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岩土力学》2012,(12):3840
2013年10月16日—18日江苏宜兴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桩基础学术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土木工程学会承办单位宜兴市建设局;建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会议主题理论与试验研究;桩基工程设计研究与实践;桩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高铁、路桥、码头工程中的桩基技术;特殊岩  相似文献   

2.
康永水  耿志  刘泉声  刘滨  朱元广 《岩土力学》2022,43(8):2035-2059
我国软岩工程涉及能源开采、水利、交通、国防等重要工程领域。随着我国能源开采逐渐向深部延伸以及交通、水利、隧洞等工程的发展,大量隧道、巷道需穿越软岩地层,高地应力、围岩破碎软弱等问题突出,软岩大变形灾害频频发生,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对我国现阶段软岩支护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的总结,从4个方面概括分析了软岩大变形灾害控制技术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包括:(1)以改进型刚性或可缩性支架、复合型衬砌为代表的被动支护方法;(2)以高强预应力锚杆、锚索为代表的增强型主动支护技术;(3)以注浆改性为主导思想的软岩改性技术;(4)让压技术;(5)多重改进方法联合支护技术。阐述了不同支护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不同支护手段的适用条件、技术优势与不足。采用单一支护手段的改进通常难以满足软岩大变形控制的需求,如何实现不同支护措施之间的高效协同控制,以及实现对围岩变形应力场的实时精准监测等问题是目前我国软岩大变形灾害防控亟待解决的难题。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软岩大变形灾害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会议承办单位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山西省地质调查院会议时间与地点2014年10月16日~21日,太原其中,10月17日全天报到;10月18日~10月21日学术大会会议主题及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勘察设计》2013,(11):26-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1号《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已经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3年10月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规划,城镇排水与  相似文献   

5.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3):300-300
会议时间:2006年8月23~27日 会议地点:中国吉林省长春市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会议议题:1、地质灾害勘察、评价新技术与新理论;2、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控新技术;3、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研究;4、矿山地质灾害研究;5、城市地质灾害研究;6、线路工程灾害研究;7、环日本海地质灾害研究;8、其它  相似文献   

6.
第一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于2011年10月22~23日在南京河海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江苏省地震局、《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河海大学与南京工业大学联合承办的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防灾减灾工程研究和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岩土工程领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进程,经龚晓南院士倡议,第一届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布推广会将于2013年10月18日~20日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也是杭州西湖博览会支持项目之一。会议拟在岩土工程新技术的发明人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通过专家推荐、网上征集、专利权人本人选送等方式,征集岩土工程领域新的方法、工艺、材料等新技术,经专家认证、筛选后,选择有较好实用性和发展前途的新技术在本次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向全国岩土工程施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介绍、推广,本次会议将为企业在新技术引进和转化方面提供跟踪服务,切实促进新技术的成功转化和推广应用。会议诚向全国岩土工程界各新技术发明人征集专利,应征专利要求内容具体、明确、严谨,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专利征集截止时间:2013年8月30日,专利录用通知时间:2013年9月20日。  相似文献   

8.
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4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这次大会共有36个国家的450名代表参加。会议论文集共编入265篇论文,列入大会宣读的论文计148篇。我国由11个部委系统的2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共有70篇论文编入文集(占25%强),有22篇论文在大会宣读。 这次会议共分成六个专题组,即为土木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岩体工程地质研究;与软岩地基和开挖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土体地基的工程地质研究;与水利水电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公路、铁路和海岸工程的工程地质;环境规划和城市区的工程地质。另外,还举办了地热工程方面的工程地质和与核废料处理有关的工程地质两次专题讨论会。 会议决定,第六届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90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只发表孔德坊和陈德基、许兵撰写的两篇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软岩长期以来都是工程建设中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具有高地应力、高温、高水压等复杂环境特点的川藏铁路廊道更是不可忽视的难题,但目前区域软岩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工程效应还未有深入的研究。本文在铁路廊道及邻区地质填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岩体结构调查、岩石回弹测试以及微观分析,发现缝合带对软岩发育有着明显的控制效应。取得如下认识:(1)铁路廊道发育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及雅鲁藏布江等板块缝合带,受缝合带特殊的构造活动形式与温压条件等影响,泥岩、片岩、板岩等软弱岩石及糜棱岩、碎裂岩和损伤岩带等构造软岩主要分布在缝合带内部及其边界断裂两侧;(2)板块碰撞运动控制了区域岩石建造特征,并造成岩石变形变质和构造损伤,使得岩石力学性质劣化,导致区域内软岩广泛发育;(3)川藏铁路廊道软岩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受缝合带控制的软弱岩石区段隧道工程大变形风险较高,隧道工程穿越缝合带活动性边界断裂构造软岩时易出现突水突泥灾害,软岩发育且外动力作用强烈的区段频发的山地灾害将严重威胁地表线路及临辅工程。本研究成果可为川藏铁路廊道软岩工程地质问题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软岩的变形机制和工程防控技术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金秋十月,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国家小组主席王思敬院士、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副主席伍法权研究员等受韩国工程地质协会邀请,率团赴韩国首尔参加第六届亚洲工程地质灾害区域会议(2007年10月16日~2007年10月19日)。本次会议是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国  相似文献   

