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发展中,以行业应用为目标的"数字房产"也应运而生并不断走向"智慧房产",一个以数字测绘技术为基础的实时有效地为管理系统提供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的房产测绘生产模式已逐渐形成,在这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思考和研究当前房产测绘的发展方向及生产模式的转型是一个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测绘科技创新的任务和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德军 《测绘科学》2000,25(4):40-43
围绕测绘科技创新任务 ,提出了测绘基础理论研究方向及测绘应用技术的研究方向。其中 ,对当前及今后测绘科技研究方向做了较为全面地论述 ,包括 :大地测量及地球动力学 ;动态快速定位 ;一体化空间数据获取和智能化处理 ;网络制图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空间数据生产、管理与分发技术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正院简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9年6月,隶属于自然资源部,是我国唯一面向测绘领域科技创新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自建院以来,先后走出五位院士,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引领了测绘的技术变革,为我国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测绘科技保障。现有院士1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7名。研究院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与应用、全国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国家海岛(礁)测绘工程、数字(智慧)城市建设、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等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中得到了深度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保障城市的发展,很多城市迫切需要构建地方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在分析清远市现有测绘基准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测绘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阐述了清远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工作,主要包括总体建设思路、技术路线、建设内容及成果应用。建设成果主要应用于清远市自然资源行业的各个方面,为清远市的建设工程和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定位支持和基准保障,极大提高清远市测绘技术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率。所介绍的相关内容对其他城市的现代测绘基准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杰云 《测绘通报》2021,(5):129-13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保障城市的建设发展,很多城市迫切需要构建地方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本文以珠海市为例,阐述了城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工作;介绍了城市测绘基准历史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城市现代测绘基准的具体建设工作,主要包括技术路线和方法、建设内容及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测绘技术装备》(原《测绘科技通讯》),是全国测绘技术与装备的科技季刊,具有实用性、超前性、信息量大、特色鲜明,融科研、生产、应用为一体的科技刊物,已加入万方、中国知网和重庆维普等数字期刊检索机构。为了进一步办好《测绘技术装备》,我们热诚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积极投稿。一、来稿内容1.测绘生产、科研管理、新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测绘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国内外测绘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仪器的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测绘,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离不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支撑;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测绘也必然向着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未来的测绘地理信息一定与新技术全面融合,"机器代人"、大数据决策、物联感知这些智慧化应用一定是未来科技角逐的主战场,也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走向更具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作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重要的科技社团,中国测绘学会也在求新求变,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搭建不同的学术交流平台,与测绘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一道,谋划测绘科技创新、谋划测绘发展的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让我们来听一听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阐述我国测绘科技发展,分享测绘科技赋能经济社会、便利百姓生活的创新应用,以及介绍测绘学会携手政产学研用各界,共创智慧化测绘,共谋测绘科技高质量发展之举。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正《测绘技术装备》(原《测绘科技通讯》),2000年荣获陕西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是全国测绘技术与装备的科技季刊,具有实用性、超前性、信息量大、特色鲜明,融科研、生产、应用为一体的科技刊物,已加入万方检索数据库。为了进一步办好《测绘技术装备》,我们热诚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积极投稿。一、来稿内容1.测绘生产、科研管理、新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测绘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国内外测绘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仪器的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江西省测绘学会在江西省科协和江西省测绘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测绘事  相似文献   

10.
科技奖励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于某一行业或领域引导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激励创新主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科技奖励角度,通过统计和对比"十一五"以来测绘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数量、分布和完成主体的变化趋势,对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新形势下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科技奖励在科技研发重点、推进区域协调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激励重要创新主体等几个方面引导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四专业课教育中出现的学生到课率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剖析"大四现象",围绕如何增强专业课的吸引力,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采用突出"学生本位"与"过程考核"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河南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3S集成技术"课程为例,在分析该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改革考试模式,设置专题汇报、引入基于微信问卷的学生自主评价体系等方式予以实施。教学实践表明,该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显著提高、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2.
