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温度、溶解氧含量对中国对虾消化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界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生长的影响已有不少报告。王克行等报告了仔虾生长适温是20~30℃,超过32℃生长速度下降。杨丛海观察了5cm体长的幼虾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郝斌等报告了中国对虾的耗氧率,提出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警戒线为1.00~2.00×10~(-3)。但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消化速度影  相似文献   

2.
水体环境因子与对虾养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我国对虾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水体环境因子与对虾养殖的密切关系,并提出改变水体环境,提高虾池水质的可行意见。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淡化养殖水质特点和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1997年福建海洋研究所在福建省龙岩市山区以盐卤水与溪水调制成养殖水体,进行斑节对虾淡化养殖试验。本文着重讨论该养殖水体中温度、盐度、溶解氧、pH等化学因子的水质特点,该水质有利于斑节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持续保持较高增长,但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病害频发和防控手段缺乏等问题,往往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使对虾养殖业成为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针对我国对虾养殖业存在的主要危害因子如病原微生物、真菌毒素和环境胁迫等,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多年来从对虾免疫反应和生长代谢调控角度,探讨了对虾应对外界刺激的内在机制。同时,研究开发了水产专用的微生物制剂、抗病功能蛋白以及生物饲料等新型的安全投入品,开展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系统性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研究团队多年来在对虾病害防控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密度胁迫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和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密度胁迫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生长、存活及水质因子的影响, 作者设置了100尾/m2(DD)、200 尾/m2(GD)、400 尾/m2(GZ)、600 尾/m2(GG)4个养殖密度, 分析了不同养殖密度下日本囊对虾的生长量、存活率、肥满度及水质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 实验所监测的水质因子均在对虾生长的安全阈值内, 氨态氮、亚硝态氮、总氮和总磷含量表现出随养殖密度增加逐渐升高的趋势; 体长和体质量增长量、存活率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 其中存活率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 且当养殖密度高于200尾/m2时存活率迅速降低; 低养殖密度(DD)处理的对虾肥满度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1)。因此, 在相似养殖条件下, 日本囊对虾的适宜养殖密度应该不高于200尾/m2。本实验过程中, 各处理间水质因子均在对虾生长的适宜范围内, 说明水质不是造成对虾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 推测密度胁迫可能是造成日本囊对虾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养殖水体环境与对虾白斑综合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养殖对虾病害频发的现状,就养殖水环境中理化因子、微藻、细菌与对虾白斑综合症(WSS)的相关关系,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将引起养殖对虾WSS的爆发,微藻、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也与养殖对虾WSS发生有一定关联,提出通过观测水质和藻相可以预警养殖对虾WSS的爆发,构建良好的藻-菌关系和调控良好水质对养殖对虾WSS的预防控制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对虾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因子与对虾生理活动的关系做了不少研究。而有关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摄食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中国对虾的日摄食节律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浮游植物环境、温度、光照、日投饵次数等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和生长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观察在6个底面积为13m2的水泥池中,放养平均体长为7.88cm的中国对虾539尾,池底铺有20cm厚的底泥。使用直径30cm的饵料盘投喂配合饵料,将饵料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低盐度条件下,二溴海因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共3个实验。实验1研究了二溴海因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的影响,发现在0.2、5和20三个盐度水平,随着二溴海因浓度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二溴海因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浓度随盐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实验2和实验3研究了盐度、二溴海因浓度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盐度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长期生活于二溴海因环境中,可导致对虾处于应激状态,需要消耗体内较多的免疫因子,血清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生长速度下降,而在饲料中适量增加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促进对虾生长又可起到饲料蛋白质节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刺沙蚕的生态特性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刺沙蚕(Neathesjaponica)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摄食等习性非常适合对虾养殖的需要,是对虾养殖中较理想的大型活体生物饵料品种。将其移植到对虾养成池中,既能摄食对虾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也能被对虾摄食。这样既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减轻养殖废水对海洋的污染,又能降低养虾成本,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自身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日本刺沙蚕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习性及其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沙蚕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水产养殖有所帮助。1 生态特性日本刺沙蚕个体较大,成体体长一般为1…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的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由于其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对饵料的要求低,肉味鲜美、出肉率高,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优良养殖对虾品种之一.凡纳滨对虾自1998年从美国夏威夷再次引进到中国华南,并相继突破集约化防病养殖和全人工繁育技术以来[1],已成为中国海水养殖动物中发展最快的一个种类,其养殖产量已达到中国养殖对虾产量的80%~90%.然而目前中国凡纳滨对虾亲虾多数直接从虾塘挑选,造成品质参差不齐,抗病力下降,生产周期延长,严重制约了中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凡纳滨对虾亟需形成稳定优良的养殖品系.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人工养殖中国对虾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性别以及养殖对虾和天然对虾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粗蛋白含量从8月开始增加,至9月达最高值。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在8月以后逐月增加,增加幅度较大;其它氨基酸含量随着对虾生长有上升趋势,但不明显;2、无论是养殖对虾,还是天然对虾,雌雄虾之间其氨基酸含量几乎完全相同;3、无论雌雄,养殖对虾和天然对虾的氨基酸含量基本上一致。图6与图7所示甘氨酸和亮氨酸的差异,可能是分析上的随机误差,并非对虾本身差异所带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养虾池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崔玉珩 《海洋科学》1994,18(2):64-65
为养殖对虾而修筑的大大小小的养虾池都是一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池内生态条件适于对虾正常要求的情况下,对虾可以在其中生存、生长。如果生态条件逐步恶化,非但影响对虾的正常生活、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全部对虾死亡。粗放式的养殖,其影响也相对小些,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潜在的危险较大,对养殖池的环境状况要特别注意。l人工养虾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1·1人工养殖池是一个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在池内除放养的对虾(有时混养贝类等)外自然存在的生物通常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食物链大体上是二个层次(对虾靠投饵喂养例外)。养虾池…  相似文献   

