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对虾早期性别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虾的工厂化育苗获得成功,使对虾养殖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此,科学家们围绕对虾人工养殖,在对虾的性腺发育、性腺成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洪水根等,1988;李怀梅等,1994)。由于养殖水域的过度开发,养殖环境的恶化,养殖种类的病害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显然,要维持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一些遗传改良技术对现有养殖品种进行遗传改良,从而获得性状优良的养殖品种。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对对虾的性别进行控制,获得对虾雌性比例高的种群,才能有效地提高养殖产量,因而对对虾性别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脊椎动物激素可引起鱼类发生性别反转,但是,对对虾的性别反转不起作用。利用激素饲喂或浸泡幼小动物可以引起性反转,已完成性分化的鱼苗不能进行性反转,只能抑制或促进性别特征的发育。促雄腺对对虾的外部性征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李富花等,1996),对对虾早期性别分化进行研究是成功进行人工性别控制的基础。目前有关对虾早期性别分化的研究报道很少(尹左芬等,1986;Nakamura,1992)。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切片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对虾的早期性别分化情况,为中国对虾性别控制硏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海洋动物多倍体的诱导目前已成为海水养殖中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楼允东,1984)。在美国,太平洋牡蛎和虹鳟的多倍体诱导已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并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也先后开展了鱼类(桂建芳等,1991;尤锋,1993)、中国对虾(戴继勋等,1993;相建海等,1992)、贝类(喻子牛等,1995)及中华绒螯蟹(陈立侨等,1997)等多种海洋动物多倍体诱导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由于其低毒、经济和高效,目前已成为海洋动物多倍体诱导中经常使用的诱导剂,但至今,国内外尚无关于6-DMAP在卵子内的残留的报道。在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倍受关注的今天,人们非常关心多倍体诱导食物的安全性问题,本文首次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了在中国对虾和中华绒螯蟹多倍体诱导处理后,卵子和幼体内6-DMAP的残留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孙庆军 《海洋科学》1994,18(1):15-15
随着人工养殖对虾企业化的发展,对虾病害亦日益严重,尤其1993年暴发性的流行疾病,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对虾病害免疫防治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研究项目“海湾、湖泊水产农牧化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的内容之一。着重提高养殖对虾的品质,增强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以李光友研究员为主的课题组进行了中国对虾免疫系统的特点及作用方式研究、天然药物的抑菌实验、中国对虾血淋巴免疫因子和酚氧化酶活力研究及血淋巴中抗菌、溶菌活力的研究等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特有品种——中国对虾,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曾达到4万吨。由于自然变动和人为的大量捕获,产量逐年下降,1987年产量为历史上的最低点——不到5000吨。人工增养殖对虾的迅速发展,需要的亲虾仍然依靠天然捕获,更加剧了天然亲虾数量的减少。为了做到既保护对虾的天然资源,同时又要稳步发展对虾增养殖生产,必须实行对虾的全人工养殖技术,解决亲虾的越冬问题。但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由于在人工养殖虾塘中自然交尾率低,造成越冬亲虾生产成本高,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为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杨丛海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日本刺沙蚕的生态特性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刺沙蚕(Neathesjaponica)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摄食等习性非常适合对虾养殖的需要,是对虾养殖中较理想的大型活体生物饵料品种。将其移植到对虾养成池中,既能摄食对虾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也能被对虾摄食。这样既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减轻养殖废水对海洋的污染,又能降低养虾成本,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自身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日本刺沙蚕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习性及其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沙蚕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水产养殖有所帮助。1 生态特性日本刺沙蚕个体较大,成体体长一般为1…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设立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内,该中心首期高级培训班子1996年1月15日~24日举行,为期10天。此次培训的主题是“海水养殖动物病害诊断与控制”,主要内容为:对虾养殖技术与对虾病害的关系;对虾细菌病原及病原性研究;对虾病毒病原PCR检测及实验;对虾病原免疫萤光抗体检测技术及实验以及鱼类、贝类和其它海洋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等。参加首期培训班的学员共23人,他们来自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学员多数具有学位。其中有8位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  相似文献   

7.
对虾工厂化育苗研究,是国家水产总局下达给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和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项目。今年三月国家水产总局组织力量对这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四月二十四日,胡耀邦同志对我国对虾工厂化育苗研究成功作了“这才是值得大力表扬的科研方向”极为重要的批示。  相似文献   

8.
9月上旬,在江苏省水产局受农业部技术推广总站委托组织的“全国对虾养殖病害防治江苏宋庄示范区”验收中,专家们一致认为: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受挫的养虾业复兴有望。 江苏省赣榆县宋庄乡是全国闻名的对虾养殖乡。该乡对虾养殖场500亩虾塘被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确定为“全国对虾养殖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蟹类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在中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11年中国淡水养殖及海水养殖蟹的养殖总产量已达到88.1万t[1],蟹类养殖业在提高劳动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种质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倍体诱导已在多种鱼、贝类中成功开展,某些种类已经达到商业化生产规模,例如,美国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日本的牙鲆(Paralichthys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1987年岱山县水产养殖试验场中国对虾养殖资料,分析了虾池中的环境因子以及对虾的生长与溶解氧、水温、盐度和pH的关系。另外,还阐述了有些环境因子的变化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