜生产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规划可使春、秋、冬三个季节的市场供需差额分别缩小25%、23%、10%,缩小计划品种的占地面积分别为3.04、1.92、0.77万亩,减少国家亏损324万元。  相似文献   

4.
从温度角度出发,对温室蔬菜生产进行了气象生态效应的研究,并将春季温室蔬菜生产同冬季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在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气候条件下发展冬季温室蔬菜较春季温室蔬菜更具有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5.
田七也称三七,是一种名贵的稀有药材,根、茎、叶各具有独特的功效,我国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均有种植。茂名市在60年代中期至7C年代开始试种,助年代至90年代大面积生产,本市北部及东北部山区,约占种植面积95%。1986年至1991年,本市的田七生产已由92公顷扩展到258.6公顷,增加了1.8倍多。生产实践证明,发展田七生产,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本市种植田七历年平均每公顷产值达230355元。信宜县大成镇北梭管理区农民苏灿章,1985年至1991年,收获田七0.95公顷,折合人民币24.2万元,年平均收入3.46万元。因此,种植田七,是山…  相似文献   

6.
前言在我国农村耕地逐年递减的情况下,合理地深度挖掘国土资源潜力。积极开发农村庭院经济,是一项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据悉,目前全国农村村宅占地大约700万公顷,户均庭院隙地至少有0.015公顷。全国总计有庭院地300万公顷以上,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庭院面积就有15o万公顷左右。这是一项不可小看的国土资源。开发庭院,将是缓解耕地矛盾的“耕地替代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庭院经济正由点到面扩展,由消费自给型向商品生产型转化,由分散粗放经营向模式常规化、技术规范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并…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三年我县开采的32100亩茶园大幅度增产,产量34万斤,比八二年增长22%,这除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外,与茶叶整个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1983年茶叶生育期气候条件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大别山东段 (安徽侧 )高山反季蔬菜生产的气候优势和气象条件限制的基础上 ,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 ,就蔬菜生产的安全高度、播种适期、栽培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凌海市三台子镇吕屯村是蔬菜大棚生产基地,大棚面积1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一半,其中冷棚番茄面积已发展到600亩,仅此一项实现年产值300万元,占全村经济收入的60%,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大棚蔬菜生产虽  相似文献   

10.
川东丘陵山地蔬菜立体气候生态及蔬菜立体气候区划从四个方面进行:其1,广泛搜集整理前人关于川东丘陵山地气候及蔬菜气候适应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其2,对川东丘陵山地的蔬菜生产和有关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考察和研究。其3,设置一些田间试验(如分期播种和自然分期播种试验)进行蔬菜的农业气象鉴定。其4,在蔬菜立体气候生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川东蔬菜的立体气候区划。在揭示川东丘陵山地蔬菜立体气候生态规律和区划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各个层次蔬菜生产的优势,科学布局城市蔬菜生产基地,以确保城市蔬菜供应。并以万县市为样板,对蔬菜基地进行综合规划。  相似文献   

11.
尹光显 《气象》1987,13(1):44-46
蔬菜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一般农作物更为敏感,在郧阳市突出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造成单产低,年变化大;二是出现明显的淡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因此从气候角度来讨论蔬菜合理布局的最优决策,以便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蔬菜生产的损失最小而收益最大,有着重要的社会、生态、经济意义。本文以市农业区划办、蔬菜研究所提供的1972—1984年蔬菜单产和有关试验资料,分析了秋播蔬菜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应用得失矩阵数学模型,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滑县棉铃虫连年发生 ,广大棉农谈虫色变 ,棉铃虫已成为发展棉花生产的一大障碍。寻求一个综合性状好的抗虫棉新品种 ,已成为滑县发展棉花生产的当务之急。1 996年荷棉一号抗虫棉引入滑县。经 1年小面积试验 ,其抗虫性能稳定 ,比一般品种增产 1 0 %~ 1 5 % ,产量从 55kg/ 666 .7m2 提高到63 .9kg/ 666 .7m2 ,此外 666 .7m2 还可降低用药及人力成本 80元以上。1 999年在全县推广面积 0 .33万公顷 ,增收 44 .2 5万kg ,增加经济收入 354万元 ,再加上节约用药及人力成本 40 0万元 ,两项可增收 754万元。如在全县推广 1 .33万公…  相似文献   

13.
GIS 在上海蔬菜生产资源评价与合理布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INFO,针对上海郊区各乡镇气候、土壤、区位、技术、承灾能力、水污染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上海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可为蔬菜基地规划、菜地迁移和蔬菜生产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气候过渡带温度变化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河流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南北变动对淮河流域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利用1952~2001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计算了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变化和淮河流域降水与旱涝的关系,发现气候分界线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即气候分界线北移夏季降水减少、气候偏旱;气候分界线南移则夏季降水增加、气候偏涝。气候分界线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这一对应关系反映了春季冷空气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对淮河流域夏季和梅雨降水有重要影响,即春季(特别是3月下旬)冷空气南下活动较强年份的夏季降水可能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15.
本从本省气候特点出发,通过分析本省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候差异,简要论述了本省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的气候,技术可行性,以及所特有的气候,地理优势。同时对反季节蔬菜的市场营销情况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影响平凉地区日光温室发展的6 个因子,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全区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进行了气候适应性区划,将全区划分为日光温室最适宜、适宜及次适宜种植区等三种种植区,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找到合理的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81—2014年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大棚蔬菜生产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集宁区1981—2014年近34a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天气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集宁区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因素,来分析大棚蔬菜反季节气候适应性,提出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对策。近34a来,集宁区年、日气温变化明显,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无霜期短,低温、冻害严重,对大棚蔬菜生产影响较大,但光能资源丰富,对大棚蔬菜生长十分有利。只要充分利用自然气候,采取一些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气象部门为大棚蔬菜生产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保障,趋利避害,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8.
雷州半岛春旱原因及缓解途径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雷州半岛总面积12471平方公里,有耕地31.3万公顷,其中水旱田16.91万公顷,旱坡地14.43万公顷。1984~1994年,平均每年干旱面积达18.92万公顷,最多年达36.97万公顷(1991),最少年达6.4万公顷(1992)。干旱中,又以春旱最严重,局部地方春旱年年有。60%以上年份春旱的面积可达6.6万公顷以上,最多达20.3万公顷(1991)。1993年全市干旱面积17.72万公顷,损失稻谷1.5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69亿元。1994年,春旱面积19.4万公顷,55.18万人、23.15万头牲畜缺水,每天出动67.01万人,投入抗旱各种机械5.0181万台,耗资达3500.5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利用高山夏季气候冷凉的资源优势,建立度淡蔬菜基地,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开发我省山地气候资源,满足城市人民秋淡吃菜的需要,1992年在省局科技兴农经费支持下,我们在随州市草店镇白云山上进行了夏秋补淡蔬菜种植试验.主试品种为茄果类蔬菜的番茄、茄子和辣椒.小区试验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1 气候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朝阳地区位于北纬40度左右,气候干旱少雨。全市有60%左右土地为山坡地,适宜发展耐干旱耐瘠薄的山杏和大扁杏(下称两杏)。据本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地状况,为振兴农村经济,市委市政府决定大力发展两杏生产,把两杏列为经济林商品基地的主要林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