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61—2008年内蒙古降水极端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16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年序列的第90和95个百分位,分别建立了单站日降水量极端气候事件的阈值,检测了近48年来内蒙古逐日降水量极端事件的出现频率,分析了极端事件阈值、频数及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年代际及季节变化的差异,对比分析了1987年前后极端事件频次和降水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 内蒙古日降水极端事件的阈值普遍较小,在2.1~23.8 mm之间;全年极端事件出现的频次在2.4~20.9 d之间;降水极端事件的阈值、频次、降水量等空间差异十分明显。2) 近48年来内蒙古区域平均的夏季和全年降水极端事件没有显著的增减变化趋势,但进入21世纪后,7—8月内蒙古极端降水事件和极端事件的降水量明显减少。3) 1987年气温显著升高以后,中部大部地区和东南部降水极端事件减少,东北部大部和西部增加。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0-2018年佛冈县国家观测站4-6月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对前汛期极端降水进行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近59年佛冈县前汛期极端降水量、强度和日数均呈弱的下降趋势.近59年佛冈县前汛期共出现30次连续性极端降水,最长持续时间为3 d.前汛期极端降水强度和日数分别在1988和1969年发生减少突变,极端降水...  相似文献   

3.
近50a华东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中国华东地区90站点1960--2009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a来华东地区各类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次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近20a来,不论是极端降水事件的平均强度还是发生次数都要明显高于前30a;1990年代是极端事件多发且强度较强的年代;华东区域极端强降水过程事件的连续降水日数多在9d以下,而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基本在9d以上;较之华东地区其他区域,福建地区存在更多的强度大、持续久的降水过程;华东地区最大极端降水量出现在江西北部与安徽南部的交界区域。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带存在南北摆动的年代际变化,这一特征在极端日降水事件和极端强降水过程事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存在两个极端事件频发带,分别位于长江流域附近。在后3个年代,这两个频发带呈现出分一合一分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46 a重庆汛期极端降水量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重庆33站1961-2006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出了不同台站近46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量,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最主要空间模态,空间分布可分为5个主要区域;各区代表站汛期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重相当大;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整个重庆地区近46a来汛期极端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各区汛期极端降水主要存在着2—3a、5a左右的年际变化和11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  相似文献   

5.
近46a重庆汛期极端降水量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重庆33站1961-2006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出了不同台站近46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量,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最主要空间模态,空间分布可分为5个主要区域;各区代表站汛期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重相当大;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整个重庆地区近46a来汛期极端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各区汛期极端降水主要存在着2~3a、5a左右的年际变化和11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1959—2018年德江国家站、1987—2017年思南和沿河国家站、2010—2017年德江县19个区域站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95位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阈值,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德江县极端降水事件频数和强度的特征,基于M-K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极端降水事件频数和强度长期变化趋势进行检验。研究近60 a乌江中下游流域德江站极端降水频数和强度的特征和关系,再研究近8 a德江县19个区域站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乌江中下游流域德江站近60 a来发生极端降水事件阈值为30.7 mm,平均极端降水频数为8.7 d,平均极端降水强度为52.6 mm/d,近60 a年来德江县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和强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近8 a德江县中部、北部、西北部、西南部乡镇出现平均极端降水频数天数较多,近8 a德江县乌江流经段东南部乡镇平均极端降水降水强度较强,日降水量100 mm的极端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出现在6月和7月,典型极端降水事件年发生概率为38%。选取乌江中下游流域思南、德江、沿河3站近10 a典型极端降水事件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各层次天气系统,归纳总结出乌江中下游流域极端降水天气模型。  相似文献   

