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茂木清夫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地震学和岩石力学专家 ,曾先后担任日本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判定会委员、地震预报联络会关东部会长、东海地区地震预报判定会委员、地震预报联络会委员、日本学术会议地球物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委员、日本学术会议地球物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地震预报小委员会委员和日本地震学会会长。 1 989年 1 2月 2 8日 ,他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的位置退休后 ,仍一如既往致力于地震预报事业 ,目前担任着地震预报联络会会长、(财 )地震预报综合研究振兴会理事。茂木先生 1 92 9年 1 2月 2 8日生于日本山形县 ,1 950年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2.
地震学者的社会贡献──对日本地震预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盖勒作为9月1日防灾训练的一环,日本在1993年也召开了以东海地震为对象的“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判定会”,并就是否有必要发布警戒宣言的模式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想借此机会再次指出现行地震预报计划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设立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冈田义光1993年4月1日,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担负地震研究的岩石圈地球科学技术研究部一分为二,新增设的“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开始工作。对于创建30周年的该研究所来讲,在所内新设研究部一级的...  相似文献   

4.
多地震的自然条件,可怕的地震灾难,使日本早在1868年就开始了地震学的研究。但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日本地震工作者着重于资料积累、基本理论探讨以及观测仪器的研制等方面。1964年新泻大地震之后,以坪井忠二等人于1962年提出的一篇题为《地震预报——今日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为基础,制定了日本的第一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1965~69年),也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国家规模地震预报研究计划的一个国家。1968年十胜冲地震给不  相似文献   

5.
统观日本的地震学史,日本对地震学曾进行了某些开拓性工作,并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近年来,他们一方面着眼于地震预报大目标,另一方面又清醒地意识到地震预报目前仍处探索阶段,因此他们脚踏实地地进行基础和理论研究,进行有充分科学理论指导的实验和观测,有目的地合理地施设高质量的观测系统。以期稳步地向地震预报目标挺进。这些是值得借鉴的。上述种种不懈努力虽有了某些成效,然仍尚未见突破性进展,这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上地震学在该阶段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日本《地震学会讲演预稿集》1979年第1期刊载东京工业大学理学博士力武常次撰写的题为《地震预报的比较》的文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7.
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在日本鸟取举行首届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30—31日在日本鸟取县鸟取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12个国家与地区的80多名地震学家。这些地震学家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菲律宾,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  相似文献   

8.
日本地震预知推进协会准备于1981年10月创建国际性新期刊《地震预报研究》。该刊暂定为季刊,东京理工学院力武常次教授任主编,并有一个附属该会的编辑部负责有关业务;由预知推进协会和 D.Reidel 出版公司联合出版。该刊主要刊载各种有关地震预报研究的学术论文、报导、综述及情报动态消息。与现有的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9.
1999~2002年地震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中国在1999~2002年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进展. 重点回顾了在此期间利用地震学、形变、电磁、流体和综合5类学科方法开展中短期地震预报研究的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在地震预报实践中的探索性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苏联地震预报的某些研究进展,包括地震的地理分布的研究、地震预报研究规划、从事地震预报研究的机构组织、地震预报的依据和趋势以及某些著名的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界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1.
日本自1964年新潟地震后,从1965年开始提出国家规模的地震预报计划,到1978年为止已执行了三次预报计划。综观日本历次预报计划的内容,结合这次的实地考察,并通过与日本有关地震学者的多方面交谈,对日本目前以及未来进行地震预报的基本想法和做法,有了较系统的了解。概括起来,可分别从图(1)和图(2)的纵横两个方面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2.
1982年欧洲地震学委员会地震预报研究分会在利兹召开了第一次地震预报研究学术讨论会,会上对欧洲地震预报研究作了简短的历史回顾。结果证明欧洲的地震预报研究主要发展于苏联,从本世纪初加利津(G.Galitzin)的研究开始。在阿尔派恩-地中海地区,迄今为止有关研究主要在于研究地震的规律性。1980年欧洲理事会发起的国际地震预报研究计划,预计对西欧国家日益增加的活动会有新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杨欣  王海涛 《内陆地震》1993,7(1):81-88
以1991年6月6日和静5.2级地震为例,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了部分单台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的异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单台地震资料进行跟踪式预报的实用化研究,可以为地震预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横波分裂技术进行地震预测在冰岛取得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罗伯特·盖勒在1997年发表文章否定在现阶段能够实现地震预报以来,国际地震学界对能否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进行了热烈的争论。总体上说,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地震学家中,对地震预报持悲观态度的占主流。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一些地震学家在地震预测、预报领域...  相似文献   

15.
1988年5月18—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成果交流会”。提交的研究报告41篇,约90万字。内容包括:空间分布方法、地震系列方法、震级序列方法、相关方法、震源参数与介质参数方法及多项集成方法。本文据此介绍了1987年初国家地震局所组织的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的新进展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2月3—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与地震记录信息开发利用研讨会同期进行。50余名专业委员、专家及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许绍燮代表上届专业委员会总结了工作。与会同志就本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大家希望在未来4年中,应当在我国大力推进数字地震学研究,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大力推进地震预报的研究;充分发挥地震学科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应促进地震学的一些基础工作如地震定位、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测  相似文献   

17.
按照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计划,1987年11月20—2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研讨会,与会代表54人,会上宣读学术报告共40篇。围绕着地震活动的分期和地震高潮期的判别标志,地震预报方法的实用化和开拓地震预报的新思路、新方法三方面专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期间,邀请了许绍燮、高龙生、冯德益研究员分别以探索大地震出现的普适现象,地震学预报方法的一个侧面,地震活动高、低潮期的判定方法为题  相似文献   

18.
据路透社东京8月30日电,日本气象厅的官员们今天说:气象厅提出了建立一个地震预报机构的预算。这项包括气象厅提出于明年4月开始的1978年度财政预算在内的计划,要求在日本全国布署圆钟形地震仪观测台网,并要求发布大震警报。这个拟议中的地震预报机构将把它对资料的研究结果传给由主要地震学家组成的政府小组,该小  相似文献   

19.
郭增建 《内陆地震》1997,11(2):174-177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邢台大震发生,这一时期是解放后地震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关于地震烈度区划、观测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有不少文字介绍,但对短临地震预报方面的研究却很少介绍,即使有,亦很不全面。本文旨在较全面地介绍这一阶段的短;临地震预报研究(简称地震预报,下同)。这一阶段的前10余年,中国是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基本国策的,因此在地震预报上也不例外。1954年苏联出版了《地震预报问题》专辑,我国学者随即进行了学习和消化。其中在短临预报方面有“作为地震可能前兆之一的地面倾斜”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20.
应用遗传算法研究新疆北天山地震带地震预报规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莹甄  龙海英 《内陆地震》2001,15(4):338-346
依据遗传算法基本原理,选用5种地震学参数,对北天山地震西段(乌苏-精河地区)1970-1995年地震资料进行拟合迭代演化,提取该区具有不同适应度和层次结构的地震学参数预报规则集,以此对该区1996-2000年发生的地震作回顾性检验。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建立的北天山地震预报规则,能对研究区未来一定时间的地震事件给与客观的判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