论《空间数据处理》课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开设《空间数据处理》课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专业本身的需要,设计出了该课程的体系结构和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开设,必将对“摄影测量与遥感”和“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字管道"技术研究与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时期长输油气管道具有口径大、距离长、压力高、参建单位众多、环境复杂、用户数以亿计等特点,从管道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方面的实际出发,按照"数字地球"的构想,2003年,国内油气储运与工程建设专家、地理信息技术专家联合提出了"数字管道"新理念,即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3维仿真模拟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地方院校应用技术型专业构建"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期地方院校教育改革和促进学生自我能力发展的有效探索。本文从应用技术型专业特征入手,以广西师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探索了地方院校应用技术型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的可行性,并从生源选择、培养方式等方面解析了"本硕一体"培养模式,以期为地方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Contemporary methods for depicting the earth and its cultural and natural attributes use graphic and non-graphic formats, maps and map-related artefacts, for visualizing geography and building virtual landscapes and environments. The discipline area of cartography, traditionally, has applied art (des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map making to design and realise these products. Prior to the mid-1950s, cartographic artefacts were built under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umbrella’ of this partnership of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wever, since then,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ssociated with visualizing geography has focuse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way from Art. This ‘move’ away from art was accelerated by: (1) computing, computers and complete automated systems; and (2) the ‘quest’ to gain ‘scientific legitimacy’ by using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as a lodestone for gauging the ‘quality’ of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embraced by cartography as a means to ensure that what is presented is scientifically ‘correct’ — products are considered to ‘work’ if they are scientifically ‘elegant’, ‘technologically’ ‘buildable’ and ‘deliverable’ using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systems. But, it is argued, science or technology, need not always take on primary roles, and there now is a need to address the role that design should take to facilita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artography,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where new media has been applied to facilitate the building of geographical visualization tools.This paper will address how, by incorporating art elements into the design criteria of geographical visualization artefacts, ‘different’ visualization tools might be provided using all three elements of cartography: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6.
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   总被引:94,自引:1,他引:93  
从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地球”对中国的挑战以及“数字地球”本身所面临的挑战,论述了发展“中国数字地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发展“中国数字地球”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科普资源是进行科技普及的物质基础,是进行科技普及的先决条件。基于WebGIS的科普资源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实现对科普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满足用户浏览科普资源信息、分析科普资源等全方位需求。本文分析了科普资源信息发布系统的需求,设计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建了系统数据库,实现了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地理科学对地理环境系统的研究是以地理信息获取的研究为基础的,后者制约着地理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并影响了整个地理科学的发展水平。现代遥感技术辅之以系统科学等一系列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在地理环境系统研究中的成功应用,形成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学科——环境遥感,其作为地理科学研究技术工具学科的地位逐渐确立。 环境遥感研究的实质表现为三个方面:(1)地理环境系统中电磁相互作用关系的充分利用;(2)遥感信息机制研究支持下的地理环境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优化;(3)地理环境系统综合分析过程标准化的实现。 环境遥感的学科地位体现为双重特征,即重要的遥感应用分支和现代地理科学研究新的技术方法。由于横跨信息科学和地理科学两大领域,环境遥感充分体现出其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特点。环境遥感和常规的地理研究方法,分别着重于对地理环境系统中能量信息系统或物质信息系统的考察,两者在某些方面,至少在今天看来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但是,环境遥感依靠其技术系统的不断完善、综合分析功能的加强以及对一系列非能量信息的参照和相关分析(如信息复合技术)而在地理环境系统研究的很多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同时,由于科学认识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整体制约,以及学科本身的固有特性,环境遥感研究仍  相似文献   

19.
基础地理信息建库与出图的一体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先出图后建库”、“建库与出图同步进行”、“先建库后出图”几种方法的回顾,介绍一种基础地理信息建库与出图一体化的技术路线,讨论其解决主要问题的办法,并指出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空心化发展和大量"空心村"的涌现,已成为我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阻碍之一。为了防止城乡空心化在整治后再度出现,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化管理和信息化发展。本系统利用现有的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相结合,构建基于B/S模式的城镇近郊区空心化村庄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对村庄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管理,同时提供网络发布功能,对村庄产品、村庄特点、村庄旅游等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