7.
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1961-2006年33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然后统计出不同台站近46 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汛期总降水量的大小.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可分为5个主要区域.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Ⅰ、Ⅲ和Ⅳ区为很弱的减少趋势,Ⅱ区表现为很弱的增加趋势,Ⅴ区则表现为相对较强的增加趋势.最大熵谱估计分析表明,近46 a来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各区之间的周期振荡不太一致,均存在2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不同的分区主要还存在着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1年、15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8.
利用通辽市9个站1961—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极端降水量、降水强度和年最大日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通辽市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年最大日降水量近55a来没有明显增加或减少变化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年代际特征;三者的空间特征基本相似,由南向北总体上呈高—低—高的分布特征;通辽市年降水总量主要来自极端降水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水城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6—2015年的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水城县近30 a气温和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水城县年平均气温在近30 a来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春、夏、秋三季的平均温度对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起到了重要贡献,且冬季在近15 a来更容易发生极端暖冬与冷冬事件;②水城县年平均降水量在近30 a来存在一定的减少趋势,但与气温不同,夏、秋两季的降水占到了全年的75%以上,从而与全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息息相关,并且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之下,水城县夏、秋季的降水在2000年以来年际变率显著变大,从而导致当地更容易出现极端的旱涝事件;③过去30 a水城县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春季和初夏的次数最多,3—6月共有25次,占比高达80.6%,年极端最低温所出现的月份则主要集中在冬季(12月—翌年1月);④水城县平均气温的增加与极端降水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水城县年均暴雨日数主要集中在6—8月,在全年暴雨日数中占比达到79%(51 d),而水城县近30 a的年暴雨日数在气温升高、总降水量减少的背景之下仍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云贵高原夏季不同等级极端日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夏阳  龙园  任倩  王芬  高鹏 《热带气象学报》2018,34(2):239-249
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云贵高原地区81站的1960—2014年夏季(6—8月)日降水资料,利用百分位法得到不同等级的降水阈值来定义相应等级的日降水事件,并对1960—2014年(55 a)云贵高原夏季不同等级的极端日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贵高原夏季不同等级日降水事件的降水阈值均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广西南部,最低值则位于云南西北。区域平均的99%、95%、90%和75%分位上的降水阈值分别为19.4 mm、15.5 mm、13.1 mm和9.6 mm。在上述4个等级中,75%分位日降水事件的累积降水量占夏季总降水量百分比最大,95%次之,99%分位占比最少。近55 a来,99%分位和95%分位的极端日降水事件的降水日数呈一定程度的增多趋势,90%分位和75%分位则以减少为主。4个等级的云贵高原区域平均极端日降水事件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此外,云贵高原夏季累积降水量随大范围日降水量的变化曲线近似于左偏态分布,其中5.0~11.8 mm的日降水量带来的降水占全部累积降水的52.9%,对云贵高原夏季降水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南京过去100年极端日降水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仕全  周国华  潘柱  杨柳  张渊 《气象学报》2010,68(6):790-799
在南京过去100年日降水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极值理论中的区组模型和阈值模型分析了极端日降水分布特征.首先通过广义极值(GEV)模型模拟了日降水的年极值序列(AMDR),用极大似然估计(MLE)方法计算了模型的参数,并借助轮廓似然函数估计出参数的精确误差区间,同时采用4种较直观的诊断图形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Frechet是区组模型中最适合描述极端日降水分布特征的函数.其次,将日降水序列分3种情景构建极值分布的阈值模型(GPD),考察了观测数据的规模对应用该模型的限制,重点讨论了如何针对给定观测样本选择合适的阈值收集极值信息.分析结果认为,长度不小于50年的气候序列,采用24 mm的日降水量作为临界阈值均能进行GPD分析.该阈值处于年降水序列第91个百分位附近,即对目前长度为50年左右的日观测资料,第91个百分位点以上的数据基本能满足GPD研究的需要.另外,根据GEV和GPD对未来极端降水重现水平的推断情况,GPD预测值的置信区间要比GEV的窄,极值推断的不确定性相对也较小,更适合用于研究中国目前规模不大的气候资料.最后,对GPD模型的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进行变换,分别引入描述线性变化的动态变量,分析降水序列中潜在的变异行为对极值理论应用的影响.这种变异包括降水序列中长期的均值变化及百分位变化,从模拟结果看,暂未发现资料变异行为对极值分析产生显著于扰.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51—2009年衢州国家基本气象站近59 a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对衢州市特征性灾害天气——暴雨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衢州市区域性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9 a来衢州市年平均温度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气温急剧上升;90年代以后19 a的平均温度比50年代上升了0.68℃,其中冬...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51—2009年衢州国家基本气象站近59 a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对衢州市特征性灾害天气——暴雨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衢州市区域性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9 a来衢州市年平均温度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气温急剧上升;90年代以后19 a的平均温度比50年代上升了0.68℃,其中冬季变暖比较明显,其次为夏季。极端气温年平均值也有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季节性,最高温度上升幅度大于最低温度上升幅度。衢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有向极端方向变化的趋势,通常以4—5 a为一个周期,偏多和偏少年份交替出现,但平均年降水量的变化并不明显。年内降水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夏季较多,冬季较少。1966年前,年降雨量变化幅度较平稳,年降雨量偏少;1966年后,降雨量逐渐增多,1975年前后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1980年前后发生突变,且波动增多。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化州1959年以来的降水资料,对化州暴雨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极端降水的重现期,以期为化州市洪涝灾害的防范和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化州年暴雨日数与年雨量之间相关性较好,连续性暴雨多发生在龙舟水以及台风影响期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变化趋势显著;暴雨日数1964年发生了突变;暴雨日数、暴雨量存在11年的主要准周期;计算重现期,化州50a一遇的最大日降水量为395.2mm,100a一遇的最大日降水量为451.2mm。  相似文献   