13.
虾蛏串养模式作为海水围塘养殖坚持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模式,已在福建沿海地区推广,取得明显效果,但目前适宜于该模式下的虾蛏数量配比尚不清楚。在实验室内,通过设立LP组(虾蛏数量配比1︰3)、MP组(1︰5)、HP组(1︰7),模拟虾蛏串联养殖模式,对虾和缢蛏分别投喂颗粒饲料、微绿球藻和角毛藻,并对虾蛏生长特性、养殖环境水质因子、消化与免疫指标、环境与蛏内脏团微生物群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LP组和MP组虾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P组。LP组和MP组对虾增重率分别为43.88%、41.91%,缢蛏增重率分别为29.30%、29.40%。水质营养盐浓度开始总体升高达到峰值后总体下降。虾蛏对环境反应不同,缢蛏中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显著,对虾则是胰蛋白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显著。RDA分析表明,总氮、活性磷酸盐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关键因素。16S rRNA分析表明,虾蛏不同数量配比对养殖环境以及缢蛏内脏团有较大影响,与LP组相比, MP组和HP组微生物种类更多,且参与氮磷循环的微生物丰度增加。当虾蛏数量配比为1︰3或者1︰5时,虾蛏能良好生长且串养系统养殖环境能起到改善作用。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虾养殖水质与饵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投喂不同厂家生产的对虾配合饵料致使水质因子变化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水体的pH、溶解氧及氨氮含量的变化和饵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且影响到对虾的生存。而养殖水体的盐度、温度的变化和饵料的相关性不甚明显。文中还对配合饵料影响养殖水质因子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菊花心江蓠对中国明对虾养殖环境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陆基围隔探讨了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养殖环境的净化作用。虾的放养密度为32ind.m-2,混养不同放养密度的江蓠(120,240,360,480g.m-2)。经90d的养殖,实验统计结果表明,混养江蓠的中国明对虾的生长和总产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方式下,各处理组NH4 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O43-和叶绿素a的含量也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混养江蓠可以改善水质条件和提高混养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菊花心江蓠对中国明对虾的养殖具有一定的净化产作用。在菊花心江蓠不同放养密度的处理中,在此对虾放养密度的池塘中混养江蓠的最佳放养密度为360g.m-2。  相似文献   

16.
异养细菌与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对对虾养殖池海水、底质、虾池进水及其邻近水域海水中的异养细菌和弧菌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虾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菌群结构和各类群属细菌数量变化异常.弧菌成为优势菌属,并显示了喜欢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特点.弧菌可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菌.弧菌的数量与对虾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短沟对虾养殖与投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跃平  陈然 《海洋通报》1998,17(5):46-50
通过养殖试验对短沟对虾的生长环境物投饵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短沟对虾对养殖池的理化环境要求不高,其抗病能力强,食性杂,适盐范围广,能耐低氧,盐度在6.27-32.49间,溶解氧供于4mg/L,能正常生长、据试验观察,短沟对是生情温各,好夜间活动,潜沁习性明显,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以小群体分散分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8.
对虾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出肉率高,2017年世界养殖产量超过520万t,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虾产业链条完备,对优质种苗的需求迫切,是水产种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种。对虾繁殖力强、性成熟周期短,室内全人工养殖、繁育技术成熟,易于开展遗传改良工作,但选种和配种技术对选育进展和可持续性影响大。以规模化家系为基础的多性状综合选育技术,是支撑当前对虾种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对虾生长、抗性、饲料转化效率、繁殖力等经济性状的测试与遗传评估方法,并对其遗传参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和选择反应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基因组选择,间接遗传效应分析等方法的最新结果,以期为精准、高效和可持续对虾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集约式养殖凡纳滨对虾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集约化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通过全过程采样测试并经回归分析得到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重关系式。研究发现当体长大于12.5cm时相同体长的雌虾要明显重于雄虾(p〈0.01)。比较地膜养殖池与沙底养殖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养殖天数大于90d时,地膜养殖池对虾的生长明显优于沙底养殖池对虾(p〈0.05)。  相似文献   

20.
两种微藻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中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往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养殖水体中引入波吉卵囊藻(Oocystisbor gei)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oculata),检测对虾养殖水体及虾体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变化,研究这两种微藻对对虾养殖环境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能有效地抑制异养菌和弧菌的生长.实验组中养殖水体、凡纳滨对虾肌肉及肝胰脏中的异养菌和弧菌的数量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特别是肝胰脏中弧菌数量在实验后期比前期降低了两个数量级;波吉卵囊藻实验组的抗弧菌作用最强.由此可见,采用选择优良藻种进行微藻生态调控对防治对虾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