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赵博海 《中国地名》2014,(12):54-56
卫恒(?∽291),西晋书法家。字巨山,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官至黄门侍郎,惠帝时为贾后所杀。卫恒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祖卫觊、父卫、侄女卫铄都是著名书法家。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说他:善草、章草、隶、散隶等书体,但见于世的,多是他的草书。唐李嗣真《书后品》称他的书法纵任轻巧,流转妩媚,刚健舒朗。北宋《淳化阁帖》卷二收有他草书。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历史中,有的地方名称虽然相同,但所指的地方并不一样。这种“同名异地”的现象,在阅读古书时要特别留意。东汉以河南洛阳为都城,当时人们称洛阳为“东京”,东汉文学家张衡所作的《东京赋》,就是以洛阳为描述对象的。到了北宋,以河南开封为都城,也称为“东京”。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作者追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盛景况之作。曾经风靡港澳及内地的电视剧《包青天》有《五鼠闹东京》,其中的”东京”也是指北宋的都城开封。可见,东汉和北宋都有“东京”之地名,而所指之处有异…  相似文献   

3.
潘春辉  何玉红 《地理学报》2013,(8):1157-1158
2006年,程龙《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简称《西北战区》)出版,该书旨在探讨宋夏战争中北宋西北战区的粮食补给地理问题。时隔6年,作者再次推出《北宋粮食筹措与边防:以华北战区为例》(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简称《华北战区》)。作者将观察区域从西北转向华北,研究宋辽对峙期间的粮食补给地理。韩茂莉评价说"这是作者在历史军事地理研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富阳,是三国鼎立时期雄踞江南一方孙权的故里。千百年来,孙权的故里究竟是在富阳阳平山呢,还是在江边的洋涨沙或者早已为江水所吞没?当年孙权之父孙坚从井中得到的汉传国玺是否秘藏在富阳?这些历史疑云一直徘徊在“无语东流”的富春江两岸。故里之争莫衷一是最早提到孙权故里的是南北朝哪道元的脉经注》:“浙江又东北径亭山,山上有孙权父家。”亭山,在今富阳大源镇西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则说:“(孙)坚居阳平山,其祖种瓜于此”。据考,亭山与阳平山实为一山。阳平山一带,至今尚存大量孙姓人家和许多关于孙权祖父孙钟…  相似文献   

5.
《墙头马上》,元代杂剧,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作者自朴,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元代四大爱情剧”。  相似文献   

6.
赣州“八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州大地 ,山川锦绣 ,风光旖旎。不少城市、风景名胜区、园林乃至村镇 ,有所谓“八景”、“十景”……因其文化内涵丰富 ,突出了这些景点的特色 ,而为人们所钟爱。很多人以为 ,北宋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是中国八景文化的鼻祖。其实 ,千里赣江第一城赣州才是“八景”文化的发源地 ,大文豪苏东坡就是“八景”的始作俑者。不过 ,潇湘八景四字一句的命名方式形象生动 ,取法自然 ,诗情韵味浓厚 ,为世人普遍喜爱和采用 ,从而推波助澜 ,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八景”文化。据《赣州府志》、《赣县志》记载 ,北宋嘉礻右年间(公元1056—1063年…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泰州印记——地名文化集萃》一书已于8月初出版发行了。这是泰州市民政局自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第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2004年6月我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后,为切实保护研究地名文化遗产、延续地名历史文脉、发展人类文明成果、弘扬地名文化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4月起,经过动员、组织、采集、撰写、编审等一系列工作,历时16个月编纂告竣。泰州滨江近海,自古有“凤凰城”之美誉。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泰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自西…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中国魅力城市”评选中,大理市从200多个竞争者里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作为唯一入选的西部边疆城市,大理的魅力究竟何在?也许每个介绍大理的人都会谈到风花雪月,但想象大理的人,更多的会想到《五朵金花》与《天龙八部》。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从来都是与历史和文化紧紧相联的。  相似文献   

9.
三峡重镇万县市有一座建在城区面南太白岩上的太白公园。它全长3公里,相对高差173米,背负西岩(即太白岩),面临长江,奇岩凌空,卓然独峻,以云梯、栈道、洞窟相联,泉水叮咚,绿树葱笼,古迹甚多,历有“三峡奇景”、“立体公园”的美称,据知为目前国内外独一无二的“绝壁公园”。因李白于唐开元十三年曾到此登高揽胜“大醉西岩-局棋”而得名的万县太白岩是我国著名的道佛圣地。唐代女诗人薛涛曾在此赋诗《西岩》,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在此留下了被后人誉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清曾国藩语)的书法瑰宝《西山题记》,北宋诗人陆游、…  相似文献   