15.
近32年长沙市短时强降水的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沙市近32 a的1 h、3 h雨量资料,分析了长沙短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月际分布、时段分布、极值分布等气候特征及1 h、3 h雨量极值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长沙市1 h、3 h短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多年平均值为4.4、3.7次,雨强平均为29.2 mm/h、14.8 mm/h。长沙发生1 h短时强降水高峰期为6-8月,3 h短时强降水高峰期为6-7月。1 h短时强降水容易发生在15-17时及20时等时段,3 h短时强降水容易发生在04-08时及01时等时段。1 h、3 h短时强降水年雨量极值大多出现在主汛期。年1 h雨量极值发生在7月最多,6、8月次之;年3h雨量极值发生在6月最多,7月次之。长沙市1 h、3 h短时强降水年雨量极值整体呈弱增加趋势,其长期趋势变化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和阶段性特征,无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河北省辛集气象站近54 a(1957-2010年)的月平均地面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别从气温及降水的趋势变化、周期变化、突变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市近54 a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 a来辛集市年平均气温、各季平均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季增温趋势最明显,夏季增温幅度最弱,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而极端最高气温下降,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小;2)在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和冬季气温表现出准2~3 a的显著年际变化周期,年平均和春季气温还表现出准7 a的显著年际周期特征;3)该市年降水量近54 a来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4)年和夏秋季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均表现出准3~4 a的周期特征,而在春季准7 a的年际振荡贯穿始终;5)辛集市的气温变化趋势以及突变开始时间与全国、河北省以及石家庄地区近50 a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但该市的降水量变化则略有不同,降水量变化的长期趋势不显著且突变不明显,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峰站1951~2010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划分的雨量级别分析了近60a来陇东塬区西峰年降水量及分级降水雨量谱的气候变化特点,并利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方法对气候突变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近60a西峰的年降水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小雨、中雨、大雨均为正贡献,暴雨为负贡献。而1986—2010年期间年降水有弱的上升,主要是大雨级的雨量增大、雨日增多和雨强增强所致;进一步分析得出,上述变化仍属于年际变化范畴,因此不能说突变已经发生,但有上升迹象。  相似文献   

18.
1918—2010年天津降水指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津1918—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天津7个降水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天津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年际差异较大,没有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从1980年开始天津降水量和日数开始变小(少),方差也变小,四季中秋季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夏季呈减少趋势,冬、春季变化较小。各极端降水指数中,均表现为线性趋势不明显,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强度偏小,但呈缓慢的增加趋势,大雨日数也处于偏少阶段,大雨贡献率偏小,并呈减小趋势。四季中秋季连续5 d最大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减少了秋季干旱的发生,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多发生在冬春季,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