11.
《岩土力学》2017,(11):3231-3239
红层软岩遇水崩解是引发工程灾害的重要原因。红层软岩遇水崩解缘于水作用下软岩细观成分组构的变化,但目前软岩崩解特性定量表征研究多根据宏观现象,所得到的崩解模型难以对软岩崩解的细观过程进行研究。根据室内软岩静态崩解和软岩碎片浸水试验以及不同浸泡阶段的软岩的成分组构扫描电镜观察试验,揭示了水-软岩界面的细观演化规律:红层软岩的崩解机制缘于软岩碎片间泥质填充区中水-岩界面上的黏土颗粒在水作用下发生水化、扩散和流失致使泥质胶结带缩减,从而引起碎片间凝聚力下降;静水作用下软岩碎片间的凝聚力随时间呈幂函数衰减。在此基础上,利用界面与胶体化学、断裂力学理论,定量表征了软岩中水化黏土颗粒的流失以及软岩碎片间的模式Ⅱ型开裂,建立了软岩遇水崩解的界面模型,进而定量表征了软岩遇水崩解过程。通过对比计算,利用上述所建模型计算的软岩碎片剥落时间和试验观察的软岩碎片剥落时间相近,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煤矿深井软岩巷道大变形灾害频发难题,以淮南矿区潘三矿软岩大变形巷道为工程背景,在系统分析围岩失稳破坏大变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深部软弱破碎巷道基于格栅拱架的分步联合支护技术,包括:格栅支架+一次锚杆锚索、初喷、浅孔注浆、预应力锚杆、复喷150 mm厚混凝土、深孔注浆和帮顶预应力锚索。进一步,分析了格栅拱架支护控制原理,并采用FLAC3D确定了基于格栅拱架的分步联合技术的最优支护参数。现场对比分析表明,格栅拱架支护围岩初期变形速率及最终收敛变形量均大于型钢支护,但加设二次支护之后格栅拱架位移能较快收敛,此外,格栅支护在经济和效率方面优于钢拱架支护。最后,通过现场监测,格栅拱架分步联合技术各工序的最优施工周期为:预应力锚杆、锚索合理的支护时间是注浆后10 d内,而深孔注浆之后预应力锚杆2周内较优。实践表明,基于格栅拱架的分步联合控制技术深井是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会议时间与地点 2010年11月17日~11月19日,福州 其中:11月17日全天报到; 11月18日~11月19日学术大会; 11月20日~22日会后工程地质考察。 会议主题及议题 会议主题: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 具体议题包括: --工程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 --风化岩残积土及软土的工程性质及处理 --隧道、地铁等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复杂气候环境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边坡与基坑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测试、监测与物探新技术 --资源能源开发的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教育与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质》2009,(10):F0003-F0003
郑金泉,河南省新密市人。1952年10月1日出生,武汉科技大学毕业,在职研究生文化程度。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郑州市地矿局局长、党组书记,郑州市地矿煤炭局局长、党委书记,郑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局)局长、  相似文献   

15.
深部煤系软岩遇水崩解的宏观特征及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层开采层位的加深,对煤系软岩水稳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巨野3号煤顶底板岩层以泥质岩为主,赋存深度900~1200 m,为典型的深部煤系软岩。通过水理性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及电镜扫描试验,对巨野煤田深部煤系软岩遇水崩解的宏观特征及微观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软岩水稳性较差,浸水后在30 min内开始崩解;岩样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及蒙伊混层为主,结构上表现为明显的疏松性及定向排列性。通过分析认为深部煤系软岩崩解是粘土矿物内外膨胀联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软岩结构特征是导致该类岩石遇水崩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土资源》2013,(4):90-90
2013年10月20~26日,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英文简称CCOP)第49届年度会议和第63届指导委员会会议在日本仙台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日本学术振兴会的学术交流备忘录,日本京都大学足立纪尚教授于1986年3月6日至3月19日来华进行学术交流。3月10日至3月12日来我所参观访问并作了三次学术报告:第一讲,软岩的力学特性;第二讲,软岩的本构模型;第三讲,青函隧道灌浆形式的决定和砂土质山体浅埋隧道的特点。足立纪尚教授是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交通土木工程系路基工程研究室教授,曾获美国加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拟举办的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地质科技情报》2007,26(2):99-99,106
(1)第十二届水-岩相互作用国际会议(昆明,2007年8月13~18日)水-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会议(WRI Symposia)由国际地球化学与天体化学学会水-岩相互作用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IAGC)主办,每3年在不同的国家举办一次.会议拟着重交流水-岩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矿床及成矿作用及有关的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应用与基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由煤炭工业矿山压力科技情报中心站软岩分站、安徽省煤炭学会、淮南矿务局、淮北矿务局联合举办的“软岩工程分类及支护方法”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10月8日-12日在安徽召开。来自全国的近80名专家学者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0.
高明仕  赵一超  李明  曹志安  张健 《岩土力学》2014,35(8):2307-2313
软弱岩体的阶段性、持续性流变,导致软岩巷道围岩深度破坏和支护失效。软岩巷道顶、帮、底三者在围岩系统稳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应做到整体性和协调性支护。在分析巷道顶、帮、底相互作用效应基础上,针对软岩巷道强流变四周均表现出大变形的破坏特征,提出了全断面、全支全让O型封闭控制的支护原理。该原理强调,开挖初期就应对软岩巷道顶、帮、底全断面进行强力支护,同时全断面又适时让压,在高阻支护力作用下又能适当释放围岩应力,达到对软岩巷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控制。通过力学模型对软岩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和表面位移与支护力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与支护力呈负相关关系。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支护原理有效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大变形。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