10.
“阁忆天心胜,亭留爱晚名”。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在长沙居留时留下的诗句。天心阁确实是古城长沙值得回忆的名胜古迹,凡来长沙的游客大都到此登临览胜。 天心阁位于长沙市中心区东南角古城墙之上,高阁凌空,气势雄伟。阁基座为花岗岩结构,主阁护以花岗岩狮头雕花栏杆,南北两端游廊各连一个二层楼的附阁。主附阁三点在一弧线上,左右映带,浑然一体,远望如鸟张翼,其势甚为壮观。主阁三层,栗瓦石栏,檐牙高啄,在碧瓦飞檐之下,闪烁着“天心阁”、“楚天一览”两块巨大金匾。三十二个凌空爪角均吊挂风马铜铃,风摇铃响,悠扬清越。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一生,历仕三朝,足迹遍及长江、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后人不仅称颂他“生前事业成三主,天下文章无两人”(《毕仲游挽辞》),而且说他“譬如大川乔岳,虽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苏东坡祭文》)欧阳修祖籍江西,生长于四川,因饱读经史,对《禹贡》中记载的九曲黄河早有顷慕之心。但限于条件,一直无缘相见。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三月,二十四岁的欧阳修乘“金榜题名”的东风,踏着明媚的春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社会》中的“阅读卡”是借用“卡片”的形式来展现知识或者是举例说明课本内容的,正因为是“卡片”的形式,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常会忽略或是请同学朗读一带而过,因此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怎样使“阅读卡”的内容融人课堂教学,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尝试的: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地域之谜《山海经》书中记载了约40个“国家”、众多的历史人物、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各种草木鱼虫鸟兽矿产。它所描写的地域在哪里呢?一种观点是:《山海经》写的是巴蜀地区,或者由巴蜀推而广及荆楚地区,此说以蒙文通为代表。一种观点是:所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这一名称,早在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公元前1027——1025年)已用以称呼华夏族所居住的地区。(西周初中国是指黄河北的商王国所在地的“冀”为中国)。《商书·樟材篇》·《诗大雅荡篇》称商王国为中国,是因为商王国在当时各国中,政治、经济、文化都被公论为唯一的中心国。(参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第107页)。《尚书·禹贡》、《周礼·方职》是两部在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书。内容包括历史传说中的行政区划单位。《汉书·地理志》“昔在黄帝……方制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起居文化?所谓起居就是“衣、食、住、行“中的“住”,它包含生存文化和生活文化。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就与大自然做斗争,创造和发展了起居文化。正如杜甫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了丰富历史知识,增加生活情趣,适当地将教材中与起居生活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下文就是根据自己教学《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点滴体会,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6.
话说古城阆中街道名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则顺口溜:“阆中的城是名城,名城的街道多古名,街名的由来多传说,因史得名的难数清。”的确,阆中的古街名是历史的载体,它有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如三陈街和管星街名的由来,它不仅是传说,而是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故事。城东的三陈街,街名中的专名“三陈”,是北宋状元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等陈氏三兄弟的简称。“三陈”的父亲陈省华是五代后蜀和北宋时的重臣。家中富实,经常得到政府的赏赐。但他家用很节俭,日常生活大都自己料理。“三陈”小时候在城郊锦屏山走读,后又在东郊嘉陵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2009,(4):62-67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浩瀚博大的历史典籍中,历代封建王朝明令颁布为正史的纪传史,始于(史记),迄于《明史》,共二十四种,故“二十四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专有名词,另加民国年间所修的《新元史》和《清史稿》,共计二十六史[1]。纪传史包括了纪、表、书志、世家、列传五体形式。这五种形式中,与地理最为关系密切的就是书志。全史中共有十九种史志,其中之一就是地理志,而二十六史中,有十八部具有地理志,约占总数的3/4,只不过并不是全以“地理志”为名称出现。其中,有十二部称《地理志》,两部称《州郡志》,称《郡国志》、《地形志》、《郡县志…  相似文献   

19.
张显运 《地理学报》2013,68(6):868-869
张祥云博士所著的《北宋西京河南府研究》一书已于2012年11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0万字,除序言、绪论、余论、参考文献、后记外,共8章。是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对北宋西京河南府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北宋时期西京河南府由于地理条件的优越,都城历史的悠久和时代环境的特殊,逐渐成为衣冠渊薮和娱乐休闲中心,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北宋西京河南府洛阳的研究还存在不少空白与不足之处,如西京河南府的行政制度、经济状况、水陆交通等就是其中的一些薄弱点。尽管有一批与西  相似文献   

20.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0):71-73
花垣,亦称花园、花园寨。作为军事、行政区划地名,历有崇山、永绥、元里、花垣之称,皆有历史文化依源。今依次作初步考释。 崇山,何以为名?崇,《说文》:“崇,嵬高也。”段玉裁注:“嵬高”为“山大而高”。古文中“崧”、“嵩”通“崇”。《释山》、《毛传》皆曰:“山大而高曰崧”。古今文中有近20种释义,其本义指山大而高。山,《说文》:“山,有石而高。”王筠旬读:“无石曰丘,有石曰山。”《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古今文中有数种释义,其本义指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今有学者认为:此崇山当指今湖南凤凰县西部和贵州省松挑苗族自治县东部边境的腊尔山。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